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02》* a. X3 F) v+ F
- C( ?0 I5 h; l3 [* D, b
摘自《净空法师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g Q0 k! ?+ j" w4 m0 M- Y
诸位要晓得,三年决定成就,成就怎么样?成就就自在了,成就之后想去就去,想多住几天就多住几天,这个自在。换句话说,生死没有了,来去自由。成功之后不去,不是对这个世界有留恋,而是希望多带几个人去。一个人去很好,那里很欢迎你,带一大堆人去,那个地方开大欢迎会来欢迎你,那更好。希望诸位成功之后要多带些人去,那就是弘扬这个法门,普遍的劝大家修学这个法门,自利以后一定要利他。我们求的是一心不乱,如果理不通达,你有障碍,你得一心很难,方法不懂,境界不明白,全都是障碍。这三年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理论要搞清楚,方法真正懂得,境界明明白白,顺逆境界都是我们修一心不乱的增上缘,那我们菩萨道上一帆风顺,无往而不利,这是应当要认真修学的。7 V" F. S1 E, H1 r. h i' b+ N. d
再下面讲「卷」,《疏钞》一共只有四卷,第五卷是事义,现在讲就是参考资料。/ b' C+ \# A( `6 b' O& K( n% s
演【卷者,卷怀之义,一轴之中包含无尽义理、无量法门故。】 u& P8 L* k4 q9 q9 l0 i
古时候的书,不像我们现在装订成册,还没有。莲池大师那时书本装订成册的很少,都是卷子,就像我们现在字画一样卷起来,一卷一卷,这称为卷子。唐朝、宋朝的东西都是卷子。把卷子改成方册,这样装订叫方册,这个方册最先就是我们中国线装书。从卷子改成方册,这个在书本来讲,可以说是一个大的革命,谁做的?明朝的憨山大师。憨山大师出来提倡,卷子不容易保存,把它改成方册。佛经从卷子改成方册是憨山大师开始,他倡印《嘉庆藏》。《中华大藏经》第二辑《嘉庆藏》,是憨山大师发起、募捐来刻,刻成之后就是一页一页装订成册,称之为方册大藏经。从前佛经是摺本,那是佛经装订的方式,我们中国古人的方式都是用卷子。所以「卷」是最初翻译时用的字,以后虽然变成方册还用卷字,一卷就是一册。
, w8 ~) R( D( i: [: f& L 一轴之中,因为卷子有轴,就像我们裱的画,它底下有个轴子,有个木头棍子做中心,因为它好卷,容易保存,不容易损坏,所以「一轴」就是一卷。一卷经文里面包含著有无尽的义理、无量的法门,这两句话说得也不过分,确实是如此。蕅益大师开示里面,引用莲池大师的话说,「一句弥陀赅罗八教,圆摄五宗」,一句阿弥陀佛把整个佛法都包括了,因为在中国讲到佛法常说的宗门、教下,就把整个佛法包括了。宗门就是指禅宗,除禅宗之外都以「教下」来包括。五宗是禅宗里面五个派别,这是六祖大师以后形成的,像临济宗、曹洞宗,这是指宗门。八教是讲天台判教:化仪四教、化法四教。他是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之法,用藏、通、别、圆来判摄。化仪、化法八教,把整个佛法都包括了。这就说明一句阿弥陀佛把所有的佛法都包括在里面,一法都不漏。
; h3 c. a' W6 w% `6 W 几个人知道阿弥陀佛的好处?念佛的人虽多,盲修瞎练,不晓得这个法门的好处,所以他很难得受用。讲这部经的人,通常在佛七或者法会七天当中就讲完,七天我们连经题都讲不下来,粗枝大叶、含糊笼统这么讲一遍,也是无法明白其中的义理。从前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提倡,他主张这个经不讲则已,要讲一定要深讲、一定要细讲,才能叫人得受用。如果略说,只有对高人、老修行才行,对我们初学的人来说,一定要深讲、要细讲,要不厌其烦。+ \. ]+ S0 D" R, o5 y
大师又说:「一旦往生,永无退转,种种法门,咸得现前。」这句话对我们喜欢研究教的人是莫大之安慰,我们要学这个、学那个,到哪里学?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要在这个世间学,这世间好老师、好同参都找不到。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学,跟诸佛菩萨学,绝对正确,没有错误。为什么不好好的花几年时间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完成你的学业?这个世间,尤其是现代,《楞严经》上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你有什么样的慧眼能辨别邪正?遇到一个好的老师难,可遇不可求,邪师太多,到处都是,这是学佛的困难。为什么不死心塌地去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心地清净,你就有慧眼、法眼,换句话说,邪正、是非、真妄你有能力辨别;心不清净,没有能力辨别。可见得这个一心重要!2 T6 A/ M. k5 Z9 h7 M
如果说到其他法门,佛说:「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有很多人他喜欢禅,没把念佛瞧在眼里,以为禅高,不晓得念佛比禅还要高。念佛这个法门,在《楞严经》里面是「楞严大定」,楞严会上它是特别法门。诸位要明白,特别法门是从里面提出来,不按顺序排列,依照顺序是普通法门。《楞严经》有两个特别法门,一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如果按顺序排列,它应该是第二。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它按这个排列,六根:眼、耳,耳根应该排在第二,把它抽出来摆在最后,这就告诉我们这是特别法门。一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也是特别法门,它在七大里面的顺序是根大,七大是「地、水、火、风、空、见、识」,根大是见,应当在识的前面。识是弥勒菩萨代表,应当在弥勒前面,把它提出来排在后面。两个特别法门就告诉我们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念佛最妥当,不是明白指出来吗?所谓楞严大定是什么?就是这个。1 p3 U: i: b, @! ^! \
读《楞严经》不晓得念佛是楞严大定,冤枉!读《华严经》不晓得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主修的是念佛法门,那也很冤枉。善财童子第一个善知识德云比丘教他念佛,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一个开始,一个结束,可见这是主修法门,自始至终从来没有离开过。其余的无量无边法门,那是五十一位菩萨所代表,是助修法门,用也可,不用也可。不用,一个法门就成无上道。读《华严经》没看出这个门道,《华严经》是白读了。读《楞严》不晓得念佛,读《华严》不知道念佛,那是经义没看清楚、经没念得通。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六度万行,都在这句「阿弥陀佛」四个字里面,样样具足了。你得到定,定共戒;你得一心不乱,道共戒,它怎么不具足?我们才真正晓得这一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才真正肯把这句阿弥陀佛当作命根一样抓住,一时一刻绝不放松,晓得抓牢了这个,一生成佛,决定没有疑惑。现在时间到了。% T) k( L4 [' Q* C9 b/ D,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