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8-28 09: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千万可别作恶造罪!」母亲的话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v9 z) [2 L% c: }& H
) n. G7 D1 i- P4 ^, ?9 L
后来,师种了一个大冬瓜,却被堂弟偷了。他就小声念诵:「谁偷了我的冬瓜,就叫他长疮害病。」谁知道三天后,他的堂弟真的卧床不起。婶娘找到他说:「你别再念了,你弟弟就摘个冬瓜,你就咒得他浑身长疮,疼得喊爹叫娘的。」后来他就赶紧念诵:「快叫他好了吧!快叫他好了吧!」堂弟很快就真的好了。人的念头竟有这么大的威力,有这么大的作用,以后再也不敢恨人怨人了,他对人生有了深刻的思考。这件事对他以后坚信念佛法门能够成就正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 Y6 t8 s' [5 e- F2 w0 H
" e( A7 d2 a) @9 N8 l 十八岁时,贤师腿生痈疮,大幅溃烂,母亲为之四处访求名医,全然回天乏术。师已知因果,叹曰「妙药难医冤孽病。」遂舍弃医药,从朝至暮,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月余天后,顽疾不药而愈。师由此愈发坚信佛语至诚,确无诳语,菩萨所言「度一切苦厄」果不欺人。历此生死大劫,也令贤师深刻领悟到轮回路险,死生事大,遂生起出离之心。4 j2 ~/ z% t4 B
" m! v; x8 p. Z( U 民国九年,师二十岁,决意拜别慈母,投在桐柏山太白顶云台寺上传下戒老和尚座下。
# e9 y# i7 R* z' U4 \8 X6 d2 ~7 N) o+ E8 D0 U' Z
印涵法师:海贤师父当年年轻的时候,就是到这儿找传戒师父剃的度。( u; B L) n- S2 z% `: V! V: X
: @8 d6 T! m, [% p. w* C 印志法师:师爷在当时离开这个寺院,去北京那个广济寺,十二年没有出禅堂。回到桐柏山,好几个人割荒草,谁有病了,他就随便抓一把,回家不管什么病都能治,捏草为药。' U) r. r' A% \+ ^+ u. Z! p
6 y' b: H: U: P7 `
解说:老和尚亲自为之剃度,赐法名曰「海贤」。贤师於二十三岁时赴湖北荣宝寺受具足戒,传戒公本是临济宗白云系的一代大德,然而却不曾教授贤师参禅打坐,也没有教授讲经说法,唯传六字洪名,嘱其一直念去。
7 C. E$ D, ^4 m* e8 r' x
/ c# m7 k6 d0 j( W- f0 U- f 贤师曾先后在桐柏山的普化寺、云台寺、塔院寺常住,开垦过十四片荒山。
" `1 z! o+ E9 ^, z* D2 n, S+ E2 x7 X) T. J& m9 Y; {* g1 j8 {
印涵法师:当年他们在这里开荒,这儿都是开荒种地。
7 E! }* B: p" [8 p1 @8 f$ V
3 w: ]- ?2 R/ z' `5 A9 p9 N 解说:修建过十一所道场。曾与宗门高僧海墨法师、体光法师一起,在塔院寺结庐共修。: W2 r9 C6 W H- I
6 x- q) J! C3 f5 s: o2 r* [$ ^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红卫兵到寺院里焚毁经书佛像,逼迫僧人还俗。红卫兵扒开了传戒师的墓塔,可是墓穴空空,只好作罢。
+ |7 o+ v( p' L) _6 [3 N/ V& i# k: ~( H3 {9 b2 {! s s
印涵法师:塔院寺始终,红卫兵找他的骨灰没找著,他知道有这个劫难。
% j# G9 m4 v z- L! P2 v. h
0 m0 i0 }, l$ m5 ]9 ~% J: G 解说:贤师在墓穴地下的石板下面找到了师父的骨灰,方知传戒师是得道高僧,早知有此一劫,方将骨灰藏匿石板下面。任凭红卫兵如何逼问,他历尽磨难,师父的骨灰才得以保存。直到一九九一年,海贤老和尚又亲率弟子们,为师父在桐柏山桃花洞旁边重新修塔安葬。
5 L8 B7 z! }5 c, |! Q; M# A6 E
8 ?- ?7 c- O B! f6 K 贤师被安排到山下的村子里做了生产队长。当时不许念佛,他就在心里默默的念;不许拜佛,他就在晚上偷偷的拜;大锅饭里有荤腥的时候,他就吃锅边菜。更难能可贵的是,贤师一直为大众示现著僧宝的形像。2 Q0 L3 w; a! t7 }4 j
- P3 e! S/ h+ p
演强法师:下生产队都没还俗。
7 O& r7 f. ]6 Q, @- W! ~
2 j7 l5 `# c3 K6 b) b9 Q: G4 a& Y+ | 解说:后待形势稍松一点,便又赶回寺院,寺院没有了户口。% u0 c V7 V; T0 w+ p, c+ s
: W. a/ d& @9 g 演强法师:都是挖荒挖地种芋头、种点红薯,都吃那样的,谁上去都舍给他们一点。* y# _; F" F/ ^2 `( y
! o: j& D- T( S+ g8 k
解说:艰难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年头。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没有香火供养,几乎是海贤一个人辛勤劳作,供养五个年老体弱的老和尚,直到他们一个个往生。
0 L4 s; z7 ~+ L8 K# w/ I( ^. i. L7 T9 s! R
演强法师:晚上拜佛,白天劳动,拜得头晕眼花,还得挖药。庙里还有个老母亲。
f1 H8 R1 F1 g+ S2 N: E) }
4 B( I; \; W. d 印志法师:他们当时条件很不好,师父一边苦修,一边孝养年迈的老母亲。在老母亲八十六岁那一年,老母亲突然提出要回老家居住,师父劝留不住,只好跟随母亲回到老家。1 P5 M9 Q4 k6 r5 k* S3 ]( F- s h
3 K. j) C" M/ a' P& W& D, q
海贤老法师:八月二十日下来的,菜园里有三间屋,我腾了腾,后来我回家拎了只锅。
7 ^2 }1 G. f6 w* f7 z; Q# l! ^3 Q( k8 N
刘居士:喔!拎著锅回去。 s6 q, G. }8 T$ V
+ F2 Q7 O6 G" _) ~0 f 海贤老法师:怎能吃人家的饭?不去开斋破戒。咱哪有房子?是生产队里的。老母亲从小就吃斋。
) x1 v) d9 }3 _) x. f" a0 C1 p0 ]
1 ^, r+ F% K' E" B, @; W 刘居士:从小就吃斋。
, p2 w* z" ]5 |$ G/ [+ K
4 @' e: _0 p; N# t5 G 海贤老法师:临走会做饭,还包扁食。! H1 m4 C% P0 Y( y4 a
) O; B; ]7 G3 @/ s. \, J0 @& r 刘居士:自己包的饺子。
& u' v4 K. I$ T3 G: {% a! \) h2 C/ R' Q& J) o
解说:晚上,老母亲吃顿自己亲手包的饺子,捎信要她的女儿、侄女都回来,坐在椅子上,说了声我走了,只见她头一歪,老母亲就真的走了。她八十六岁,自在而逝。当时条件极其困难,贤师为母亲念佛三日后,只能用一口薄板棺材将母亲简单埋葬,这让贤师常挂在心,深感对不起母亲的无边深恩。八年后,贤师发心为母亲迁坟竖碑,岂料掘开墓穴竟然空无一物,仅有几颗钉棺材用的大钉而已。
& o: q6 ]3 V5 w$ S
. w) m9 Q; l5 w) Z _9 M0 T 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莲池大师曰:「父母离尘垢,子道方成就。」至於贤师之母是否乃菩萨应化,如达摩挂履般游戏神通,我辈凡夫自是不敢妄断。然而,贤师对慈母至纯至真的一片孝心,却足以令我感动至极。0 J3 `5 [1 ~; n* R9 @
; v) a" E0 P! t. W3 Z7 p+ ?2 B 有一段时间,贤师看到几个师兄弟在一旁总对他指指点点,直到师父把他叫到方丈室严加斥责,他才明白,原来是有人诬陷自己的清白。
; [- {5 c+ v! K' N+ s5 ^9 b P9 o
- ]7 T! m$ i5 T( g" e9 t 海贤老法师:海贤不是谈了一林子,说得那个难听啊,我再也不敢吭气了。
' z, g% k R; V7 I2 J) {6 o/ A" _) F8 a1 ?) Y
解说:他不争辩,直到一个外出游学的师兄回来后马上站出来澄清,那几天他和海贤师弟一起在山坡上收玉米,是山下村民来帮忙干活,他一直和海贤住在一起。
# l) }9 F( j% c" ]
5 q! L" U& Q- B; P0 T: w5 q 多年前,电工月底去收费,老和尚说:「跟上个月用的数量比,这个月怎这么多?」+ A' z) j( f( |' f* D" D$ J6 \1 F
. @9 a: }; o: x. X
印涵法师:电工二话没说,啪啪给我师父两耳光,师父把电费掏出来就给他。在场的居士看不惯,要找电工论理,我师父说:「算了算了,打我算给我挠痒了,吐我脸上算给我洗脸了。出家人要有度量,能够宽容别人,忍者自安。」
* j$ o8 F2 `% b4 ^$ g
* ~) ]. L/ R! x8 e; H, E4 z 印荣法师:不能行的,他老人家行了;不能忍的,他老人家能忍了。7 a A( {: G! m) d z
. B+ J1 n! Q s* M 解说:一九七六年,文革宣告结束,南阳及社旗的许多护法居士相约到塔院寺,迎请贤师前来主持正法,恢复来佛寺的学佛道场。饱经磨难的贤师深悟蕅益大师赞叹莲池大师时所讲的,「只要两脚著实,不求门庭好看」,故而仅修起大殿三间和西厢房的罗汉殿三间,泥塑佛菩萨圣像供奉,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来佛古寺。
. J% S1 F1 M) Z/ P3 ?8 m: O1 C% S
南阳来佛寺位於河南省社旗县饶良镇西南。相传在隋唐年间,有羊册镇粮商王居士驾牛车去源潭镇贩粮,途遇三位老人搭车同行。行至深夜,便在路边停车休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