|
( m5 S. W" _/ ]1 C0 t
菩提心影 序文篇: T: C' x( E9 ^
纪念慈航大师回忆录/ E8 `! g, n5 k' P4 C# z
弟子 释律航述 f( b6 p, A8 q$ B0 E7 [
大觉之由何所有 一念无明万象峙
; c" }$ q! X) l, b1 Z8 O 大师久证无生理 来来生生空中迹
# P+ E7 x' |1 _2 l8 w 大愿无边尽虚空 不择六道作导师
8 h& n; D" X1 t) L( I# F2 l) O 万年一念本寻常 何争来早与来迟
6 L1 I0 W% U# f 上来八句偈颂,是律航为纪念慈老恩师示寂三周年而作的。此次永久纪念会,曾发公启,向慈老生前友好信徒,征集文词,编辑特刊,用作永久纪念。现就已征得的文章,大都洋洋巨著,对于老人,为法忘身,热诚化度,慷慨布施,已破我所,毕生克己上求,平等下化,荦荦诸大端,皆已充分发挥,无余无欠。今以才浅学疏如我者,安敢再赞一辞,再三思考,只有追忆老人生前一言片语,久记不忘者,分期辑录,永作圭臬。但短短亲炙,草草忆录,不过为老人嘉言之一鳞一爪耳。若欲窥全豹,则有《慈航法师全集》十二本,精装三大册,台湾各大书局,均廉价流通,希望社会人士先睹为快!(P1)
4 M2 l0 E& n' N& t6 Q 律航追随老人,自民国三十七年秋季起,至四十三年春季止,虽仅仅六个年头,而起居语默浩如烟海。兹按专项,分作十段时期如左:* w1 H' c: H$ w1 n) `* V9 s0 j
甲、初次见面时期: ?+ d4 a) z |0 m
三十七年秋七月,台北东和禅寺,欢迎慈航大师大会,各界人士,四众弟子,约五六百人,上午十时同在大雄宝殿恭候大师驾临,匆见黄衣僧人,胸悬法器,像貌魁伟,后随十数僧俗,顺序进入大殿,先行礼拜,后与大众问讯,群众一齐顶礼接驾,我乘便捧献《无量寿经》,大师接经,放佛曩内,问姓名籍贯甚详,又问“你学佛几年?”我答十年,大师点首,又与他人周旋。午斋时,招我同餐,餐后同诣讲堂讲演,题为“佛教与人生的关系。”约一小时,鼓掌如雷者数次,下堂时,面约同游北部各寺院,越三日,订后会期分手。
) x" l5 U; n2 ?. Z/ Y 大师在公共汽车上,见我闭目,唇微动,问:“你干甚么”?我答念佛。又问:“念佛干甚么”?答为了生死。大师大笑说:“军人知道念佛,又知为了生死,真难得。”我问念佛可了生死吗?大师很肯定的说:“念佛(P2)绝对可了生死,你就这样干,不要间断。”当晚住汐止静修院,院众请大师开示十二因缘。& o+ G4 L! f+ h# H
次日到新北投法藏寺,同行有王太太,会日语,作翻译,听众甚悦。大师问我二人:“你们愿意帮助我弘法吗?”我们同答愿意,请师父慈悲收为弟子。大师大喜,说:“我初到台湾,就收了两个徒弟:你叫律航;你叫护法。”大师慈悲爽快,音容犹在目前。
! M9 M: w* k5 a1 a' P 乙、中坜办学时期
- C! s) h+ g! I/ J4 y* H 三十七年八月,中坜圆光寺,开办台湾佛学院,僧俗男女,约六十人,全是本地青年僧俗。开学之日,各界人士参观者数百人,大师登台,报告创办佛学院的宗旨,洋洋洒洒数千言,其中警句有“有人类就不能无宗教,佛法是宗教中最高的真理,为人类最后的归宿。”听者无不动容。
) R% e9 U7 j9 N& x$ V2 W: x" Z% ^9 { 开学后,一日六堂,大师一人担任,口讲指画,毫无倦容。傍观者颇觉其太劳,婉劝可否稍减两堂。大师说:“如律航担任国文,护法担任国语,我就上下午各减一堂。”我二人为亲近大师,听讲佛法,答应试行担任。大(P3)师大悦。如是教学相长,其乐融融,直至次年毕业。- ~! f# v* e$ D4 {
是年阴历年关,同学放假回寺,料理佛事。大师应中和乡圆通寺妙清住持之请,到该寺讲经,我同意三法师同往,每晚召开演讲会,轮流担任主讲。某次轮我讲演,题目为“三十年后的理想世界。”大意推想世界大战到四次以后,因武器的进步,人数灭绝三分之二,此时浩劫厌乱,必有佛儒一元的宗教,大放光明云云。全系理想杜撰,博人一笑,不料被大师谬赏,称赞者再。次日早斋后,大师很郑重的劝我出家。说:“我向来不劝居士们出家,还靠他们来护法,可是现在宏法的人才太少,若教一个小沙弥到能当法师,必须三十年。大劫快到,缓不济急。”我闻师言,如雷贯耳,不知所措,少顷答云:“师父如此看重徒弟,我实觉惭愧,虽知世事如梦,但习染太深,尚不能毅然舍弃,可否容我思量些时,再答覆师父。”大师含笑说:“很对很对,你考虑决定了再说罢。”( I5 A* M, ~6 {) g
丙、各处弘法时期
9 G8 S6 T. C0 { 三十八年,农历四月初八日,大师正式给我剃度,同时将黄衣磁钵,统(P4)统交给我说:“你不要倒出家人的架子。”不久就带我到各处弘法,先应狮头山劝化堂达真主持的约请讲经,慧峰法师同往,住开善寺,白天通俗演讲,晚间讲唯识三颂。大师因水土不服,常患泻痢,叫我代讲,我实在心怯,不敢上台。大师说:“你把听众看作往日所带的小兵,自然可以任意演说了。”我受师父的鼓励,勉强代讲数次,从此胆子越讲越大,到处献丑,皆由大师开导之力。; M, u4 S1 z+ \8 m2 q
丁、僧人遭难时期
/ ~6 k+ W$ g0 o! z7 B 三十八年夏季,圆光寺佛学院毕业,大师带十几位同学,到新竹灵隐寺结夏。命我仍住圆光寺,照应留院的同学。此时颇闻谣言,传说不一。窃以为民主时代,须赖立监两院佛教徒,来护持佛法。遂函约立法院董委员正之,监察院丁委员俊生,同到新竹见大师,讨论此事。越数日,我偕丁委员到新竹,下火车往灵隐寺,中途遇慧三法师云:“慈老法师同诸位法师,已往警察局问话。”我即偕丁委员折回警察局,见慈老及道源、默如、戒德诸位法师,和七八位同学,都在会客厅,有一位科长,问各人僧名、籍贯、并(P5)校对笔迹讫,由丁委员具保回寺。大家纷纷猜疑,大师最后发言:“凡事必有因果,此事决不如是简单。”一宿无话。
8 ^4 R* {. T! x: [ 次日为六月十九日,观音诞辰,大众下殿,早斋方毕,派出所来一警士,传内地僧人一律到警察局问话,大师说:“我一人负全责,我自己去就可以了,何必叫大家都去呢?”警士说:“上头命令,不敢更改。”于是内地僧人,除心然法师卧病外,其余全体同到警察局,我以客僧故免逮。- W# Q0 X3 [$ W6 k$ v
是日午后,董委员正之,自台中到灵隐寺,候大师久不回寺,遂偕往警察局打听消息,入门后见大师及诸位法师都在会客厅,终不知何故被传讯。等到下午九时后押送东本愿寺暂住一宵,明早解往台北。大家到东本愿寺,方吃午饭。大师仍与董居士讲因明学,滔滔不绝,若无其事然。! Q- x/ |6 G: F+ z* _# D0 O* R
次晨由警员二人,押解到台北,送看守所管押。法师同学共十三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