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浅释》7 R- f D0 L1 B, K* V1 {
* L( _2 ?2 E. S* f5 M1 J: m1 M
摘自《宣化上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浅释》& T/ c" T: c- B
惠能的父亲,本籍是范阳(河北省),后因事故,彼降迁到岭南(广东省)。因为父亲对子女管教很严,所以尊称为‘严父',可是母亲通常以爱心来照顾子女,故尊称为‘慈母'。
( r. [+ Q5 c8 ?7 @ ‘惠',意即以法惠施众生。‘能',即能做佛事。六祖俗家姓卢。六祖的父亲被贬谪到岭南——在唐时是属边疆荒凉之地。其父本来是官员,因犯罪而被流放到岭南。
* P: C7 D9 B7 q5 i% p: b3 S" s 惠能的生活很不幸,他的父亲在他三、五岁时便去世,而遗下孤苦的他和守寡的母亲,故只好迁移到南海,尝尽各种艰辛及贫乏。为了维持生存,惠能只有入山砍柴,挑回到城市去卖,以此微薄的收入,买米给他母亲和自己吃。' o! h9 C! ^) c4 J9 |: F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还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
. S" T6 X, B( {6 H 因六祖家贫,他没受过教育,所以不识字。那时在中国上学要缴学费的。虽然他不识字,可是天性聪颖,一听到经文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即悟,而了解以前所不明白的境界。现在很多人听过此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有谁开悟了呢?有人说:‘喔!我悟了!'我问你,你开了什么悟?什么悟没开?要问问你自己。
7 J2 c/ J' K0 H$ |$ } 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崭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
! w6 b% r1 H, U- g) ^; _ 五祖住在东禅寺,教化徒众有一千多人。当时中国人学佛兴盛热忱,所以有一千多人共同在一山学习佛法。
9 b5 M4 s) B$ W. j) H: C 现在(一九六九年)美国那里有千人共同来学佛法呢?在这么大的国家竟然没有。但也许以后会有万人来学佛法这也说不定。这要看看我的徒弟,你们如何用功。大部份美国人都很聪明,但有些人聪明过份了,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每天从早到晚只会吃迷幻药,因为只有依靠药物,他们才会得到某些微异的境界,这些人一再地试用这些毒药,直至发觉药物也无功效了。他们心想:‘我已吃药物很久了,但我仍未开悟。'当他们了解吃药物是错时,也许会回头而求真理吧!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 T9 Z" Y$ y9 |$ S# W# S 我现在教你们佛法,所以你们将来会讲法而教化众生,故不要随便,要认真学习而不迷惑,这样很多人就会跟著来学习了。你们现在学习六祖坛经,应知在那里学的。当别人问你说:‘你在那里学的佛法?'你可以回答说:‘我们在法界佛教总会的佛教讲堂学的。'这就像此段经文的意思一样。8 p; N8 {0 L) @8 ^( ~# G
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n- F$ N9 }6 d1 }/ C- T, f3 s U
你们要清楚这里所说的‘大师'是指五祖而非六祖。当惠能听说有千余人共同学习佛法的圣地,他非常兴奋,便迫不及待的问这客人说:‘我该怎么办呢?我真想去那里学佛。当我听你念金刚经时,我明白它的义理。我要去求法,但我有一位年迈的母亲,乏人照顾,我应怎么处理呢?'
1 g' j/ k6 P/ H) H/ ^, B" H 因为菩萨是不求名的,故六祖并没有说大菩萨在此时来帮他忙。经文只简单说因宿昔因缘,有一客施惠能纹银十两,这真是一个大的供养。因为他一天砍柴到市上卖,只值几个铜板,即使惠能在千日卖柴所积聚的钱,也比不上这些银子那么多。
! _0 k/ f5 F P/ x# }2 E, t0 J 他便拿这些银子来安顿好他母亲的衣服和粮食。也许这人告诉他说:‘你虽穷,但仍要学佛法。现在我来帮助你。'乃施予他这笔金钱,方便他能去求法。这供养的功德是很大的,将来这人一定是一位肉身菩萨。现在在这里也许也有人这样做,自己想一想:‘我是否有做积德的事呢?'若你不记得,那没有关系,不需要打这种的妄想。, y9 y i* `- u* d6 c. x5 D
这人敦促他说:‘你有这么大的信心,一听经文就开悟了解义理。快!赶快去黄梅见五祖,那确实将会对你有用的。不要迟了,马上就去吧!'# L0 l7 Q# }# a& P/ o) r5 [ J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 G& `; L( P) j* T9 w, m5 U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6 U* e% k- u$ b& R! ? y
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 @! u" }& _; S$ k- s
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 o Z4 V9 X0 A9 c1 f2 b
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厂去。5 ]4 U' @9 j% C
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经八月余。祖一日忽见惠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惠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 ?' K- J" I! U* U 六祖立刻回去将他母亲的生活安顿好,就辞别了。不出三十余日,他便抵达双峰山东禅寺。在旅途中他没有打妄想,只一路赶程,故不知不觉来到黄梅,后礼拜五祖。那时六祖大师才二十四岁。; j1 X; }: i& }# f8 [2 b6 K
五祖问:‘你是从那里来的,来此地要求得什么?'惠能答说:‘弟子是从岭南新州来的,我什么都不求,只求作佛(觉悟)。其他的都不重要。'" V& {* j" o; H) [, ?0 \$ f) W
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并且又是獦獠,怎能作佛呢?'‘獦',是一种鼻子很短,与狗相似的小兽。‘獠',是未开化的蛮夷。这是指这种人不明理,未开化,是属于畜类的人。
, p, U( E5 N! g* t 六祖马上回答说:‘人虽有南北的分别,但佛性是常住不灭,是没有南北的分别的,虽獦獠身与和肖的身份不同,可是佛性又有什么差别呢?'9 k& ]$ D, K6 d
因为他身旁徒众聚在左右,五祖就止住不说了。他只简单告诉六祖说:‘好,你已来了,赶快跟随大众去做事。'
0 ^' V! u8 @) r# ] 惠能启禀五祖说:‘我自心常生智慧,这智慧是从自性生出来的,不离此即是福田。我不知和尚要我做些什么样的工作呢?'(福田是指在佛法僧三宝前所做的各种功德。又僧人穿的袈裟,缝成一条一条的,象征福田。若恭敬供养三宝,即是种下功德之根的地方,以后定会成熟而结福果的。)
- G+ |* E" X/ j, c2 g 五祖听惠能这样说后即言:‘这獦獠根性锐利。'(根是指一个人听、信、解、受、持佛法的能力。众生根性有真、俗、中的分别。)五祖警告惠能要谨慎,不要再继续讲了。他说:‘你不必多说了,到后院槽厂去。'5 a$ c* F9 ]2 i7 B
在后院有一个行人便教惠能如何如何做。每当人到一新环境时,常会被人欺侮。这个徒弟还没出家,他就不客气地吩咐惠能说:‘你每天要去砍柴,用来烧火煮饭,这是一把斧头,一定要砍些干木来。还有,每天你必须用脚踏舂米碓。'
3 b2 Q" z2 _+ Q(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