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759|回复: 6

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与十二部经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 05: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见此事时,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与十二部经合。若出定之时,忆持不失。见此事已,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观想,名第十二观。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3 R3 `9 G2 ^# p; F. [. c

6 U, r4 P2 L4 y) ?6 a9 d9 y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六**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谶译
( d0 f3 E# x! y1 k
3 j* ^+ I0 X5 d+ j' t0 K. F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六, Q  l( ~6 R: o
   云何菩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最后第十功德。善男子。菩萨修习三十七品。入大涅槃常乐我净。为诸众生分别解说大涅槃经显示佛性。若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信是语者悉得入于大般涅槃。若不信者轮回生死
. _  _& ?4 p2 `) B
! Z/ Q% x3 N2 K/ h

/ ^. Z' p  Y* B, P- ^' m, I& M% M- M: l
楞严经 卷四:$ P3 a4 I( N3 a. x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5 j! S' l& N/ t# V9 n  g1 h& z: S: ^3 x# r) I# c% a. U0 l# T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 a$ P9 a" B% D: R$ R
( H5 [0 t5 X1 C1 k) G( o
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齐头数!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
& N7 y! g. X5 `3 U2 {3 W2 l
* u) ?4 z- l* g7 a, H8 {阿难言:“我用耳闻。”

* C# H$ Q" W  Y6 E- Q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05: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头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后背东方。(西方是不是指极乐世界?)
& T. E' R( R" ^" H8 E0 L读读这段经文,明白了如何入般涅槃,你就不怕死魔了,在这个世界想留就留想走就走,这才是真正自在) x+ h" n! A$ R
 2 i) [6 o( Y, g/ N# H
   尔时世尊。如是三过从超入诸禅定遍观法界。普为大众三反说法。如来如是展转二十七反入诸禅定。阿难以不知故。佛入一禅即致一问。如是二十七反。问阿泥楼逗。佛已涅槃为未涅槃。阿泥楼逗深知如来入诸禅定。; d9 `1 B4 t. c5 ?0 S2 ]* F+ Y

( M  [1 K. i7 E
( k* e$ U8 P* D6 X$ x! n
     大般涅槃经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 \4 B1 G$ Y  {1 K( r0 `, @: |**
! ]  ?; ~% G/ k+ t4 b; g# a1 B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波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1 U, M  I8 e2 ~% L2 t
**" B3 C6 X4 u- O( h: r! r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尔时阿难。无极悲哀忧愁痛苦。心狂慌乱情识昏迷。如重醉人都无知觉。不见四众。不知如来已入涅槃为未涅槃' q( b. T+ h8 b* k
**  尔时世尊。如是三过从超入诸禅定遍观法界。普为大众三反说法。如来如是展转二十七反入诸禅定。阿难以不知故。佛入一禅即致一问。如是二十七反。问阿泥楼逗。佛已涅槃为未涅槃。阿泥楼逗深知如来入诸禅定。二十七反皆答阿难。佛未涅槃。尔时一切大众皆悉慌乱都不觉知。如来涅槃为未涅槃。尔时世尊。三反入诸禅定。三反示诲众已。于七宝床右胁而卧。头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后背东方。其七宝床微妙璎珞以为庄严。娑罗树林四双八只。西方一双在如来前。东方一双在如来后。北方一双在佛之首。南方一双在佛之足。尔时世尊。娑罗林下寝卧宝床。于其中夜入第四禅寂然无声。于是时顷便般涅槃。大觉世尊入涅槃已。其娑罗林东西二双合为一树。南北二双合为一树。垂覆宝床盖于如来。其树即时惨然变白犹如白鹤。枝叶花果皮干悉皆爆裂堕落。渐渐枯悴摧折无余/ X5 [( n1 }/ T
- k1 D2 K4 t$ h! o, g8 C# R0 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05: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应尽还源品第二: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S; Y9 o* W7 X7 A# v

4 X7 v4 g, Y4 ?1 O& i) O

/ f6 j$ w8 v, }6 P* C2 G- @. V   . O. {7 @' c7 i: p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 往生品第四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习相应者,从何处终来生此间?从此间终当生何处?”
+ }: i6 E) P) M" D9 |$ ^) Z**佛告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习相应者,或从他方佛国来生此间,或从兜率天上来生此间,或从人道中来生此间。
- w9 d$ C; \* g) i0 ]**“舍利弗,从他方佛国来者,疾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故,舍身来生此间,诸深妙法皆现在前,后还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在所生处常值诸佛。
" q  m# m. N2 J5 q1 K**“舍利弗,有一生补处菩萨,兜率天上终来生是间,是菩萨不失六波罗蜜,随所生处,一切陀罗尼门、诸三昧门疾现在前。
( L7 U! F; j! Q1 F1 F3 E- D**舍利弗,有菩萨人中命终还生人中者,除阿惟越致,是菩萨根钝不能疾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诸陀罗尼门、诸三昧门不能疾现在前。5 o& ?( r$ q7 a6 E1 E
**“舍利弗,汝所问‘菩萨摩诃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从此间终当生何处?’者,舍利弗,此菩萨摩诃萨,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常值诸佛终不离诸佛。3 b9 l& q: T& X4 r  B

2 D4 m& q* M$ x: l( r2 U! m$ E' q, \# i) k9 R
补充内容 (2021-1-11 04:36):; f0 F2 n* W/ r( C) {/ w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见此事时,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与十二部经合。若出定之时,忆持不失。见此事已,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观想,名第十二观。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 g4 d+ ]# ~' ]( 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06: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此想成时,行者当闻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皆说妙法。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不舍,令与修多罗合。若不合者,名为妄想。若与合者,名为粗想见极乐世界。是为像想,名第八观。作是观者,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 ^5 Y# L$ u$ u$ v

% \. y# y/ W4 {& s8 V5 q" E3 i7 \2 N

  ~% U3 r2 E% {补充内容 (2021-1-8 11:35):8 X( s) r8 r6 }. i+ j6 L: e! o6 v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4 W& i! O+ w0 B* G1 C
! C4 ?- ~) d& C( B' U( z
    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 r7 f" ~0 ]  k+ _3 u6 H, [7 k" r* G
$ b3 w( a. J: r& E3 `1 o补充内容 (2021-1-8 11:39):
. D# r% j, b1 J《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
1 S# v( x! ^( W: I, n**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 Q4 F: v7 W# k

  z' D3 b+ l+ }* T. U  j补充内容 (2021-1-8 11:40):
1 ?1 A0 e4 ~% c$ ~楞严经卷九:
0 J. f7 s5 X! a3 w) P. N. e- H“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寝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8 M; L/ z( Y7 a  p2 j. 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04: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爽 发表于 2021-1-11 06:47
/ ?6 _0 i  {2 {5 Y: \3 g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此想成时,行者当闻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皆说妙法。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行 ...
8 k( i( }1 a% k# N% E7 a) h
  《中峰禅师三时系念》:觉海虚空起,娑婆业浪流。若人登彼岸,极乐有归舟。7 h7 I5 n+ F3 P& ~/ @) W
  P3 O. s7 h0 Z( r
   看到这几句“觉海虚空起,娑婆业浪流。若人登彼岸,极乐有归舟。”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心得里的一段:3 r, y) h- Q2 ]1 x; ^) C# r2 L
      
% L7 W4 v+ I' ?2 v8 r
学有所用, Q' u( L) T: V0 q4 d/ R  Z. U; A- [

  E& \! L0 R5 f/ m4 N$ W4 C# y
" c; \  y, B6 ?: [9 n- e' n, ~
3 m, t; q6 c6 B
12* D( r: d& O" n7 l
主题
872 e  s' O- @3 ]* x( H6 p5 ^
帖子
135
7 R! o5 ^7 X7 N. h积分

' R! ^* J% ?& D* j5 I
积分135听众35收听0; l! {0 ?( \8 n8 B8 b0 A* A
17#
/ ^+ ^/ Q+ _" H  h: X1 l- f  楼主| 发表于 2016-8-26 09:47 | 只看该作者% Z3 C" s! J2 B  M! d" U
0 i: C2 O/ N, k# S5 x
7 N( Z! H) v9 ~
       十多年前我请回了一张CVD,是光德寺晚课,经常播放。听得很自在,也经常跟着念诵,常常感到身心愉悦,这样一播放就三年多了。
1 `0 b2 c* h, ^" {     有时除了听到CVD的声音和自己念诵的声音外,还另外听到一种声音。 以前很少听经,不知道这是什么声音。
/ L! x: e6 W2 |7 Z
! V5 f4 H5 @4 P5 w# i% F    后来上网玩QQ了,在网上看到一些人用QQ空间 来弘扬佛法,我就转载一些日记,然后到处上其他人的空间,引来一些人学习佛法。* B% k! [! f* ]+ u
   
9 c- y) E6 g) Y8 q' B% [+ r( Y  `   这样玩QQ空间也有三年了,这期间也学了不少知识,但也带来了一些烦恼。所以又重新播放光德寺晚课,但以前那种身心愉悦的感受很难找到。在网上认识传喜法师,听他讲经。讲蒙山施食仪轨、我的出家因缘等。这样身心愉悦的感觉慢慢又回来了。后来在听传喜法师讲经中认识了海涛法师。  l4 ?. ~9 [0 [) i

0 ~3 I3 Q' Y& L+ Q+ U: F0 A4 |2 e* k     听海涛法师讲《慈悲的咒语》、《施食仪轨与功德》、《楞严咒功德》、《大悲咒的功德》、《尊胜佛母心咒的功德利益》等,我就经常学习这些咒语。& W1 R. @6 F; t+ J9 }+ s* g8 z
      后来又在网上看佟爱国讲念佛的视频,看一些出家人和一些在家居士往生的视频。听佟爱国老师讲怎样念佛,说佛号之间要听无声之声和一些居士说念佛念到可以听到像”小钟声“一样的声音了。我就经常念,在家也念,在外面也念,不念就听无声之声。也经常持咒,念了好久也没听到这“小钟声”,对能否往生也没把握。这样也好,虽然没听到这“小钟声”,但这样念法也将我的气脉打通了一些,才有我在河边念尊胜佛母心咒时忽然耳朵听到有气流声的这一片段,就是这一片段让我去追逐这声音去观无声之声。
6 }  W: E, Z! a9 W; f7 {         我以后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捕捉这声音,除了念佛持咒,也经常用止观的方法。有时很专注一直在听,看看能不能听到那种声音。就像丢失一种很宝贵的东西,一直在找,感觉这种东西比生命还要宝贵。
' T( |5 |* A% P) I5 L  w2 n2 q      这样也花了不少时间,终于有一天晚上刚睡下床上就听到一种比第一次听到的更清楚的音声,以后经常听到。这种声音刚听时像蝉叫声音,- ^1 y+ i' }; O! e. h8 T6 r( i
      也就是前面圣严法师说的:禅定之中,有一种境界,会见到柔和清净的光明,会听见一种平稳悦耳的声音,可以称之为「元光」或是「天籁」,它是由内视及内听的功能与宇宙频率的交感所得的反应。# j; W5 \0 O1 k! J) ^/ }; T
   

( ?7 c1 F# T) O. S5 ^

$ n. p7 g9 N, ^% s& ^补充内容 (2021-1-16 04:05):7 a) H- ?; L6 I; M* W$ f7 V
  我习惯将有关经文合起来看,通过这个方法理解经文的内容,同样别人说法的言论也用佛经来对一下,自己的实修心得也一样,实修心得都是读经前写的。2 k9 G# L* A6 h0 m$ z8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04: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爽 发表于 2021-1-16 04:329 a' H; H/ R$ J  |' @/ f
《中峰禅师三时系念》:觉海虚空起,娑婆业浪流。若人登彼岸,极乐有归舟。
2 ~& ~" ?) ^) [2 c3 N# ^+ [# k$ [( }( a2 U: L3 G
   看到这几句“觉海虚空 ...

( x5 T* `8 f  p! a2 U  《中峰禅师三时系念》:觉海虚空起,娑婆业浪流。若人登彼岸,极乐有归舟。( r8 w/ F0 F* k
: N- M. Q: m4 M; q+ v9 T
   看到这几句“觉海虚空起,娑婆业浪流。若人登彼岸,极乐有归舟。”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心得里的一段:
; v( F. {9 H, G, r      
2 K* I, ^7 S4 T+ k2 d  y
学有所用; O) K# ~6 l. A5 _! m; R- [

. R" G* d( Q  U1 L
: v$ I( V$ p1 _4 h* A3 {! w9 k) O; A& a5 A  M
125 @0 ^& S- o8 o3 M8 H" Q% t
主题
87
6 c, h3 v# [0 h, A' P8 b帖子
135' o& o0 x. J6 U" n1 P& N1 N6 u
积分
" |1 ?9 M/ P( Y! X4 p+ F& M" ]4 a
积分135听众35收听00 S8 p& `6 L/ J5 t4 M' o
17#% g* X, [; U" q
  楼主| 发表于 2016-8-26 09:47 | 只看该作者2 J& D9 J5 Q& u. B
7 J( _: K" R8 U$ D

/ r& Y6 Z! r" a: ]+ \
    ) L; S3 Y1 a8 l9 _, ^
     这样一直听下会听到很多的 声音。前面我写了“ 有了这个内听能力就可以修耳根圆通了,.....”也提到一些。
& u" F6 F2 K) C  x    今次我结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第二十卷 (节选),“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里内容来写。* c: ^1 U6 G- i! G

( X/ u( d$ n" c. H  
& }: }6 @8 [* Y& [; v: L% E     佛经讲火烧初禅天,水淹二禅天,风吹三禅天。在这里可以知道这个世界是由四大:地、水、火、风,五蕴:色、受、想、行、识,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组成。
5 M% O+ B5 ?2 ~7 o0 {3 f8 i& Y# E( c% H: q7 J5 Q3 [
      下面写我在修习 观(八背舍)、练(九次第定)、熏(师子奋迅三昧)、修(超越三昧)这四种禅定中闻听到的声音写出来,然后根据一些特别的声音写一些心得:# L8 O6 U2 H" d! C5 t5 ]
8 @" _3 v* ~# s1 G; Z' J9 B8 V1 F
        先写 九次第定(练禅):6 @4 R! y* Z( j1 g
7 E* [: @9 O" p2 s8 X1 Z5 d
       色界:初禅 、二禅都是水、火、风的声音。三禅是火、风声音,四禅是火声。无色界: 1、空无边处定   2、识无边处定   3、无所有处定   4、非想非非想处定 。这几种声音都差不多,只不过越往上声音越小。这些声音比较空荡。# F, e% c7 g0 [# z6 d8 @

& M" Z1 e0 k$ N   
! j3 S5 d  ^) [1 |- y* |        最后一个灭尽定,声音有点尖锐,是火声。像利器的声音。色界里禅定的声音,火声像小钟音。  x8 Q5 e2 `6 i$ w* h

$ \4 @& f2 g) v3 P0 w" M* Y6 U       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明无色界有色。” 涅盘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 所以我们要学习般若波罗蜜,才有能力听到这些声音。9 T( y! S  e2 l( }- I& h: Z
3 q2 m; @% s6 ~" E$ g3 p
       听这些 声音最好在早上起床前。那个时候能量充足,在床上慢慢听。如果不想听就用打坐的方法快点越过九次第定,到达师子奋迅三昧或超越三昧。因为九次第定从初禅 一直往上要花很长时间。如果能量不充足,那就像充电一样慢慢观呼吸。
. T0 q+ ^( |# I     
" p& b9 l5 b, a! W) M$ a       从初禅 一直往上好像上山一样的感觉,过了色界这比较轻松。进入无色界前会感觉到停了一下,然后再进入。快到非想非非想处定前感觉到快到顶了。到达非想非非想处定时会停下来,过一会好像走平路一样到达灭尽定。
. C6 _* ~. i4 T) k* o5 i5 G, }! V6 G% U0 g8 x: s3 m) N
      师子奋迅三昧(熏禅):在九次第定从灭尽定一级级退到初禅 一会,然后也像九次第定一样也是一级级 从初禅 一直往上,到达灭尽定后又一级级退到初禅。不过速度很快。因为九次第定像开路先锋一样将身体的气脉打通,同时也积聚了能量。
7 T+ l4 [* M7 V7 N# @* R3 {) M  ^3 o  W  m
     超越三昧(修禅):
$ z4 T1 s0 v! q/ H3 ]
8 u. u2 q' e# A9 K) I      当 师子奋迅三昧退到初禅时,过一会从初禅开始时会听到一阵气流声往上移动,好像喷头发出的声音一样。到达非有想非无想处一会又进入灭受想定。过一会听到一阵像利器的声音从灭受想定一直往下移动退到初禅,这时听到的是水、火、风的声音。过一会又听到利器的声音,这时感觉又跳到灭受想定。过一会又听到水、火、风的声音,这时是跳到了二禅。就这样灭受想定就在每个禅定之间穿插,一会儿是利器的声音,一会儿是另一个禅定的声音。灭受想定穿插完成了后退到散心中。这时听到是组合声。这个就是超越三昧有两种:一超入, 二超出的第一种。" {  q' r# l0 P( G
' |- C4 u1 A5 v+ }8 N- R1 X
   
# Q. C' Y. W, ]; s% k       灭受想定退到散心时过一会又听到听利器的声音,感觉到又跳回到灭受想定。然后根据声音知道 又跳回到散心 。停了一下又听到一阵混合的声音往上移动到达非有想非无想处。之后散心这在每个每个禅定之间穿插,最后是初禅起住散心中。* r7 L% u6 }; ]! A( }
% k1 y8 r+ G% N5 f8 b1 F- f
      在散心在每个每个禅定之间穿插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好像在轮船上,听到的是好像轮船发出的声音以及是海潮声。慢慢听不到轮船发出的声音和海潮声了,这时感觉到快到岸了。
- J; B9 E/ G! A! M   
5 a6 e' Y4 E9 w/ U9 W: c     这个就是 超越三昧有两种:一超入, 二超出的第二种。
6 x9 L: B+ [3 [, Y6 Z3 q, ]9 ?, S  a
      从 超越三昧(修禅)退出来之后又是从头来过,也就是从九次第定到达师子奋迅三昧,又从师子奋迅三昧到达超越三昧。这样反反复复,周而复始。6 \+ d" Z: I" C+ S9 F* a6 y; ?/ O
% Q) g* |& `. w- D7 X. f, A
     从第二次起会转得很快,这时候很难分出这些小禅定,只能分出大的。也就是练(九次第定)、熏(师子奋迅三昧)、修(超越三昧)这些禅定。在禅定之中我也不知转了多少圈了,感觉九次第定慢下来,这时也听不到水、火、风的声音,也没有好像上山一样的感觉。, q. I1 k! R! [% z; H9 `# r
2 H  E) s6 d: z
    这样反反复复,周而复始。感觉到师子奋迅三昧发出的声音不是水、火、风的声音。感觉到是警声,有时又感到是师子吼的声音。% {# B& D7 A+ h8 e$ w1 o/ f
8 p' }  c3 p/ Q, X) `
    也没有感觉超越三昧里的灭受想定在每个禅定之间穿插了,而是一边是灭受想定发出利器的声音,一边是其他禅定发出混合声音。
; L5 {6 G$ @9 L. Q& ?6 f; `4 a5 m3 H- Z( ^$ G
     有时又听到虫子叫的声音........
+ a$ k- |7 n- s4 u' ^  
* }; v. b" s; \8 V: x* {       从 师子奋迅三昧(熏禅)和超越三昧(修禅)的第一种,一超入,在实修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我想到耳根圆通章,观世音菩萨说: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 G% h% A& ~, v* q" I2 C
     从超越三昧(修禅)第二种,二超出,在实修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我想到,大佛顶首楞严经: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7 e: ?/ t" |  V- S6 G) j" N+ s- k
   从多次感觉到师子奋迅三昧发出的声音不是水、火、风的声音。感觉到是警声,有时又感到是师子吼的声音。我想到了大般涅槃经: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 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
, b& V& |4 ~% ^- g) x
' c2 j+ ~# H3 x

6 v5 j. s; N1 p" c# A9 ~5 J$ P) E- l1 S, p( _: ~( y
补充内容 (2021-1-16 04:05):% K3 y0 _" x% Y& ~; Q# _
  我习惯将有关经文合起来看,通过这个方法理解经文的内容,同样别人说法的言论也用佛经来对一下,自己的实修心得也一样,实修心得都是读经前写的。+ L, t$ \9 |, O5 ]# M2 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06: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见此事时,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与十二部经合。若出定之时,忆持不失。见此事已,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观想,名第十二观。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H( R& I3 U& o5 M. D$ w  P+ v
: ?7 E+ B6 J( y- g

% T' G8 K$ O# K6 V7 [' A《楞伽经》第二卷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
+ b- ?# k: x: }8 r**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为净心现流故而请佛言:“世尊,云何净诸众生自心现流?为渐次净,为顿净耶?”
, b, ^( \7 T2 O, ^3 Y**佛言:“大慧,渐净非顿!如庵罗果,渐熟非顿;诸佛如来净诸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如陶师造器,渐成非顿;诸佛如来净诸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而非顿。譬如大地生诸草木,渐生非顿;诸佛如来净诸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而非顿。大慧,譬如人学音乐书画种种伎术,渐成非顿;诸佛如来净诸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而非顿。
" L' x' {' [- x**“譬如明镜,顿现众像而无分别;诸佛如来净诸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顿现一切无相境界而无分别。如日月轮,一时遍照一切色像;诸佛如来净诸众生自心过习,亦复如是,顿为示现不可思议诸佛如来智慧境界。譬如藏识,顿现于身及资生国土一切境界;报佛亦尔,于色究竟天,顿能成熟一切众生令修诸行。譬如法佛,顿现报佛及以化佛光明照曜;自证圣境亦复如是,顿现法相而为照曜,令离一切有无恶见。! h" X& c/ d, M

% i& Y) Z/ f4 q+ c3 a2 ]4 B! Z! d* o
7 s+ C. U) d  g

5 I; F9 }9 u( g' c9 M4 Z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节选)
. g  C* ~/ p4 C: U% W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当云何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I, J9 p+ ]' C- w
  佛言。文殊师利。如般若波罗蜜所说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亦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Z# k) H0 U% K9 `( M  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 @: f7 V$ |/ ]2 ~2 r! f
  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
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 l( M! j7 b* C

; H7 Z9 o3 p0 c! y4 H, u
5 ^  u8 Z0 Q- }; b8 Y$ |
, U( b" P$ X/ r
/ G  b  x- c) p4 f4 z
/ X5 v, [3 T, |5 |
补充内容 (2021-1-22 03:02):3 h3 `9 e- U" y8 p% K) g) z' q) \
我习惯将有关经文合起来看,通过这个方法理解经文的内容,同样别人说法的言论也用佛经来对一下,自己的实修心得也一样。; v: }6 e2 H5 a+ j
& [3 {, C) s, `) _- f+ ?/ z
补充内容 (2021-1-22 03:04):
% G/ W/ T+ C, Q+ K/ \) ^$ M(以下这段来自网络)
" h( }/ g9 d7 {+ z# R禅,是佛法中的精华,却并不神秘,禅是什么?简单些就是:利用种种违反常理的手段迫使你脱离头脑,脱离一个狭窄的头脑意识,而让你体会“当下的觉性”。, N9 d6 q$ ^8 f9 G1 @
7 `# [) |6 ?5 j( c/ d1 Z
观照,就是一种“体会当下觉性”的方法,这个方法又是禅宗里面的精华,也是很多修行传统的精华,是一个“渐悟”的方法,但又是“顿悟”的基础。
! q. I6 G) T" I* _) u1 u, V  X, ^# G* M# x" q3 U/ v) Q
6 V# {+ u% F6 O$ P4 V7 o
观照是什么?说得好懂些, 观照是一个联系“主体”和“客体”,联系“头脑意识“和“当下觉性”的技巧。观照不需要外在的师父,是一个你自己可以去练习的技巧。  x! a4 X  e) e: O' 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4-30 21:24 , Processed in 0.11346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