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舍利示现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 }4 y8 [" n: i5 o/ t# M H
0 B2 @* p$ S0 }% ~8 c
无上甚深微妙法
. }1 d- h8 l6 b7 I" I1 b 百千万劫难遭遇 : w$ R5 V/ K. ?4 C4 v
我今见闻得受持
9 n. c! P( j$ J7 e 愿解如来真实义 0 K3 r h* i8 p# \
; t. F8 A" M( ]( E# M- ?5 m+ ~. O9 F 诸位菩萨、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众:阿弥陀佛!)
" F- [ C, E7 C7 d2 { 今天,有如此殊胜的缘分,非常难得!大家欢聚一堂,来学习佛法,这是我们大家的福报,也是众生因缘、善根具足的表现,所以非常难得!
$ l9 e4 \0 }- [$ \5 u 5 g: F- m6 R' L1 v" Q) T7 \
如何报国家恩、报父母恩
- c8 Y3 `. x2 A% k" @6 K4 p 佛告诉我们: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真的是千真万确!反复地强调!我们今天在这么庄严的会场,共同来学习佛法。佛告诉我们,要上报四重恩。第一,是报国家的恩。有太平的盛世、安定的社会、祥和的社会氛围,才有我们今天安居乐业!所以,国家对我们恩德非常的大!要报国家的恩。
4 }) I9 J7 P6 y: o 2 R k" L; T) x1 P1 S: b) D) l
首先,我们要明了,人在这个世间,都有一份责任。既然到这个地球上来了,我们是地球上的一个成员,地球上的安定、地球上的和谐,我们都是一份子,所以首先要从我们自身做起,我们的身和谐了,心也和谐了。你身心和谐,你对外面的世界,就不会有烦躁,就没有烦恼。你的家庭,一片祥和;你的工作,一片顺心。整个社会,充满了祥和!
0 M: ~, L/ b s1 R X 这是我们要明了佛弟子报恩的一个具体体现!体现在哪里呢?你的烦恼有没有少?你的妄念有没有少?你对别人的怨恨、嗔恨有没有少?你有嗔恨心、你有烦恼,这是不和谐的因素。在我们生命当中,有很多高兴的事情,也有很多不高兴的事情,你怎么样来权衡自己的心态,让你这个心情永远能够走入中道,能够让你烦恼的时候不烦恼,这是我们学佛最基础的受用,是我们应该要得到的最低的受用。如果我们每天在念“阿弥陀佛”,每天在听佛菩萨的教诲,结果,我们每天烦恼重重,疑虑重重,影响你的生活,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这是我们口头上说报恩,结果没有做到。所以,我们报恩具体的体现,是我们身心的和谐。
# f; ~% |) F3 U; j- X) o
* Y G# t) c. W第二,报父母的恩。因为有了父母,才有我们这个身体的存在。至关重要!这也是人类文明代代相传的一个美德。如果你现在对你的父母不好,你还想下一代你的儿女对你好,那个就不可能了,因果循环嘛。所以我们每天都要检点自己,有没有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有没有给社会做一个好的榜样?这样,我们每天的生活,我们每天的工作,你的父母都会安心,都会为你感到高兴!这也是报父母的恩! / F( W& _( n& X
+ p f. o/ n1 d, H6 Y虽然现在物质生活不缺乏,但精神生活却非常地缺乏。大家缺什么呢?缺温暖。彼此工作的繁忙,生活的压力,把亲情给淡忘了。所以我们除了养父母的身,养父母的心,还要让父母有一个很好的心情,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好能让你的父母在晚年的时候,都念“阿弥陀佛”,都学佛,那就更好了!这是大孝!这是出世间的报父母的恩!我们照顾好父母的衣食住行,让父母没有后顾之忧,如果遇不到佛法,如果没有超越的智慧,他们仅仅这一生当中无忧无虑,我们知道,这个生命是无止境的,我们这个灵性境界是不断地在变化的。佛告诉我们,我们这个身体有生老病死,但是我们真正的灵性世界不会因为身体的生老病死而受到影响。那随着什么来转变呢?我们真正的生命,是随着众生的业力转变的。业力来决定我们灵性世界的生老病死。生老病死是一个转化的过程。我们这个身体,生老病死在转变,谁是核心的主宰呢?我们的心。
+ V& Y2 x! _/ U9 F* N & I' T, E2 u; w/ k3 O
如果我们有一颗爱心、慈悲心,有一颗自在的心,你活到80岁,依然身体健康,依然能够找到真正的生命意义。我们身体老,什么先老的呢?我们的心先老。心老了,我们这个身体,随着你心的转变,不断地产生了变化,把你很好的机能都给衰退了。所以这个心性、心念非常重要!
' I& E% r9 l; b
2 n8 A8 U. [/ I我们学佛人就不同了,每天想阿弥陀佛,每天做善事、做好事,帮助别人,这个心是愉快的。所以我们常听,“菩萨菩萨,年年十八。”菩萨不老。为什么菩萨不老呢?因为心不老。如果全天下的老人都能够有这个心境,有这一个良好的心态,那该多好!那这个世界就是人间天堂!所以,我们报父母恩,怎么报呢?让他们有智慧。让他们的人生有新的意义,新的目标。父母一生当中,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付出了许多,很辛苦,到了晚年,感觉无所事事了,这个时候,思想非常地空虚,不是想过去,就是想未来,这颗心无有一刻停息,这是生死的根本,将来到哪里去投胎呢?哪一个妄念的念头强,将来他就到哪里去了。如果他每天念佛,每天去做好事,帮助别人,良好的心态,这个时候他感应的果报,感应的环境,是圆满的,是法喜的。他百年以后,至少升天堂。如果能够精进念佛,像佛在《阿弥陀经》上讲的,临命终时,若一念,乃至十念,一心不乱的时候,佛光普照,阿弥陀佛慈悲接引,到佛国土去了,成佛成菩萨去了,那这个太殊胜了。这是一切众生的归宿! 7 q9 s/ x* T6 S! B& w3 o
& W: ]) B; k$ B D$ o2 n, z所以,老年人都应该念“阿弥陀佛”才好,都应该用一颗火热的心去面对自己的生命,面对自己的人生,去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你说这个社会多么美好,这个世界多么祥和!为什么家庭里面有那么多烦恼呢?因为没有事干,闲出来的。如果每天念几部经,每天诵几遍佛号,心情又舒畅,保证你家没烦恼。这个方法有效。 2 h, K! C# C( X7 \( z
- u1 f* @. [# C9 v7 n/ ^所以佛告诉我们,我们这一生当中,能遇到佛法,那太幸运了!非常幸运!佛菩萨慈悲地教化,让一切众生真正觉悟,找到人生真正的意义!你就不会痛苦了,你就没有那么多的忧虑了!这是解决我们人生的一个大问题。老年人自己能够遇到佛法,很幸运,很殊胜!认真修学,这一生决定成就!你年轻人遇到了,父母还不相信,怎么办呢?不要紧,你要认真地学,好好去做,总有一天,你的家人,你的父母,会因为你的改变,因为你的行动,让他们有所领悟,让他们起到变化。
0 K1 P, b& G6 Y4 W% `
0 Y6 v- ~' s- e这种实例太多了,开始自己信佛、学佛,家人不能理解,父母也不能理解,本来你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本来你是遇到一点不顺心就会火冒三丈的人,佛告诉我们,我们要有忍耐心,我们要修忍辱波罗蜜,对一切人,要有慈悲,要有宽容。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真的去做、真的去修了,逐渐逐渐地你改变了,谁先看到的?你的家人先看到,看到你的变化,他们就会感觉到,哦,佛法原来有那么大的力量啊!让一个本来充满烦恼的人,现在变得那么和谐,不烦躁了,不上火了,可见得佛法对他们的教育,确实是好的。他们就有了好的印象,再反过来一看,佛法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才明了,哦,原来佛法里面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觉悟,都是让人断恶修善,破迷开悟啊! * w! I+ o8 E! @" R
' N* p( |( S' [% E9 ^) h! |
让你做一个好人,这是一个基础。社会上全是好人,没有坏人,我相信,我们的生活要比现在快乐一千倍,一万倍。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忧虑。这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我们自身的一种觉悟。老祖宗告诉我们,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每一个人都本性本善。我们为什么现在有烦恼了?为什么有习气了?是环境把我们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养成了有烦恼。 * L i1 [0 p2 d; ]! C( ~( W9 U) ?' s
! x- D5 Q6 b1 U( K
佛告诉我们本善是真的,恶不是真的。恶是习气,它是可以除掉的,本善是可以找回来的,可以恢复的。所以一个大恶人,也能够教化得好,因为他也是本性本善,只不过是遇到的缘分不好,染上了很重的恶习而已,这个习气太深太重了,一时半会儿很难回头,才造成这么严重的罪过。如果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就能够接受到圣贤的教诲,就没问题了,父母也省心了。 6 m9 _. ~/ w/ E. U# Q
2 C$ L9 O v. Y0 O1 o- O所以我们学佛以后,把这个心量要放大,把天下的老人都当成自己的父母,把这个智慧,把这些好的方法,传播到千家万户,让一切的老人都能够省心,都能够离苦得乐。报父母恩,你说这个报恩多殊胜!这个心量多么大!这是我们成佛成菩萨的根本!
0 _8 d* W2 X- I8 k, |! J8 z
, E) H1 F5 s, [& n) E- l* P我们一般的人常讲,说报父母恩,想到谁呢?我眼前的两个父母。这局限性太小了,没有佛的心量大。佛告诉我们,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所以,他能成佛。我们众生为什么没有福报?为什么有烦恼?执着啊!只认准我眼前的是我的父母,那其他的老人,跟我没有关系,有我,有他,有分别啊。在我们内心深处这个分别去不掉,我们这个心量就有界限,我们的福报就有界限。 # }$ c" c1 Z$ i* L; f
# k7 M, q# N) H! f/ o
现在我们入佛门了,听到佛的教诲了,虽然还做不到,但是一定要懂!一定要往这个方向去迈进!这是正确的!而且佛告诉我们,众生无量劫当中,在六道生死轮回当中,不知道哪一个是你的父母,说不定汤锅里面那一个不知道是谁呢,被你煮了给吃了。所以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的父母,未来的诸佛,很有道理的! : `8 T9 `9 V1 D
" n& x5 r, \( _8 r6 y
善待有缘 扩大心量 0 s# Y" w. m) G5 A. ]1 n0 L
我们这一生当中,所能够遇到的,哪怕是一切动物、一切植物,都是和你有缘的。如果没有缘分,我们决定遇不到。不但遇不到,如果一点缘分都没有,听也听不到。既然与我们有缘,我们欢喜的善缘,不欢喜的恶缘,都是缘分。那怎么办呢?我们要尽量地平等对待,尽量地把我们身心的矛盾全部化解。这是正确的一个方法。为什么说尽量呢?因为我们现在还做不到。如果真实地说,本来就没有矛盾。为什么有矛盾了?是我们自己内心起了障碍、起了妄念、起了烦恼啊,才有这些种种的不愉快的烦恼牵缠着你。本来这些东西没有啊。
$ ?' b6 F% f+ h% c% ^
/ i. g! `9 B. w. a" N2 z- B 在我们真正生命当中,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具佛性。既具佛性,当然成佛了。佛的心量是什么呢?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的心量又是什么呢?夫妻两个还吵架,两个人都不能容。那这个心量就不一样了。所以佛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福报,我们呢?有无量的烦恼。把你的福报、你的智慧都变成了烦恼。谁变的呢?业力把你的真心转变成烦恼的世界。 J, h0 k; P3 }( R2 U
# v: m; T0 J% G ]% |# p4 b% ? 通过佛菩萨慈悲的教化,让我们一切众生,从烦恼里面,从痛苦里面,把我们的真心再恢复过来而已。从大风大浪里面把这个风去除掉,你就风平浪静了,你就成就了。如此殊胜的缘分,佛菩萨才感叹地说:太难遭遇了。如果没有佛圆满的智慧,给我们开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能知道吗?我们能明了吗?我们永远被无明的烦恼遮住了自己的眼睛,堵塞了自己的心门,在这个轮回当中挣扎、摸索着。
5 i. r; l2 B" ?! n - I) I) A# i( n
一个人思维太有限,能够触及到的知识也太有局限性了。宇宙当中,我们人所接触不到的太多了。当年佛陀来到我们这个世间,也是应感应而来。为什么当年示现到印度去了?在那个时代当中,文化鼎盛。当时的人都在不断地提升灵性、不断地修学清净之法,所以他们已经达到了很高深的境界,他们明了了六道轮回这么一个现象,但是,六道轮回是怎么来的、怎么形成的?他们不清楚。 + d% l+ {* P k5 U; t5 B Z3 h6 L
& `5 y u2 t. }/ @8 n. A佛出现在这个世间,祖师说“如来出兴于世,大事因缘”,来说什么呢?就是来告诉我们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在古印度,这些人他们心的清净纯度,相当地高深,能够看到人生死的变化这个过程。看到这个人过世了,他身体在这里,有一个灵性的生命走了,他在转变,有的走了以后生活非常美好;有的人过世以后非常地痛苦。美好的,称为天堂,就是人上面的殿堂。天,是表宇宙,我们人间非常崇敬推崇的上界,到那个殿堂里面生活去了;那痛苦呢?痛苦就是监牢狱、地狱,所以是这样形成的。 # b* `; Q; h M
# c7 ~) V, c/ z6 z! O
名字只是表法的词而已。真正的意义是我们生命的感受。我们诵一部经、念一天佛,我们很法喜,很欢喜,那你生活在快乐的世界、极乐世界、佛菩萨的世界。我们做了很多的善事,我们心里很喜悦,很多人恭敬你,天堂的境界;我们很痛苦,我们嗔恨心很强烈,这个时候就是人间地狱,受地狱的苦难。 & W3 K3 F8 q' H& \9 ~# h
6 z2 t g* @2 s所以我们一般的人,都被名相给束缚了。地狱,天堂,感觉很神秘,感觉到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则不然。我们从出生到长大,然后慢慢地衰老,这个过程,这个业力牵引我们心境的一种转变,这是一个阶段;人百年以后过世,这是一个大的阶段,就是在我们整个生命这个长河里面,一个大的转变。你这一生在这个世间,来生就不一定在这个世间,不一定在这个地球上了。所以说这是一个大的转变。 - H! L% L4 g% W" | A+ d3 n& w
' o- w7 P7 W: k! m8 S* D
当时古印度,他们在甚深禅定当中,明白这个现象。但是这个现象从哪里来的?这个人快乐了,升天堂了,但是不究竟,还会下来,还会有痛苦,那怎么办呢?所以依旧解决不了这个根本问题。他们求“涅槃”,“涅槃”就是不生不灭。生死因为太累了,这个大喜、大愁、大忧,这个身心世界波动太大、太疲劳,所以很痛苦,就想求得不生不灭,在佛经里面名词叫进入“涅槃”,“涅槃”就是不生不灭。但是,有这个求,怎么样做到,不知道,才感应释迦如来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八相成道,来表法,投胎到皇宫作太子。 6 r' c! @5 l4 |; X$ J) I% B" c
4 I7 V5 [* P( A! W: T+ N因为大家都羡慕荣华富贵,这是一般大众心目当中的向往。那佛来度这帮众生,那怎么办呢?示现成非常高贵的身份。然后告诉我们不能常保。当时他出家的时候,他父王不愿意,说,你是太子,将来要继承王位的,是一国之主,你怎么能去出家呢?要护佑天下。他回答得很好,他告诉他父王说,您如果能解决我生老病死的问题,我可以不出家。他父王一听,傻眼了。因为他自己也解决不了。所以释迦如来坚定了他的愿心,去修道,探索人生的奥秘,找到一条永远不生不灭的道路。这个信心非常坚定,他的父王也没有办法把他给劝服。
4 N1 b' U: I+ k' i( w6 P
8 m( l5 m, G/ }所以他用他坚定的愿力,遍访古印度,苦修、学习、到处参访善知识来学,学到最后感觉到六道里面的事情都明了了,都看清楚了,但是总是解决不了问题,没有人再能够去问了,因为该学的都学完了。这个时候他就到一棵大树下开始打坐了,学那么多年了,还是没有解决这个轮回的现象,就有点沮丧了,说,我在这个树下,如果不证得涅槃,不找到正路就不起坐。发了这么一个大愿。
9 f' a" }( ?. m# P, _ . b& S( Z. c: s, y. I6 ]0 p: i" h
过去学的那些没有用,只好把它放下了。放下了苦恼、放下了烦恼、放下了执着,好的、坏的、分别也放下了,最后起心动念也放下了,哦,又看到另外一个天地!才感慨地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都具备啊!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不生不灭、圆满的境界、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大涅槃,一切众生本来具足!不缺少啊!那为什么现在在生死里面轮转呢?为什么流转六趣呢?现在变成这个模样,受种种的苦难呢?原来有分别、原来有执着,造成我们生活的世界,在迁流不住当中,产生了无量的痛苦,这是根本。佛一语道破了,但是我们众生能做到吗?众生做不到啊。不让你执着,你偏执着;不让你分别,你当然也做不到,别说起心动念了。这起心动念,我们众生没法控制。 , _" s* J3 ^% j0 k/ N1 |
* M2 S: @* ~7 ?8 D6 @7 m$ s9 U
现在我们很多念佛人,念上三年、五年,说自己不分别了、不执着了,但是还起心动念。你还分别不分别了,还执着不执着了?告诉你,你还依旧有分别、有执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的烦恼没减少,我们这个心量没有扩大。如果我们的心量放大了,烦恼跟着就少了;菩提心增强了,我们的障缘就减少了。
5 Z8 J. \ K" q$ Y n 2 X; A# |8 V7 s/ I
为什么我们现前那么多的障碍呢?就是我们得失的心太重了,放不下。对佛的教法也相信,有的时候就忘了。不知道你命里面有的,总归会有的;命里没有的,不放下也要放下。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命里有也不要欢喜,命里有嘛,顺其自然就好了;没有也不要痛苦,好好修嘛。要什么修什么,将来都能得到。你想成佛都能修成,何况人天福报呢。只要努力去修,每一个人都能证得。那你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你还痛苦吗?你不痛苦了。你去拼命地种因,将来必定会收到好的果报。不是我们求来的,而是我们修来的、证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