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q/ P8 l& x 一切諸水 可知幾滴 無有能數 釋尊壽命 諸須彌山 可知斤兩
' v6 b8 s9 G& c4 y7 Y無有能量 釋尊壽命 一切大地 可知塵數 無有能算 釋尊壽命 - G: R& @. n1 C' x
虛空分界 尚可盡邊 無有能計 釋尊壽命 不可計劫 億百千萬 8 l/ I( r. V s" E6 C; P3 h
佛壽如是 無量無邊 以是因緣 故說二緣 不害物命 施食無量
& t& d# O* q6 P9 ?' n是故大士 壽不可計 無量無邊 亦無齊限 是故汝今 不應於佛
; w; {" T3 \; j) [, v7 x* [" J無量壽命 而生疑惑
" u$ X5 F7 ^; Q四佛宣说,可以通过思维计算,晓知一切世间水的滴数;而没有能力数知,释迦牟尼佛的寿量限期。可以通过思维计算,晓知一切世间诸山几斤几两的重量;而没有能力数知,释迦牟尼佛的寿量限期。可以通过思维计算,晓知一切世间大地粉碎如尘的数量;而没有能力数知,释迦牟尼佛的寿量限期。可以通过思维计算,晓知一切虚空分界的尽头与边际,而没有能力数知,释迦牟尼佛的寿量限期。释迦牟尼佛的寿量限期,无量无边,没有尽期;不可以用百千万亿的时间与思维计算。以此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缘故,诸佛才说不杀生、布施二种因缘。信相菩萨,以此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缘故,不应对释迦牟尼佛的寿量限期,生疑惑心。 ! t$ |- Z' f/ d5 x2 f" Q5 r
信相菩萨此疑惑心,名为信相菩萨疑惑,实为示现众生疑惑。世间有人常说,释迦牟尼不也是人吗!不也有生有死吗!不也只活八十岁吗!人的疑惑心,是用世间的知、见、觉,通过思维计算不及所致;又是未修未证,心智不开,不知宇宙人生真相所致。示现疑惑凡见,佛用圣智释解,开启众生智慧,善巧方便法门。 / T9 i: L; d3 b/ s' h9 l
须弥山为一世界;即从地狱至大梵天,为一座须弥山。一座须弥山的半山处,有一日一月围绕运行;地球围绕一日运行,一月围绕地球运行。
) ]$ L. ]6 a8 C( R
{ `: f3 } a5 w0 ?3 P爾時信相菩薩摩訶薩。聞是四佛宣說如來壽命無量。深心信解歡喜踴躍。說是如來壽量品時。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時四如來忽然不現。 1 P( e6 z: X9 V/ A
这时,信相菩萨见闻四佛宣说,释迦牟尼佛的寿量限期,无量无边,没有尽期;深心相信,解开疑惑;欢喜赞叹诸佛功德,踊跃持戒修行。四佛宣说释迦牟尼佛的寿量时,无量无边众生,发起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此时,四佛于忽然之间,身形隐没不现。
4 d1 d4 G, t l四佛身形,为化身形像;化身为报身的意生身,可化现无量。诸佛三身成就,才有佛、法、僧一体三宝。 6 z! q! x; E+ R1 A' f" O& Z
7 b* M1 K( I3 H2 b6 ~
【金光明經懺悔品第三 】
$ T( \; y0 x% `. B! A# o : b- f/ `7 \8 K" P: B w
爾時信相菩薩。即于其夜夢見金鼓。其狀姝大其明普照喻如日光。複於光中得見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尊。眾寶樹下坐琉璃座。與無量百千眷屬圍繞而為說法。見有一人似婆羅門。以枹擊鼓出大音聲。其聲演說懺悔偈頌。 ! e% q8 q9 {6 h* o" [1 L9 g
这时,信相菩萨即于当夜梦中,冥见金光晃耀的大鼓,其形状美丽华贵,光明如日光一样,普照法界。又于金色光明中,得以观见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坐于众多宝树下的琉璃座上,有无量菩萨眷属围绕;并为演说妙法。又见有一人,貌似婆罗门,以鼓槌击打金鼓,金鼓发出大声妙音,广演诸佛所说菩萨修行忏悔法的偈颂。
. X9 Y$ ~# {1 V( ]1 Y梦中传事,梦见好相,诸佛、菩萨入梦等,既为修行人具足大善因缘,又为诸佛、菩萨冥佑加持。与禅定三昧中冥观及听闻虚空中出大音声等,虽形式不同,但义理相通。有的人未修证悟,不明佛法深义,盲目妄认梦中传事等是外道。其实,佛法中的梦中传事,与外道中的梦事,虽然形式相同,却有本质差别;既有圣凡之别,又有证悟不同。但修行人万不可执著,自性本空,梦寐缘起,觉醒妄生。
+ G0 Q" I% j5 X- a金鼓喻为法鼓,法鼓常鸣,妙音永传;法鼓大声,魔军胆裂。光中映现十方净土,如镜镜折射于一镜中;既可遍见,又能独观。似婆罗门人,既为婆罗门种姓族人,又为行菩萨道的白衣;此似婆罗门的人,可理解为信相菩萨,向佛请法,击大法鼓。 ' B8 ~. A4 }* j+ X9 I* w
3 F4 @- y' P+ e0 E' T
時信相菩薩。從夢寤已。至心憶念夢中所聞懺悔偈頌。過夜至旦出王舍城。爾時亦有無量無邊百千眾生。與菩薩俱往耆闍崛山至於佛所。至佛所已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卻坐一面敬心合掌。瞻仰尊顏目不暫舍。以其夢中所見聞金鼓及懺悔偈。向如來說。
3 D+ H7 D% v, N/ ?信相菩萨从梦中醒来后,以真诚清净的礼敬诸佛心,忆念于梦中见闻诸佛所说菩萨修行忏悔法的偈颂。待夜过天明后,信相菩萨与无量人天众生一起,从王舍城出发,前往灵鹫山,来至佛说法道场。向佛施跪拜礼,并绕佛三匝后,以恭敬心合掌,目不转睛地瞻仰相好容颜。将梦中所听闻诸佛所说菩萨修行忏悔法的偈颂,认真向佛述说。
5 }3 g9 m3 y% p- {! C& G信相菩萨与无量人天众生,人为信众;天道众生为天龙八部与鬼神等护法。行菩萨道的人,常有无量天众,于冥冥中护佑;这里,又为见闻佛说本经因缘。 5 u, q4 i6 U4 a4 o9 m! ?/ I
右绕三匝,为礼佛的一种仪轨;既祈盼得到佛力加被慈护,又皈依佛、法、僧三宝而不能舍离。 + d3 b4 [. v7 C5 t
4 I. u5 Y& i& \. v1 H% x3 Q' q9 t昨夜所夢 至心憶持 夢見金鼓 妙色晃耀 其光大盛 明踰於日 - E6 h8 n I9 r! h v+ D
遍照十方 恒沙世界 又因此光 得見諸佛 眾寶樹下 坐琉璃座
$ K% C i- |: A" s; U' I無量大眾 圍繞說法 見婆羅門 擊是金鼓 其鼓音中 說如是偈
: `+ {( p9 z X- c! s! d信相菩萨述梦中见闻诸佛所说偈颂为,于昨夜梦中,以真诚清净的礼敬诸佛心,忆念诵持所见所闻;既冥见金光大鼓,其妙有的色彩晃耀,光芒广大强盛,明如过隙白日,普照十方法界,又因有此金色光明,得以观见诸佛,坐于众多宝树下的琉璃座上,有无量菩萨眷属围绕;并为演说妙法。又见一貌似婆罗门的人,以鼓槌击打金鼓,在金鼓发出的妙音中,演说菩萨修行忏悔法的偈颂。
6 N( @! a! h$ j4 i( n 7 S& g1 k) h4 _# |+ L& J1 X. Q7 R) M+ N
是大金鼓 所出妙音 悉能滅除 三世諸苦 地獄餓鬼 畜生等苦 & J: {) d2 f. d3 F4 }% R
貧窮困苦 及諸有苦 是鼓所出 微妙之音 能除眾生 諸惱所逼 8 i2 P& Y+ x A. V
斷眾怖畏 令得無懼 猶如諸佛 得無所畏 諸佛聖人 所成功德 2 a! V$ [2 ?1 R+ p8 k3 ^. g
離于生死 到大智岸 如是眾生 所得功德 定及助道 猶如大海 : B8 F6 N, n) A" ?
信相菩萨述梦中见闻诸佛所说偈颂为,见闻大法鼓发出妙音的人,净心信受,都能灭除过去世诸业、现在世诸习、未来世诸苦;既地狱、饿鬼、畜生苦,贫穷灾难苦,生老病死苦等。如此大法鼓所发出的妙音,能灭除净心信受人的诸烦恼逼迫,身心安乐而远离恐怖畏惧;又如同诸佛,得无所畏。诸佛与圣贤品位的菩萨,无量劫来救度众生,已成就远离生死、到达大智彼岸的功德。净心信受忏悔法的人,是行菩萨道,依止悟净圆觉法修,精进清净觉心戒行,证入知幻离幻即觉的禅定三昧;并从正反两方面,帮助依正法正戒修行的人,成就道业;由此所证得功德,如同大海一样无量无边。
7 p z/ \0 u$ L4 R) s( _* g1 y- B; j见闻大法鼓发出妙音的人;即净心信受本经,修行忏悔法者是。另外,有因缘听闻读诵本经音声的天人、鬼神、畜生等一切众生,心识生一念忏悔者是。 ! \* ?4 V8 a0 y1 d' D" `
佛四无所畏,为正等觉无所畏,漏永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出道无所畏。菩萨四无所畏为,能持无所畏,知根无所畏,决疑无所畏,答报无所畏。这里,佛与菩萨的无所畏,兼而有之。 , P( y3 K% X0 E
助道分为,正面助道与反面助道。正面助道,是依顺缘,对众生进行正法、正戒、正面的引导法化,助其成就道业。反面助道,是依逆缘,示现魔王、凶神、恶人等,从反面魔难、障碍、诋毁、辱杀等,考验依正法正戒修行人的定力功德,助其成就道业。示现反面助道的人,一定是化身成就的菩萨;否则,必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 . {+ q, F" c# C; J1 o
禅定,是依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修行定、空、觉、观的总摄法门。奢摩他为止,用清净觉心,止身心诸念,生清净智慧。三摩钵提为观,用清净觉心观根尘与心识如幻,再以幻除幻悲行菩萨道。禅那为方便,不取幻化诸相,明了妙觉心性。 ) }5 K( F& Q7 L% I. c, S
三昧是由禅定产生,达到空、无相、无愿不同智慧境界的根本。修行人的智慧不同,入三昧的境界也不同。 6 E. E* b" _5 r7 A2 p
7 B2 b# h" E7 L9 X, P# C! u: g
是鼓所出 如是妙音 令眾生得 梵音深遠 證佛無上 菩提勝果 ; f6 x6 R |9 l6 @" W- T# n7 _9 l
轉無上輪 微妙清淨 住壽無量 不思議劫 演說正法 利益眾生
, t6 x* n& c- R, ]. I8 h能害煩惱 消除諸苦 貪嗔癡等 悉令寂滅 若有眾生 處在地獄
2 G. V. a5 q7 K" O$ Z大火熾然 燒炙其身 若聞金鼓 微妙音聲 所出言教 即尋禮佛
0 q% H! Z$ J& C- N6 P 信相菩萨述梦中见闻诸佛所说偈颂为,大法鼓发出菩萨修行忏悔法的妙音,使见闻妙音能净心信受的人,法音随清净梵行,深而入心铭刻,远至愿力无尽,直至成就无上菩提的殊胜佛果。并转动至高无上的妙法之轮,得微妙清净的相好身,住于教主位的时间无量。于住教主位的不可思议劫中,化身示现无量佛,演说心性解脱正法,以戒利法益惠施无量众生。使见闻信受的人,能破除生死烦恼,远离轮回诸苦,寂灭贪嗔痴无明盛火。如有人恶行,堕入地狱中,受炽热猛火灼烧其身;若有因缘见闻法鼓发出的微妙梵音,能净心信受诸佛说法教化,即行真心忏悔业障,可依仗佛力得于出离,生人天善道,值佛住世。 # p% m' |7 ^( W4 G W$ B5 P
断灭善根的人,虽身处地狱等恶道,当有佛出于世时,佛示现成道与涅槃光中,有佛为其说法;但业习深重,不受法化,不知忏悔,不能解脱。如同各时代中,常有诸佛与大菩萨示现世间,以不同方式弘法利生,方便救度;而对佛教,仍是信受者少。争强好胜常有理,亏昧良心狡三分;谁肯谦卑忍辱耻,忏悔法宝少人修。身行念起颠倒见,执著相有欺人天;惭愧知羞善德本,赔光丢尽业现前。恶有恶报自因果,阴债父子不代还;五浊劫难是召感,铁床镬汤待熬煎。善有善报自福田,六度万行出世间;诸佛净土任圣选,十方法界大道宽。 # e* F$ o/ i2 O) D& c; W$ F5 j' b
' v2 M" F3 U& `: s亦令眾生 得知宿命 百生千生 千萬億生 令心正念 諸佛世尊
3 k) d D0 _ f; x$ v亦聞無上 微妙之言 是金鼓中 所出妙音 複令眾生 值遇諸佛 ' F- ^) T" b) S9 {, _5 ~0 b# Y. c
遠離一切 諸惡業等 善修無量 白淨之業 諸天世人 及余眾生 2 L" B. E. a: ]3 j2 h
隨其所思 諸所願求 如是金鼓 所出之音 皆悉能令 成就具足
5 r- y. Z! O+ v( R3 |5 ?4 t 信相菩萨述梦中见闻诸佛所说偈颂为,见闻妙音能净心信受的人,修行证得自知往昔宿命因缘;并于未来世百生、千生、万生、亿生中,专心忆念善法,供养无量诸佛;还能见闻诸佛说无上微细妙法。是大法鼓,发出菩萨修行忏悔法的妙音,还能使见闻妙音能净心信受的人,值遇十方诸佛,身心远离一切诸恶业等;并能修行无量清净善业。见闻妙音能净心信受的世人、天人等一切众生,心识生一念忏悔者,依此功德,便能随其身心思维的一切愿求,都能成就,获得满足。 ; S6 D1 a2 T# B: P- S; S
诸所愿求,为一切善行愿心,所求利益他人;而不是恶心恶求,伤害众生。若有恶心恶求者;既不能满足愿求,又徒增罪业。
6 S, K) _3 [3 x. Y
) t# Q( s4 c' s, C( R若有眾生 墮大地獄 猛火炎熾 焚燒其身 無有救護 流轉諸難
; a, [+ K* s2 W* d當令是等 悉滅諸苦 若有眾生 諸苦所切 三惡道報 及以人中 / q- j! }( F8 ]- X" _- n
如是金鼓 所出之音 悉能滅除 一切諸苦 無依無歸 無有救護
) ]6 V: L- \( g7 _9 @2 P$ ~我為是等 作歸依處 是諸世尊 今當證知 久已於我 生大悲心 3 }0 n L( h9 {+ p8 n4 l
信相菩萨述梦中见闻诸佛所说偈颂为,如有人因造作恶业,堕入无间大地狱中,炎炎炽盛的猛火,焚烧其罪魂识身,没有六亲眷属或结善缘的菩萨救护,经无量劫后,再流转于饿鬼、畜生的苦难中;能见闻妙音,心识生一念忏悔者,依此功德,当下使诸苦难得以灭除,生人天善道。如有造作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业报的人,或遭受诸苦难逼迫的人,能见闻大法鼓发出的妙音,身心生一念忏悔者,依此功德,使一切业报与诸苦难灭除;诸佛护佑,作皈依处。于现在世,诸佛入梦说法,是为证知,从久远劫来,对一切众生,早已生救护的大悲心。
. i5 g& d! H1 ]6 V8 R+ u寺庙中僧人的诵经声,或在家人在佛像前、旷野山林等处的诵经声,冥冥之中,都能使无量闻音众生获得法益,获得救度。故诵经时,应庄重正音;对读诵卷品,应有始有终;使护法欢喜,众生获益,才为如法。 + G% a6 m; D0 W/ y% q8 ^
" }# o# ^: T$ s% i/ w2 B5 G5 t7 V' v在在處處 十方諸佛 現在世雄 兩足之尊 我本所作 惡不善業
5 V4 o$ w3 [8 w2 S今者懺悔 諸十力前 不識諸佛 及父母恩 不解善法 造作眾惡
" ?7 p8 ]! i9 ^$ a% k& ^自恃種姓 及諸財寶 盛年放逸 作諸惡行 心念不善 口作惡業 ' c6 V3 @# V+ `/ H7 z& k
隨心所作 不見其過 凡夫愚行 無知闇覆 親近惡友 煩惱亂心
" m/ M& f& h2 D! S1 P- G% R' T五欲因緣 心生忿恚 不知厭足 故作眾惡 親近非聖 因生慳嫉 p. B/ h$ W1 J% R2 K7 |
貧窮因緣 奸諂作惡 系屬於他 常有怖畏 不得自在 而造諸惡 5 p, B9 E4 M9 D% z: p
貪欲恚癡 擾動其心 渴愛所逼 造作眾惡 依因衣食 及以女色
8 X1 W* I- ]; G諸結惱熱 造作眾惡 身口意惡 所集三樂 如是眾罪 今悉懺悔 " j% P1 l- g( F% A) `
信相菩萨述梦中见闻诸佛所说偈颂为,十方世界的在在处处,诸佛无处不在;只是众生愚痴无智,心昏目盲,不得见闻。现在世间大雄释迦牟尼佛,福德慧德具足,为一切人天最尊。我等众生,从无始劫来,造作恶业无量无边,若有体相,尽虚空界不能容受;今世幸得人身,应对杀生、偷盗、邪淫、恶口、两舌、妄语、绮语、贪欲、嗔恨、愚痴等不善业,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持戒修行。诸佛具足十种智慧力,而我等众生,不能识知诸佛真容,不能行大孝而报父母恩,不能理解一切善法根本;反而造作诸多恶业,自恃出身显贵或财大气粗,壮年精力旺盛而恣情放逸,喜欢造作恶行,心中常念不善,随口便说是非;只逞一时之强,图一时之快,而不见其过失已成,因缘已立;真是凡夫愚痴的行为,尚不能知,是自心被暗钝驱使,是自性被无明覆蔽。究其缘故,都是常亲近恶友,由身烦恼惑乱自心,内有财、色、名、食、睡五欲因缘作秽,外有邪见差别而生愤怒,广行贪欲不知止足,才造作诸恶因缘;还亲近外道邪众,常悭吝嫉妒贤人,执著贫法因缘,奸欺谄毁他人。由此心不安稳,常感怖畏,于是非中挣扎而不得自在。造作诸恶的根源是,无始劫来积习所成的贪、嗔、痴,于内干扰动摇本自净心,于外渴爱女色、贪著美味饮食、喜好华贵衣物、愿求名闻远播,身、口、意受烦恼欲火所逼,为满足身乐、口乐、意乐而造作诸恶业,今日于佛前,一切皆忏悔。 8 I& X& Y, J" `+ Q; T( z& Z. u
十种智慧力,即处非处智力,为了知一切众生因缘果报;业异熟智力,为了知一切众生三世业缘报生处;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为了知一切众生禅定自在无碍;根上下智力,为了知一切众生根基差别;种种胜解智力,为了知一切众生欲求、好乐、善恶;种种界智力,为了知一切众生于不同世界的境界差别;遍趣行智力,为了知一切众生烦恼行处所、菩提行处所;宿命智力,为了知一切众生过去世种种因缘宿命;天眼力,为了知一切众生的生死、善恶、美丑、贫富等业缘;漏尽智力,为漏习漏根永断尽断。
7 N( Y+ x! K" @' k( A$ d大孝报父母恩,为依仗佛力,救度父母出离生死苦海;不仅是在衣、食、住、行上,孝顺父母。
* K+ \. A1 X" y2 g" k9 z5 F恶友,常以亲情、友谊、关心、好乐、利益等伪善面目出现,于顺风、顺水、顺意中,破佛戒仪,作不善业,入生死海,堕爱见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