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701|回复: 3

马山白云庵慧觉禅师[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6 18: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慧觉禅师,俗家姓刘,讳贞洁,字恒清,其父子强公,字浩然,母周氏。“世居马山之东麓”之新安村,即现在的青岛即墨市通济街道办事处山东村。村西的马山因形似马鞍,明清称马鞍山,马山虽小,人杰地灵,自古庙宇遍布,修真名士数不胜数。北海李寅宾在《马山志》序中说,“天下名山洞府多矣,不必尽有志也。马山一陵阜耳,何以志焉?曰:志其人,非志其山也。”

宋末元初,刘氏祖先由当时的江苏江宁府上元县(现南京),迁至现在的山东村。到了元朝末年,刘氏三世祖刘兴因“军功”,被朝廷授予正三品昭勇大将军,兴公过世时享受“谕赐祭葬”,清乾隆版和同治版《即墨县志》有记载,可见其贵。

约二百年后,大明王朝神宗万历五年九月二十三日,即公元1577年,禅师出世,刘与、刘兴,刘氏族之后。禅师自述,本忉利天紫云金胜王,自释迦佛处下降。母亲在怀胎时,曾多次出现吉祥的征兆。

公元1583年、1584年,禅师“七八岁时,梦里游魂,偶睹诸圣奇异之景而不认境,忽视天地无相,上下一光,如镜如月。光中又现千圣如来。倏忽省觉,万象皆空。形骸似风透竹林,心清如冰函明月。虽幼年未言,已铭刻于怀矣。”此禅师自序文,出自原墓塔之碑文,系胶州温正春公所撰。温公曾三至刘家,访求其书,乃得此文。

据清乾隆、同治年间的《即墨县志》以及清李寅宾《马山志》记载,禅师生来异于常人,九岁时才开口说话,“言辄深慧”,村人对此事感到奇怪,但是对于世世农耕的民众来说,并没有兴致去探讨其中缘由,时间一长也就习以为常了。

万历十九年辛卯六月,即公元1591年,禅师十五岁时梦中有所得。县志叙述,禅师“年十五目未知书”。但是,就是这个从未读过书的年仅15岁的农家女,却突然“跏趺面壁,入定断息”。佛教用语,即双盘腿面壁而坐,入定。不是一般的小定,喘息也没有了。家人见好端端的人一下子没了呼吸,以为死了,围绕着她大声的哀号哭泣。过了很长时间,禅师苏醒过来,打了个哈欠,伸展一下四肢,好像刚刚睡醒的样子(出定)。继而对家人说,生死无常,不必惊慌悲伤。从此以后出口成章,吟咏唱诵,精美绝伦,所说出的词句,好像是提前构思好了一样,而且都是史书道书经书上没有的,句句珠玑,不同凡响。此事在即墨造成轰动,儒释道各宗的名流雅士对此均叹为稀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两年后,“神宗二十一年葵巳六月二十八日晨时顿悟禅宗”,即公元1593年农历六月二十八日晨于佛教禅宗下悟入。笔者据乾隆五十三年的碑文,禅师“遂出家劳山朝阳洞,旋居明霞洞”,也就是说慧觉禅师在朝阳洞出家,很快又到明霞洞修行(青岛市权威部门的数据是出家在明霞洞)。

慧觉禅师轰动即墨的青少年时期,青岛(当时的即墨地区,下同)还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大事件,那就是被后世誉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与太清宫道士耿义兰的著名的僧道之争,直接结果是憨山大师成为万历皇帝与慈圣皇太后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皇太后支持憨山,皇帝支持耿义兰),被发放雷州,也直接导致了广东佛教在“罪人”憨山的领导下发扬光大,圆寂后,憨山大师的肉身被与唐朝禅宗六祖慧能祖师等的肉身一起装金供奉于广东南华寺。400多年后的今天,其肉身仍在广东南华寺。也是青岛的悲哀,青岛人无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慧觉禅师在崂山修行时期,曾居明霞洞,慈光洞,铁佛庵等处修行。而此时,离此不远的太清宫里,憨山与众道士“激战正酣”,“战争”源自海印寺。

明朝皇帝多信佛道,嘉靖、万历,尤甚。万历二十八年,即公元1600年,崂山太清宫僧道之争结束。借着崂山佛道之争的胜利,更兼与皇太后宫廷政治斗争的胜利,万历皇帝颁《道藏》赐予崂山太清宫,派遣一位姓何的官员护送,何公此行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兼敕访海上异人”。海上指沿海崂山,异人指修行大成就者。现在的话说,就是皇帝派他在青岛地区寻找大修行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何公到青岛后,就听说了慧觉禅师的神异事迹,赶紧找来禅师的论著仔细恭敬地拜读,并亲自登门拜访,发现确非寻常人。回京后,据实上奏。万历皇帝大喜,传谕旨接禅师进京。禅师到了北京后,在丁府(不知哪位达官,手头资料所限,无法详查。但皇帝的客人在丁府,可见丁公应该是位大员,或者是皇室周围的人。)为皇亲国戚、达官显贵讲解经法。一时间满城职官你来我往,都来恭敬礼拜供养,竟然没有休息、停歇的日子。禅师对此总能淡泊相处,并没因身在权贵间而凌傲,也没有因留在君王左右而惶恐唯唯。真修行人也。禅师一时名声大噪,北京出资将她的文章刻印成书,“布诸四方”。慧觉禅师所述经书共八部:1、体原部,2、豁悟部,3、高明天道部,4、三教评议部,5、无欲循证部,6、洪范部,7、叹世部,8、三世大典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当时还是太子的明光宗朱常洛,闻讯,也召见禅师,继而为其修为折服,赐法号“慧觉禅师”,并赐蟠龙法衣一袭,赤杖一双,还有其他许多封赐,不能一一列举。时位居东宫的孝和王太后,亲自题写的封号,东宫即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检之生母,朱由检即是后来的明熹宗。

明朝后期,朝廷逐渐衰落,宫廷斗争此起彼伏。万历皇帝晏驾,光宗继位,锐意改革的光宗继位仅一个月竟死于后宫的毒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红丸案”。而历史上著名的明朝三大疑案均发生于这一时段,可见后宫斗争的残酷。于此相对应的,关外,自1583年起,女真(后来的满族)正在崛起,由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开始,逐渐强大。所谓此消彼长。明神宗万历与其儿子明光宗在公元1620年同一年里相继晏驾后,此时的慧觉禅师知道明朝气数将近,加之自己年岁已大,委婉地向朝廷奏说,希望回归故里,终于获得恩准。

禅师奉诏入京二十多年,回归青岛后,继续在崂山明霞洞修行。这里是其刚出家时修行过的地方。明崇祯年间,族人于山东村东南建大士庵,由其族侄刘公显儒自明霞洞迎归故里,居大士庵修行,并授徒讲道,原大士庵内供奉观世音菩萨。慧觉禅师年事愈高,其名声越广,很多人从千里外慕名而来。无论来者是儒,是道,是佛,还是俗,禅师都能很好地应酬迎接,来者都能有所得而归。禅师晚年修行得非常好,外人从外表已经分辨不出是女身。

大清朝顺治四年,即公元1647年,禅师预知时至,三个月前即告诉徒众自己的归期。农历丁亥年二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诞辰日,慧觉禅师无疾而终,刻期入灭。时年71岁(按习惯,用虚岁),禅师圆寂当晚,村人望见一股白气从大士庵中缓缓升起,婉转如虬龙,上升于天,更有人看见禅师示现男身而去。所谓证果也。

禅师圆寂后,后人因其圆寂时有白气升腾,似白云,故改大士庵名为白云庵。后又于庵中建立仙姑殿,塑像供奉。慧觉禅师一生阐教弘法,不拘门类,儒释道兼具,虽赐号慧觉禅师,然平时巾袍道装,故百姓以仙姑称之。清顺治十三年,即公元1656年,后人在白云庵前建墓塔供奉。据传,一百多年后,因塔上之禅师像设被盗而逐渐坍塌。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修时,由山东村东南隅移至村南隅,独处于原白云庵侧之院落中。墓塔为九级砖石结构,塔前两株巨大的松柏粗可逾抱,塔内塑有慧觉禅师像,及所著珍贵的经卷,塔下则为禅师的墓室。公元1966年8月29日,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红卫兵用炸药将墓塔炸毁。白云庵也毁于文革中。1993年6月,一座崭新的白云庵崛起在村西,古朴庄严,慧觉禅师墓塔也正在募资修建中。

时间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是当地百姓并不觉得慧觉禅师已经远去,民众觉得禅师时刻在护佑着这一方水土。过去几百年间,每逢农历二月初八禅师圆寂日和六月二十八禅师成道日都会举行盛大的白云庵庙会。自1993年开始,百姓欣喜地看到,久别的白云庵庙会又回来了。自首任住持慧觉禅师起,白云庵的香火已经续传到了第二十代,新任掌门纪道长,乃慧觉禅师亲身嫡传,其为人随和开朗,其修持融通三教,真禅师之古风再现。

古有偈赞曰:

瞿夷分座让麻姑,
诸态消除一法无。
蹴碎铁山凭绣屐,
挹来沸海凝冰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5 00: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慧觉禅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9 18: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慧觉禅师!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0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各位师兄学习拉~~阿弥陀佛~~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4-20 19:08 , Processed in 0.11400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