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辟疫-中医预防、藏香藏药熏治预防甲型H1N1流感 - F* j' ]7 i& Y! T8 S6 J7 ?
(作者:华藏)
4 Y& w7 b# d$ l K
* f8 e8 B# A. E' X文章来源:http://www.hzxt.cn/NewsShow.aspx?NewsID=357 5 c+ z9 M7 l% @- I, C
1 t' H+ c* Z" }# _' t
中文摘要:中国传统医学对瘟疫预防非常重视,为了达到未病先防,也提出了一系列预防瘟疫的有效措施。而在古方记载中,尤以香药药饮、熏治最为盛行。香者,天地之正气也,故能辟恶而杀毒,疫症是秽气所致,预防疫症需扶正驱邪、芳香辟秽。 ! i, s) ?1 [: s7 {
本文由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绿色天然香品网络贸易平台,华藏香堂旗下品牌古格藏香坊资深香师华藏撰写。
: z: @4 ^. ~' i+ ]- o, s 关键词:瘟疫,甲型H1N1流感,香药,熏治,防疫 : b& H- Y9 J' X' S/ h% G5 s
& o+ m! q' b S3 v$ W) J( I
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一个瘟疫频发的国家。据文献记载最早的瘟疫发生于殷商时代。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类:一是气候反常,包括大水、大旱、奇热、奇寒等;二是动物活动异常,包括鼠害、蝗灾、蝇灾、蛾灾等;三是社会因素如战乱等;四是其他自然因素,如陨石下落、海啸等[1]。 ) L. V4 {! I2 {9 j
2 w4 _+ U8 S* `. H
本文追溯古人对治防疫方法,结合眼下甲型H1N1流感。试图为国民防护空气传染疾病,保护家园,健康生活尽一份绵薄之力。 ! I. J1 `( M" U. F# \8 r2 O
" f2 w' n, g4 L4 L p瘟疫的说法很多,古籍中记载的有数十种,古人对于瘟疫的认识,以及瘟疫的防护于古籍中多有记载。而对瘟疫的认识。我们的先祖较早地认识到具有传染性、流行性两大特点。古人也多以“死者不可胜计”,“丁尽户绝”,“户灭村绝”等语句形容瘟疫,可见瘟疫所带来的后果何其严重。 / I/ d6 i( v7 X8 X) j
: v! f2 m4 y2 ?5 c! `3 G2 s
战国晚期的《黄帝内经》①中已明确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②中更明确提出:“与其救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病之前。”古语也云:“用药如用兵。兵不在多,独取其能;药不贵烦,独取其效。”可见中国传统医学对预防的重视,为了达到未病先防,也提出了一系列预防瘟疫的有效措施。 1 p0 O! b/ v, m6 \
1 l# [! N$ E$ e( ~( A
《瘟疫论》③认为伤寒等病是由于感受天地之常气而致病,而"疫病"则是"感天地之疫气"致病。炎黄子孙在千万年中积累了丰富的预防疫症的方法,所以疫病解决之根本在于未病未乱前的祛邪预防。而在古方记载中,尤以香药熏治最为盛行。 - _/ N+ [7 V# ]0 L3 r; g
& a$ L0 B& h k l' ]中医预防瘟疫久经考验的方药很多。细审其方,思路决不止于清热解毒,而是用多种方法来调理阴阳,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郁者散之,以平为期。 " }6 W. ^0 H+ @( Q8 Y
8 \8 y4 B+ b. V0 Y- e- w
基础医理为: 3 A5 Z5 h4 }' k, {
( \' V- k% r& y8 D; k. p( K补气抗邪法;通腑泻实法;以毒攻毒法;清热解毒法;发散郁火法;芳香辟秽法五类。
$ ]% e( g9 [. w' l" O
" Z+ O5 i" u1 i- R/ ^; ]1 A6 k2 U我们在这里着重于香药熏治 芳香辟疫的探讨,辛温香燥之药,多有芳香辟秽,健脾化湿之功,是最常用的一类防疫药。如苍术、木香、蜀椒、乳香、降香等。李时珍谓:“张仲景辟一切恶气,用苍术同猪蹄甲烧烟,陶隐居亦言术能除恶气,弭灾疹。故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近代名医张山雷谓:“苍术,气味雄厚,较白术愈猛,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和剂局方》的仙术汤,能“辟瘟疫,除寒湿,温脾胃,进饮食,”就是以苍术为君,配合干姜、枣、杏仁、甘草而成。《验方新编》以“苍术末、红枣,共捣为丸如弹子大,时时烧之,可免时疫不染。”《神农本草经》明确指出木香能“辟毒疫”。《雷公炮制药性解》谓蜀椒“堪辟瘟疫”。《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的避瘟丹,由乳香、降香、苍术、细辛、川芎、甘草、枣组成。谓:“此药烧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内烧之可避秽气。”
0 K7 }; m. M% m$ ~5 z; y
: Z$ `( j3 E1 E3 Z- ]; k3 [# q 古人熏治消毒常采用的药物有艾草、苍术、贯众等。苍术的药用机理是健脾、燥湿、解郁、辟秽,临床上运用苍术的方剂很多,端午节前后,古人有用苍术“辟疫邪”的习俗,或用苍术熏屋,或以苍术和辛夷、薄荷、苍耳子、紫苏、细辛、云香草等多种中药做成香袋、香囊挂于室内、佩于身上。达到辟疫邪、身芳香之功效。 6 r$ j% c9 j, ~$ ?
7 u3 Z- n" r" n- l+ n V
李时珍谓:“张仲景辟一切恶气,用苍术同猪蹄甲烧烟,陶隐居亦言术能除恶气,弭灾疹。故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近代名医张山雷谓:“苍术,气味雄厚,较白术愈猛,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和剂局方》⑤的仙术汤,能“辟瘟疫,除寒湿,温脾胃,进饮食,”就是以苍术为君,配合干姜、枣、杏仁、甘草而成。《验方新编》⑥以“苍术末、红枣,共捣为丸如弹子大,时时烧之,可免时疫不染。”《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⑦的避瘟丹,由乳香、降香、苍术、细辛、川芎、甘草、枣组成。谓:“此药烧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内烧之可避秽气。”
4 q8 i8 l) @% d! S; E/ Q9 W' B# ]
3 j" y: R4 r6 U' T而据研究表明:贯众对流感病毒(流感原甲型PR8株、亚洲甲型病毒)在鸡胚试验上有强抑制作用,另据报道,贯众对流感病毒的甲型 (PR8)、亚洲甲型(57-4)、乙型(Lee).丙型(1233).丁型(仙台)均有抑制作用。 3 a3 S9 ]% ]! Z! y! O$ G/ z
! d2 D2 M. R9 }$ m
足见以香药熏治防疫之历史和功效。香者,天地之正气也,故能辟恶而杀毒,疫症源于秽气,预防疫症需扶正驱邪、芳香辟秽。四部医典中《瘟疫症时疫》以对话形式表述瘟疫症结因缘: 3 l4 o8 t) H; y. l; B3 S0 j
意生大仙又问道:“善哉!明智仙长。瘟疫疾病由何种病因与病缘诱发,其性质是什么?为何叫瘟疫?对它如何作分析?不同的种类有几?现象未曾发生变化,如何能认以它的病状?它有几种治疗方法?恳求医药王赐予明确教诲。” 9 O& H, E. t2 S4 N
明智仙长答复道:“善哉!意生大仙仔细听:所谓瘟疫症的病因及病缘,疾病之气,弥漫天空:结成云雾,笼罩大地。于是时疫,肠痧,喉蛾疔毒、黑天花等疾病接踵而来。另外,四时亏盈,劳损、恶臭、忿怒、恐惧.愁苦等折磨,饮食失调,变生疫疠。由于这类病缘诱发了赤巴之热,降于汗腺,又诱发了龙与赤巴,通过发病的六处途径依次进入。或者是被气昧击中,疫疠逐步传染开来。所以称这类疾病为瘟疫症。它有时疫,痘疹、肠痧,喉蛾疔毒,流感等五种。
' R" o2 e9 L) B; C- x- } ; o! \# a- [$ D$ {4 i5 Z3 x/ u
藏医名著《四部医典》④中也亦对于香草熏治防疫提出理论著述: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除有抵御外邪侵袭的保护作用外,还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药物离子作用于全身皮肤、腧穴后,通过神经体液装置系统而调节高级神经中枢、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刺激效应,达到迅速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和免疫功能,治愈疾病,改善全身生理过程等作用。对松驰骨骼肌、镇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基础代谢率,加强物质代谢过程,能使糖、脂肪、蛋白代谢增强、睡眠显著改善。 0 m1 O6 i: e' P4 B" l6 R2 d( j" V
1 I" h( G/ }+ f3 p
四川成都如是香坊之除晦辟邪熏香参照传统中医学理论及相关典籍的记载,结合藏药的功用,以诸檀等纯阳刚烈的香料为骨,芳香辟秽,用清热解毒法、以毒攻毒法之方式调和诸中药藏药,其除晦辟邪藏宝熏香预防谴除疫病效果极佳。
# `' ]* L* G) ^' W4 S; v $ O. K, W# t( R
国内著名藏香品牌;古格藏香坊根据西藏医学著作《四部医典》理论和配方制作之藏宝避瘟散,具有清除瘟疫疾病、传染病及其他疾病颇具疗效。尤其净化空气中的各种病毒。其香药成分如下:(佩带、烧熏、微量吸入鼻腔)
! u; P+ F+ U/ a7 N7 E
9 N+ e) ^" \& {& G/ U0 {6 k( s白檀50克、木香50克、艾叶50克、乳香50克、白芷25克、甘松25克、菖蒲25克、苍术25克、丁香15克、肉桂15克、川芎15克、零陵香10克、香附子10克、姜黄10克、贯众10克、香榧草10克、安息香10克、红景天10克、升麻10克、琥珀10克、羌活10克、白介子10克、茵陈10克、川乌10克、没药10克、冰片5克、水牛角10克、雄黄10克、阿魏10克、山奈10克、麝香1.5克 朱砂2克 牛黄5克。
3 Y& r8 j4 e/ [8 f; z: n - y s0 _3 G7 X0 U+ f7 f" i: ~
为便于在一般的药店都可以配制佩带的香包,此简化配方: " U% T5 w o$ ]3 ]3 {9 f4 I
木香10克、艾叶10克、乳香10克、白芷10克、甘松5克、菖蒲5克、苍术10克、丁香5克、肉桂5克、川芎10克、贯众10克、安息香10克、琥珀10克、没药10克、冰片5克、雄黄5克、山奈10克、朱砂2克。 ( H+ p6 i, ]3 `1 K
, g9 p- r G1 f" C; A: X3 G9 }
此方是依西藏医学著作《四部医典》理论、传统中医学理论与佛经中对治疫疠的香料,和合三者义理相辅相成。以香药于日常熏燃,可洁净环境、除祛晦邪、预防时疫,所谓一举多得。
1 O1 U. O! A0 D& R9 G, v8 z/ o
- A7 c" M6 U- F注:
; y" \, z) o2 e; K①《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 r( @9 Y* Y' M( Y4 R
②《丹溪心法》 综合性医书。五卷(一作三卷)。元朱震亨著述,明·程充校订。
4 _' m v" Q) t1 {; t; Q9 L③《瘟疫论》吴有性于崇祯十五年(1642)撰成,据《四库全书总目》载,《瘟疫论》2卷,补遗1卷,版本主要有清初刻本、四库全书本等。上卷载论文50篇,阐述瘟疫之病因、病机、证候、治疗,并从多方面论述温疫与伤寒的不同。下卷载文36篇,着重论述温疫的兼证,有数篇论述温疫名实和疫疬证治。
1 Z3 s3 q/ e5 |+ D2 N" S& d8 L④藏医学的主要医典,又名《居悉》。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各种疾病的分类以及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药物配方等等。 9 q/ {- M' N+ a! \* j5 E1 W
⑤宋代官修方书。全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此书包括名方很多,诸如至宝丹、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藿香正气散、妇科逍遥散、失笑散、胶艾汤、儿科肥儿丸、小抱龙丸等,自北宋末至元代的200年中,民众应用很广。
# k1 H- H+ @# j- Z* Q⑥《验方新编》是一部博载民间习用奇验良方为主而兼收医家精论治验的方书。本书具有“亦精亦博,既简既便,病者可按部稽症,按症投剂,犹如磁石取铁”的特点而得到名人学者的赞誉,并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一部中医爱好者必备的参考书。
; F$ e% y* f( G& C5 _/ U A, U⑦《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是一部清代太医院内的处方集,书中共收录方剂400余首,除少量古代名方外,多数则不曾见有其他方书记载。 $ e* I+ T8 |/ n/ c* D A
" G% d, J3 i" u! p$ u4 [5 C0 H
3 f2 \& J x- M. L, e9 C; Z参考文献: : k6 ~3 s" h6 g; \; J% o6 C+ D& B
[1]中国历史上的大疫及其防治.孙关龙. y: F2 ]0 R0 o: T; B3 n& _
[2]如是香坊除晦辟邪香缘起文。 x. J3 X# D1 [/ [; a
[3]古格藏香坊藏宝避瘟散说明文 0 ]3 J( a0 H% h6 u
" c3 b) v; Y2 ?附1:如是香坊除晦辟邪香缘起文 ' w6 n, v3 X A' j* X( `
除晦辟邪藏宝熏香缘起文
4 v7 b/ k0 ?$ f% C 香者,天地之正气也,故能辟恶而杀毒,疫症是秽气所致,预防疫症需扶正驱邪芳香辟秽解毒!《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5 w* u: ^0 M6 E& r& a, u) n 近年来疯牛病、口蹄疫、炭疽、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此起彼伏爆发,瘟疫在全世界范围内肆虐蔓延,数以万计乃至上亿的禽类惨遭屠戮劫难,疫情扩散给人类带来灾难和极度恐慌,人类的健康乃至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 ! E5 k! X6 c0 d% S
《神农本草经读》如是说:中医学认为,疫症病因就是天地之间的秽气,吴又可《瘟疫论》说:“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中医将烈性传染病称为瘟疫、时疫、疫症……,《素问遗篇刺法论》中已有论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 [" ~. c9 i9 l7 n
香者,天地之正气也,故能辟恶而杀毒,疫症是秽气所致,预防疫症需扶正驱邪芳香辟秽解毒!《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而铸锥,不亦晚乎。”炎黄子孙在千万年中积累了丰富的预防疫症的方法, 所以疫病解决之根本在于未病未乱前的祛邪预防。
4 A" d& x# \/ i1 ^3 | ' y9 A6 A3 g+ d
关于瘟疫现象,藏传佛教众多续部及伏藏品中都曾授记,于五浊兴盛之恶世,众生频频造作严重罪业,大肆破坏赖以生存之环境,导致疾病、饥谨及战争的惩治。尤其是流行前所未有的瘟疫,将剥夺难以数计的生命。 ) ^, b( |; R* |1 @
莲花生大师在授记中云:“末劫五百年之来临时,人类福报穷尽造恶业,雨水不调收果时未熟,彼时行持种种之恶行。天龙八部发怒曜龙猖,出现前所未闻之疫疠,医生无法诊断及治疗,彼时百病唯一深妙咒,三有界中稀有如意宝,宛如阻挡祸殃之门闩,亲修实作真伪可明鉴。” ) }+ }# `) V! x; X. y' j' G' }1 i$ c2 X
由此授记可见,依佛法之教理,一切灾难皆是因果所致。故时下所现闻所未闻之疫疠,如同洪水猛兽,目前的医学也无法预防和彻底根治,这个时候依靠佛法与心咒的力量,方有可能缓解和遮止这些灾祸与疫情。
. O1 p+ N2 `7 n% ^. m9 I
* a% B& L# ?) y& Y5 {# l 为了彰显大乘佛法倡导的菩提行愿,解救亿万有情的生命与痛苦,消除瘟疫对社会带来恐慌心理。由宁玛资讯网站发起倡导,联合藏地多个著名寺院,于05年11月21日至12月11日期间分别在新龙嘎绒寺、白玉噶陀寺、德格扎西寺和康定金刚寺等八所寺院及网络上发起谴除禽流感瘟疫共修法会,法会期间如是香坊将熏香原料专车运至虹身成就祖师白玛邓灯所创立的嘎绒寺,由参与此法会专为谴除禽流感瘟疫举行的法会上圆满加持而成!
( s0 ^- E, L" M. ` $ K. s* S, Q$ v+ ~
熏香是依照佛经记载及现实应用所显奇效而调合的古香方,参照传统中医学理论及相关典籍的记载,结合藏药的功用,以诸檀等纯阳刚烈的香料为骨芳香辟秽,用清热解毒法、以毒攻毒法之方式调和诸中药藏药,经多个藏传佛教寺院僧众法会念诵的佛教本尊殊胜心咒,并以寺院念经加持熏香原料,制成了预防谴除疫病效果极佳的除晦辟邪藏宝熏香。 1 P# \. F9 @) K" S# l" K
熏香以红、黄、绿、紫、黑檀为骨,喻象五方勇士空行,五种檀香相合喻象佛法四事业但特别强调了怀业力,尤其正气除晦辟邪缘起,并以降香调和乳香、藏菖蒲、白芷、香附吉祥通泰中药等,再以安息香统调除障苍术、升麻 、贯众、雄黄、朱砂等三十五味除晦辟邪藏宝熏香,是以传统中医学理论结合佛教宗义相辅相成。 " O/ L: ^2 r1 d
除晦辟邪熏香是除恶运秽气清净家宅,消减种种魔害违缘障碍的最胜佳品,日常可在各类人流聚集公共环境、医院工厂及各种易于传播传染疾病的场所适当剂量燃烟,个人可在自家厅堂居室早晚熏香。如能日日诚敬烟熏,不仅能洁净环境,除祛晦邪,必然能得佛教谓之三根本的本尊空行护法主尊以及诸多天众部属的大力加持护佑。 3 l3 I0 S; ~7 z2 a+ J
此薰香于医理用药及佛法中所倡功德均真实无欺,有缘得此珍品藏香者,能为我们人类所破坏的环境和被杀戮的生灵,心生一丝惭愧和慈悲,即为佛门所谓之殊胜功德。 ( S( Z6 P$ I' P! k+ l* C) f
( [+ Q- c2 a) o# O- i附2:藏宝避瘟散
$ H" a2 G* B6 z1 ?5 q& c注:此藏宝避瘟散是古格藏香坊在汶川512地震后,为地震灾区预防瘟疫疾病,而特别紧急研制。古格藏香坊研制“藏宝避瘟散捐赠灾区,绵阳、都江堰等地派发先后派发500公斤。
( O% |- q+ `5 [# `/ g9 \& |品名:藏宝避瘟散 《温疫论.原病》说:“疫者;感天地之疠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从口鼻而入。”其病因及病缘如藏医学经典《四部医典》中明智仙长云: “…乖戾之气弥漫天空;结成云雾,笼罩大地。于是时疫,肠痧,喉蛾疔毒等疾病接踵而来。另四时亏盈,劳损、恶臭、忿怒、恐惧、愁苦等折磨,饮食失调,变生疫疠。”
古格藏香坊依四部医典所载经典方剂:以檀香、安息香、红景天、菖蒲、牛黄、冰片、香榧草、贯众、羌活、水牛角、川芎、白芷、藏木香、阿魏、雄黄、朱砂、麝香等39味,精研虔制的藏香避瘟散。是一款配伍殊妙,嗅闻、烧熏、微量含服及项袋香包佩带皆避免罹患传染病,镇伏疠瘟的天然藏药好香,并对夜梦不祥、神志恍惚、晕眩迷乱以及内湿暑热均有改善之功效。
' `+ V! w- O4 n; S1 S功能:预防雾瘴疫疠等空气传染病。 用法与用量:吸入鼻孔。室内适量燃熏。微量含服及项袋香包佩带。孕妇禁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