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解脱·菩提道次第二十四天教授
2 Z/ d' }% @, v) [ J8 V9 T) c
& r4 n* o- v# O) R4 @( K* ^, j
% b) R2 E& N* G
掌中解脱(1.86 MB) 9 a; J b8 Y( X: F' R! `
& l# r, R. g2 n4 ?: Q2 d
% m$ F, H& D+ j4 e' Q& ?( U$ K
) y& G/ u% W3 w: ?) ~; d$ _) U: e7 A
' H. J' d& q$ B2 |- T G3 L
——菩提道次第二十四天教授
卷首语: 此书是能将解脱交付手中的圆满无误甚深教授 是无与伦比法王的心髓 是菩提道次第经验引导的笔记 是摄集一切佛经精华的教授甘露藏
: N2 X! X) o2 o( x/ {4 b" U- ?
) |4 P: b$ b5 W' y 佛法深奥广泛,皆属成佛之法,但一般人难以将经论的义理融会贯通,安排为修·行的次第;甚至因经典中所说少许开遮的不同,误将不同阶段的法门视同水火,不知下下为上上之基础、彼此相辅相成的道理,遂造谤法重业。阿底峡尊者(吉祥燃灯智,982—1054)到西藏弘法后,为了方便西藏的行者能循序渐进修学佛法,了解大小显密通贯一体的道理,而造《菩提道灯论》一书,“圣数次第”或“道次第”之名由此而始。噶当派历代祖师因修学广略的下同,分成论典派、道次第派、教授派,传承延续道次第法,至宗喀巴大师(洛桑扎巴,1357—1419)融合三派传承,更著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广征经论之说,博引祖师嘉言,以正理驳斥似是而非的知见,并二阐明诸道证悟的衡量标准。又从《广论》中摄录实修部分,着为《略论》,并写下《道次第摄义》等偈颂体之论文。凡格鲁派成就者莫不因“道次第”而得成就。
1 N$ s; q; B: `% K% {
' c5 j, S. r7 V4 q; V
由于众生根机的逐渐钝化,在嘉杰·降巴丹增成烈嘉措(1878—1941)时代,“道次第”教授已失去其原有的功用。帕绷喀仁波切为力挽这一颓势,以大悲心广开方便之门,终其一生给予藏地僧俗大众无数次“道次第”的开示。本书的内容,便是有名的“道次第二十四天教授”法会记录,讲授时间为一九二一年七月,地点在拉萨附近的曲桑茅篷,受法者达数千人。此书藏文版的编辑工作,由帕绷喀仁波切的心传弟子,现在第十四世嘉瓦喇嘛的经师第三世墀江仁波切(洛桑耶协丹增嘉措,1900—1981)花费十年功夫方得以成事。
3 T1 D: X, l+ ^- J! v
" q" M6 K, U6 O- g: m; W. }+ s 这一教授主要依据历史上三种重要的道次第著作:第二世班禅仁波切(洛桑耶协163—1737《速道》、第五世嘉瓦喇嘛的《道次第·文殊口授》以及噶当派大师伽喀瓦(耶协多杰,十二世纪中—十三世纪初)的修心名著《修心七义》。帕绷喀仁波切的开示充满实修实证的智慧,运用大量经论教授,生动有趣的故事,恳切幽默的言词,配合许多珍贵的甘丹耳传教授,将“道次第”的精华鲜明地呈现在听众的面前,大家莫不法喜充满,生起解脱如在掌中之同感。这是本书名为《掌中解脱》的由来。
: H3 x$ P+ x' _' g* Z' @; z v
! ~2 u$ R' M) a#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