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经万论 共指净土
" [& i; q) M1 v$ X3 Y : S, W% D& @+ H# Y, d
---转载--- 《无量寿经》: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七宝华中。住不退转。 《无量寿佛经》:至心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 ?3 S- }: F$ q: t- X/ i2 m 《大本弥陀经》: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魔不能犯。
5 m+ j1 B+ W4 P! J. f0 _ 《文殊般若经》:系心一佛。专持名字。念念相续。即是念中得见过去现在诸佛。 7 E: s2 e; J1 l Y
《楞严经》: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 ~0 W( p: E: z H* U- |/ X 《宝积经》:他方众生。闻阿弥陀佛如来名。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欢喜爱乐。所有善根。回向愿生彼国者。随愿往生。得不退转。直至成佛。 / S4 A8 G3 d ]6 l! ` ?8 l
《随愿往生经》:普广菩萨白佛言。何故经中赞叹阿弥陀佛刹。七宝诸树。宫殿楼阁。诸愿生者。皆悉随彼所欲。应念而至。佛告普广。汝不解我意。娑婆世界。人多贪浊。信向者少。习邪者多。不信正法。不能专一。令诸众生专心有在。是故赞叹彼佛国土。悉随彼愿。无不获果。
9 u( }6 ]: y9 X: @9 o 《目连所问经》:我说无量寿国。易往易取。而人不能修行往生。反事九十六邪道。我说是人。名无眼人。名无耳人。 9 T S. k1 {/ W2 T. b
《十往生经》: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 L$ r" u1 w1 P$ d 《观佛三昧经》:文殊菩萨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刹。
; C, J! y# x3 I4 `" e 《华严经行愿品》:普贤菩萨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 ~9 @7 H. A/ J) |( Z 《楞伽经》:佛告大慧。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 _ e; X# L( h2 U2 v, f+ l 《起信论》:马鸣菩萨云。最胜方便。专意念佛。即得往生。终无有退。 $ c* F3 I" Z( s3 ]% u: I
《智度论》:有诸众生。谤般若。堕恶道。虽修余行。不能得出。后遇知识。教行念佛。方得解脱。 + V2 H: b" v. c+ U9 H
永明寿禅师。得无碍辩才。住石宗门。而作四料简。偏赞西方。上品上生。敬及冥府。
0 z* Y" U! r, o% ` 永明寿禅师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差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0 M% s- S# S6 |; H/ W; S 古德言。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佛。其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一声佛。其福胜彼。
3 r g& r4 ]" C 庐山远法师。悟摩诃般若深旨。号东方护法菩萨。六时念佛。三睹圣像。往生净土。
( K/ x3 Z1 ^/ _, R2 b 天台智者大师。妙悟法华。一家教观。万代宗祖。而生即面西。辩十种疑。疏十六观。极谈净土。
* G- x" W( G( @7 u) t 百丈大师。马师传道嫡子。天下丛林共宗。而祈祷病僧。化送亡僧。悉归净土。
! Y; ~) Y2 D# k$ O8 x1 t* f) k 清凉国师。绍华严祖位。称文殊后身。而指示弥陀即卢舍那。亦疏观经。弘扬净土。
. O% q8 d" C2 u5 i2 d5 ? 死心新禅师。继席黄龙。宗风大振。而切意净业。著劝念佛文。令人发哀起信。
/ I a# Q5 X& S- q1 s) _/ V0 H 真歇了禅师。嗣丹霞澄公。洞下一宗。至师大显。而卓庵普陀。专意西方。有净土集行世。 4 O6 O! Z% |) m# [9 S; K
慈受深禅师。大悟倩女因缘。一偈融通五教。而谓修行捷径。无如净土。建西方道场。苦心劝众。
) U5 C0 z5 x2 v+ F0 Z0 H9 z' ?1 f 圆照本禅师。道续天衣。宗弘雪窦。法雷震地。师表两朝。而净业兼修。标名上品。 + V) P9 S% \1 k2 N2 W! o
中峰本禅师。得法高峰老人。学者仰如山斗。而云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有怀净土诗百首。劝人念佛。 " q! w) u; h9 m: l D+ ~
圆照法师是西藏密宗贡噶活佛的亲传弟子,晚年“开专车”念佛。1993年圆寂前留下预言:“我将心留于众生。”火化时心脏久焚不化,形成一黑褐色的巨大坚固子,留示众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