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2-25 18: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八三卷) 2003/8/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083》! [7 d/ x0 H- }3 ?2 h3 \- H7 q, ^2 |
# V3 p/ H/ M$ F; J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5 i+ c! ^% @$ e! n
佛法是师道,老师教导我们的,我们要遵守。我们再仔细观察,老师所教的他有没有做到,这一点我们也不要去深究。为什么?老师是人,不是圣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要看根本的老师,根本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我们的老师也非常认真努力在学习,说老实话,比我们做得多,我们也服了。他也认真努力在做,容或有做不到的地方,做不圆满的地方,这是自然的道理,必定有原因。这个原因,我常常讲障缘,或者他别有用意,我们不知道,他在那里示现度某一类的众生,做不同的示现,这就不是我们知道的了。1 k' A7 Q' G4 \7 ^- Z S4 F
像这种示现,为利益众生,李老师常常也有这些动作,我们看久了之后,知道老师用意。老师接触大众,他的客人很多,来自四面八方,有信佛的、有不信佛的,有老修、有初学,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还有其他宗教的教徒。老师接众我差不多大多数我都在他身旁,我在那里观看、在那里学习,他把佛法戒定慧三学,怎样灵活运用在处事待人接物,那是活的,那个东西在课堂没有法子传授的,是要我们很细心在生活当中观察,不离开老师。他很慈悲,无论到哪个地方,他都叫我跟在他身边,带我一起去,这是活学活用。
& x9 ?& a6 g& x2 j( E 所以,善事父母非常重要!一个人能够善事父母,才能够尊师重道,才能够成就学问、成就德行,在日常生活当中才能寡过;过失不能免,要降低到最少,这个样子我们的道业、学业就会有进步。我们生在这个时代,从世界上许许多多国家地区,不同的古圣先贤,不同的宗教,我们常常听到末日的讯息。我们也不会宣传这个东西,但是它给我们很重要的提示,让我们有高度的警觉心。我们仔细观察这个世间芸芸众生,他们想的是什么,他们说的是什么,他们做的是什么?这是因、是缘。: d6 f* U# T6 ], Q, A6 K( o
怎么说是因是缘?对来世讲这是因,对这一世果报来讲它是缘,前世有不善的因,这一世又有不善的缘,不善的果报肯定会现前。今世造的不善的因,来世要遇到不善的缘,不善的果报在来世。这些文字的记录,不要说别的地方了,我们中国「二十五史」里面记载的就非常之多。中国历史称为信史,不是确确实实有这桩事情,决定不能记在历史上。清末民初有些大德,把「二十五史」里头,每个朝代里面记载的因果报应的这些事,一条一条的抄下来,编成一本《历史感应统记》。这本书好,分量也不算多。我们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老师鼓励我们读,还交代一个同学把它用白话文写出来,好像有。江逸子老师,你们也曾经见过,他还画了很多插图在里头,在台湾应当能够找得到。那是一部好书,都是说明,整个的历史没有别的,因果报应而已!知道这些事实真相,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不收敛。7 E# E# s4 I8 \8 Q$ Z" ?
所以一个人人生在世,过去不知道那没话说,现在学佛懂得了,决定不跟一个人结恶缘,决定不能够有一个恶念,一心一意求生净土;求生净土才叫一了百了,永远超越轮回、永远超越十法界。下一次再到这个世间来,身分不一样了,不是业力受生,跟过去世造的善恶业没有关系了。那是什么?乘愿再来,那怎么会一样!菩萨再来,我们常讲倒驾慈航,再来人!不是业力而是愿力,这个地方众生有感,你到这个地方来应,你来现身是应身。现什么样的身,也不是自己有意,自己要有意思那你是凡夫,自自然然应,像《普门品》里面讲的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真正得大自在!你想想看我们这一生短短的时间,办这个事情重要还是搞世间名闻利养的事情重要?7 [% W, _8 \) L2 N3 @( @
我今天上午去访问畅怀法师,我们老朋友了。一九七七年我在中华佛教图书馆讲经,那个时候他是馆长,他接待我。现在我们年岁都大了,那个时候才四十出头,现在大概也有七十三、四岁了。他最近访问斯里兰卡,告诉我一些见闻,还是很健谈,跟我讲万缘放下,不放下,他说太辛苦了,对於自己修行有很大的障碍。这个话是真的,我看他真的觉悟了。晚年还有多少时间?中国古人常讲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已经过了七十岁了,这就所谓是风烛残年,随时可以走。知道这个事情,才晓得现在的时间比什么都宝贵,一定要拿这个时间办最大的一桩事,那就是了生死、求往生。连讲经说法都不是大事,这个诸位一定要懂得。这是一桩好事,但是不是大事。
" c# i4 V5 `) t$ N7 ? 你说《华严经》,《华严经》讲不圆满不要紧,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以后这边缘成熟了,我再来,我来的时候继续再讲,轻而易举!这才是正知正见。一定把这个经讲圆满,得两个条件,第一个,自己跟众生有没有缘,第二个,众生有没有福报,这两个条件都具足,行!你有那么长的寿命,你跟众生有缘,众生也有福报,听这一部经要大福报,这不是偶然的事情。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当年我们八个学生启请他老人家讲《华严经》,八个人有我一个,他用的参考书《华严经疏钞》是我供养他的。他也是讲,把这部《华严经》讲圆满,再讲一部《弥陀经》,他就往生了,这是他自己的愿望,可是《华严经》讲了一半,讲到「十回向品」,他就走了,原先讲的话不能兑现!3 V, d" I( }" U7 O* k2 }
这是什么原因?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两个因素,一个是自己缘尽了。缘什么尽了?没有真正的学生。跟在身边的学生所谓是阳奉阴违,喜欢听经是一桩事情,他做不到,这就不是真学。真学怎么?真学是真做到。你听了你能够理解,你把你所理解的,能够落实在你日常生活当中,这是真的学生!这样真正修学的学生,不要多,有那么三个、五个这就是有缘,老师不能走,你真的要帮助他,他真肯学。至於假的,阳奉阴违的那个不算。
. \5 U/ F9 t; h* A 也许有同学要问我了,法师你今天讲《华严经》,有没有人跟你学?我常说,我身边没有,但是我相信有。在哪里?在全世界各个地区,他们从网路上学习,从电视传播上学习,真有!有的时候给我写信,给我打电话。最难得的,有些听经的时候是跪在地下听,经本是顶在头上,这些人不在我面前。所以,我这个经在摄影棚里面,我非常认真讲,如同对面,我知道真正有学的人,我要对得起他们。他们是这个经的当机者,其他的,其他是旁听的,旁听那就一切都不要求,这旁听的。所以,在身边的多半是旁听的,真正学的不在身边。1 v$ d/ M. f( U; _' m! Y8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