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 {6 B& z- W5 F9 |) |3 h3 m! U4 U1 q1 X
●[慧律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I4 {9 N5 D- H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8 M1 k( c5 ^+ z" R R% h+ G慧律法师 主讲- X5 m8 J' @# Q( ]* r
; t; p' `* p% s$ N0 x. D3 p1 ^1991年4月15日-5月28日) `: h7 D+ z9 q3 V
4 h, u, A% s9 K
文殊讲堂
* [+ z9 w( r! H修行佛道的人6 u7 ?4 p b0 d& s
9 `% L/ z; I$ o你一定要记住:无诤
8 B9 p6 ?& H( ?' Y" k; y" D9 |4 k
还有很重要的——1 d0 E, ?( ^2 _0 W( c
4 X2 D; b9 ]$ o: z' L* O0 r1 t$ b( Q
心要柔和、要尽量宽恕众生、忍辱。
( U( G/ z/ s b" w6 |/ ]6 B/ z0 Z( K, }& H3 d/ s5 E
这个忍辱
7 ]3 g% g5 ?- f0 X# I7 @2 g: b! J7 a. [( F7 h! x) W3 N; M6 g
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
# c7 z: [1 |1 {# n, U; A- t0 n! b1 P- u; K1 O3 k
否则忍不下来。/ A( G% J' H; I# f% y" N
(师领众合掌三称)4 H! y2 E% _2 m X
5 N/ ~# Z8 C, Z1 G) Z f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7 c5 | d5 U) ]4 g& t9 ?9 E2 W7 E
* b0 [+ h! R) N: R- ^6 H5 a$ U5 p' H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0 j* t+ ]+ o3 |
' Q# {2 }. l0 x1 o& t3 U/ Q9 t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Z3 f) f5 w8 g3 n9 r4 T* ~% Q% s8 H6 t
净土三经我们已经讲过《弥陀经》,讲过《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的内容是谁极乐世界有多好,你要发愿一心不乱、持名,十方都会赞叹。那是《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是说佛有四十八大愿,愿愿都说要度众生的愿力,他成佛之后极乐世界有多么庄严,这是《无量寿经》。
% ~' w& o8 j3 j7 u) C/ u, t- {" a# f1 @) j
这部经叫做《观无量寿经》,简单讲就是用我们的想,第六意识,冷静依照经典所说的十六种方法来观想落日观,观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观想琉璃之地,这部经典就是在教你如何观想极乐世界,西方三圣的莲花开和合,教你观想。因为我们没有见过极乐世界,我们凡夫的心是粗糙的,而且业障深重,无法了解极乐世界,佛有善巧方便之法就是教你观想,用想的,就是你的心如果安住在极乐世界的清净的依报和正报,你的心就不会打妄想。所以与其你想贪、嗔、痴,不如想极乐世界的好处。所以,《观无量寿经》就是用观想的,十六种观想的方法,观想极乐世界有多好,阿弥陀佛有多伟大、多庄严。最后佛说了一句话,佛说:“如果你无法观想,临命终时你只要持名,念‘南无无量寿佛’十声,照样往生极乐世界。”最后,讲到最后因为根器不够,观想力不够,所以就用持名念佛。, W# s, v) {2 W" \+ `0 G
: R+ c& P) F( u" w! _所以这部经典,净土宗第一代的祖师——慧远大师,他就是修《十六观经》见佛三次,见佛三次就是修《十六观经》的。简而言之,《十六观经》的好处就是,如果妄想太重的人,这部经典不得了,教你如何观想,我们每一个念佛的人,多多少少都有在观想,每一个念佛的人都有在观想。
! B! y: c2 z3 z6 h! B: I2 F
( r o: @3 x/ [( ?8 ?: ]) j6 T这部经典是谛闲法师所著作的,近代当然也有人写,但是近代所写的大部分都是白话文,我们所采用的注解也非常的重要,我们如果采用一个有修有证的高僧大德注解的,他的知见正确,我们研究经典的思想就不会有所偏差。我所采用的注解统统都是相当有修证的人。这一部疏钞是谛闲法师著作的,谛闲法师是天台宗的一位高僧大德,天台宗的思想比较微细,这部注解读起来虽然比较深奥,是天台宗的思想,今生我们如果想要走修行的路就不要怕难。像台中李炳南老居士那里有的老婆婆不识字,老师每个星期三都在讲《华严经》,《华严经》的境界是事事无碍法界,那些上年纪的老婆婆她也是照样坐在那里,为什么?至少她坐在那里二个钟头不会造业,结一个华严海会殊胜的因缘,我们现在也来结一个《观无量寿经》海会殊胜的因缘也好,所以不管我们听不听得懂,我们知道这二个钟头听到一句能够受益,这样也值得,胜过你在家里看电视,你看电视有什么功德?有什么功德?对不对?没有。不如来这里听经。所以如果讲得比较深一点,不要今天听一听,感觉听不懂,明天就只剩下一百个人,这样就不是一个纯正的佛教徒,我们佛教徒就是碰到愈深奥的东西愈想去了解它,这样才是伟大、精进的精神!如果要看简单的,你都懂了就不必来听经了,这部经典不是你读到大学就有办法理解的,这部经典不是你读到博士就有办法理解的,照样看不懂。1 W/ x$ C$ l/ Q7 _
, T/ K `, D& S* e+ k& H
来,现在翻开第一页,【观经疏钞演义序】现在我先二个字二个字解释。
0 }6 `! E; f6 n' V! O, I( l' |2 k' @3 s9 `8 g: Y& v
观经就是《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观经就是《观无量寿经》一般都简称观经。4 Z( b) M% {$ P; a5 {& [
6 i4 U; y: t1 X3 p; X
疏,疏就是祖师大德对它的注解,疏就是通的意思。就是要使这部经典的意思更为了解所以著疏。疏就是通,使它的文意畅通,通就是疏的意思,疏导里面经典的意思。使人更为了解叫作疏。钞就是古人所著作的比较深奥,这个钞跟提手旁的抄是一样的,意思相同,就是他注疏的义理还很深奥,所以我再以抄来加强解说,所以这个叫做钞。
1 u* z1 w4 N+ w. S6 ^& K: h) ?+ K/ [* Z }
第三种叫做演义,演义就是依据古人的事迹,我们以现代的语言用白话文尽量把它写得更清楚,叫做演义。根据历史,然后根据过去,然后我们做现在的语言使它的义理畅通叫做演义。
$ O4 w3 }; B8 Q- K! B
+ \8 \; H0 K7 F# X. T所以这个不一样,疏、钞、演义,都不一样的意思,意思都不一样。& x* r3 i& k4 Q
. k$ [) ]6 G6 |. Q& k序,就是写在文章的最前面叫做序,$ _6 m7 e9 G7 h8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