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四、第三条--大乘菩萨福》* k% X; T' A5 j" `
- b, U# g$ ]# C. i$ }, c摘自《净空法师净业三福讲记》5 q6 V/ \6 Z8 E: \/ d
无量劫来于这个法门当中,无数次的修学都没有一次能成功,追究它的原因就在此地,情执放不下啦!佛在《楞严》上讲:“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我们的修学就是因地不真,病在此地啊!所以学佛的人就是要用真诚之心,用真诚的心念这一句佛号,跟阿弥陀佛就有感应。那么用真诚心念佛,我们处世、待人、接物呢?那个心假一点没关系。你这个一天到晚用两种心,对佛用一种心,对一切众生又用一种心,你对那个佛的心也不真诚。也许就有人说了,那我要用真心对人,人家都骗我,我不是吃亏上当了吗?你既然学佛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还怕吃亏?还怕上当?西方极乐世界去不了了。这个就是我们往往想用真心,不敢用;想用真心,怕用。原因就在此地。我吃亏算什么嘛!上几次当也不算什么嘛!过几年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个世界与我都不相干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这个关系太大太大了。假如这个心一发,真的发起来了,那就恭喜你,你是菩萨了,你的地位在阿罗汉、辟支佛之上。一发就是菩萨,不发就是凡夫。换句话说,凡夫跟菩萨没有别的差别,就是用心不一样;菩萨用真心,凡夫用妄心。
+ E* q4 d1 l( O$ x! x' x4 V& I0 E& N1 {& L6 w% \) J/ f2 d
这个妄心我们中国人常讲三心二意。诸位要知道,三心二意是佛教里面的术语。什么叫“三心”呢?心、意、识。唯识学里头所讲的,“心”是阿赖耶识;“意”是末那;“识”是指第六意识,这是讲三心。“二意”呢?第六识叫意识,第七识叫意根;一个意根,一个意识。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以下统统用的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这个心,凡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的都是不觉,所以他没有菩提心。菩提心一发是真菩萨,不是假菩萨,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菩提心一发就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 v# t: w8 [& r* b3 Y4 F/ G- d
, R2 o4 p, ?/ g" i; ~ F7 P 这个佛,天台家所讲的,是分证佛,不是圆满佛;他的心跟圆满佛所用的心是真心,绝对不是妄心。古人用月亮作比喻,把十五的满月比做佛果,成佛了,圆圆满满。将菩萨比喻作月牙,你看初三初四就有个月牙了。我们要问初三月牙放的光明,跟十五的光明有没有两样?你们想想看有没有两样?没有两样,是一样的。都是真正的月光,不假啦!十五的月光好比说佛,那个初三初四的月光是菩萨。他们都是真正地真心放光明,不是假的,所以叫分证佛。
; l8 K! @% \8 z" o- T1 t6 {* B! T3 d: ?; M7 l/ f+ Q
那么菩萨有四十二个阶位,四十二个阶级。这个阶级怎么分呢?就是他这个光明是愈来愈大。像月亮从初二还看不到,初三看到月牙了,初四又大一点,初五又大一点,好比菩萨的果位愈往上升,他见的性愈接近圆满,一直到成佛,这是究竟圆满。可见得菩提心是非常非常地重要,一定要发。但是要发菩提心,先要修小乘;要修小乘,先要修人天福报;就好像我们想要念研究所,先念大学,想念大学得先念中学,想念中学得先念小学,逐渐逐渐把自己的程度往上提升。佛法教学也是三个大阶段--人天的佛法,小乘的佛法,菩萨佛法。
2 x. g4 }0 M3 @, ~
5 s/ ~/ c e2 O; {4 t ④无上菩提心--一心念佛求生极乐2 p1 x% J& ?) P) S6 e
7 q* x J% |( [( Z4 t 那么菩提心既然这么难,同修当中念佛修净土的人很多,净土法门在佛法里面,它是属于大乘,还是属于小乘呢?我们读了许多祖师大德的著述,都告诉我们,净土不但是大乘,是大乘中的大乘,是一乘当中的一乘,究竟圆满的大法。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要不要发菩提心呢?《无量寿经》上明白地告诉我们,上辈往生要发菩提心,中辈往生也要发菩提心,下下品往生还是要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决定不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麻烦就大了,我们这个菩提心发不起来呀,那往生就没指望了,的确给我们一个很大很大的困惑。! [1 R0 B: j$ j8 k1 O
& } |0 Y. g$ A' l. h, P' ^" B5 ] 幸好澫益大师将这个问题给我们解决了。澫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一个人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讲别的,也不讲至诚心,也不讲深心,也不讲大悲心,统统都不讲了,只讲我们发一个真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澫益大师说这一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仔细去想一想,澫益大师讲这个话有没有道理呢?真的愈想愈有道理,愈想老人家讲这个话真的讲到究竟圆满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与佛光寿相同,那不是究竟,不是无上菩提是什么呢!所以有许许多多老太太们,没有念过书的,不认识字的;他念佛,甚至于她经都不会念,就念这一句佛号,念了几年,人家预知时至,不生病,会站着往生、坐着往生的。她要没有无上菩提心,她怎么能做到呢?证明澫益大师这一句话一点都不错,可知澫益大师给我们真正的信心,使我们知道这一念求生净土就是无上菩提心。3 e3 p) [5 _9 T$ q2 a" E& V2 Z2 K
7 i& U* v! _6 I( p. q
我们知道当然之理,还不知道所以然之理。所以然之理在哪里呢?在《观无量寿经》里头。它的确是有理论的依据,可见得澫益大师说话不是自己随便说的,不是他自己想的,他有经典做依据。( X! N3 e8 q! J6 ^( q. }, V
3 L0 O$ z4 X% k. t( W. c 再有,念佛法门求生西方,绝对不是自了汉,绝对不是小乘,佛在《无量寿经》里面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确确实实是如来第一弟子啊!这是讲发心重要。0 P! X" A) b" U) p6 y, U& O
9 @0 ~& @. L1 _
⒉深信因果
3 d; n$ x, p. u' e k8 z% y% X h+ }, H. [4 T' f1 ~
第二句“深信因果”。深信因果在此地,意义尤其殊胜,实在讲也很难懂,因为这一条已经是菩萨,不但是菩萨,而且是法身大士,真正发了菩提心的--三心圆发啦!三心:你说《起信论》的三心,可以--直心、深心、大悲心;说《观经》上的三心--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都可以。“圆”是圆满,统统都发了。这样的人还不相信因果吗?2 }/ h- L( \0 d, ]
W3 @# A* M; P5 [! D 说老实话,谁不相信因果呢?凡夫不信因果。我们这一些天天念阿弥陀佛的人不信因果。你也许听了会很奇怪?你要真正深信因果了,你心里面还有是非吗?你还会张家长、李家短吗?不可能啊!还喜欢说这些话,就是不信因果,可见得这个事情不容易啊!
- a- t8 w/ t/ Q6 b4 |1 \9 a6 U
# D+ v7 r) J1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