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净公上人地藏经的启示》
# E: j0 q7 B& N) Q, C0 w* {' B' M2 S; J
前言
2 v( }- B W: [( t6 u+ ]/ k. k; i* y; P" Q: o, ~+ z
# t& E0 l1 x+ [2 T! W; e, D0 R8 V" }
l: H. p6 O0 M, S最近几年,我在全世界每一个地区专门弘扬净宗,带动许多同修认识净土,专心念佛。得到的利益好处,正如无量寿经所讲‘惠以真实之利’。有同修问我:‘法师,你专弘净土,怎么讲起地藏经?’我告诉他们:‘道场建立要先讲地藏经,表示我们有地,有地才能够创办事业,有地才能够建立佛法,所以必须要从我们心地建设做起。’明因果,详事理,坚信心,启智慧,光大孝道,止于至善之域,即心地无尽宝藏。" l" @1 F+ V$ B* K) b
. B; L4 c& L. A; @1 U' k: _ - i ^8 V( A( W9 j
4 q' b2 B a1 @/ B9 O& z# S9 o现代人修行远不如古德的成就。古德,无论出家在家,接触佛法五年至十年,就有一定的成就。现代人修行几十年,外表上看起来好像还不错,实际上,生死没有把握,心不清净,妄念很多。原因在于疏忽了地基,像盖房子,把地基这一层疏忽了。& {! R8 J# O1 W! i
. _2 S0 y& B: U# j& E6 k5 n8 m |$ [
6 c9 n( q8 ^6 o; t, W" _- M H7 ?! M! h# M
佛在四弘誓愿里告诉我们修行的次第。学佛的人,无论出家在家,先要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是觉悟的心。我们今天觉悟六道轮回可怕,一定要下定决心在这一生了生死、出轮回。有这个认识,有这个意愿,就是觉悟。觉悟的人,不但要度自己,而且要帮助别人,所以四弘誓愿第一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要帮助一切众脱离苦海,苦海就是六道轮回。要帮助他们,必须要自己得度;自己度不了,怎么能度别人?度自己要从哪里下手?第二愿‘烦恼无尽誓愿断’。学佛从哪里学起?佛明白告诉我们,从断烦恼做起。烦恼如果不断,修学再多的法门,是增长邪见。古德参学,参学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必须见思烦恼断了,至少见思烦恼伏住,才有资格学法门,进入第三个科目‘法门无量誓愿学’。最后圆成佛道,‘佛道无上誓愿成’,才能实践第一大愿- 普度众生。如果不成佛,度众生有局限;成了佛,度众生无尽无边。四弘誓愿把修学次第讲得很清楚,这是原则。2 j) J- ]) G! m [( U( ^$ z
1 x. L7 b% C. |" g) u1 Z( ~
( G! Q4 {4 \5 M. [0 ~5 l M( W1 V: G
我们知道原则,日常生活中,在事相上来讲,究竟从哪个地方下手?中国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以四大菩萨作代表:第一位是地藏菩萨,第二位是观世音菩萨,第三位是文殊菩萨,第四位是普贤菩萨,教我们大乘佛法修学的次第、法门。地藏代表孝,所以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修学从孝亲、尊师做起。孝道要做到究竟圆满,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一定要成佛,孝才能尽到圆满。为什么呢?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孝道就不圆满。孝道涵盖了宇宙,涵盖了法界全体。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不思议经之一,教我们孝亲、尊师。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就是把孝敬的心扩展到尽虚空遍法界,能够孝敬一切众生。再进一步,就是文殊菩萨的智慧。地藏、观音是修福,福至心灵;人真正有福报,智慧就现前,心就灵敏。文殊菩萨教我们圆满的智慧。普贤菩萨讲实践,将孝敬、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处世待人接物充满智慧,充满孝敬。大乘佛法至此才究竟圆满,完全实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是佛陀最殊胜、最圆满、最究竟的教学。6 u+ j# C4 p8 @: m
2 R7 v) _" s3 k9 T
: t' U$ j1 z% l C" Q, A
- \& d8 w7 c& `. e- h; @# G& ~净宗在所有宗派里也是一个不思议的法门,这个法门是十方一切诸佛菩萨所赞叹。它依据的经典有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这是净土三经。清朝咸丰年间,魏源老居士将普贤行愿品附在三经之后,称为净土四经。民国初年,净宗祖师印光老法师,将楞严经里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附在四经后面,称为净土五经。另外还有天亲菩萨造的往生论;五经一论是净宗修学的依据。# o7 A9 X; N& V+ Z- q6 w) @
) S8 b/ a) Y. ?" ~: x5 ]
, a) ^9 F6 f0 d2 z
. D$ m. \2 t7 i) `* b5 z* o' C#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