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16 10: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你就没有法子了。所以真修行的人,什么都放下,别去管它了,连度众生这个念头都要放下,为什么?你度不了!你发的度众生的心,所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你怎么能度人?所以我们是凡夫一定要承认,凡夫是以自度为第一,度众生附带的。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有缘?这人我认识他,他能信、他能理解、他能放下、他肯念佛,这个人有善根,度一个是一个。这样的善根福德因缘的人不是多,不是很多,确确实实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二个;大多数学佛的人都是来玩的,不是真的,你要搞真的,他就不来了。这从前我跟李老师学教,老师常常说现在的这些念佛人,他来干什么的?他来消遣的,在家里待著无聊没地方去,到寺庙、到道场来消遣,他不是真干。消遣的人我们也让他来,为什么?给他种一点善根,比到一般娱乐场所消遣总还要好一点,给他种点善根,不要指望他,他这一生能往生,那是靠不住的。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我们对於这些事实真相了解清楚,我们要避免,障碍往生的缘要断掉,成就往生的缘我们要掌握住,我们才决定得生! , A8 q! @* F4 @, D, @
《净土圣贤录》里面、《往生传》里面,所记载的不是完全的,许许多多真正往生的人没人知道,所记载的那是一般人晓得的。知道这个法门广大,真正要修、要成就不是难事情,因为它没有叫我们断烦恼。断那就真难了,可以说我们没有这个本事。它的方法是叫伏烦恼,用这句佛号,佛号念得很得力把烦恼伏住了,烦恼没有空隙夹杂进来,这就叫伏烦恼。还有妄想杂念夹进来,就是你功夫不得力、你伏不住,烦恼还是跑进来了,杂念还是跑进来了。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常常用这个来勘验自己的功夫,自己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需要去请教人、去问人。问人,人家也不会告诉你,人家告诉你都是恭维你、赞叹你,不会说你不是的,所以现在修学要靠自己。从前老师给你说真话,同参道友给你说真话,你的父母长辈给你说真话。现在没有了,现在不敢讲了,怕你不高兴,跟你结冤仇那何必?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结,喜欢听什么赞叹几句,反正都不是真话。这是这个时代修行,帮助你的人少了,要靠自己、要靠经教,天天不离经教。经教要用真诚、恭敬心去对待,你才能得利益;没有真诚心、没有恭敬心,你得不到利益。
; J1 ?8 R3 }. A3 V4 S" x/ v% q 我们讲到六根,「首云皆得六根清彻。《会疏》释曰:耳根无垢为清,彻听众音曰彻。依此以例余根」,《会疏》里面只提了二根,六根举一个例子,念老依这个例子说得好。「则眼根无垢曰清,彻见众色曰彻。乃至意根,则意根无垢曰清,彻了诸法曰彻。六根各发胜智,皆得清彻,故曰六根清彻」。这一段我们要学!垢是垢秽,用现在话,就是染污,耳根有染污,什么东西染污它?贪瞋痴三毒染污它。六根的染污都是贪瞋痴,这三毒,你看耳,听到悦耳音乐喜欢听,在这里面起了贪爱,被贪染污;或者听到不好听的声音,听到厌烦,瞋恨心起来,被瞋恨染污、被愚痴染污,这是根。缘呢?缘是七情五欲,会从贪瞋痴里面生起这些欲望。欲望生起来的时候,喜欢的想占有、想控制;不喜欢的想把它,甚至於把它杀害、把它消灭,这就错了,这就不清净。彻听众音,这个我们常讲耳聪目明,耳目聪明,彻见、彻听是把那个事实真相都了解。如果含糊笼统就不是听,六根都有闭塞,这种现象在现在很普遍,经让他看、让他读,读多少遍他不明了,听多少遍没听懂,没有听懂兴趣就没有了。 ! o* }6 B. c& }- _) r3 E
现在人喜欢听什么?圣贤教诲听不进去,古人的雅乐听不懂,听得没兴趣,要用古乐招待你,会把人都听跑掉了。那个里头有境界,没有那个修养、没有那个意境,你怎么会听得懂?古人所谓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能听懂吗?音乐是不用言语的沟通,心灵的沟通。看东西,现在也是如此,只看五花六门表面上的颜色,里面所代表的意义一无所知,这看不懂。会看的人,见色闻声知道这里面的吉凶祸福,会看、会听,音声里头显露出来,这真会的,内行人。所以内行听门道,外行听热闹,现在人都喜欢热闹,门道不知道,这是没有智慧。有智慧,六根各发胜智,一看生智慧,了解、明白了,耳根听清楚、听明白,懂得它的意思叫彻。这音声里头包含什么东西?宝树所发的音声,信息是来自遍法界虚空界,我们前面说过,一切诸佛刹土六道十法界里面的苦乐,这里头的因果,都能在这些眼见耳听当中得到信息,这叫彻,这叫发胜智。眼在色上发胜智,耳在音声上发胜智,乃至意在诸法里面发胜智,所以经文说「六根清彻」。 ! f; l: ~+ G. i( ^+ e! h
「无诸恼患」,「恼」是烦恼,「《笺注》」,丁福保居士的《无量寿经笺注》里面的解释,「恼,心所名。小烦恼地法之一」。烦恼有根本烦恼,根本烦恼有六个,随烦恼有二十个,二十个里头有大随、有中随、有小随。它这里头注解有,「无明、放逸、懈怠、不信、惛忱、掉举此六者,名为大烦恼地法」。这叫大随,无明是不明了,这是痴,贪瞋痴里面的痴。那给你讲真话,每个人自性都是光明,佛家讲自性,儒家讲明德,意思非常接近。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他向五祖和尚报告,自性是什么样子,他说了五句话二十个字,「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一句话「本自清净」,第二句话「本不生灭」,第三句「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具足万法一样都不缺。《华严经》上说得比较具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本自具足。我们每个人真心自性里头,跟如来同样的智慧、同样的德能、同样的相好,没有差别,这是明德。现在怎么样?现在明德不明了,就叫无明,本来是明,现在不明了。为什么不明?《华严经》上释迦牟尼佛说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就是此地讲的无明,无明就是妄想,妄想、分别、执著,你有这三样东西就不明,就叫无明。这三样东西是大小乘经上都常讲的,三大类的烦恼,第一个就是无明,妄念纷飞。 ! P+ ]3 _! Q/ Q6 P( [, Z6 C! M
佛在经上把我们的心比喻作水,比得很好,水是清的,水没有浪。没有浪的水像一面镜子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