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7-14 14: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续-《●[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虚云老和尚的禅学思想——参禅与念佛(理净)》
- |+ O( M0 ^! d/ ~2 g! M& i& S) u7 n3 \9 f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9 l' {- H2 z" Y0 `
参禅与念佛是我们修行佛法的两种主要方法,并且将参禅与念佛已经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但也有不少人将参禅与念佛对立起来,认为参禅主要是以“参话头”修习禅法,而念佛是以念佛名号借佛力接引往生净土,二者之间完全是不同的两种修行方法和理论概念。虚云老和尚认为修行之人不应当将参禅与念佛对立起来,而应当将参禅与念佛相结合起来,以参禅补念佛之不足,以念佛补参禅之不足,这样才有利于大众修学佛法。虚云老和尚在《老实念佛》开示中说:“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来是一件事。参禅提一句话头,横生死流,也是从信心坚定而来。若话头坚持不住,禅也参不成;若信心坚定,死抱一句话头参去,直待茶不知茶、饭不知饭,功夫熟处,根尘脱落,大用现前,与念佛人功夫熟处,净境现前,是一样的。”[7]所以念佛与参禅只是学人在不同阶段所运用的两种不同修学方法,本无好坏、对错、前后之分,全看修学者的机缘而定。4 d' H' }/ L6 R& I' x; F: r
虚云老和尚认为参禅与念佛如果要说不同,那就是在用功人根性的利钝上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念佛”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尤其对初学者钝根人来说更加适合;而“参禅”需要上根之人才能很好运用,下根之人往往不仅不能参透生死,反而会走火入魔误入歧途,对于上根之人无论是参禅还是念佛都能运用自如。虚云老和尚在《念佛将终开示》中说:“若是上根利智之师,便能直下承当。倘或钝根渐次之人,必须先要念佛,待念到不念而念,念而不念,再向无念之中起一参究,且看这个念佛是谁。要看‘谁’字话头者,先当以念佛为缘起,后以参禅为究竟,缘念佛而参禅,是故名曰禅净并修。”[8]因此,虚云老和尚认为参禅与念佛对于初学钝根者来说,是有前后次第而用功,先念佛后参禅为次第;对于上根利智者来说,参禅时即能念佛,念佛时也是参禅,二者平等无有先后次第之分。
9 R- V. _- h, [$ x. ]# e三、念佛即是参禅
3 p/ e2 W4 v/ b& J0 M0 r1、念佛不碍参禅
$ I4 f: Q% r+ S: M- m, ~ “参禅”是禅宗门人修禅悟道的手段,通过禅定参悟“人生无常”和“诸法无我”,使人们得到一种究竟的解脱,舍离生死轮回而证得无上涅槃;“念佛”是净土宗所主张的修行方法,通过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来熄灭人们的贪嗔痴,清净身口意三业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早期禅宗和净土宗形成的初期,两家的思想主张和修行方法有严格的区别,在修行的依规和形式上也完全不同。禅宗寺院的禅堂不能念佛,净土宗的念佛堂不能参禅,二者之间完全是对立起来的,有“禅堂念一句佛号,打水洗禅堂三天”之说。认为在禅堂“念佛”是污染禅堂,是打妄想分别、是执著于有佛,禅宗主张“去年贫有立锥之地,今年贫无立锥之地”,禅宗祖师可以“呵佛骂祖”;而净土宗主张念佛名号,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净土,认为有实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与禅宗正好完全相反,形成了历史上禅净不相容的格局。后来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努力,使得禅净两家相融合,相互兼容形成了今天“禅净双修”的新的佛教格局。虚云老和尚作为中国近代佛教史上著名高僧,也积极倡导“禅净双修”思想,主张将“参禅”与“念佛”相结合的修行理念,批评将“参禅”与“念佛”严格对立起来的不正确思想。如在他的开示《参禅与念佛》一文中说:“念佛的人每每毁谤参禅;参禅的人,每每毁谤念佛。好像是死对头,必欲对方死而后快,这是佛门最堪悲叹的恶现象。”[9]认为禅与净都是佛陀教化众生的方法,应当是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而不应当是相互仇视相互攻击的对象。如果能相互结合互补互助,则佛教得以发展普及社会利益有情;如果相互毁谤和攻击,则是佛教最大的悲剧。
) | Z9 r# ]4 ~2、参禅念佛不二
. m4 n& A+ T; H0 a& g虚云老和尚认为“参禅”与“念佛”本来都是佛祖释迦牟尼所说,道本无二,只不过是因为众生的因缘和根性不同,为了能应病施药对机说法,佛说了种种不同的修学法门。后来诸师起教分宗,建立了各种宗派,其目的也是为了接引学人悟佛知见,能对机教化众生而已。因此,学佛之人不应当将禅与净完全对立起来,这样不仅对修学佛法不利,同时也对佛教的宣扬和传播造成了很大伤害,使外人认为佛教不和自相矛盾,如何令他人能相信佛法!对佛陀的教法应当看作是圆融无碍,平等无高下之分,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而精进修学。如虚云老和尚在《参禅与念佛》的开示中说:“如果就其近者来修持,则那一门都是入道妙门,本没有高下的分别,而且法法可以互通,圆融无碍的。”[10]并且虚云老和尚认为“禅”与“净”是相互相融互为一体,禅中有净、净中有禅,禅净本是一体,相融不二。如在《参禅与念佛》开示中说:“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两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净者,禅中之净;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11]) s, p, ~7 {9 f( {" A/ j- T
四、禅宗与净土的关系1 l* x: k3 _. T+ V, T
禅宗与净土宗是中国佛教的两大主要宗派,是汉地佛教徒的主要修行法门,禅宗主张以“参禅”为修行方法,净土宗以“念佛”为修行方式。两者之间在修行方法和思想主张上应当有很大不同,但自宋明以后两家开始相结合,形成了“禅净双修”的格局,将参禅与念佛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永明延寿禅师有《禅净四料简》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有禅有净土,猶如戴角虎;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12]由此开启了禅净两家之争,认为永明延寿赞扬净土而贬低禅宗。虚云老和尚则认为后人不解永明意而误解“四料简”。在《答禅宗与净土》中说:“近人修净土,多数固执四料简,极少虚心研究圆通偈,而对四料简多以误解。不独辜负文殊菩萨,而且带累永明禅师,终于对权实法门,不能融会贯通,视禅净之法,如水火冰炭。”[13]
' d, d1 U/ g! R; T- 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