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6-17 13: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2011百日共修共同之四外加行
续-《●[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2011百日共修 共同之四外加行 因果不虚(一)》
0 f9 z2 n/ x# v# t5 Q
/ ?* i; ^5 W; b- w' n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o9 }+ E( M+ H3 ^ a8 n6 N1 ]
我多次强调不能杀生,不能偷盗,不能邪淫,否则要遭报应的!有些人偏偏要做,然后就等着:“不是说恶有恶报吗?今天晚上会不会有恶报啊?”如果什么事都没有,就更轻视因果了:“我杀生了,不是说杀生就短命多病吗?你看我没有事嘛;我去诈骗了,不是说偷盗会贫穷吗?可我现在挣钱更多了。”事实上,恶业种下去后,就已经在阿赖耶识中储存了。因果不虚,虽然你做恶了,但恶业不一定能成熟这么快。以农民种庄稼来举例说明:白天播种了,是不是晚上或者明天就结果了?哪有这样的事啊!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什么事情都有过程。今天播种了,需要几个月、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有收获。没听说早上播种,晚上就收获的。
) g: T: B5 c5 m4 ?& z! k , F, C& R7 d- |( }# ^8 _" w% ]! p/ K
而偷盗后没有立刻变贫穷,这是因为你往昔修的善业比恶业先成熟了。你本来就没有多少善业,这些善业这么快就成熟,一定会快速穷尽,然后就是一片漫无边际的黑暗,就要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造恶都是自作自受,别人惩罚不了你,你必然会受到业力的惩罚。
" { _- ~" D( I- y8 C 9 a1 u: K: ^- p& X# v
佛在《百业经》中说:“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无论是善业,还是恶业,既然种下了,即使经过了百千劫,也不会消亡,不会失效。“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一旦因缘成熟了,无论是善果,还是恶果,都要自己承受。
5 ~9 `% _5 r) ^0 ?9 I
$ t' y W4 i: a) r3 u 我讲的这些,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有些人心不在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像跟自己没关系一样。怎么跟你没关系呢?你没造过恶业啊?不管是恶业还是善业,虽然暂时没有报应,但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啊!
/ g2 n, P* n; G% }6 M" u, N * i/ h# c: M8 g1 [* k6 p% S1 U6 R
我们的传承上师龙钦巴尊者在《功德藏》里面讲:“高空飞翔金翅鸟,虽暂不见身影现,然与其身无离合,因缘聚合定现前。”金翅鸟在高空自由飞翔的时候,身影不是跟身体分开了,而是暂时显现不出来,当它落到地上的时候,身影立即就会显现。同样,善业、恶业的果报虽然不一定立竿见影,马上报应,但它像影子一样跟着我们,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因缘具足的时候,它一定会成熟在我们的身心上。
7 S h' q: X, x 7 D3 y, F+ Z$ _# ?3 l/ ]
此处首先讲业不会有错误,一切都是因业力所现,因业力所感,如是因,如是果,自作自受。然后告诫大家,因果不会有丝毫的偏差。
( b, H! O- q- d2 g
# Y/ e5 J; {0 s 因果正见非常重要。没有因果正见的人一定会堕落恶趣;有因果正见的人一定能往生善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应该怎样取舍因果?你认为是善,不一定是善;你认为是恶,也不一定是恶。善恶的标准在佛法里,应该以佛法对照自己,取舍善恶,断恶行善。' [' V3 T+ P2 d5 w: Y; S
3 @, b" L8 O5 p
对一个渴望解脱的人而言,因果不虚的课程非常重要,它是我们解脱成佛的必经之路。四外加行、五内加行是通向大圆满的唯一之路,是我们成就的阶梯,一个比一个重要,若是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即使再努力,再精进也不能成就。; _' M8 d( T+ q& q
2 v L. F, V* D2 }$ q0 w5 a 华智仁波切讲,要解脱成佛,不学修别的也可以,有这些就足够了。我之所以这么重视,这么强调加行,就是因为它既有清净的传承,又是完整的解脱成佛的方法!是能让你从凡夫变成圣者的方法!传承不能有染污,否则就没有加持力;方法一定要完整,否则也不能成就。希望大家高度重视起来,每一个课程都不能错过。* T7 X: W d! t. F9 }0 ~/ f6 V' T
& C& |' D2 b/ X- g ]4 P) ? 我们以前犯了太多的错误,也错过了太多的机缘,总是一错再错,得过且过,最终后悔、损失的都是自己。
/ P1 Z, { Z( ]# M1 ?. a& H + \7 I( E; m9 Z: x" q, \* N
大家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不容易。今年,我们克服一切违缘、障碍与艰难困苦,能顺利地举办百日共修尤为不易。希望大家能够真正地珍惜,好好地利用这个时机,去承办自他最究竟的利益。最好解脱成佛,最起码也要打好基础。* _5 j c. K, t) k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3 n& ^ y" X# b: W0 P7 I5 T- c$ N. m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5 }& ^: S" {4 q7 Q
. ^ u3 T. z' u6 z4 N% G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9 ^! d5 `; N) W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C- O, s8 G5 u" A+ `# s/ [8 V
/ T7 `' `2 k1 b" ]2 G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 O1 i8 M+ p( P- `" u4 H1 {1 a J" K
' I8 O- ~+ O$ R5 X: B) L+ e, `
! x. i+ n8 I( `! l6 W: F
8 C+ W. n* M; S( R5 Y% h8 i7 Z% O" r" [! 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