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25|回复: 0

黄念祖老居士: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4 11: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黄念祖老居士: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 [$ u" v- Z4 a/ X
$ t! G  K. s0 B( K4 s7 D' e
黄念祖老居士: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7 M8 p  N. S$ [' {$ e
8 r7 h! K7 K( H/ W: i, M4 [ 发布:明华居士 [转载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5/46020.html]   日期:2010-12-20 1:58:00   收藏
9 h, T. T% F; a; o. x5 c: O7 t3 j  5 I' t1 F( j" a; @, g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0 s( r* U1 F! |0 t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
2 P. c3 D: J, R% O( H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
% b9 }; d1 B6 S+ n0 x2 F  L 4 v. Q/ i" R' R. z& K4 F  R
编辑说明
  z7 f4 z1 K# ]* m    作者撰写《大乘无量寿经解》后,又著此本《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何以故?作者于本书前言中说:“今生幸遇这个无上宝典——《大乘无量寿经》,感恩不已,是以一注再注,愿一切有缘人同沾真实之利。”据作者在京弟子在后记中说:“此本《白话解》乃黄念祖居士未竟之作。写此注解时提出三个指标:(一)不是把《大经解》翻成白话,而是在讲授《大经解》录音基础上大删特删,力求精简,通俗易懂,中心突出。(二)虽然简明通俗,但不失《大经解》原有的深度。(三)在此基础上还要有突破。”由此可见《白话解》并不亚于《大经解》。作者弘法,一解再解,读者修学,亦应一读再读,益增胜解,咸归净土。因本书仅写至《三辈往生品》之上辈往生部分,未竟部分,需有愿者依照作者讲授《大经解》之录音(即《无量寿经讲座》全部七十盘,已出版发行)整理。我们期望黄老弟子如同黄老一样,发大誓愿,完成黄老未竟事业。: }# d) z9 A( T. f7 Q/ D; |5 b
          i* e- _' \: P5 ~9 i
前    言2 n8 Q: T  i6 l# O9 }; ^" F1 |$ C
或有人问,“为什么在写了《大经解》之后,又写白话注解?”那就请看本经《大教缘起品》。
) w5 R# \4 G* S: G& j, A    由于阿难在道场中,亲见世尊放大光明,色身与刹土都是前所未见的清净庄严,就向佛请问,显现这稀有瑞象的原因。世尊表扬了阿难的提问,其中最切要的一句——“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当来”就是指从阿难问话的当时一直到不可穷尽的未来。所以一切众生都因阿难这个提问脱离生死此岸,度过烦恼中流,超然大觉。为什么能这样殊胜呢?正因阿难这一问,引出了《无量寿经》。
& ?/ Q2 Y, m( I! h7 _$ x    善导大师说:“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广说弥陀愿海的经,正是这部《无量寿经》。大师这两句话如同惊天动地的晴天霹雷,斩尽情执的金刚王宝剑。如来一代时教,说法四十九年,如云如雨,中国佛教分为十宗,净土只是其中之一,为什么能说,世尊唯说弥陀的大愿之海、净土法门呢?殊不知,世尊出兴于世,只为救度众生。世尊对阿难说:“如来…所以出兴于世…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释尊种种说法,无非是救度迷徒,让他们得到真实之利。真实普利众生,唯有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普度众生同生极乐。《华严》称为经中之海,一切江河细流都要流入大海,譬喻一切法门,都同归弥陀大愿之海,所以华严长子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大士发愿往生净土。
) v3 |* L' @- h) D0 G! Y' s5 T由上可见善导大师之说,是深得佛心的。大师说释尊唯独说弥陀本愿之海,世尊说如来唯愿众生能得真实之利,今后一切众生都因《无量寿经》而得度脱。这样剖出肝胆的开示,指出了大教的核心,抛给每一个众生一个定出苦海的救生圈。念祖今生幸遇这个无上宝典——《大乘无量寿经》,感恩不已, 是以一注再注,愿一切有缘人同沾真实之利。
6 v1 e- P" F0 H4 M! j 3 [% @( N4 c' `9 C
一、经  题" S' [  E( K( I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t2 M: X  L& |8 ^# B6 x# v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后汉支娄迦谶译
- [3 [9 j" L$ J: p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一名无量寿经 一名阿弥陀经吴支谦译
4 ^' s+ e; C. w& _2 }9 P' V4 o无量寿经  曹魏康僧铠译/ q' T: `2 U- w' _; T3 |; \" s
无量寿如来会  唐菩提流志译7 X9 G3 ^' W0 e2 O1 n1 m. M) F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赵宋法贤译
* R5 U; m9 _& Z8 U; D  自汉迄宋同经异译可考见者凡十有二 近代流通唯此五本    2 _& o- U3 A8 F
  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法名慈济会集各译敬分章次    4 c2 U% ~- s, [/ p9 H

! b% n% `5 A( a+ G    想要理解经文,先要了解经题。古云:“智者见经题,便知全部义。”经题的重要性可以想见了。本经是先师夏莲居老居士会集五种原译而成。五种出入很大,且汉吴旧译,文字古拙,所以读诵参研者都很少。先师继王日休、魏承贯之后,会集成经,名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此书一成,大众钦赏,公推为《无量寿经》的善本。目前海内外读者、背诵者、印刷者、演说者,风起云涌,有日诵六部甚至八部者,有人称当前之景象是“大经热”。
$ y3 O' k4 C) k0 x& [- n- [    本经的经题,一望可知,是把最近《宋译》的经题作为前一半,而把最古的《汉译》经题去掉两者重复的字,接在下面,就成为今本的经题。这就是会集工作的典范,只是会集旧有的精华,而不是出于自意的新作。这才能杜绝把后世凡夫的私见,当作世尊的教导来欺骗世人。从夏会本的经题可见,不但字字句句本于原译,而且会集之后,使题义更加圆满究竟,妙谛无穷。; V' |5 o: C: S3 K6 w, B# M
    第一个字“佛”。指约当中国周代,在尼泊尔降生的王子,后出家成佛,号释迦牟尼(华义为能仁寂默)。这就是我们芸芸众生的大悲慈父,大智大力的导师。十方世界有无数的佛,可是在我们世界上,八相成道的佛,只是这一位。所以只说一个佛字,我们就知道是专指我们的本师了。
" G% h* b! E4 A$ ?0 o- y& e3 x$ k) K    “佛”是梵文佛陀的简略,辞义是觉者。佛与众生只是迷悟的不同,在迷惑之中就是众生,彻底觉悟就是佛。阿罗汉只是自觉;菩萨于自觉外,更须觉他,故菩萨具二觉;觉行圆满是第三觉,唯佛具三觉。悟达本性真实常住,了知诸惑都是虚妄,是自觉。以无缘大慈,平等普度一切众生,是觉他。穷尽本心的源底,自觉觉他之行圆满具足,圆圆果海自然成就,是觉行圆满。《佛地论》说:具足一切智慧,远离一切障碍,能开觉(开悟本有觉性)自己和一切有情。“觉”譬如从睡梦中觉醒;如莲花开,不借外力,这就是佛。(笔者译为白话。)又据《大乘起信论》:一、本觉。指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自性清净心,也就是常说的人人本有的佛性,也即是法身佛。二、始觉。由于内因(本有清净心)与外缘(佛教经法)的作用,使众生于妄念中渐渐出现初步趋近本觉的知觉(如厌生死苦,乐求涅槃)。三、究竟觉。朗然大悟,觉了心源,本来平等,始本不二,法身全显,究竟成佛,叫做究竟觉。$ S2 M! ^2 V. u+ n% j( ?, w
    “佛说”,表明此经是释尊金口所宣。又“说”字有愉悦的意思,佛看到众生机缘成熟,可以听受教导修习妙法,故衷心欢乐。1 i. V% V+ w$ P- _3 {' S9 C7 s7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15 12:58 , Processed in 0.0862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