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超越生死轮回,心须认清的两种根本。
# `- R" `- Z. e! @7 x) l- d. {+ C7 g$ t; i' d7 g2 e7 S6 u
4 Q# k% n |5 J* X1 N9 D c* ?4 k2 ~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骄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不能折伏娑毗罗咒,为彼所转,溺于淫舍。当由不知真际所诣,惟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
2 i9 E+ y4 K" y5 x, Q5 |, p5 \; a5 s# ]6 P( ~: _. h5 W) T% E' P
此时阿难在大众之中,立既从座上起来,偏袒着右边的肩头,右膝跪在地上,双手合掌恭敬的对佛说:“我是佛最小的弟弟,一向得到佛的慈悲爱护,虽然现在出了家,但仍然依持着佛的怜爱而骄傲放纵,以至于虽然听到很多佛法,但没有证得无漏的智慧,断除一切烦恼,所以不能够降伏娑毗罗咒,被邪咒迷惑,沉溺于摩登伽女的淫室内,这都是因为我不知道自己的真心在哪里的结果,现在只希望世尊,以大慈大悲怜悯之心,为我和在坐的大众开示修习奢摩他的正确途径,也使那些不信佛法、善根断灭的众生,破除他们的错误见解。”把话讲完后,便五体投地,和在座的大众一起,以无比饥渴的心情,翘首伫立,钦敬期待着听闻佛陀的教诲。 ( {& ], L, N4 |: V
3 N, j. ^/ z: T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3 a+ s$ ]( x# g" u. `, ]- v, m- a+ _& y, P# j1 {
3 O* H5 }, L1 n+ t- p- K$ _- N
这时世尊,从他的面门上放种种颜色的光芒,光芒闪耀犹如百千个太阳,诸佛世界都产生六种震动(晃动、涌现、升起、震动、吼叫、击打),十方微尘一样多的国土霎那间显现出来,并在佛的威力和神通下,合成为一个世界,这些世界中的所有大菩萨,都在自已的国土上,双手合掌,敬听释迦牟尼佛的教诲。 4 S9 I6 i \- G
# }2 H3 u; ? H2 d! W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 T& @5 p: s7 f# s
8 ~& a& j! H7 V, o; y6 c8 } 佛对阿难说:一切众生,自无始久远以来,迷真心逐妄想,而有种种的颠倒错误,迷已为物,造下种种恶业,自然形成痛苦烦恼的种子,如同疯长而聚集的枝杈,从一个根本发生,愈长愈多,那些寻求解脱之道的人们,不能得成无上的正知正觉,而是成为声闻、缘觉,甚至成为外道、诸天的魔王以及魔子魔民,这都是因为不知道两种根本,盲修瞎练,修来修去就象在蒸煮砂石,想使之成为美味的饭菜一样,纵然经过象尘沙一样多的大劫,最终也不能成就,是哪两种根本呢?阿难!第一种是无始以来的生死根本,就是你现在和一般众生,把追逐外境,而攀取不舍的攀缘心,当成是你的真心自性。第二种是无始以来不染不着的菩提正觉之心(不染不着的正觉之心曰菩提。无生无灭心性本体曰涅槃),元本就不生不灭的涅槃清净妙体,就是你现在识知之心精纯无染正觉妙明的本元,他能够生起一切的能缘与所缘,但又超越了能缘与所缘之外的那个心性本体。由于这些众生,认识不到本来就光明寂然的心性自体,虽然终日应用,却不能自已认识到,以至于认假为真,枉受六道七趣的轮回之苦!
# T& x# K7 e1 T! g7 k! e
/ w$ h+ S1 N$ A! |% R: j; V6 B6 J* Y; A4 Q4 U: Q$ }
六、妄想识心非是真心,乃生死流转之根本
1 r# e1 o4 w. I M
0 ^: I" C/ y1 n! G) J' ]7 n* ?6 b3 }3 f) M! Z$ F O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阿难言见。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佛言:汝将谁见。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 - I& X; r: ]; `: p7 o7 i8 s
* I. K3 `. g- h% T/ ]
阿难,你今天要想知道修学奢摩他的正确道路,愿意出离生死苦海,我现在再问你。于是如来举起金色的手臂,屈握着他那带有五幅轮纹的手指,问阿难说:“你看见没有?”
6 ~2 y' X8 E3 R x9 a U 阿难答道:“看见了。”
3 P2 g. G; g# T3 z- U, Q: [: p 佛说:“你看见什么?”
! V, ^7 z% m- k" X& a, y5 J1 H 阿难说:“我看到如来举起手臂,屈指握成光明拳,照耀着我的心和眼睛。”
5 q" A, W1 y* ]$ N 佛说:“你用什么看见的?” 2 b& [' j ^% H. `0 M
阿难说:“我和大家一样,都是用眼睛看见的。” 1 k! T2 i$ e! z# z# l% h
2 ]+ p8 G, y+ \' e% b+ T! x, P 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阿难言: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 2 V7 j( f' a; }/ g' o
2 O+ o, i" L# E& ^
佛对阿难说:“你现在答复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照耀着你的心和眼睛,你的眼睛是看得见的,那么你又以什么为心来接受我拳头的照耀呢?
# f g9 U' L. R3 x6 g* a 阿难说:“如来现在追问心在哪里,而我就用这个心仔细地推求寻找。这个能够推求寻找的,就是我的心。” & Z/ q. C( u5 c6 M& e2 Q
( S$ N: g* b2 a! O
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阿难矍(jué惊惧、急切)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 t' x- d/ G/ O B
- G7 P* ?- N9 M5 P4 p2 y" x 佛厉声喝道:“乱说!阿难!这不是你的心!”
8 }) P$ \, `$ C6 ^ 阿难迫不及待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双手合掌对佛说:“这不是我的心,那他应该是什么呢?”
5 X# x9 z8 ]4 c$ i" I! K7 \ 佛对阿难说:这是你对眼前外境所生出的虚幻妄想,它迷惑了你真正的心性,使你从无始以来直到今天,以此幻相为真实,认贼为子,迷失了你原本常住的真心,所以枉受生死轮回之苦。 0 A$ |; X$ c/ Y+ s- {
7 V" m/ }8 M# X: M/ {6 c* r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9 e( E1 H' W$ c
4 m- `% v$ y( b# u 阿难对佛说:世尊啊,我是佛最宠爱的弟弟,因为心中敬爱佛陀的缘故,才使我发心出家,现在我的心不只单独供养如来一人,乃至于象恒河沙一样多的国土上的所有的佛和善知识,我都以广大勇猛无比的决心,去承侍和供养,经受种种严峻的考验,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都是用这个心,纵然是我做出诽谤佛法,永远退失善根之事,也是用这个心,如果您说这不是心的话,那就等于我没有心,如同草木土石一样了,因为我离开这个觉知之心,就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您说这不是心呢?我实在是惊恐万分!而且在座的大众,也没有不疑惑的,还是请您老人家大慈大悲,给我们这些没有悟道的人讲一讲这个道理。
* R2 k' p Q' e1 b1 x: b; ]
5 O: x8 ~6 S5 p" z9 ^: ^0 H; b1 S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 z J6 g3 K* M* B. E
' s' S9 V/ U- G9 t6 P) Q3 D3 \
这时,佛希望阿难及在座大众都能接受真心自性本来就不生不灭的这个真理(于无生之法,忍可于心,不动不退,是名无生法忍),于是坐在狮子座上(狮子为百兽之王,佛说法如狮子吼,破一切邪见),摩着阿难的头顶对他说:“我常常说一切境界现象的产生,都不过是自心所显现,一切的因果、整个的世界、甚至是一粒微尘,都是因为心而形成体相。阿难!所有世界的一切所有的东西,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草一叶,一丝一缕,一根一结,若追究它的根源,都有它们各自的体性,即使是虚空,也有虚空的名字和相貌,何况清净灵妙、光明圣洁、能够生起一切万法的真心,又怎么会没有自已的本体呢?
) Z% ?% q! \- Q c# @2 y7 m
0 Q5 \7 E D9 F* ]. o- ^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7 K* }: H3 b# L1 c
L8 r0 }, Z; I' P" o0 k 假若你一定要坚持认为,用你的意识分别知觉,所能了解到的这个性能,就是你的真心,那么这个心就应当离开了色、香、味、触等一切你所面对的境界之外,单独有一个完全独立的体性存在。比如你现在听我说法,这是因为听见声音,你才有分别意识的知觉产生,但即使你现在能够灭掉一切引起见闻觉知的外在境界,在内只守着一个幽闲空洞的境界,这也不过是意识分别心所造作的一种影像而已。我并不是强迫你认为,这些都不是真心,但你对这个心,应该自己仔细揣摩一下,假如离开眼前的一切境界,仍然有能分别的自性存在,那么这就是你的真心了。假如这个能分别的性能,离开了眼前的境界就没有了自己的体性,那就不过是外境显现的一种影像而已。外在的现象不是永远存在的,当现象灭亡的时候,那你的心就等于是乌龟身上的毛、兔子头上的角,这样你自性的本体也就同时断灭了,又有谁来修证本心自性是不生不灭的这个真理呢?”
1 X0 A3 m7 D9 F" j2 k0 U
: k9 {4 d+ c" I, f 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 Y* K2 J9 V; P1 Z7 ~3 m& O; h, I
- y4 v+ ?" R) S2 ?$ [8 J* ?2 @ 这时阿难和在座大众,都默不作声,无能发问,不知所措?佛对阿难说:世间一切修行学法之人,纵然能修成九次第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非想非非想、灭受想定),也不能断除一切烦恼习漏而成为阿罗汉,都是因为他们执着有生有灭的妄想,误认为就是真实不变的心性,所以你如今虽然听到很多的佛法,但还是不能成就圣人(大阿罗汉、菩萨、佛)的果位。 * _; p7 f8 M9 l5 D3 ]4 Z
q' U1 l- `$ N. F, a% o
$ {# U9 h6 r, Y3 X/ X 七、借盲人有心而喻灯同眼,直指见性是心非眼
R' t$ N. T3 P
+ O/ G: T. E& j8 t; ~4 h
0 u* Z' ?+ k) r! f% v( m 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 ~$ e4 s0 X9 d! o$ U! H, a
" i# r" y j/ m 阿难听了以后,又再次悲伤地流出了眼泪,五体投地,然后长跪合掌对佛说:自从我追随佛陀发心出家以来,倚仗佛的威德神通,常常自己这样想,不用自己辛苦地去修行,将来如来一定会把三摩地赏赐给我,却不知道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身心,本来是不能互相代替的,而且迷失了我本有的真心,身体虽然已经出家,但心与道还不相应,如同一个穷孩子,舍弃自己富有的父亲,远逃到他方乞讨一样。今天才知道,我虽然听到很多的佛法,但如果不依法修行,就等同于完全没有听过法,这就象一个人只是说说食物,始终不能把肚子说饱一样。世尊!我们现在被这二种障碍(一是不知生死根本,用攀缘心为自性。二是不识菩提涅槃净体)所缠缚,确实是因为我不知道本来就寂然常住的真心自性的缘故,希望如来可怜我和在座的大众,彻底地揭示出灵妙光明的真心,打开我们的见道之眼。
! m; z* K' {. v: T! A: ]. f+ _2 u& v7 u6 z( E: y/ d" f" d6 x5 F
即时如来,从胸卍(wàn)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
- n9 r7 ^/ X4 Y
. m6 v8 I) H! ^6 I2 D$ p) w 这时如来从胸前“卐”(万德庄严、万行圆满之意)字中,涌现出种种宝光,光明闪耀,有成百上千种颜色。十方所有微尘数那样多的诸佛世界,都被这光明所同时照亮,这光遍灌十方所有世界中众如来的头顶,又回旋到阿难以及在座大众。
( O" I/ r! G$ Y9 |
2 D9 X4 ], Z, I) [% W& S 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xì赤色)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8 w4 K- q m% P/ H0 d6 w q& ]
' [$ `+ I, b [1 s' l- h- m9 A; _
佛对阿难说:我现在为你树起佛法的大旗帜,也使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获得微妙秘密难知的清净妙明心性,得到清净的智慧之眼。阿难!你以前回答过我,看见我的光明拳,那么这拳的光明,因为什么而有呢?是怎么成为拳头的?你又是用什么看见的呢? 4 j/ q0 [5 D: h) r( y
阿难说:由于佛的全身就像阎浮檀金(须弥山南有阎浮檀树果汁入水,沙石成金,此金最胜,一粒置常金中,尽皆失色,放於暗室,光耀如白昼)一样,金光赤焰犹如一座宝山,这都是由清静心所生,所以就有光明,我实在是用眼睛看见的,世尊屈握五轮指给人们看,所以有拳的形相。 * Q: c+ d% q; K% S3 t# B
- ~+ H' }. _/ I) i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v5 @( O2 c B# Y/ }
9 u2 z" X; H) ~! L5 j 佛对阿难说:如来今天真真切切地告诉你,那些有智慧的人,也需要用譬喻才能使他开悟。阿难!譬如说我的拳头,如果没有我的手,就不可能有我的拳头,如果没有你的眼睛,你就什么也看不到,以你眼睛的观见,来比喻我的拳头形成的道理,其含义是不是相同的呢?
3 K! B# O* N! f+ u8 B1 ? 阿难说:是这样的,世尊。如果没有我的眼睛,就什么也看不到,用我的眼睛来比喻如来拳头的形成,事实上是同一个道理。 2 ], i4 X/ h( R o8 g$ F5 I
/ M5 O1 }- G) k) B; x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 0 Y8 h9 Y7 s4 _8 F2 H) |" {" w
' y$ A- L$ |+ w: C/ t. [
佛对阿难说:你说是同一个道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呢?比如一个没有手的人,他的拳头毕竟是不会有的,但那些没有眼睛的人,就不是什么都看不见!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试着到路上去问问那些盲人,你看见什么了吗?那些盲人必然会答复你说,我现在眼前只是一片黑暗,再也看不见其他的东西。以这个道理来看,眼前的境界显然有黑暗的一面,但能见的体性又有什么亏损呢?
: b9 `8 p" R4 f: g$ Y2 U 阿难说:那些盲人,眼前只看见一片黑暗,那叫什么见呢? * ~9 E4 i+ C( A; |* j
- q* r# Y8 t, ^7 ~, E 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 9 l: u" ?) J3 [1 W
! c s& d: D0 u1 m5 e6 B
佛对阿难说:那些盲人没有眼睛,只能够看见黑暗,与有眼人在暗室中所见的黑暗,两种黑暗是相同呢还是不相同呢? 2 L1 B5 \; |3 I g& a
是的世尊!暗室中的人与那些盲人所见的黑暗,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 ^" [9 `* n+ [
0 D* |/ k3 a& f% X4 b 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 l# W2 L" C3 ?4 J
5 T! Y# L9 S) H+ q! a) T; E 阿难!若是一个盲人,看见全是一片黑暗,忽然恢复了视觉,又看见了眼前种种的事物,这就叫眼见,那些处于黑暗中的人,看见前面全是黑暗,忽然得到了灯光,也看见了眼前种种的事物,那么是不是就应该叫做灯见呢?假若就叫做灯见,灯能够有见,就不应把它叫做灯了,再说既然是灯在看见事物,与你有什么关系呢?因此你应当知道,灯能显现事物,这样能够看见东西的,是眼睛不是灯,眼能够显现事物,那个能见的本性,是你的心而不是眼睛!
- L2 e; A1 F, I% q; z4 L2 u9 F
$ ]* A- y* N4 r: A) a5 q" ^7 d# M* D2 ^3 t- K; K0 ~- k
八、借客人不住而喻尘摇,现验见性常住无动
) e7 b; y, T" p- C1 [
4 w1 T: ]% x( @0 T9 ~0 v
; C$ q5 H6 h6 G( z( `* F6 T8 L7 G! R" W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3 z, P0 z' g: s2 {5 q4 h2 i9 `$ s( ?+ L8 k
阿难虽然听了佛所说的这些话,和在座的大众一样,口里已没有什么话可以发问了,但心里没有彻底明白,还希望如来用慈爱的音声,再进一步明确开示,于是大家都恭敬合掌,专心的等待佛慈悲的教诲。
8 w l' I: R5 g9 h7 I
. t$ K, U& Q( h+ g4 o: n$ F9 ] 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大众: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 6 H0 l* y2 E0 k8 ]2 L r
1 B- W6 x$ F, {! m3 n$ |; j
这时世尊,伸出他的柔软如绵、金光如网的手,张开五轮指,教诲并指示阿难和在座的大众说:我最初成就佛道时,在鹿园中,为阿若多(既阿若骄陈那,又译为骄陈如,为最早听闻佛法的第子之一)等五个比丘以及你们四众弟子说,一切众生,不能成就无上的菩提正觉或者阿罗汉果位,都是因为客尘烦恼所误,谁能说一说,你们当时是因为什么而开悟,才成就今天的圣果的呢?
1 o! V# d; h$ f9 j" i% O X
7 x) @1 a! k" W3 f+ N 时骄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毕,俶(chù整理)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 ) j& ~/ ^/ t. k* ? ^
/ }7 D E% q8 U 这时骄陈那(阿若多之姓氏,)起立对佛说:我身为长老(年高德重之人),在大众中独自得到了“见解第一”的称号,是因为悟到了“客尘”二字而成就果位的。世尊!譬如旅客,投宿到旅店中,或是饮食,或是住宿,食宿完毕后,整顿行装再向前行,并不想安住下来,若真是这里的主人,自然不会离开,我就这样思惟,变动不住的就是客人,长住不去的就是主人,“客”的含义就是不住。又如雨后初晴,灿烂的阳光照耀在天空,阳光射入门户的空隙中,在透过门隙的光线当中,可以看到空中尘埃飞扬的景象,尘埃在空中飞扬飘摇,虚空始终寂然不动,我就这样思惟,澄净寂然的名为虚空,飞扬飘动的名为尘埃,“尘”的含义就飞扬飘动。 * b' s9 _% ^4 i! j& A
: W- N: B8 F4 J8 G 佛言如是。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 3 A3 O: `# o$ s5 p
+ {9 P* ]: `) C5 u3 r& `! C
佛说:正是如此!
' Z& }$ x0 {! q# v! h) b 即时如来在大众中,把他的五轮指屈起来,屈起来又伸开,伸开又屈起来。对阿难说:你现在看见什么? 9 P% l" S+ Z7 h. i2 H2 O2 W
阿难说:我见如来那长有百幅轮纹的手掌,在大众中一开一合。
* G$ p" X4 ? a3 h4 A, b& M
" S+ U9 U$ v; K* b) } 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佛言如是。 . B8 \3 [5 w! w9 x9 W& ?* l
0 z5 [' l6 }+ x" Y3 M% s" P9 K 佛对阿难说:你看见我的手在众中一开一合,到底是我的手有开有合,还是你的能见之性有开有合呢? ; z! {" Q! ]; V& M# x
阿难说:世尊的宝手在众中一开一合,我看见如来的手自己开合,不是我的能见之性有开有合(佛手在阿难见性之中,不住如客,而阿难见性,无有开合如主)。
+ \9 C$ I. L- F6 `7 Y 佛进一步问:什么东西在动?什么东西是静的? 4 G4 L i) S8 x. H( P, D, H$ s; f
阿难说:是佛的手在不住地动,而我的见性,尚且连静相也不可得,又哪里会有动相存在呢? + V& ?8 n; `1 O: `& r3 c; T9 r
佛说:是的,就是这样。 , }& n, n# l8 k9 K1 h
2 A4 o) C0 X5 \# c; ~9 K% g- z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佛言如是。 9 L0 E1 W) u% r
$ E0 c7 z0 `2 u
如来于是从百宝轮掌中,发一道宝光在阿难右边,阿难就扭头向右边看。再放一道宝光在阿难左边,阿难又扭头左边看。 * g3 y u3 S. }" t% z# C& t3 z8 n+ i, w
佛问阿难:今天你的头为什么摇动啊? : L+ Y" y0 p/ u( z
阿难说:如来放出宝光在我的左右,我左右观看,所以头就跟着左右摇动。 - d! K, b& ^, O" k; ?% I
佛又问阿难:你看宝光,左右摇头的时候,是你的头在动,还是你的见性在动呢? ! k/ ]* y+ \) x- B' a. M; B
阿难说:是我的头自己动,我的见性尚且不存在有静止的说法,又哪里会有摇动呢?
0 |5 k2 j3 _8 u/ E( l 佛说:正是这样的。 # @/ Y) J C* s1 G. Q) d
* X; \; s- P, n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泊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 k9 J, g% w# k, I" O/ t/ {! I0 @/ }
# Q0 V1 }* j7 A' V7 v7 L) `2 h
于是如来对大家说:假若众生以摇动的名之为尘,以不停住的名之为客。那么!你们看阿难,头尽管在摇动,然而能见之性并没有摇动,你们再看我的手在一开一合,而你们的能见之性却没有开舒与卷缩,为什么你今天总是以变动的为自身,以动荡不定的现象的为真实境界呢?自始至终,认定生灭不息的妄念,以至迷失了自己的真性,颠倒错乱行事。你所执着的心性不是真实的,只是认外物为自己,所以使你轮回于六道生死之中,自作自受,流转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