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五集》( ^/ A9 d j9 `' T9 {
3 T/ [/ V. |, r. x$ _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 Z6 m3 B2 J, K8 n 中国老祖宗不简单,你看五伦里头第一个「父子有亲」,那个亲是亲爱。孝,孝怎样表现出来?就是亲爱,父子亲爱那就是孝。孝是个会意,你看文字创造,所以中国文字不能改,一改,意思就没有了,它是叫你看到这个符号,你就会想到意思。你看孝,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这两个合在一起,你去看这个意思,上一代跟现前这一代是一体,这叫孝,这是孝的本意。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一体。这个意思在外国没有,外国文字里更没有法子看出来,中国文字多妙、多美、多善,尽善尽美。中国文字你看了,虽然你不认识,你不会念,可是你能看出它的意思,这是智慧的符号。
/ G. s8 H! t% }, ^ 我们看八地菩萨,「离一切心意识分别」。八地菩萨心意识早就没有了,为什么?圆教初住菩萨,脱离十法界生到实报土,就已经转识成智,怎么还有心意识分别?这句话怎么讲?这一句是讲无始无明习气里头有,这个习气非常淡薄,十法界里面的这些有情众生,包括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声闻、缘觉,完全不知道,何况我们凡夫,我们以为他们完全断尽了,习气看不见。很薄的习气,他自己知不知道?他自己不知道,比他位置高的人知道,比他位置低的人不知道。也就是说,七地不知道八地,八地知道七地;八地不知道九地,九地知道八地。这个地方讲「离一切心意识分别」,这是讲习气,这个习气断得差不多,到八地。他往上面去,九地、十地、等觉,再妙觉就完全断掉,习气完全没有了,四十一品习气他断得差不多了,这才叫真的无生法忍。广义的无生法忍,什么位置就得到?初住菩萨就得到。为什么?他起心动念放下了,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无明断掉,无明断掉他就证法身,他就脱离十法界。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晓得,你要不晓得你会怀疑,初住菩萨起心动念都没有了,怎么还没有真的证得无生法忍?对我们来讲,初住菩萨真的证得无生法忍,可是对上面来讲他还没有,必须到八地菩萨的时候,人家才承认他真的得无生忍。九地、十地、十一地、妙觉,十一地是等觉,上面那四个位次肯定得,因为习气断了。 , \9 I) k! ~& i
「可见此乃圣者之所难,安能期之於具缚凡夫」,我们怎么能做得到!这是讲无念无生做不到,无念无生初住才证得,到八地才算圆满,习气没有了。「是以善导大师《四帖疏》曰」,《四帖疏》是善导大师注解的《观无量寿佛经》,注解的名称叫《四帖疏》,也叫《观无量寿佛经疏》,善导大师的。它里面有这么一段话,「今此观门等」,因为《观无量寿佛经》里一共讲十六种观法,所以「观门等」就是十六种观法,都是「指方立相」,指定西方极乐世界,方位给你指出来,而且教你怎么观法。你看第一观教你观西方,太阳下山那个样子,「落日悬鼓」。太阳接近下山的时候,红的太阳像个鼓一样,叫你看这个。要怎样才观成?睁开眼睛看到,闭了眼睛它还在那里,还看到,这一观才叫观成。这十六种观法,无论哪一种,你要是观成,求生西方就有分;不是十六观都观成,任何一观,观成之后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比念佛难!我们看那个红太阳印象很深,我们在这个房间里看看红太阳在不在?在,那就是真的;如果不在,这一观没观成。所以观想也不容易,你精神不能专注,这境界不会现前。为什么会现前?理上,大乘经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里真有,它就真现相。
7 F/ I. B' @6 a% ?& | 《十六观经》里面有观佛像的,「观像念佛」;「观想念佛」,想是你心里面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你只要一想,境界就现前,你不想的时候境界就没有了,什么时候想,什么时候境界现前,这往生还有问题吗?临终的时候,心想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现前,西方三圣来接引你,平常要把这个功夫练成。观像念佛就是造一尊阿弥陀佛的像,天天看它,也是像落日悬鼓一样,看到什么?睁开眼睛佛像在面前,闭著眼睛佛像也在现前,无论在什么地方,你念头一想,佛像就在面前,叫观像念佛。最后第十六,十六就是叫你持名,所以「持名念佛」也在十六观里面,十六观最后的一观,最后就是最重要的。印度有很多习俗跟中国相同,最好的东西放在最后,压轴。也就是说,用这个观观不成怎么办?观不成就念佛,念佛能往生,这是比什么都容易。所以持名念佛是第十六观,这个法门度尽一切有缘众生。这要加个有缘,有缘是你相信,你有信、有愿、真念佛,这就叫有缘众生,善导大师讲的「万修万人去」。所以是「指方立相」。「住心取境」,不是无念无生,住心,叫你心住在境界上而取境界,「总不能无相离念也」,《十六观经》不是叫你离相,不是叫你离念。我们持名这个方法是在第十六观里头,当然我们也是有念,也是有生,不是无相离念。
, K' K5 J; }1 j% O9 [7 P6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