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93|回复: 1

黄帝阴符经通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9 13: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 ^* r Q/ |7 _' I

黄帝阴符经

" E- U3 p( v" s# G

上篇

2 y* ] [# E; G; O l- Y: |' p
2 M: E) t+ d* I) |( V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 g, m& ?+ t5 `7 F* Q


中篇

1 _7 I* d" e+ S* W- S/ q/ i
+ R; A/ V" x* N- }! x9 i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 e3 s, h, w' i J* Q, m


 

4 P7 S+ t3 I) P' m8 b

下篇

+ E2 g' f1 j% Q$ u5 A D v$ [* r
, V% G/ j8 a; U6 X) l* q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 Q5 I* P5 a: U; ~7 q

通释经源

% ~& L% B& a$ e8 }5 N' j( ?" P

 

# N8 ]% \8 } B7 P

    少宝山达观子李筌,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至嵩山虎口岩石壁中,得《阴符》本绢素书,朱漆轴,以绛缯缄之。封云:「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用传同好。」其本糜烂,应手灰灭。 ————《黄帝阴符经疏 序、唐李筌》

5 j! E' |1 {- D. V/ k! Q0 [9 e

   筌序所引,骊山老母之言“火生于木祸发必克”者,五行生、克之道也。

1 D& c( P- @8 |+ _* Z/ T2 ~8 S

  历代经注者有: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及宋儒朱熹。

$ A! ?/ W/ v' Z. p9 ]* q+ E

   清朝名医徐大椿曰:“阴符赞易之书也。”

6 h: z- n8 h0 o$ t( y

   经誉:“辨天人合变之机,演阴阳动静之妙”。

y, \5 h. r$ [ [9 z, L

  《悟真篇》:“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

7 D. a6 f$ q% T5 d

   杨文会《阴符经发隐》曰:“隐微难见,故名为阴;妙合大道,名之为符。经者,万古之常法也,后人撰述如纬。”略补注:黄者中央之色,帝者晦明之先,中以统五行,帝以先万物,调合万有,诚乎中庸也。

, C l- |" q9 u1 Y8 Q, A, b) U

   吾文所谓‘通释’者,黜其定相,得其纲常也。

+ F9 n' I S8 O+ ?

 

0 M% c5 q( I+ m

黜相纲常

; q; a M" Z* ^: ?4 q. m7 P

 

, W' q/ T8 S8 d+ Z* V- ]

上篇

4 W3 P; p' ]* c

 

9 n6 O# l ^7 a# I) A5 q$ v- O

 [原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 x. B1 {! n- I; Q$ g1 R

 [略释]:

: u. x/ v/ d: n6 \( {3 m

   观天之道,苹果落地矣;天行健,执天之行乃同之也。尽矣,言若得此道,不假修持即得统贯全经矣。

! a) ]5 @" U1 h5 Q

   天无不覆,地无不载。此处单言其一,以人生天地间,独泥于地故。

8 `. s/ R) H5 ^- V- B" ~9 y

   另,天有五气,地成四时;四时着形,五气神神;神气通畅,形随以迁矣,物物不物于物者也。况其本自先天乎?!

0 x" t; I2 g* L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上者天,天主行道。君子不器。

* \2 n: A: `3 H; Y0 M! ~8 M

 

4 l$ j$ p8 k/ h; X" t

[原文]: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 p) Q0 g7 E w& @

[略释]:

/ ~$ ^" h% ^1 {+ J0 \

    先贤所注:五贼者,在道为五行,五行各一其性于天下,谓为金、木、水、火、土;在人为五德,五德各一其性于天下,谓为味、利、反、怨与小大。推而广之,万象之定尽于之。此形而下之言矣。

# p. P& `& j/ o* v3 U$ i% {

    天有,天何曾有?“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此知之五贼之生,本自有也,自居、执、住、止,毁天常故成五贼。若不有者,何出五贼?!是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 y1 M' {/ I6 Y7 s+ o

   所谓见之者,即非见之者,绝之而已矣。

, R0 \0 m' @, E7 Z/ h" P

   百方经教,虚广故也,故仲尼云:「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曰:「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则至道也,何必广谈修习欤?——筌注

3 Z$ }4 f* v9 F6 |& W

 

% `# a, [+ N0 G8 }8 ~9 [

[原文]: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 h, B( k+ Q7 ]3 l* \

[略释]:

7 e) o a5 X3 o) b, P1 r( `

    此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法天象地以尽行也。

9 t9 S. m; J* o% {% h+ F7 W: v

    五贼在心,非心、非非心则天下无贼。

0 z" d: T' P. j: |

    施行于天,天行健,以执有故,坏天常。然以五贼秉天常之失故,所行亦必依于天,故谓五贼施行亦本诸天。是同出而异德也,玄玄归根复命,反运五贼化五仁矣。

# k/ V) j$ ]9 C4 N9 s# `$ ^

    宇宙者,象数之运。双手者,左象右数。艮为手,《通书》以艮终焉。艮者根也,止也,本也。本立而道生。象数万有之先也。

$ I- D; j+ |8 a+ S$ w: f( W! p F

    身于两手之间,是其中也。一身合双手以象‘三’,三生万物故曰‘万化生乎身’。单言身,乃明中轴为运之旨也。

3 y/ y0 c9 q! M* |/ j& L

    此则穷究之,化贼为仁备矣!

. F8 y* N7 ]% N5 @$ r" p0 O

 

% q( E/ q/ B0 \& I3 q1 [

[原文]: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 T- i3 i- @( O1 @4 o7 g

[略释]:

$ V6 |: u2 b G) y) R

    此言于天道与法天道之行要也。

2 Z) ^7 @: x! [2 o8 b+ r+ l, ~! a

    天性,人也。人为仁。

# J i& f! [% F, a

    人心,机也。机者,万有枢纽。生化运之。

: R) t: W- V% Q8 p' t

    立天之道者,健。定人者,仁。

5 N% n4 `( j$ ^* R7 I* @

 

( F! G; H+ Z& J/ _8 |# B

[原文]: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3 l* ]; z$ F( s

[略释]:

+ T; W) f/ ~$ ~; R' s z

    所谓杀机,反常也。所谓反常者,即非反常,是谓反常;是无常之本体也。

* T/ W& b Q! T- J% ^+ ?& e- h/ Q

    有生必有杀,有杀者其生亦微明矣。见其微明而握其大要,神神哉。

E8 G2 g( k# b0 W4 `* N, c

    天人合发,顺天应命以行。万化定基,奠基以出万化矣。

3 i! V" Z. t8 g3 ^8 K

 

6 q/ [' W4 E: W8 b8 k) a) Q0 p

[原文]: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 W" d0 d- q; p) s% P- a

[略释]:

. X7 w Y7 s: Q

    巧拙者,大巧若拙也。

N8 G6 A2 V8 B& a

    生杀道之常也,非所当执,伏藏以归。此以世人知有用之为用,不知无用之为用故。

- y4 q7 }/ A7 i0 t5 }. w* Z

 

, T2 D$ V- I9 _( i5 ?

[原文]: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 [5 B1 `3 p( O( ?; |: _" z W* j

[略释]:

2 O& c K) W' u

    九窍之邪者,逐欲而不自在故。

: ]; j w# Y+ d9 {8 G

    三要者,耳欲听妙音、目欲观妙色、口欲尝妙味。先贤以三要为神、心、志者,乃穷其根也。

8 n& X4 a/ P6 t( K) `

    动者,命之行也。静者,命之归也。

$ q5 x) L" m1 n- N9 C0 g9 M

    非动、非非动之体,尽拙此动静,故谓可以之动静。执动者弃静,执静者弃动,均背于大道,故谓邪宗。入无极之真,运此动静自然而然。

1 X" t; m" a4 J" ~9 F+ m, _

 

; L4 K* W$ x2 [4 n* s# d9 h

[原文]: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6 e/ l& f6 f% N( A

[略释]:

3 x: g# A, s3 V9 @, s0 \1 ~+ X

    火生于木,克于木;奸生于国,害于国;人之害生也,自害之,非天与焉。

6 x3 k0 k4 K O w' ]

    祸与时,无常之自然也。奸火不生,时祸何尝害吾?!

2 [* F& [7 M3 S' a( q, l

    此则知幽明故,防微杜渐,斯远害矣。

" g# ]/ m' N, Q% h9 y. ^

 

( n/ V- y! ?7 l: i/ D1 K+ ~' a$ e* q

[原文]: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1 |$ A6 J9 x* g. u n! p

[略释]:

. i+ D; o( w+ g+ m- C8 k: t

    知之者,天常也。

* }& s* c( d+ \4 [1 a9 R# M9 }

    修之者,思无邪。

: l' [0 ]) N& d9 }/ U. c2 g; y

 

/ A+ _' |' ^% {4 E9 S

中篇

\1 a. `) [1 W

 

3 T) K, L" n, O: {) ?

[原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 Y8 s% M: X: i) Y0 r& }& P4 Y: Z! A% z

[略释]:

5 n& N( |( I8 \+ T* B# t; n

    上篇以‘执天之行’为则,不以理胜。中篇此以‘顺天理,灭人欲’也。轨辄之道以此。

# L6 r6 o) U( U+ U$ T0 x) S

 

/ ^, B+ o2 U9 P" W; ?

[原文]: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Q, I7 L* ?: W

[略释]:

8 W2 O; z5 D6 b# s4 ?& G

    理曰:恩生于害,害于恩。

% q; o+ c3 N8 q" F5 h

    言盗者,失道废德故。失道故,必以‘顺天理,灭人欲’成之;成之终,当明本也,故立盗言之。昔慧能以出,明此盗,直达本源,故得直超三乘。

1 L# d8 v' q; O4 N; R8 ]0 K

    万物赖天地而成,待于天地,自受天地所盗也。人赖万物以养,待于万物,自受万物所盗也。万物赖人以化,待于人,自受人之盗也。

" T5 h) o0 b; l8 i& O: g

    本自恩,害于恩,明之者,两得。故谓世间教化德山棒、临济喝最亲。

! Z+ k3 M' V2 }: x6 K8 \ h$ @

    三盗宜者,天道定人,人道法天也。以相赖故,盗不称谓盗,故安。

) J& v3 ?. O1 R) [

 

+ P* p" z8 L. O9 H- v; g" \

[原文]: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 m7 }2 V" `9 d0 n1 s7 B

[略释]:

% l9 T% M9 ? ^; u

  ‘四时,五气’言之于此矣。

( U6 `$ g/ o: f( k$ @6 ?) ~, k

    时先者,泥地故,形而下之器矣,顾形返化神。

+ ]3 j" K9 P% R" Y

    因形化神,四时顺成,五气朝元,开源活流故得其化而安。

4 I) n7 N7 H4 c* K- P1 p7 H+ p

 

9 M* y2 }6 {+ ~2 w

[原文]: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

/ N! q; x: y( S. Q0 K) S" `

[略释]:

! l V& h+ V# v+ ?

    神神之谓,乃以知无用、无为之贵也。信不足焉,有不信。莫现乎隐,莫显乎微;能不自用者,自得其用。

]. \; b, F/ e5 m, V

    有数、有定,知幽明故。实为虚,虚为实;安时处顺,降伏我心,道成自然。而命此定、数者,知机宜也。《易》曰: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又曰:知机其神乎!机者易见一而难知,见近知远。

9 V0 K3 ?+ P, _' C1 o8 w: L$ @& x

    莫能见、知者,弃自能之执,不以知、见故,信之、法则之可矣。《老子》曰“则我者贵”。

' y1 a+ ~9 X6 L" L) g

    所谓天下者,即非天下,是谓天下,以其形而下之谓也。

- X. X% o: l/ {

 

' c+ h& \- C6 g/ ]% m4 d- F7 ^

[原文]: 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 a% E# H) ?; {- D. r% x& P

[略释]:

& x8 u8 V- C+ Q- Y! \) n3 N

    固穷者,穷通故,数本非数,定本非定,假以方便故。

, ~/ D: Z6 f& d5 w* i, P

    轻命者,居盗故,物于物,不物物,时动必溃。

2 X$ Y; b3 w' E5 c1 [, d" o" L

下篇

& Q/ d5 q+ K1 s. {+ S' |


 

% _- S" w" @* S- r" M: S* U
8 a% m( I0 D9 ]+ q

[原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 ~8 f$ ]; E5 [

[略释]:

4 m" _ f( W, K, T3 A3 ^

    此言于穷通之道也,是谓修道。修道之谓教,教之道,贵以专。

- F* U& v# H2 v, {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道皆此也。

& s4 X9 O3 d* g( t

    师者,师心也。

" J' l# y4 E ]8 L$ x8 a4 R

    绝利者,依义弃利也。一源者,一心不二务,是仁也。

9 F) T9 `8 t6 `4 O6 T

    三反者,中庸也,三盗尽黜。昼夜者,背明故,绝圣弃知。

i. z; f& ^; M' u; V7 e% y1 {

 

7 |; K" D) {- d* C- U' S, Z" a

[原文]: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5 F) R A6 D6 W8 ~

[略释]:

7 z- }, |. Y+ k' N

    此‘定、相’之源也。

9 a3 j4 a1 Y7 B1 e9 A2 @

    非相,非非相者,长生久视之道也。

& `" f+ W7 S- O7 ^% [1 [4 H

 

$ n- Z9 v, ?, E

[原文]: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0 R/ l+ I$ i2 {, Z' _

[略释]:

; [% H4 B, _3 w; M* o

    不可及、不可知者天,是绝众途也。索迹者无尽,道成者非天也,尽自然,故谓无恩之大恩也。

3 e' B2 o9 k! e+ Y

    迅雷警心,烈风摧枯。乃明刑化也,刑之不如德也,明之。

" }9 O, r- v4 K( L: [

    至乐者,闲闲。至静者,纯真。此以却妄也。

9 Q) U; E ^3 a$ T% l+ z

    至私者,弃圣同天。至公者,与民无犯。

( D1 U1 ]/ x W+ l# u$ D9 X, l

    子曰:“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t' D+ T) {. {9 g7 M) ^

    此则非相、非非相之道也,归根以复命,焉知彼之不如此、后之不如今。

: D2 U0 |$ q. H0 ^

 

6 M9 Y* y- k5 S% g1 T& O

[原文]: 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 g) V$ x" u- J. a9 m" K

[略释]:

8 p+ D0 L" X( Q+ P" z( A, \: q

    禽者,乃非离,是一之也,降伏自心。炁,一作气,五气之谓也。

1 A. Y: m; O) s* b: @4 K( |

    制,谓其关要也。

3 C* {, Y0 c; a+ M0 A; l6 d u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二五者,五气下行,四时合之而成也。

# G, c4 t/ E& n( y- V( J; F

    生、死互根,生万物者,死万物之所在也。“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故制五气以归根,伏心毕矣。

8 l* y `3 _4 H! n2 t

    恩害相生,莫泥之,无待者可了生死义。世之执、止而不知解脱者,乃以泥恩故。

3 ~( R' k) s( N) W1 y# @) z, U4 c

    

& |! R0 K* [+ Z' s5 Q! [

[原文]: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 ~( x& i- j$ g+ _9 r

[略释]:

" D* {2 ^8 v2 ]2 n$ u; j8 Q

    所谓天地文理者,乃知见并生,功名互显之谓也。落于有为法,不知盗而自盗也。

0 Y7 U: K4 H+ C

    若乎时物文理者,彼所谓时物文理即非时物文理,所谓天地文理即非天地文理,所谓圣即非圣,是谓为圣。以异之者,言哲。所谓哲者即非哲,是谓为哲。

( `/ Z, f8 C- d6 r: Y! [

    执相言之,哲者,择折泽,无有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4 N6 Z) {- z1 H, l$ N1 v4 g- E7 m

    子曰:“声色之于化民者,末也。”

0 l4 d- j4 \( |: X A

 

* z+ Y9 Y0 |& f8 i: e

[原文]: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9 }1 f9 E9 \" `) n9 K/ W

[略释]:

: |* P& X; T7 t" U* b; M6 I8 t

    此及以下之文,当谓必后人衍文也。

: C' @6 Q' Q# _8 ^

    静者,一之也。所谓静者,即非静,是谓为静。

3 }% |7 P! V1 m7 G+ k$ x

    浸者,天覆地载,行之不已也,故得对待之定体。

: I9 f* y/ w" H6 B

   

0 L5 `4 {% l5 }5 z

[原文]: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9 {: d$ x& C+ g. c+ Z6 e J5 V

[略释]:

~ ^1 l% r* u8 w( g

    至静,深阐于上文‘自然之道静’也。此谓于无极之真,非动,非非动之体也。

7 }' n# q2 o5 S2 a% X- a' V1 p

    律历所不能契,谓其于异俗识之动静,类于佛家所谓‘不可量,无有边,不可思议’之功德也。
    爰有奇器。爰,缘执也。有者,有生于无。奇者,奇正相化,是三也。器者,形而下之谓。

9 B+ z# r6 E8 Z/ c

    八卦甲子。八者,分也。卦者,挂,言于定相。甲者,天成象,化出。子者,地培育也。

' [* |3 k6 g* N7 c: s

    神机鬼藏。神者,申之也。机者,定、数也。鬼者,归也。藏者,一之也。

& N6 P1 d; [" ?

    阴阳相胜之术,括前言所谓之要也。

3 Y u, H9 w1 L( B; d7 V3 r

    昭昭乎进于象矣。昭昭,微明日显也。此言于象,前则以数,是象本乎数也。进者,渐也。

% `3 F9 k% s' ]0 B+ z3 ~

 

( [4 Y! f& r M3 ^. C* \2 x. j6 Z+ W

公元2009年3月7日23点25分

& ?5 g7 \1 S% o; \5 z- Y7 W

笑华陀书于新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22: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您这些文章不是纯粹佛教的东西,请下次发帖留意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6 13:45 , Processed in 0.0854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