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17 17: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人他们的生活规范。我们是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礼仪,中国人有中国人生活的一套规范。而且这些生活规范随著时代不同,常常在改变,我们不应该遵守。我年轻的时候,经论应当学习,它里头有很好的理论,令人佩服;戒律是行为,古今不一样,中外不相同,我们学这个干嘛?你看我那个时候就有这些议论,还觉得自己很有道理,没有觉得自己有过失。 ! x; s6 Y$ }4 I
所以章嘉大师教我,那是真实智慧,善巧方便,他了解我,用这么一个巧妙的方法。每次送我离开,送我出门,在门口告诉我「戒律很重要」,你看就这一句话。我们一个星期见一次面,一个星期听一次,三年,听了几十次,印象深刻。老人家示现圆寂了,他要不圆寂,我永远不会反省。三年圆寂,我就想,三年,我跟他三年,他教我什么?第一个印象就是「戒律很重要」,马上就想到这一句。为什么他要说这一句?明明知道我讨厌戒律,为什么反反覆覆说这一句?一定有道理。再深入的研究,这是出世法,我们过去所想像的是世间法,世间法有兴有革,随著时代来修改,出世间法不能修改,修改就出不了世间。这是我第一个,最初的一个悟处,对於戒律不敢轻视了。但是里面的道理还是不懂,随著经教的契入,二十多年以后,真的才明白过来了。所以才关於戒律这些的典籍,我就搜集了一些,跟今天社会一对照,恍然大悟,戒律是真重要。发现到佛教之衰原因在哪里?原因是我们大家轻视了戒律,没人说,没有示范。也许有人做,都在深山里,我们接触不到,没看到。但是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学佛不从这里入手,决定不能成就。
3 j5 {0 M8 H3 R/ F% v% X 我对於印光大师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对他老人家这几句话感触特别深。在教学当中,老师苦口婆心的在那里讲,学生有没有得利益,就看他有几分诚敬心。他对於经教,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没有诚敬,对老师没有诚敬,就是对自己没有诚敬,那什么都得不到,佛菩萨来教诲都没用处。他自己真有诚敬心,老师不如他,老师讲经他听了会开悟、会证果。老师没有证果,老师也没有开悟,老师照著经文念、照著注解讲,他听开悟了,他听懂了。所以古人有所谓「青出於蓝而胜於蓝」,这就是说老师并不是很高明,这个学生跟他学,超过老师了。什么原因?就是那真诚恭敬心超过老师,学生的成就也就超过老师。虽然超过老师,他有德行,老师虽然不如他,他永久尊重老师,为什么?做给别人看,这就是德。轻慢老师那个罪业很重,因为你做,别人效法你,师道不就毁在你身上?老师再不好,他曾经教过我,我永远感他的恩,永远纪念他,做出尊师重道的好样子。这就是你真正在提倡孝道、提倡师道,真正做出一切大众的好榜样。
, C/ W$ G7 b8 b7 R; h9 h# e, O& s 批评戒律就是毁谤佛法,这样的人很多,像我这种心态的人,初学的时候,这社会上很多,没人教。「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这个人很多,古时候就有,他持戒持得很好,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正常的。他戒持得很好,他偏差了,他走上岔路,为什么?戒持得很好,他傲慢、骄傲,认为什么?别人没有持戒,别人不如我,你看我比他强,他不如我。处处骂别人犯戒、破戒,批评别人,自赞毁他,这个错了。中国古人说一句话说得好,「学问深时意气平」,愈是有道德、有修养、有学问的人心平气和,纵然看到别人重大的过失,他也若无其事。你从这里看修养。自己稍稍能持一点戒律就自以为很了不起,这个世间人、出家的都不持戒律,他自己认为高高在上,错了。人家持戒是得定开智慧,他持戒是得傲慢、得烦恼,这不叫大错特错了吗?不持戒还好,这一持戒都到阿鼻地狱去了。所以戒定慧要连起来看,持戒没有得定,你持戒没有功夫,有功夫肯定得三昧,定有功夫肯定开智慧。持戒、修定最后都变成烦恼,那不叫大错特错!不是戒律错,是你用心错了。你持戒也没错,你持戒那个心错了,自私自利、贡高我慢、损人利己这个念头没放下。
, c: `! ^9 B3 v 所以学佛,我们一定要记住,经教一天都不能离开,离开经教你保不住自己,你肯定被环境影响,肯定被环境俘虏。因为今天的环境太复杂,诱惑的力量太强大,名闻利养的诱惑,财色名利的诱惑,你能够抵得住吗?除了天天听经,天天读经,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没第二个办法。闭关不行,住山也不行,还是会胡思乱想。尤其现在,再高的山还能收看电视,电视是第一号的污染。所以,依止善知识,不离开善知识,这是最聪明的选择,善知识就是经典,展开经卷如对佛菩萨。我们今天展开《无量寿经》,面对著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面对著诸大菩萨、夏莲居老居士、黄念祖老居士,天天跟这些人在一起,就错不了。一天不听经,一天不读经,就跟他们没见面。三天、五天不见面,心就变了,就会动摇,你说多可怕!所以经典跟阿弥陀佛佛号是我们的护身符,决定不能离开。
& F& e2 R5 O& | \6 F 我这个六十年能保得住就是天天读经,不能不读,为什么?天天要讲,你不读讲不出来。我用这个方法来破我的懈怠懒惰。懈怠懒惰也是人都有的,通病,怎么对治?对治的方法就是上台讲经。你天天要讲,你要没有充分准备你下不了台,用这个方法逼自己,六十年了,还是这个方法逼著自己。年轻时候,我在四十多到五十多那个时候精力很壮,一天不是讲四个小时,一天差不多都五、六个小时,我那个时候记得好像一个星期是三十多堂课。在美国那么多年,因为美国环境跟中国不一样,工作非常忙,非常认真,只有星期六、星期天休假,他们工作是五天。我们在那边讲经,只有利用这两天,这两天通常至少是六个小时,最多的是九个小时,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晚上三个小时。那时讲经我是站著讲,不是坐著的,同学们坐著听,我站著讲,站著讲三个小时,这当中休息吃饭。年轻,有体力。平常几天不讲经的时候充分准备,我不用这个方法来逼自己的话,自己不会成就。 + y- a9 G* A2 E7 r8 \( ~" j
我们学讲经的时候,老师嘱咐我们,告诉我们讲经不能中断,中断就会退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