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为何能灭无量罪? - R" a$ x' J' u+ N1 V+ ~# K
作者:了幻法师
5 v: }7 [% o$ o7 s$ ^7 U3 Z1 c 还有一些不懂的问题请问师父:“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合会时,果报还自受”,那为什么念佛又能灭无量罪,灭的是因还是缘,因可以灭吗,因缘合会到成熟还有一段时间吧,这段时间中可以不让果报成熟吗?
/ s) z. d7 Z4 {! k0 P5 |( |什么叫无种性,是不是无种性人怎么修行都不成,那我怎么知道我是不是无种性,如果是这样,那众生平等怎么解释?
5 J. f, Y+ N# |8 h; \% G1 [一切法无自性,无常,那为什么有些事只会朝坏的地方转化,而不会向好的地方改变,比如有情会越来越老病,而不会越年轻健美,东西会越来越破旧而不是新,既然是空无自性,应该是好坏都可转的吧? 1 H& c; g1 e5 s& _9 h
还有,学佛后,对佛菩萨的圣洁法的智慧僧的清净深深倾慕,反观自己,觉得简直一无是处,很是厌恶,这种感觉很不爽,对别人的痛苦,有时感同身受,又无能为力,很压抑,我该怎么调整我的心态? # C: W/ `" {+ k* _3 p0 y
了幻法师回复: 答:1.问:念佛为何能灭无量罪? 答:业由心造,因果可由心回转。 业力虽大,但终归为自心所造,自心有自主性,而且业力本空,故可由心造作善因、无漏因而得善、无漏果报,已造恶业之报亦可由修道修善,或别造强因遮止,暂不受报。或由观心、发愿、念佛、持咒、忏悔等而消灭不受。 4 q; b/ S5 A6 M" v* N6 U. W
业必受报,修道者则可通过修行而改变业报。 如《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坏极重之业。如阿伽陀呪及除毒宝破坏恶毒。”
% F& o& V2 p: c) \- y 【资料】业报四种:http://www.bhfj.com/bbs/display.asp?title_id=9889 C9 X4 |" Y, i
2.关于无种性 答:《涅槃经》认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而唯识的“五种性”思想中,有一种是“无种性”,也就是没有成佛的种性,这样的人没有成佛的希望。? 但无种性是相对而言的,不能绝对化。 人有没有实在的种性差别呢?其实是有的,好比人存在天赋的差别一样,也是无始以来形成的。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也有可能改变,只是难度很大。 比如对一个无种性的人来说,要让他学佛乃至修行成佛,的确非常困难。但只要下大决心,仍然可以逐步改变。?
+ d' o8 ?" K! }( P3 [: Y* r* ` 3.问:自感一无是处,如何对待? 答:人人皆有缺点,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要过分执著这种感受,不然反成束缚。 努力修行,自可净化身心,悟道得大自在。 对自己,也要宽容。 ! w- j `/ J3 x
修行为什么要守戒? ; m7 O8 X9 {& r; \: p& V
作者:了幻法师
# T+ x C$ Q- b+ m; W7 c- r/ p; | 了幻法师答:修行是为了止息烦恼,息灭贪、瞋、痴。佛教修行者所必须修习的三种修持,即戒定慧学三学,即:一者戒学,二者定学,三者慧学。全称为戒定慧三学。 戒、定、慧三学统一的,戒是一切的基础,没有戒作为基础,后面的定、慧都无法引发。三者是有机的关联的。
4 W+ J) s9 l' F# v( B8 l( E受戒后可防非止恶,能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恶业者。同时能得戒神、善神的监督、提携等。
" |) S, n8 d9 F7 k4 M9 B 同时,戒能生定,定能发慧,智慧开,渐能了生死,故学道人,以戒为首。
4 u2 v5 @' a9 h y, {( Z, P- |守戒对于在家人而言,就是受持五戒。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受持五戒是人道的根本。受持五戒的人,会有无尽的利益。 戒是佛教的根本,佛教的戒律虽然有出家、在家的区别,但是一切戒律都是依据五戒为根本。 受持五戒有什么利益: 《灌顶经》卷三说:受持五戒,必感得二十五名善神的护佑。《月灯三昧经》卷六记载,持戒清净者能获得十种利益:满足一切智;如佛所学而学;智者不毁;不退誓愿;安住于行;弃舍生死;慕乐涅槃;得无缠心;得胜三昧;不乏信财。 此外,不杀生而护生,自然能获得健康长寿;不偷盗而布施,自然能发财富贵;不邪淫而尊重他人的名节,自然家庭和谐美满;不妄语而赞叹他人,自然能获得善名美誉;不喝酒而远离毒品的诱惑,自然身体健康,智慧清明。所以,受持五戒,现世可以免除苦恼、恐怖,可以获得身心的自由、平安、和谐、快乐;将来可以免堕三途恶道,得人天果报,乃至成佛。
! f. r* s( ^0 ?( D9 d) x2 B5 @# w 受持五戒,如同在福田里播种,纵使不求,自然有许多利益加身,自然享有无尽的功德善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