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52|回复: 1

活佛转世后,他前世的修行成果还在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4 11: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活佛转世后,他前世的修行成果还在吗?
 

K3 u% D0 u6 c' y2 k: _

卓码天空

- ?0 ^5 |+ G! ?1 U3 S9 v" r" Z/ w1 ~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一个小孩子如果被认定为是一位转世活佛,那么,他前世的修行成果是否还保留着?比如说,他的出离心、慈悲心和菩提心是否还保留着?前世具备的某些神通是否还有?这个问题困扰过我一段时间,一直没机会请教高僧大德。这次在上师家里,我却获得了圆满的解答。

6 g: K3 C! D5 r( {4 J! r( X* j3 K

    12月26日是在马尔康的最后一天,这天下午,在各种活动结束后下山去酒店的路上,我们应邀又去上师家坐了坐。进入上师家的客厅,由于人多,眼看没地方可坐了,上师却向我招手让我坐到他跟前去,我赶紧坐过去。屋子里师兄们七嘴八舌,比较嘈杂,我边吃零食边向上师请教了上面这个问题,上师的回答可让我长了不少的见识!

" E- A( g/ w+ n6 M* X/ u

    上师指出,这要看他是什么活佛。

' e% v& Q' E$ ]7 g- O+ D

    如果他前世圆寂时尚处于加行道(现在的大多数活佛是这样),那么,这将有两种可能,第一,如果他前世愿力足够,在投胎转世后,出离心、慈悲心(包括神通)会保留一部分,但并非和前世圆寂时一样水平,只是,他今世会渴望出家修行,只要再继续修行,很快可以全部“拣”回来,这几乎就相当于在前世修行成就基础上继续修行。但如果因各种原因他没有继续修行,依然会退转。第二,如果他前世愿力不足,那么,当他投胎转世后,道心就完全退转了,他会成为一个普通的俗人,不过他会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可能相貌很端正,可能各方面(学习、工作等)会比较顺利圆满,甚至会很富有或很有权力(而且,可能依然保留有部分神通),但不排除他会干坏事(上师曾讲过他所知道的一位转世活佛利用神通经常干偷盗之事),有的甚至成了凶残的魔(参见《强迫他人下跪磕头会给自己带来严重果报》)。

3 g: F8 v" g1 U3 G1 I4 W5 |) c

    如果他前世已经见道(比如,前世已经证到初地菩萨以上——这样的活佛现在很少),那么,他再投胎转世(属于乘愿来度众生,能自主投胎,即,在圆寂前就能选择好到哪户人家去投胎)就完全不会退转,前世的所有修行成果都保留着,今世的修行,就完全以前世的修行为基础,只要精进,成就自然比前世要高。上师特别强调,所谓的“活佛”,是汉地对“藏传佛教修行者的转世者”的称呼,绝对不是“活着的佛”的意思,不可盲目崇拜。(博主注:这两段不是当时上师的原话的再现,而是有部分发挥)
 

2 G; k5 |4 s6 x6 j

    那么,什么是资粮道、加行道、见道呢?

) ?7 t$ J* B5 Y* J2 ?

    密宗修学上有资粮道、加行道、见道和修行道。资粮道就是消除业障,积累资粮。我们能够发出愿、行菩提心,那个时候我们才算进入资粮道。通过资粮道才能进入加行道,加行道就是修加行,就是准备证悟空性、证悟真相、证悟真理的这些基础的方法。通过加行道的修法明心见性了,你才算进入见道。见道以后才有修行道,通过修行道才能成佛。在没有明心见性、证悟空性之前,无论修什么法都是前行;证悟本性以后,无论修什么法都是正行(达真堪布语)。

7 R: x( E# t+ U- s

    发了真正菩提心还只是资粮道的凡夫菩萨,资粮道有三品,前资粮道、中资粮道、后资粮道。然后才能够转入加行道,加行道有四个层面:温(暖)加行道、顶加行道、忍加行道、胜法(世第一谛)加行道。然后才能够转入见道,见道的同时,才得到一(初)地菩萨的果位,在这之前连圣者都不是。
  

5 z. f8 L* S' ~8 v. W8 Q, |% N

    《菩提道灯论》释五道时说:

; ^8 A7 O* ?. C* T

    “下、中二类根器的人,最初学佛之时,先示以佛法之基础,然后使之启发行、愿二种菩提心,然后教以精勤集聚福慧二种资粮。如是教示资粮道的教法。这样努力,渐次契证诸法空性,就能进入加行道‘暖’位了。然后证入初欢喜地等见道、修道及究竟道等阶次……”
 

: @ b0 r' ^$ ~- y

资粮道

' C% \; `2 u4 w& Q/ `9 W4 D# S: ?

    一个具有(大乘)种性之人,最初发了大菩提心之后,向上师求得口授(修习福慧二行),乃至未得智慧暖相之前,这一阶段之善行努力统名为资粮道。在这个阶段中,行者之修行体验可以分为四个重点:欣乐佛法,增上意乐,实际体悟和心有所得。为什么叫做资粮道呢?这是因为要使行人成为堪能产生证悟暖相之法器而修福慧资粮,所以叫做资粮道;又与解脱相应,为诸善法根本,故名资粮道。在这个阶段中,菩萨致力于十二种法要之修持:即四念住,四正断和四神足。

% `$ i/ u: ~$ j0 |, \1 Y- Y

    四念住是:身念住——以正念观察身体。

z' Q3 ]3 Y# A0 b6 X

              受念住——以正念观察六尘六识之感受。

& ?, I0 V J" X

              心念住——以正念观察此心,

- P! r& G) h6 g9 ~7 L

              法念住——以正念观察(心所思法)。

/ o. ~! k/ r' A2 a0 D) n1 S

    这是小资粮道(初阶)时,所着重修持之法。

3 ~9 @! D3 `2 T. I

    四正断是:令已生起之恶法速疾断除,

5 e5 s0 `' N7 G

              令尚未生起的恶法或罪业不要生起。

2 _ j2 D' S, o

              令未生起的善业能够生起,和

, u8 `8 _/ \9 `2 E" y

              令已生起之善法增长。

" N6 Q8 H+ e/ B. q% @; _3 w! c! k- f

    这是中资粮道(中阶)时,所着重修持之法。

* |& d: g5 A) `2 C2 E+ j! J; d. O

    四神足是:欲三摩地、勤三摩地、心三摩地和观三摩地。

& f9 X/ x; M6 i4 \( o! ?3 _, L; L

    这是大资粮道(后阶)所着重之修法。(博主注:各位师兄可以自己判断自己是否已经进入了资粮道,是在前资粮道、中资粮道还是后资粮道)
 

: B& R: a/ F) K' |. K4 c2 t& z

加行道

) D! w, Q4 ]) c

    加行道是在资粮道究竟以后之进一步阶段。此时能证悟四圣谛法及其随顺决择之四支分。此中有四位:即暖、顶、忍、世等一法等位。为什么名为加行道(或相合道)呢?那是因为此阶段之行人能契合真谛之证悟的缘故(或邻近真正见道位之前阶之故),所以叫做加行道(或相合道)。在暖位和顶位之时,会具足五根:即信根、精进根、正念根、三昧根、智慧根。在忍位和世第一法位时,则会具足五力:即信力、精进力、正念力、三昧力和智慧力。
 

" a* Q' P6 |4 \) s+ y8 `, Q8 I$ w1 j

见道

3 \! x- Q/ u1 W6 k9 Z

    见道者,是在“世第一法”位之后,以止中修观四圣谛,因而生起同等之胜观,如观苦谛时,生起(对现世之满足)知苦法之忍相,对苦之事实知其为“真法”之智慧,对苦谛引生进一步之推广了解(知色界、无色界亦是苦相)之智慧,对此苦谛认知其确为真实之认知。每一圣谛皆有四种观察,故总其为十六种心刹那之觉智和顺忍。

' }7 c& j) @1 C' L) H0 @

    为什么叫做“见道”呢?昔所未见之圣谛,如今已见故名见道。在此位时具有七觉支:正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乐觉支、轻安觉支(或清净觉支)、三昧觉支和平等觉支。
 

( j3 E( D: i; m: P

修道

5 |! U& O8 P& }1 M6 c

    修道位是指在见道位以后,迸而获取之各阶位。此又可分为世间(修)道和出世间(修)道两种。初项,世间修道者(是指住于此位之菩萨,仍旧修习)与世间共之色界初、二、三、四禅和无色界之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和非想非非想处等四定,需要修习这些禅定的作用有三:

- L6 I" `" y+ Z

    (一)降伏修道位所断舍之诸烦恼故。

& U+ `( Q* J" ~$ L9 u

    (二)成就四无量心等殊胜功德故。

7 G. g* b, e0 Y8 v

    (三)为出世道(之修行)作基依故。

* ]' |. Y2 N; ?& Z2 D2 X

    出世间修道:这是指缘于二种智慧之随顺修习止观法。见道时,四谛中之每一谛皆各有忍法和智法四种合成,四四一十六位,其中八位属于忍法,中八种属于智法,为修道位所属,计四禅定,无色界之(初、二、三)定及四无量心等,依彼而修习之止观也。若为契悟法性而修观者,则属于法智,若为证入智慧而修观,则为悟智。非想非非想处定之识蒙昧不明,所以属世间定摄(不能用于修道)。何以故名为修道?于见道时之真如悟境数数修观(使增上广大),故名修道。此阶段具足八圣道分: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 o% _- q( c9 n1 n' I4 k7 d- a1 o

究竟道

$ y) b! c+ V; X2 v# c

    究竟道者即是金刚喻定(或喻如金刚三昧)确知以后,无复再生(于轮回),或知无生之自性。金刚喻定者即是超过修道位之最后阶段,为相合道及障碍道之总集也。此三昧无有任何障碍,坚实、稳固、一味、遍满,喻似金刚,故名金刚三昧。无有障碍者,世间各种违缘不能动也;坚实者一切诸有不能坏也;稳固者,诸妄念不能动也;一味者,其相一味也;遍满者,缘观一切所知法之总相真如也。得此三昧后,以证悟四谛之胜智抉知,从此无复投生于轮回,烦恼集谛之因已断尽故。知无生者,以证悟四谛之胜智缘观苦果已尽,无复再生苦果故。或简曰,因已消尽,无复再生果故。此究竟位具足无学位之十法:即:无学正见……乃至无学三昧等(八种无学正道,以及无学解脱及无学正智)(合共为十)此十种无学法者皆属五种无漏蕴法所摄。(例如,无学)正语、正业、正命三者属戒蕴摄;(无学)正念,正定属定蕴摄;(无学)正见、正思惟、正精进属慧蕴摄;正解脱属解脱蕴摄;正知及解脱智则属一见蕴摄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4 14: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问的很有水平,要是他真的是活佛转世,他前世的修行成果肯定还在,可是你能确定他真的是活佛转世吗?学藏密的人都说有活佛转世,可是有什么证据吗?
正法时期到现在,本人只听说有释迦牟尼佛最后一生在印度成佛,没有见到其他的佛。不过将来下生人间的是弥勒佛,佛经中到是讲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6 04:45 , Processed in 0.08062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