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44|回复: 0

[学弟子规]应以正知正念摄持自己的语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4 09: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G7 o, k( d4 Fhttp://www1.fsamtj.com/my/html/News-131403.html
/ E0 x$ }' h. O) r应以正知正念摄持自己的语言
: {/ k$ R- I" w' Z% ~$ B: t( a
- _  r& V7 K5 E* O! t作者:索达吉堪布讲    文章来源:摘自索达吉堪布《弟子规另解》   0 v: V- B6 d' K: c) j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弟子规》
' i% a! G$ |4 z
$ }$ n  f( r& j, w3 D: A3 m5 g  “话说多,不如少”:人平时不要有太多话,否则言多必失,说多了容易成为惹祸的根源,不如在适当时机,说一些符合实际的有义之语。( J" `, P9 R: t9 _  w0 y  \  B
  当然,有些人说话怕得罪人,整天三缄其口,什么都不敢说,这也不对。麦彭仁波切讲过:该说的不说,则办不成事情;不该说的说了,就会招来祸患。可见,说话要掌握技巧和分寸。然而世间上许多人,不该说的反而说得特别多,该说的又表达不出来,最终做什么都不成功,这种现象不胜枚举。因此,话不必说得特别多,关键要说得有意义。1 w2 }$ n- z1 F+ z2 _
  “惟其是,勿佞巧”:说话的时候,语言应真实、老实,不能用花言巧语欺骗别人。
7 j  [7 X* T8 V7 {5 F3 \  其实,说话可让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智慧。智者总说对自他有意义的语言,而愚者嘴上虽夸夸其谈,却没有什么能用得上的。荀子也说:“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意即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而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有些人就是这样,只会说、不会做,让他说的话,可以天南地北、海阔天空,讲得头头是道;让他做的话,却一无是处。因此,嘴巴太会说的人,我不敢特别信任,不然,他讲起来倒很漂亮,可是一做起事来,只怕让自他非常失望。
2 F6 M' |6 A, ?$ X1 \5 e! \  此外,我们平时说话要有分寸,不要信口雌黄、胡说八道,不然就会招致祸患。肖子良(一作晋傅玄)在《口铭》中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无论是修行人还是世间人,对此都应值得注意。有些人也许是不懂,由于父母没教、老师没讲,故说出来的语言,最后给自己带来许多危害,这是没有必要的。当然,佛法方面、对自他有利的话,该说时一定要说,如经云:“若说悦耳语,成善无罪业。”而不该说的有些话,最好不要说。
( e! Q+ e, Y, o0 I  《墨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禽向老师请教:“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癞蛤蟆和青蛙,白天晚上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燥,也没有人去听它的。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皆为振动,人们早早都起来了。所以,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 e" b- V; U) |8 @# y) M% A
  有些人整天嘴巴讲个不停,有用的一句也没有,只是爱说是非、挑拨离间:“过来过来,我给你讲一下,某某人干了坏事,你知不知道啊?”一讲人家的坏话,眼睛都开始发光,口才也非常好;而一让他讲考,或讲些佛法道理,他就偃旗息鼓,开始打瞌睡了。这样确实不太好,会让别人生厌烦心。
$ Q. C0 ~& g5 O) _- D  因此,我们应长期以正知正念摄持自己的语言,否则,就会如麦彭仁波切所言:“语言若不庄重者,如同乌鸦众人恨。”乌鸦成天哇哇乱叫,人们把这声音视为恶兆,所以都讨厌它。同样,语言不庄重的人,说起话来东拉西扯、喋喋不休,也会招来很多人的憎恨。所以平时说话要注意,有意义的话可以说,而没有意义的,就不必多讲。
, F% t3 _" p' D
3 K' U9 Z5 T1 h4 k0 J- i* x0 T
* U, u; x9 i% x8 w1 H" z" c&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1 19:19 , Processed in 0.0756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