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 T5 l! K'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100)7 x/ ~% Q4 P; S6 Z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q" I7 b& u# v. a: K, F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4.13
+ M3 y V$ z# M/ W2 a观人世间一切皆无常,
9 Z( y3 x& X D放下一切就得自在" x7 @- E& ]; ?% U# ~
提要:
' M: T I2 Q$ R, n·《心经》一开头就是“观”,观人世间一切皆无常,放下一切就得自在
$ K% b E, n3 E: c3 Q$ q; \( g·深般若就是观空,观空成就能得自在,所以名“观自在”
; f" k" c. J* U1 J5 O! j3 Z·空了才能度一切苦厄,应观世上一切如梦、如幻、如泡、如影! @6 ^; X+ z5 d0 f
·梦都是以往生活的反映,八识田里的种子无规则的凑在一起,形成了各种
4 N. a4 i8 S0 `% @" T. v5 ^3 n不同的梦
- p: w% n: W: G/ F, X·梦里我们都是随境飘,也是我们生活里善业恶业的反映
5 V/ W0 ~( O0 {9 E·贪得无厌,贪不着嗔,跳不出痴,众生忙忙碌碌都堕在贪嗔痴里
4 S0 s9 {: d5 ~& Y" a8 P《心经》一开头就“观”,观人世间一切皆无常,- T! [6 U/ X& f( ]. Z. E" `- g# Q
放下一切就得自在 * O: ?3 V. z" M x3 n: n0 x( R% S
《心经》一开头“观自在菩萨”,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这位菩萨心无挂碍,所以很自在。修行要修到心无挂碍,才能得自在。怎样才能达到心无挂碍,就在第一个字“观”上,他观人世间一切,悟到一切都是无常,所以他放下了一切,没有挂碍,就自在了。 2 D2 ~/ X0 f' ?4 X6 G0 l8 s
深般若就是观空,观空成就能得自在,所以名“观自在”
3 w) b' w. y. j“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他是修般若法门的,般若分深般若广般若,广般若是用语言文字来阐明深般若的甚深含义,深般若就是观空。观自在菩萨,他是观空成就,所以能得自在。
& F+ C# s$ m* S G; y9 x空了才能度一切苦厄,7 x, ^, v7 M/ h2 |4 }7 J# Z6 p
应观世上一切如梦、如幻、如泡、如影 : L" h, H! x% y. I. Q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空了才能度一切苦厄,有挂碍,既度不了自己,也度不了别人。《金刚经》讲的也是大般若的法门,怎么样观空?《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应观世间上的一切如梦、如幻、如泡、如影。能够悟到一切虚幻不实,一切皆无常,就是观空。 , g7 U- l3 \% g. Z1 b) h
梦都是以往生活的反映,4 b9 k8 T/ K) m+ r$ h5 R( ^ v3 |
八识田里的种子无规则的凑在一起,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梦
* F/ Z6 Z" |+ G7 @《心经》上还说“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我们梦里经常出现恐怖的境界。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做梦的,古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们所有的梦都是以往生活的反映。过去遇到的种种境界,在我们八识田里种下了种子。这些种子不会自己死亡的,在大脑休息的时候,它们会起来活动,无规则地凑在一起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梦。 ) F' T1 c6 M8 j3 S+ s
梦里我们都是随境飘,也是我们生活里善业恶业的反映 2 m! q% j) @5 t' ^* x. d" l
我们梦里都是随境飘,等到梦醒了才知道梦里的一切原来什么也没有。所谓的好梦坏梦,其实是过去生活里的快乐、痛苦在梦里表现出来,也是我们生活里累积的善业和恶业的反映。
/ ]; X! O! E3 {贪得无厌,贪不着嗔,跳不出痴,众生忙忙碌碌都堕在贪嗔痴里 : \7 V& a: }8 h4 F: x; B7 c! @% [
拿心里欢喜来说也有两种,一种是做了好事心里欢喜,属于善业;一种是生活中起了贪心,贪到了,心欢喜这是恶业。那么贪得无厌,有了还想有;贪不着就痛苦,就起嗔恨心;贪着了,想一直保持下去,谁知道快乐也是无常,可是心里却执著不放,希望这种快乐以后还会来,这就是痴心,反映到梦里就是所谓的好梦恶梦。
. L: T/ }6 J1 N: v$ B) x- D我们所做的梦,以恐怖的梦,毫无意义的梦居多,有时候梦里非常无聊地东奔西跑,有时候非常疑惑,有时候非常紧张,这些梦都是痴心烦恼的表现。其实我们活着的时候来来往往,忙忙碌碌,乃至无聊,东飘西奔,还不是为了满足贪、嗔、痴?
H# I8 Y% C0 `8 P5 z, Q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101)
2 m% R! {6 R' X$ P1 P9 R% w! d(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r6 F3 x+ l2 H% m/ M0 D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4.13& O7 N& C3 B. G; a# ^
贪嗔痴实是恐怖的因,再一执著,
, J7 s9 c+ h+ w. o# y- h# K恐怖的果决定会来
( E9 L2 u5 C( `: [" Q( Y提要:/ c8 k) h2 l/ q2 L# W1 _$ Z. d
·贪嗔痴实是恐怖的因,再一执著,恐怖的果决定会来
% y( c& ?. |* V·放下对一切苦乐的执著,才能远离恐怖、颠倒、梦想/ l" ]$ s5 O I: }
·生活中的一切尚且变化无常,一切幻想更是颠倒梦想/ p, X; q, ]& ^( B" |/ i
·众生习惯于以无常为常,得到的东西被推翻了等于没得到,智慧圆满的& E& P/ _' u& T( z: {9 R
常乐我净才是永恒的真理
# v, }! h+ i8 N·梦境都是颠倒的,既然梦从生活中来,就等于我们生活也是颠倒的
/ R- X% t0 L9 Z; I9 {7 h2 ?8 r·人以所喜的为好,不喜的为坏,由喜起贪,不喜起嗔,其实许多你不喜欢的
) U3 x6 I. P- H* V恰恰是好东西,那不成颠倒了吗?9 B5 K1 d E' X* @0 u" ]
贪嗔痴实是恐怖的因,再一执著,
: r: _/ O* x* c$ Q. V' N/ c& |恐怖的果决定会来
( u' r4 ]0 x, T4 h2 Z( r我们今天修行第一步就要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生如梦,要远离恐怖颠倒。我们修行要远离恐怖颠倒的境界,更要远离恐怖的因。恐怖的因无非是从贪嗔痴来,有了贪嗔痴,再一执著,恐怖的果决定会来。 . o9 G' i" X7 c8 L7 I) V
要知道一切皆无常,你现在快乐享受,无常来的时候,快乐没了,苦恼恐怖就来了。人生八苦,八苦归纳起来就是三苦:苦苦、乐苦、行苦。拿乐苦来说,前面是乐,后面是苦,也就是说我们在人世间享受的种种快乐就是痛苦的因,因为一切乐都要发生变化。人世间的快乐本身就包含着苦的成分,当乐变化了,苦的成分就出现了,这是决定的规律。所以有乐必有苦,就称为乐苦。
+ [- Z/ X5 s$ |9 ?放下对一切苦乐的执著,( c- p& l) y& |# X
才能远离恐怖、颠倒、梦想
+ c5 H( l. `, ^" e/ m( P& i6 Z人生如梦,非但过去的一切是梦,我们今天的一切也是在做白日梦。可我们对这一切执著得厉害,一执著这种子就发生力量,梦里就会现出来。过去如梦,现在如梦,黑夜做梦是梦,白天的一切也都是白日梦,如果能从这儿悟到佛法的智慧来转变我们的观念,放下对一切苦和乐的执著,我们才能远离恐怖、颠倒、梦想。
: K8 J, ?5 L1 D9 Q生活中的一切尚且变化无常,! d3 L' m4 D- U1 w( X5 I# H9 A: h E
一切幻想更是颠倒梦想 2 q1 F; D5 q5 J+ ~
一切幻想都是颠倒的,都是梦想。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尚且是变化多端,尚且是无常,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何况还没变成现实的种种幻想,那岂不跟做梦一样?常听人说:你别幻想了,你是在做梦!
\/ f4 `7 n' \/ a m% i佛说众生大颠倒,凡夫的知见哪一种不是颠倒的?我们修行的目的是要进入佛之知见,要把颠倒的东西再颠倒过来。佛法叫正法,正法的意思就是端正你的颠倒。 5 y# x# K7 W& y9 g9 |
众生习惯于以无常为常,得到的东西被推翻了等于没得到,
$ T) h! n6 P- U6 ~智慧圆满的常乐我净才是永恒的真理
% s1 K0 e' q4 i6 Y& F四颠倒中讲得非常明白,众生习惯于以无常为常,人世间都求一个常,其实你能求得到吗?如果真能求得到,科学、社会就不会发展了,我们既然知道科学、社会一直在发展,或者说永远在发展,你今天求到的东西说是最科学,明天发展了,就被推翻了,所以你今天求到的不实在啊,一推翻就等于你没有求到。所以一切颠倒的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