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译文现证品第四】:七地菩萨不同于二乘,念念恒入,无有间断。# J8 Q- U6 s+ U8 x3 i; m
7 E% S9 O2 V. G. [1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是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云何为超越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从初禅起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二禅,二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三禅,三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四禅,四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空处,空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识处,识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
' |3 R8 x# f( b Q- L; \ y4 `* S! y# X
耳根圆通章:【尽闻不住。觉所觉空】1 R# l6 A' h0 H. G
宣化上人浅释:
' n9 [/ a* ~4 x \% T$ v, g) H0 P5 m; _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能闻和所闻既消尽,还有知觉,还有我相,故要再修,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达到知亦不知,觉亦不觉,觉所觉空的时候,就解除第四个觉结。这时能觉和所觉都没有,就全无执著,亦破了第六意识的想阴。" c$ G7 ], ~/ {' j
8 S2 c- ]% m7 F9 A: j5 ?# E5 z1 w! L$ G( v; j) M3 q
【楞伽经译文现证品第四】:大慧,八地菩萨无出入相,恒在三昧,同于声闻、缘觉诸心识灭,证于涅盘。
6 e" n' D) `; g3 F
& D7 X7 @/ k) X! B+ g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灭受想定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 & D6 t/ A, I3 j
2 |" E/ n1 z0 y5 o$ w 耳根圆通章:【空觉极圆。空所空灭】
$ i$ Y2 C" u3 F宣化上人浅释:【空觉极圆。空所空灭】:能觉与所觉既空,还要再修,参究空何所依,至到觉空极圆的时候,能空与所空都消除净尽,就解开第五个空觉,同时亦破第七识行阴。; J: _( |; |5 ^, E
5 ^0 E; S1 N% Q9 J/ k6 ?9 p 【楞伽经译文现证品第四】:大慧,第一义中言思路绝,既无十地对治,亦无次第相续,唯自觉智所证相应,此则名为寂灭。
0 j( ?2 Z" L# h. \% b& B0 K" t R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灭受想定起还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还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识处,识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空处,空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四禅中,第四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三禅中,第三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二禅中,第二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初禅中,初禅中起住散心中。
- Q- E: K1 s% V) \ “是菩萨摩诃萨住超越三昧,得诸法等相,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5 U4 \3 z3 M# p2 T. g/ _
; P+ `! T! z f 耳根圆通章:【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3 ?# O A$ o- r$ C9 N; m8 G宣化上人浅释:+ g2 Q8 _/ T- g4 W+ e- u \1 B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能空与所空都灭,还有个灭字。有灭就有生,故要再修,直到生相和灭相都消尽,才解除第六个灭结。同时亦破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识阴。生灭二字,总指诸结,因动灭静生,静灭根生。根灭觉生,觉灭空生,空灭灭生,六结就是生灭法。灭相最难解,要灭相全消,才能达到不生不灭,才能亲见本来面目。现在六结尽解,五阴全破,妄尽真露,就是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得证圆通了。
5 v8 O7 h8 F; e! N, P @- M: t v# G2 v
智者大师(法界次第初门卷中):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所以名超越者。能超过诸地。自在入出。故名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