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47|回复: 18

静老说的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7 14: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 L2 b( r' ^6 ^. y2 X! v" P; v1 {4 {% s. T
静老已于公元二0一0年,七月十二日,上午五点十五分圆寂,享年九十又八岁。
; G3 x, i  x6 X) n7 S5 }0 u3 P) p9 d* |
静老要回西方时开示:「依照这一本书的法意去落实,心不要忘记佛,亦持名念南无阿弥陀佛,自然可相应诸佛菩萨,及我在暗中加持的力量。」
/ N( H) M0 b9 u# m/ C5 \$ b9 n
. B+ H8 i+ A$ Q/ |# L4 }* I+ R末学李明雪 谨记3 ]- r6 Z" X2 j) @
! N* y3 l7 _4 M3 V+ u& i
南 无 阿 弥 陀 佛
/ U2 X' M" i1 _
4 n5 V. e0 V9 x8 v
' r$ A5 w; r+ k静老简介:& j: o8 s3 L+ E7 ~! A* [
8 _/ B0 k& S: j/ a) ]* T  l
静老因全名当中有个静字,所以我跟家人都尊称他为静老。: x5 {0 D2 v2 V3 X+ ~3 B/ l7 p3 n
8 }+ k0 \! J; M2 E- i7 @
静老祖籍山东省,幼年时家境富裕,后因战乱才随军队来台定居。在他出生及十三岁时,父亲及母亲即相继辞世,后由三位叔叔扶养长大。他父母在世时都不是修行人,父亲辞世后轮为鬼道,母亲轮为越南人,但都因托静老修行之福,现都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x7 s+ T5 `1 V# ^# A6 s+ z
! f. H% O! W8 l+ W1 N: j
静老民国二年出生,表相看似六十几岁,曾任职专科老师退休,行步快稳,说话声音宏亮,不爱名利供养。静老从没有去过任何道场或寺庙,没看过任何经书,心清净没有妄念,心只有佛,及一句佛号念到底,不曾更改或加入任何法门(一门深入)。
$ k6 N. l# _: U& F; }
8 [/ }% x% p1 t/ M1 S( r# a静老小时候,当时家乡并没有寺庙、佛法。有天在学校下课时(静老当时六岁),他与一大群小孩正在休息室游戏,当时不知道从那里走过来一位和尚,出现在静老跟前,笑笑的就把静老抱到桌面上坐着,教他(静老)双手合掌,双脚双盘。之后和尚又走回小孩群中两只手一边各拉一个男同学,站立在他(静老)身边,一边各站立一个,(当时同学站立在地上)。随后和尚就跟静老说了一句:「持名南无阿弥陀佛」,之后即哈哈大笑就不见了,(因当时年纪小又想玩,根本不会去注意和尚是往那里走)。回家之后曾问长辈:「什么是持名南无阿弥陀佛?」,但长辈都听不懂他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此他(静老)也就不再跟任何人提起这件事情,但从那时候起,静老就开始自己默默持名南无阿弥陀佛。
) Q& X2 S. S5 |( {, R
6 @7 I* Q) T/ E+ I3 N3 @7 d# g  r0 e$ g' K6 |) F5 V) y
静老事迹略说:+ x1 n1 _% y. m' I, i' ^3 n( l$ _
) p3 {( m7 t) T3 b3 c
一、静老小时候曾跟几位表哥及朋友到湖边去玩水,因为当时他不会游泳,所以便手扶着一艘小船,在湖中戏水。后来表哥们告诉他,把手放开可以玩得更尽兴,但当静老手一松开,他就立刻往湖底沉,喝了好几口湖水。此时,静老忽然感觉到,他的背后出现了一只比他的背还要大,且毛绒绒的手掌,将他向上一托,于是静老就回到岸边的浅水处了。
% A% w: D* w6 A+ j$ |3 E
( G. X8 M' }2 d% \二、静老来台后,有很多可以当大官将领的机会,但静老都一一推辞了。8 }; d5 ~" b0 m1 `/ O( ?
% E5 q% r" K8 x! ?
三、静老自从六岁时在学校遇到那位教他念佛的和尚,即一心不乱,入一相念佛三昧的层次。
+ v$ Z' f# k3 x. s5 V; e' [9 `5 r* h+ e( n8 L. l* V
四、静老到目前为止,已经来人世间很多次,他这趟来世间的目的,并非是用公开身份讲经说法的方式帮助众生,而是默默的在暗中护佑众生,让众生的苦难减至最轻,让众生可以过比较安定的日子,且他亦帮助众生,信愿行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S$ Y  g. u' a! B+ K' O  U. z& I

% M* E4 s/ i* J7 V1 K0 v  ]3 V7 x序:9 v1 C) o$ K/ L( B

9 ^+ ~8 a# T" X" {. Y. t" ?( _末学在民国七十八年开始接触到佛法,期间虽然有在念佛,但亦曾杂修许多法门,一路跌跌撞撞。直到民国八十五年,承蒙佛、菩萨的恩惠,让我遇到静老,静老视我为亲人般并教导我走信愿行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路。但因我生性愚痴,罪业深重,至今凡夫心还是很重,但比起以前是有改善些了。
% b" {+ {# k5 f$ O- k# t( V0 s0 v( p* p. H# K/ o) m/ {1 j
承蒙佛菩萨的恩惠,让我遇到静老,且教导我这么好的教理与方法,我从民国九十一年开始,便把他老人家教导我的话(法)笔记起来,在我的心意经静老同意之后,再出此书与大家共同分享。# A+ \; z2 X" {& s

+ S: t" @: k4 T% g$ [: _(此书的所有内容,都请静老鉴定过,且书名亦是静老亲自取的) ( k; w+ n1 T% k! E3 e" |

  I# A2 H+ r3 A" U. B虽然我们现在所缘并非像正法时期那样,可当佛身边的弟子,但只要我们有照正确的教理及方法去调整心的质量,效果亦是相同的,即是佛弟子。
1 W# ?/ @& U+ u' @% ?, _" h
! N9 e# b+ l: T  L静老的事迹原本想多叙述,让大家多认识他。但静老不爱名利,并一再吩咐要依法不依人。他老人家把原始的佛法,用最浅意的文字相讲出来,是为了让因忙碌没空看书,或看经书亦难解其法意的末法众生,也都能方便使用的文字法相。文字相虽浅,法意却深亦稳当。希望有因缘接触到此书的人,能用直心学习,并时常温习与落实此书的法意,而不要以论法的心态来读此书,如此才能「了解佛讲的教理及方法去实修」,而一辈子皆落实念佛,直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d, p6 S5 V7 u3 S9 W$ [; D
6 P2 ]* k5 F, M. _. ?4 e末学 李明雪 谨记 8 B5 T1 `( n5 q9 [5 {

+ h1 e5 q  r. G2 M2 L
% g# i. p0 t9 E4 u南无阿弥陀佛
5 H0 Y: v' J; N
( e% [1 i: Z  _前言  , {* Q% S2 @. C3 a" u3 x' y
  佛法是「心」法,所以一切得要从「心地」做起。自己要往六道路走或要往西方极乐世界的路走,完全都在自己「心的品质」。我们凡夫因为八识(仓库)存档了很多很重贪、嗔、痴、妄想、执着、分别、我执五欲六尘…等等习气的种子。要是没真修行,就会永远留在六道转圈圈。因为凡夫心在这一条路上走得很自然,很习惯又熟悉。所以每次来到人世间虽然有离六道的机会,因为没修行或没修成功,才会再次往习惯熟悉的原路走(跟着自己的习气走「随业走」)。等轮到得人身「至少」又要等个几百年,要是下了三恶道,那种生活是很痛苦凄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这一条路虽然我们凡夫很陌生,只要我们有真正用佛经里面的话来行,「一方面真信愿行念佛,一方面改习气」(一门深入),今生自然即可换跑道。(往生西方,成佛之路)。只要有真信愿行持名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即一切佛号,一切佛经,一切佛法的总持。  
5 S' k5 q6 a% F/ Y9 I/ L# u  
& E" g; k$ f7 f; {/ D4 Z0 O  壹、(一般观念解行篇)% O. k2 o1 d# a9 l
  $ J5 Q/ a* Q7 f1 t6 H2 x# U
  一、生气一次,要三天肉体才能恢复正常。不要生气,才能保持元气。(病皆从心出。心不乱想,心拿来想念佛,心清净自然肉体就没病)。; W! p9 `% o7 B9 a
  : O/ K$ k+ b/ P: b, e& k
  二、肉体虽是借用,亦要与他配合,才是真保养。心里想的事、可以吃的东西、肉体的一切工作…等。身心所做的一切事皆要适当,皆不超出肉体的负担才可以。
5 {) U* n% l: I8 t& n. h' C3 c  - ?3 V/ P% R2 s, ~. v$ _4 q
  三、有病、有苦时,是提醒要真心念佛、改习气,(帮助消业的因缘)。把心里的垃圾去掉,慢慢自然能健康、平顺。
% ]1 m1 ~/ ~/ Q3 M0 }. a  
8 y/ g" g9 M/ u1 I  M. r* @  四、肉体会痒、会痛、麻…等,是肉体自然的情形。并非「想」出来的。但肉体的感受心会知道(相入到心里)。只要心不与相合,痒即抓,病痛即要医治,心只管安住在佛号。痒、痛…等相虽在,但相慢慢即能不入心。(非靠意志力在撑,而是心无染到相,即能心转境)。
- g$ y& ~+ b8 w  8 j, X( R( Q5 S2 o( i! N( ?
  五、生病有两种原因:A、自己不小心,没有把肉体照顾好。B、过去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4: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所造业的业障病。
/ r% o9 g6 t; a, L' W( L  
2 M6 V: Y4 U7 c/ Q+ [! J: X  若有真信愿念佛、真修行(改习气),过去生,过去所造的一切业(债),一切的冤亲债主,即会因你有走到「正路」,托福沾光而得到好处,即会真消业(消债、消障)。因凡夫生生世世造的业杂重大,没办法靠自力伏住与清掉,所以一定要行佛法与请求佛帮助(真信愿念佛),才能顺利消业。业能消多少,即要看个人的信愿念佛与改习气的程度。自己有真消业,亲人他人才能托福沾光而消业。
% F2 g( {# k" R; I0 [  9 u+ F- F! |7 w4 y
  六、「念佛、改习气」,即是帮助你身心健康,亦可以离六道的「特效药」,切记:你走到那里都要记得「用」。
7 Q. V1 Z% d+ y9 ~  
+ Q6 F$ T. ~( ~* u0 `2 o. E  七、人生最痛苦的是,有感受,身心却不能做主,有真有假却没智慧洞见真相,总是迷失在假相里打转。所以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要以念佛、改习气为主,今生才不会不了了之,才能解脱一切「痛、苦」。
( o9 }$ j7 N# c, j1 b2 y  , E8 a2 H7 M8 ^! h% a' u' {7 U
  八、要影响他人容易,但要改变他人即难。因念头、感受、习气问题是个人自心的事情,所以必须靠自己愿意改变,才能把自心的品质提升。8 L/ Q8 Z1 k; K; A( t7 J
  % S% K% Z' B8 z) L& j$ p! A
  九、人生的心历路程是可以由自己做选择,才要借修行来伏住、清掉习气,而可改变命运。(坏事不做、心不粘相、心粘佛号,即是对路)。* t! P3 z( r3 ]) W/ `
  * t4 u: S# n. n3 {' `7 e
  十、念佛的人,有一切佛、菩萨护持,邪即无法侵犯。(邪亦不亲正)。
; j  C. k2 y2 i! ]. X4 Y2 ]! [  
  I, D6 h4 N1 f9 K: r! u  十一、目前虽是末法时期,亦有佛、菩萨住世庇佑众生。! H* Z; _4 H/ s: f# T8 u# ?
  ( Y  Y  o$ a  M, S2 S. y% `
  十二、不是每个佛菩萨都是用讲经说法的方式渡众生,有些佛、菩萨所做的事情是凡夫看不到的事情,其实看不到的力量更广大。但是目的都是同一个(帮助众生成佛)。
3 [+ R4 p# {3 X% R/ `+ s9 R  ! n2 G! v: n( u  K* ^
  十三、有往正路走的人,自然会有一切护法来护持。
( c. r# {5 ?; B) y  & o9 x+ Y- ^! t
  十四、学佛若有往「正路」走,家庭自然会因你的修行,而会愈来愈和乐,亦会更平顺(因有佛的加持力,心与一切缘的磁场自然会改善,即使觉得不怎么理想,也不会继续恶化)。8 |; [- {; H, t: c
  . l% P& r* C& \
  十五、不管世事因缘如何都要以真感恩厚道为基本,要以念佛为主。不要怕吃亏才不会吃亏。(但不滥慈悲)。
, H+ z! K( [" L, B0 Z% B2 P8 `8 d  
9 {3 b7 D# Z* F- A6 P  十六、修行才是真的大孝,亦是对父母最大的利益。
( F- }3 P2 b$ \! |- o  
/ u2 y1 _5 o$ R$ ~; J) A- L% Y# e/ k3 f  十七、虽然家人是怨亲债主,亦不要用怨亲债主或累赘的心态来对待。今生能得人身,又有亲人,让自己有个家。又能遇到佛法,这个福报就已够满足了。不要太贪心,家庭和谐一家人快乐,处事、念佛才会更好。(不要只看到别人的不对,亦要自我时时反省)。# {; X& g1 Q# `! }; z% M( G
  
7 u9 Q% `) C- @- n' U+ }2 K. \9 K0 t7 d  十八、在家里好好的随缘了缘没事不要到处攀缘。有真正在修行的人处处皆道场。亲人或他人若还未学佛,是因缘未到,不要急着要改变他。若小孩的表现有不合你意,亦不要用整他的方式对待,才能化解业障。0 X! d7 P2 `+ _; }" _
  
. y& d$ @* j4 ^+ h/ M  十九、在家中经常向小孩随缘提「南无阿弥陀佛」,种下种子,待种子成熟后,将来亦必定会念佛。如此,当我们往生时可以放心的走,就不会有牵挂。(放下心里一切的牵挂,静下心来念佛,才会真无牵挂)。1 @% U( L9 E" C$ `: Z: ]
  7 {$ @! j8 C8 O2 `' I  l
  二十、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或他人相处有烦恼时,不要用对付法,应不排斥、无取无舍,静下心来念佛,才是真对治(可消业之法)。否则就有,人我众生寿者相。将其与我们相处不愉快之人事物…等日常生活的世间相,若能视为助缘,即是觉悟与修行的好因缘(佛法不离世间日常生活中的六尘相,亦不离世间日常生活中的六尘相修行与觉悟)。
3 J1 r: w2 U2 v) n& u* n' n  
7 v- ^1 m0 E: G) e) |   2005年11月4日 晴朗 星期五
) l6 K4 b: y' w4 y2 @  4 R7 U/ Y1 p9 Z0 B
  1
1 b/ s( S, H# e0 t- L  二十一、每个人皆有佛性,因贪欲而被困住。妄想、执着、分别是了生死最大的敌人。(心不再与一切人事物、一切相斤斤计较,亦是改习气)。1 Z2 `' i& U) Z. z1 |8 p9 k" M
  - n! M" m" g2 N# k/ w
  二十二、看到亲人或他人的好,应高兴与祝福,心量要放大,不要有嫉妒的念头。若看到亲人或他人有困难时,应「随缘」用善的、正的帮助亦祝福。帮助亲人与他人,其实底子帮助的是自己,因为福、慧皆是自己的,亦是为人的本份。「从」善入流出世福,「执」善入留世间福。
6 I* r, f" [! u2 L3 C  6 P. b% C- q. w5 v
  二十三、一切相皆要「入流」,一般人皆是「入留」,才会引来一切的痛苦与麻烦。(凡世间之事看淡一点,做过了就放掉,或当下即无心)。
; V+ S9 w: [. z  
6 ?: T. W& C2 a! `( g8 a' c  二十四、来也空空,去也空空,入境随俗随缘合群,但心要自主,才对路。
( M1 i9 \( p3 r* s2 Q4 b  
- ?9 S7 s, ~* g% v# ]" x+ Q  二十五、只要是用正当赚来的财富,再多亦不算贪,(亦要留些给别人赚)富有是好,但钱要善用才是真正好。贫穷亦要感恩,因为贫穷可以省掉很多事(可少计划…),亦更有机会看到世间的冷暖,领悟到有情与无情众生的伟大与无常。精神的自在非用金钱买得到的宝。有钱有闲是假的自在,放下习气才是真自在。(从得看凡愚,从失看净智)。, H: A' D* w0 G. I: m1 k* J( u- A& x
  
- F2 v: m: c0 a2 i) S  二十六、财富不能了生死,不用看得太重,只要有计划,生活过得去就好。+ b+ L  g- F# m% H6 i' _
  
, ?" k) ^3 J3 F  二十七、有时候心里的焦虑与苦恼,是因小时候或某次,被亲人或他人误解或看不起或取笑,(有时候是自己的误解),而相应到自己内心的不舒服或自卑、不合「我」意的感受相,直执放在心里保养着,才会带给自己心里的想法、感受不自在不愉快。只要把比高下、报复、不甘心、自怜的妄相放掉(不想)。把执着与定见放掉,心量自然会大,真信愿念佛,即可拾回清净的自信、自在与快乐。
0 G: r. e8 D: B; B: D7 y  5 w7 `2 X9 ^6 S' I0 c
  二八、会觉得压力大紧张急而累,皆因习惯性做某件事时紧张就会同时出来。亦因贪相才心与相合。心攀佛号急相自渐淡,处事自会平顺快。
! p: A5 X- ^! }: q1 Z" Q  + o, o$ n+ d" l2 z3 y. M* E
  二九、有些人,世间的事情学得快亦做得很好,但修行的心地之事却不会用或做不好。问题皆在被自己心里的习气所转,念佛修行是要了自己的生死自利利他的大事。所以不要再执抓六尘相不放,要把信愿念佛,放在日常生活的第一重要,久了即会成自然,「善根亦会增长」。6 D& f9 g3 R& ]4 \5 `; ^
  
+ G) C/ H+ T3 K0 ?6 D$ P$ A  三十、每个事,每个相,每个剎那都是生灭…并非表相看到的那样连贯相。凡事看淡点,太执着不是好事。若有遇到不好的事缘时,即要离外相,内相亦要离。若外相不能离,内相亦要离(不想事相,想念佛)。
, i& Z1 q& |$ f8 G' }# F# o  
2 O- i2 Z; T, I' L  三一、当你的「心」很烦乱,又找不到方法调整时(找不到出口),最好的锦囊妙计,就是「心回来念佛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4: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苦的感受相即能慢慢消除。8 y4 f* Y' t- O, s( r
  
9 A: B; w+ e" @( F: b  三二、心烦乱、苦事出现时,若有依佛法的正知见、真实修,烦乱、苦的事相,即是过程(苦的业转为善的、清净的业)。反之,若无依佛法的正知见、真实修,新的「苦」业力种子,又会加份力量入八识存档。
8 |( q/ v& D4 n3 e- h  # f; e6 q: N3 d7 a2 @- S4 N
  三三、念佛最可靠,越自然越好,修行亦是自然,不要受束缚。日常生活中与一切人事物相处,亦不要违背自然,要一切「随缘但不攀缘」。
* [  K* g( n3 n! H  $ D# u4 Z2 R) H$ U# x# V
  三四、心若不转,走到那里皆还痛苦。念佛最适合现代人攀缘的习性。「攀缘佛号」,以佛号清净的念,取代妄想、不甘心…习气,而得成就。
& r+ K- f) @+ j4 q* d  1 b6 O/ l" O: p5 G6 f+ `$ ~2 d" V
  三五、凡夫有三种妄心:A、过去心(回忆)。B、现在心。C、将来心。- K, h- I6 g; Z& x2 D7 s
    U) `7 E3 M& J, h/ m
  三六、心意已决,是决在清净心念佛(执持名号),非决在自己的习气上。" g1 t5 h1 x" `& S% \% @1 Q
  
/ C  \/ o/ F, q6 I  c: `0 w1 b( c  三七、心的污染放掉,心清净即是佛法。西方世界可自由来去,即是得道。
: ^0 u% ~; Y& T+ y7 E: e) m7 r9 j  7 a' t: o  M: ~3 P7 e" {5 A
  三八、「信愿行」即是心老实的,信念佛、愿念佛、行念佛(一门深入)。
5 o' r. s: o" P5 a4 Q  
6 F8 U3 b6 P, p  三九、念佛修行的过程,只要用佛的法意,一路不更改去行,一定能成功。# F" n; \* t0 Q- f( \; ~. [3 L
  
5 a5 E, J) f5 p# p  四十、一方面真信愿念佛、一方面改习气,一门深入。这一条路是最安全、简单,快速的正道之路。(往生西方,成佛之路)。' x2 W8 I2 {& H4 r5 S
  0 K' _, s/ c8 D
  四一、迷者被肉体用(其非真我,却为他忙),悟者用肉体(借假修真)。2 A* k& S( N+ Y$ R1 v) s" Z
  ( d5 Q! S. _7 N
  四二、此生缘报尽时,会不会再续走六道之路,或能走出六道之路,往净路走,一切皆在「为人心造时」。聪明之人依入世,智慧之人依出世。人道,即是众生换跑道的「大总站」,要好好珍惜与把握。0 z* k6 k4 J/ S/ ~
  
, Z$ u/ R) W; j! w* H9 D3 h  四三、马有四种:A、看到鞭的影子就知道跑。B、要打到皮。C、要打到肉。D、要打到骨头才知道跑。(你似那一种马?)。
. c# z. F! ?/ e  + u# A" ]% e: a+ F5 u
  四四、人人都有业力,自己的业力自己承担,他人的业力他人承担。. g/ \1 X5 e, W' |. t9 a
  % d$ b* f% ~2 H+ q0 _
  四五、一切皆是行何「因」自然有何「果」。因果报不是任何「人」定出来的,是自己造出来的。不管是世间的事或修行的事,都要往正路去行。(一切起心动念、身口意造作、事相,皆不离因、缘、果、报)。0 k. C1 M% M6 R3 m; P
  , }$ [, W3 S9 j8 k7 i
  四六、五欲六尘如刀口蜜,但凡夫因无经实修或不愿接受善知识的提醒与教导,即无智慧洞见其中的危险。心依然跟着由意识心作主而出来的愚痴想法,又带着习气迷失在六尘相中(把心的污染放掉即是实修)。
% A! h% ?# N# u: C; |* o! }  
9 p6 l& m$ d: k- q4 C9 I  四七、难得轮来世间当人,就不要再迷迷糊糊被习气(相)牵着走。乖乖的实在的念佛、改习气。才是在学佛菩萨的心,与佛、菩萨走同一条路。此生缘尽之后不但可以永远不再受一切苦了,还可以帮助众生离苦。(能不能在活着时,就已有智慧,快乐自在过日,世缘尽时是否能往生西方,责皆在人,而不在佛法,不在佛、菩萨)。
; l$ q2 u! @9 K5 W$ g6 {- Y" a  * U) o4 X( `6 k
  四八、肉体是缘起无常,有一切苦的幻体(假体)。借肉体清掉习气污染,即可回归到永无一切苦,不生不灭的法体(真体)。即是借假修真。" b" f  _, B0 w" Q3 B4 Z
  9 Q; r* N, d% f2 Z2 l
  四九、世事皆无常,一切相皆因缘生,因缘灭。世事一分快乐,九分苦。有何放不下?(放下并非不要日常生活,而是放下自己的一切习气)。
9 N' L; F! i+ J# X7 z  " i. b3 C0 {1 q' b4 P
  五十、若平时,「心」没有把凡世间的六尘事放掉,没真信愿念佛,即非往西方的正路走。等临终时,还来得及换跑道的人,是少之又少。
! a* U% [0 l- q) g) l% a  ]  
! S. G6 o: G7 W& b8 Q. [2 ^, V+ e  五一、遇到正法情形有:A、「结缘种善根」。B、「相信、依法修行得成就」。六道轮回,有隔阴之迷,最好今生一定要成功。/ p6 ?. H) f4 l3 x( s; X
  
2 b3 V) L8 y. o  五二、A、有些人听到真相的话,会欢喜信受,依教奉行,感恩诚敬。B、有些人会起烦恼心。因为每个人的习气就如云层,厚、薄不同,感受就会不一样。只要真心信愿行念佛,自然能慢慢拨云见日。一般人因为有「我执」,才会喜欢听「合我意」的假话。真相的话刚听到也许会觉得「痛」。但只要相信受用后,自然慢慢会有解脱乐(因为有了出世的智慧,能洞见生灭与不生不灭的真相,自然会快乐与自在)。
8 d, W: b* c2 l  ~, {  
* J  s0 m, n( R3 x, b  五三、有些人听到或看到佛法时(真相的话),当时很高兴,但经过二、三天后,就又退到「自己的想法」。所以不是佛号不好念,是自己的习气在障修行道。亦是因信不纯即无坚信,「善根」即无法持续增长。% s8 A' c: b6 U5 J* l9 a1 X3 g# g- G
  4 p; T/ N. T0 k/ i( M
  五四、Α、有些人「不敢」闻真相话的原因,皆以为不闻就不会有事。
& ?8 K0 z7 D/ B  
2 `5 B! x* V) y- d- h6 W: o& z; u. G( a  Β、有些人闻真相的话会苦,是因以为自己本没苦,是因闻了真相的话才有苦。皆不知道「苦事」是因被自己的习气盖住,没有遇苦的境界出现时,只是暂时没有发现而已。(贪嗔痴即是意识心的无明)。
/ `% H: g/ @% G0 A9 d: Z  C、凡夫心因习贪六尘相,亦会把苦念头苦受当乐,执贪着不放。只要把贪相心放下,实信念佛,心无污染有智慧,即会自在。
' {# [7 x% ~% c& b* W; X! ]! ~  
: o8 l% D1 b% q6 e  五五、佛是正等正觉彻知一切真相的圣人。衪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从清净心出来的真相话(觉悟出世的话)。凡夫说出来的话,每一句话都是从妄心出来的话(迷相六道的话)。所以宁愿相信佛说的一句话拿来修行用,也不愿拿十亿的假话来修行用。
2 F% D. c8 [4 _3 o  # Q3 R. x+ \9 s; V4 y7 g/ \. N
  五六、若正法如海水,只要真正实用一滴,亦是水,胜过拥有全世界的山。% ]9 H4 F$ h/ P
  
0 Y) o7 A1 h) h3 ?1 J( T  五七、不要因看不到自己的习气,就认为自己的心里无相无习气了。或把凡夫心的想法,当成智慧与自在。想法要「老实」,才不会往叉路走。9 T# D0 w7 s% D$ C, j
  * ^' m% D  A1 r$ f8 I
  五八、依佛讲的法,只要相信,拿来用,就可以了。修行就如学生有依老师的话去做,成绩就会好,不依老师的话,而执自己的想法(非真相真理的法去做),成绩就不理想。(即不知回家的路要如何走)。, i8 Z4 M0 X6 o% m$ z2 ~7 ^! D7 a: L
  
1 g: g# q3 \' a: ]- K  五九、凡夫需要,求佛保护与照顾,才有出世的智慧与周全的力量,过快乐自在的日子,与世缘尽时又能往生西方。
( X. f$ l: U. k3 ?6 G/ s3 Y1 T# D  
% @" R! l1 \7 e7 H9 h4 W# |  六十、改掉习气、信纯真愿念佛,就是在求佛帮助。
2 H) N( ~2 d+ A# A% |  9 p5 _0 g9 R; ^# e* M! B
  六一、修行并非是一定要选在一个人的地方或退休后才可以做的事情。心情放轻松,心不需专用在某件事时,处处皆可念佛。8 q/ I3 N+ u$ s, I3 h4 ?
  
4 h5 M2 r4 i: F. B0 o0 t  六二、要知惜福感恩,才不会把福报掏空。要改造命运,得从「心地」做起,心不再起惑造业,真心念佛,命运自然慢慢会改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4: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亦能了生死。( U# ?  z, }1 w
  7 s  i2 Y9 h' u
  六三、修行(改习气)、信愿念佛,才有机会可改造自己的业力。可以不再堕落为六道众生,亦可以往生西方继续修行,即可真正为西方之人。
! t' F. _/ d# K  
; \8 M% n3 t8 d0 {  八八2、知道方法后,就不要怀疑,应一门深入实际的去行,才会有成就。但若光靠知道是不能改变心地的品质,是要去做出来,才算是真知道。
* e2 k% e, f7 W  
. V# \. ~) k" C- d$ r) J) }  六五、有真心修行的人会遇到善知识而得助缘,助其修行得力。若有遇到善知识,要是自己疑心重或用好高骛远的心态,亦会错失因缘。若今生再错失与佛法、真善知识的教导,是不知何者善知识或无惜福之人。
" V  d4 `* B# j5 t: K9 ?; \4 c  5 T4 _0 t" \, V7 f- m& B
  六六、不要用聪明心求法,是要尊师重道(以诚信依佛经法意或善知识讲的话去做出来),才能得到真善知识的助缘,更有机会与佛的法意、西方相应。知见有正见偏见邪见。法用对即能行舟,用不对即会覆舟。
; z2 t  f  Q5 O  
6 g- M3 P6 d! t) x" `  六七、佛法是光明正大公开的正法,每个众生皆可依法修行,但凡夫习惯用在没完没了的妄想执着分别、贪…等六尘一切妄相里打转。亦因没有走过或没有彻底走过「出世」的法。假如有机缘遇到出世法时,因不认识佛法,亦不知道用或不会用,或口信心无诚信…等不实际的信,皆是意识心的主观习气在造作。(要改习气要真念佛,并非想象那样难。而是难在不懂经书的法意、无善知识教导,而不知如何着手。)
- u9 d& U& a, g0 j: P; o, \2 Z  8 ?8 h8 l' }# m+ Q) X
  六八、与佛法的法意是否能真相应,完全在自己「心地的品质」。要是诚信不纯,即使每天接近佛法,善知识再怎样讲,自己用的还是意识心的主观习气在运用,所行亦是自认为是、会错意的假佛法。若真想要出六道,就要把我执的主观习气放淡些,心的品质才会提升到,心甘情愿的真诚信出来,而相应到佛法的法意入心,心地才有真佛法的知见想法方法去行,才能渐进的把心地的污染渐清掉,即可自在念佛了。(万法由心生,但心还未清净之前,还是得靠外在佛法的法意来修行,才能把心里的污染清掉,而证到自己佛性的智慧佛法出来运用)。
# |' B' e) h" C  5 d5 M- u; j7 R9 ^
  六九、「我执」即是「我的」所知所想所行皆对,只要见解不合我习气的标准,皆会认为不对,而不用,眼前所拥有的皆不愿意改变亦不放下。1 Y- v% W$ q, d
  : |9 B% e( h$ h: z
  七十、诚信真恭敬是入法与成功的总根源。信不真,闻到正法也不能相应。8 d9 W) l6 L  \0 H, T0 }6 n6 |
  5 p5 Z. J% q9 K9 c  W' C7 i, d' [
  
$ r: g5 p0 ?% q9 Y, s: a  
  M* t7 i$ L! C* n( D% }6 Y) t. x    
) Q$ ~" v2 @) _9 v  
& o% A; X: |# {, c9 e; |  
# [* p. T9 n$ h9 q* D   2005年11月4日 晴朗 星期五
& k& i' e0 y% X+ I9 Y) z  9 M. c( }5 {- |
  2
2 t2 L0 p  g9 |; O3 v; F  七一、只要有真正在实修佛经的法,说写的一切法,皆「不离佛经」,即是真的善知识。从善入流、心地不住六尘相、清净心念佛,即是佛法。8 C, T. S6 G* C- C" n
  
' Z/ J3 H7 {) ~  七二、若还没有智慧分辨真法、假法,真、假善知识之前。自己更要小心,不要随便攀缘亦不乱想。「唯」安下心来真信愿念佛到底与改习气到底。有佛力的加持,慢慢才会有智慧出来,即能认清楚何真、何假。若有发现之前所知所学所行,并非佛的法,即要当机立断,从现在起,一心回归真信愿念佛到底与改习气到底,才能出离六道轮回。
5 J* d3 M+ I" d/ D& M# E  & u+ A2 E* m" a4 \: U: E
  七三、若已找到佛法的一门,即更要小心,实际按部就班的一门深入…。念佛人应常提醒自己,若眼前这一秒不念佛,下一秒就无机会念佛。
4 W, B7 G) r4 J$ z  
. F  d" g1 p' u3 l& }) Q0 A6 k  七四、若在修行的过程,找不到佛法的门,入不了门,或会先正后偏的原因,皆因不知道自己「已」把佛经与善知识讲法的法意会错意了。才会表相用的是佛法,底子用的却是自己凡夫心出来的法。佛是已到达「果地」的圣人。而我们凡夫还是在「因地」,所以还是老实点才安全。凡夫都看不到自己的习气与隔壁之事,怎有能力看到佛、宇宙真相。凡夫只是在学佛心、佛行。并非已在用佛心、佛行。(众生虽有佛性,是有机会成佛,若无依成佛的教导去实行,要如何成佛?)。) N7 `" @) J9 T, U
  
3 Q  R: I6 d& o2 E# R, }. ?  七五、佛菩萨彻知一切真相,会用假做真,佛、菩萨日常生活似游戏(觉悟)。凡夫一切想法、言行皆在相里打转(迷相)。/ ~8 p3 x& N5 r% [6 t& C2 ]* Z) e
  ; q) ^: m) M: ~5 i4 W7 z
  七六、惟佛法才能把意识心的想法去掉,而改变心的品质为善与永恒的净。- J- ]2 \: k7 o8 S
  9 n: s2 u6 `: }, I$ G
  七七、A、有人念佛时不管时间多久心皆无妄念,日常生活亦不被六尘转。
! `% v& r7 k# g, G$ X' e- i  
! V- U2 L( C' z1 ]$ e  B、有人念佛时有妄念妄想…等相,日常生活中亦会被五欲六尘…等一切相转。如果自己还有这些东西在,更要老实用功真念佛来消业(改掉习气,即是放掉妄心造业的力量,念佛才会真消业)。$ F" C8 h  Z. t6 L2 d2 P4 `  Q1 y
  
: d0 G/ T4 p, [" [" Y  七八、并非表相有在念佛或无接触第二种法门,就是一门专修,而是心地无恶无是无非无杂(平等心),心老实在念佛才是一门。若光靠放下表相之相是假的放下,心不住六尘相才是真放下。(若要接触多种或其它法门之前,要先知道自己的根性到那里,才不会走冤枉路)。
; o: x) M. u1 h# {- Z" h$ W# S( O  5 I( p1 Y) b  W
  七九、太聪明的人,见解多不诚实对修行道有障碍,即是在跟自己过不去。
4 L+ u" M% g2 p" P  . L: h$ v8 p$ _, Y0 m
  八十、有接触佛经,或有接触「真善知识」说、写的佛法时。若「心」没有依佛经、真善知识,说写的法意去想、去做出来,即出不了六道。
, c4 n1 U7 _% r/ S0 m  + v7 O8 I( O% Q) ~6 P; D3 e
  八一、破除凡夫的想法,不执着六尘一切相,净心念佛,即是佛法的法意。+ H5 R$ K, N9 Q% f  S# A
  5 i6 n$ [7 m. t" i' f( n
  八二、「修行」,即是「依佛的教育」,来降伏与放掉自己「心」的一切习气,而可得自己的自性佛法出来运用、清净心念佛、永不轮回之乐。
" j; ?! @' w; B$ H    Q# V5 b( c. i  L4 r6 B; I
  八三、在未开悟、往生西方之前,皆还「不算是」。皆要真心念佛、实际的改习气。(平时就要训练不住六尘一切相、真心念佛,才最安全)。8 s9 \! z) l& c: K  q
  
% P+ O+ N5 `% _# h, f  八四、念佛是为了成佛,不念佛即无法成佛。如有人要你不要念佛而退心,将枉费生而为人,可能永远轮回,因失人身,故难有机会再念佛。(自己心里念佛,凡夫不会知道你心里在做什么)。
" Q6 X3 V+ B) f" R# n- T: n  
% T2 |; K  n8 b0 G/ ]8 `  八五、眼前的福报,不要再拿去享五欲、六尘乐,要拿来真心念佛、修行,才是往出世的善根福德路走。(才是走正路)。
, H  ]: F2 n0 E* \  # T, M7 ~+ `% z) O. ]; Y
  八六、念佛、改习气,与时间长短无关。主要是佛经说的话,善知识说的话,要真正彻底明白祂的法意之后,实际的在日常生活里用着,才能往正路上走。(往生西方之路,亦是往成佛之路)。
; T) u9 v5 k) ]4 T& p- Q  
4 T, I) V$ }$ r# h/ o$ R  八七、佛、菩萨度有缘的人,有相信佛讲的话(有实际在日常生活依佛经的法意修行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4: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即是与佛有缘。与佛、菩萨有缘无缘或断缘,这都是凡夫的问题,但有些人都把自己的烦恼怪到佛菩萨的身上。或一方面念佛或求佛帮助,却又一方面疑亦不改习气(只要得不愿付出)。2 h! w$ x6 E. S5 e5 [% F5 E0 `
  
4 j2 k" A3 }$ @4 T) t% Z" S  A4 v  八八、不是佛、菩萨不慈悲,祂们时时都没有离开众生,祂们用一切办法要帮助众生离开一切苦。是凡夫自己执迷在一切相(自己的想法与自认为是的一切习气)太深太重,所以很难把凡夫心的「知见、想法」调整过来。若自己知见、想法肯「接受」佛法调整过来,即能离六道。3 A' R* E  m* V: i, |" R$ X
  6 j' {) t7 i; `* w- v
  八九、佛、菩萨帮助人,好人、坏人都会帮助,但只帮助好的事情,不帮助坏的事情。(凡夫心的起心动念,佛、菩萨皆清楚)。0 |5 _( V9 [7 z
  ! F! @& q3 G" k  C! K  L
  九十、与佛、菩萨不相应的原因是:凡夫心所想所行所求皆是自私自利,皆是贪六道的事情。佛、菩萨只会帮助人家离开六道的事情,不会帮助人家继续往六道路走。若反之,凡夫不就会更加深加重凡夫心的妄想执着分别、贪嗔痴、傲慢、顽空、五欲…等,六尘一切习气,那就不是佛的方法了。(有时对凡夫的帮助,是一种奖励,目的是要凡夫更平顺、更有力量、更好用功念佛、改习气)。只要是有在纯信念佛、放下习气,不用求自然就会与佛相应。佛菩萨绝不舍一人,「所以安心做事,安心过日,安心念佛,安心改习气,就对了」。
! J+ H5 X( b) P, f0 q# c- ~  8 P, h5 x& ~7 {
  九一、有些人虽然很愿意往生西方,且求佛、菩萨的加持也很愿意去做。但对念佛、改习气,这一方面的信愿行却不真不实际。只想要好处,而不求法意来解行,若是这样的「愿」,即要从新调整过。「要真信愿行念佛、改习气」,若真依这样去做,持之以恒,不求即会自然如「愿」。(要信真的、解对的、行正的,才有正力而证真的)。
7 k7 E' M- V" B; W- `  ! S1 B8 X. S& D6 l& e
  九二、信第一,有真放下习气即是「自力」,与有真信愿念佛,即能相应「佛力」的帮助。双力即是净土法门。1 q  B8 n4 W4 l, U4 r" x
  8 G. U& ]* A% E) m
  九三、「忏悔」并非在表相,是在真心念佛、改习气,才是真忏悔。: {/ v" ~' n/ p0 ]0 O- I9 `$ F/ R
  + t7 ~. I3 p) |: G
  九四、「勇猛精进」并非在表相,而是心里要舍得丢掉,妄想执着分别、情执、贪恋六尘相…等习气。心离六尘相一门深入念佛,才是真精进。% T7 _. l' ~7 x; Z2 K# f# E
  
; z+ l" J- C6 x8 ~% e; H4 _  九五、有些人虽然表相看起来很用功在念佛修行,很懂得佛法,又很相信佛法的样子。但因心里我执的自以为是的主观习气太重,才会走错路了,自己都不知道。像这样即使整天都在用功念佛,修行了几十年,还不如用清净心念佛人念半小时的利益。
# F# |4 s7 F5 Q  
. L& V# _# l5 w% E4 U4 P/ X  九六、若无慧照力,心即会被相转。若在生活中有行心不住相老实念佛,即有戒定慧,即可不再依凡夫心出来的意思再去造业,即能导正身口意的造作。(心地无非即是戒,心地不乱即是定,心地无痴即是慧)。
7 `1 ]5 B0 b$ I# j; T  
0 T' W1 n+ V4 _) A9 V  九七、念佛之人的目标只有一个,即是让自己能在活着时可改掉染六尘的习气、一心念佛、「好」往生西方。(虽有目标,但不要有目标相)。
& m2 p& @: A" X( @" `. s0 c$ ?  
1 s" y+ t- q- \" ]0 f' f  九八、若不知知足惜福,即不能真正放下。即会进进退退,在逆境里学,变顺境就不学,光知道眼前心事,不知眼后之事,其人可怜,罪还不知要受到何时止。(凡夫心粗,然相细,不管顺逆境皆要真心念佛)。
9 [7 p) V) U: n5 l4 ?/ R  . H( A) r& x: o1 w( x* [) S
  九九、如果有遇到正法,法意不入心,心即无法可转。闻了之后再想清楚,而不加自己的意思,实际的在日常生活里行念佛改习气。(未行证开悟、往生西方之前,沿路皆要确认其法意,闻思修即是解行并用)。+ x) F# B& Q6 d/ Z0 V
  
& Q  v: e9 d% O7 x3 M  L  一○○、A、不是佛号念多就是好,亦不是用功就是好,知见想法方法要用对(不离佛经的法意),才是真正好。因法意的解、行,即是用来「渡」凡夫心离六道、往生西方的工具。如果工具用不对,不但不能离六道,还会更糟糕。
& a7 b! v9 [9 k9 a+ `2 j  
* r4 m+ x  D5 ^+ n0 p  B、修行人若把知见、想法(思路)、方法用错了,不但生生世世带来的旧习气(业)没有消,还会更加重加深新的习气(业)入仓库。0 B# ~* j$ ?) X! A8 y( G
  $ D% Z% ?$ n2 Q, _: ]/ a
  C、我们学佛是要学佛经里面的东西,佛经没有的都不要去用它。(心不随六尘妄相走,心只管念佛,才是走对路。)  g( ^* O8 O: t3 w
  5 s& O: w9 n' s  F- r5 T
  一○一、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使自己身口意的言行,让自己或与他人加重造业的力量而走上不归路。(要注意自己的身口意)。; t  J/ o! U3 g6 n9 ~% O* b
  
, Q- ]" e' E: ~0 `  一○二、供佛的东西,在心态上,是要以真供佛的心,才是真恭敬。非是挑自家人爱不爱吃,或有所求的出发心来供佛。不然所供的不是佛,而供的是自己的贪、瞋、痴。(亦是自私自利)。
* z  N. i; G& S" p- M  
0 m* d) g$ g8 K0 O& V" b( O) x  一○三、佛已是空无所空,证无上菩提的圣人,非祂要众生恭敬。而是因佛法是从善亦清净之法。(敬佛如佛在,不敬如泥块)。3 Q" Z) t8 m) [" Q4 h  ?! U
  
  s. l2 i/ m! o( z# ^% j  一○四、学佛不是麻烦的事情,而是有「出世」的智慧,很轻松自然,愉快自在的事情。士、农、工、商,在日常生活里的忙闲、行住坐卧,心不专用在某件事时,处处皆可念佛。说没时间念佛修行皆是借口。
4 k" S5 y8 B4 Z2 w' N# v2 @! |* }  
/ D! q" Y: g( @8 y( g  一○五、顺境时,是福报。逆境时,是消业。去掉妄想执着分别、贪嗔痴,看淡世事心不执六尘相,才能「自在」。(不管是合我意的相,或不合我意的相。皆随缘应对,随缘过日,相皆不要留在心里)。9 s  q, O7 I6 y5 l  l: v0 w2 P+ C
  ! R4 D0 {$ l# S3 m" S% P+ ]* c2 E
  一○六、别小看轮来为人的福报,因六道里只有为人时,才最有机会换跑道。可帮自己造来生的好去处,亦是利他之事。往生西方就如要移民到国外,平时心里就不要再执贪本国之事。应真心念佛,才是往西方行。7 A& O* n: y, o5 ]5 @
  * Y. a6 l! q; x& i' ?
  一○七、在修行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与自己不相同的法门,自己相信不相信,用不用都是自由,一切随缘。如果不相信就不要相信,不适合自己,就不要用它。没有人会勉强我们,不要起烦恼,才是真自在。一切解行(知见、方法),都只是在做介绍与做修行参考,修行成功不成功,还是要靠自己才行。
4 q) H* Z0 e- i6 F  ) ~1 b6 K9 ~3 G2 i  |
  一○八、︽金刚经︾是诸佛之母,修到菩萨皆还是要用︽金刚经︾的法意来修行才转成为佛。(要往生西方、要成佛,皆是同一条路,只是层次不同而已。念佛人要有往上品上生的准备,要往生西方就更有把握)。
1 P2 x5 ~0 c% F! F- \  : z" F0 w' ]) [4 r# t
  一○九、每个人的因缘不同,修行的方法亦会不同,一切方便法只要不离正法即是好,不用做比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4: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最后皆汇归「净土」。(清净心念佛)。
3 {+ v4 _5 I; |& W/ g- X  
! W1 q9 J5 \) O# v- o9 H' T1 a  一一○、念佛、修行(改习气)到什么程度,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信不信、行不行佛的教育,亦是个人之事。(个人生死,个人了)。( \; G2 L9 ]0 W, `9 J" \
  , s7 q; C$ X, v% S
  一一一、真信愿念佛、真改习气的人,不必修其他法,「恶」会自然断。
" J/ c( n4 ~) P/ }' ^& X  
8 u0 K7 }2 l; N1 l( _+ x  一一二、「至心信乐」,是信纯,清净心的自在乐。一心念佛,即意不颠倒。
& _. d4 D# I7 S- ~* ^( i  0 {4 Z- t0 O  B. t4 H7 W
  一一三、有真信愿念佛,一门深入,即能具足福德、戒定慧、一切功德受用。, g! q0 e6 h- B
  9 J' u9 N0 _4 d" H5 I7 F' q; [
  一一四、真修行的人,梦很少。梦是妄心的幻境,不要当真。
9 u8 ~5 l# {) h1 z. }* E  
1 Z' J; `3 `7 p' Y$ f: T5 S1 a6 l; l  一一五、遇到初学者,随缘鼓励其念佛,让他人亦有机会种下念佛的种子。
; V- {8 V$ ]8 l1 `! ^' l: J  . U/ V# y$ L, }6 o) J9 Z
  一一六、正法施比财施的福报大多了。+ {" N# `. m$ h: |
  
7 A9 Y8 B5 V$ W8 S- _7 L' ]: u1 Q! j  一一七、不修行的人,大多数转世都不能为人,而下三恶道。
5 T1 q- t1 H# ~/ X( x# c1 L# Y# J  
3 S" B& z4 B! q# h  一一八、在世作官贪污,下辈子轮回定做牛马以还众人。" h6 b( C- Q6 e7 ~! p, O( C
  
# d* B6 R5 d$ O& l, z  一一九、凡人不知天高地厚,凡夫畏果。菩萨了知一切真相故畏因。(凡夫心因没有出世的智慧,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否则一定不敢…)。1 ~/ T& L7 v1 ~$ x# c/ g: E
  
. z5 k$ M) I6 v  一二○、不管做任何大小善恶事或修行走正、偏、邪路,皆会有果报。不要因贪眼前一点小乐,而换来无限的痛苦。知错不改,皆是贪爱面子与污染的自信在运作。今生若再不惜福往正路走,即是件最不划算之事。" N, n" V) Z5 z' K
7 a4 Z- ?4 v* Q- N) V

$ K7 ~4 a* M/ v! h& u% P  N7 y2 Y   2005年11月4日 晴朗 星期五" }& k* x- i6 I3 c! T2 k
  & a  b# f, s4 P) P' k
  3# Q0 r: G; }0 P' y
  贰、(解行篇)% N$ Y# m5 M4 T1 X% b) Y2 e
  
) I( r9 q) [' f1 |- N% d4 F  一、佛有三身:「法身」,无形无相(不动尊)。「报身」彻知一切真相,(慧身)。「化身」,随度众生而方便用的(色身)。(如人身、动物身、天人、鬼…等,随类应化之身)。
7 `  r5 t, Z4 q, q4 _0 X  
5 `% J0 q/ u; H/ J( x# ~  二、释迦牟尼佛出世,为的是「心即是佛」一大事因缘,学佛人应在自心上用功方合佛法的法意。' ~. \* J6 `5 `- b
  
$ e/ U" \: t' L. C0 z) g; w, y0 L  g; e. O  三、世尊全部放下,牺牲小我完成大我,非无情,是为了救大众成就大事(演现放下,与帮助众生了生死、成佛)。. C8 R* q; ?  P0 ]
  % m& d" A$ V$ }& d7 {. w
  四、释迦佛的随众即声闻众生(大比丘僧),过去都学邪道,跟了释迦佛之后,个个都去邪法归正法,个个皆修成功。7 ?) x  v1 F7 o8 Y/ c$ A
  
7 e/ U% V7 C: k2 M) @. Q  五、佛在经书里讲的法,与当时衪教导衪身边弟子的方法,全都是在教导如何改习气(调整知见、想法、方法,才能入佛心、佛行)。
1 S# y) G; D; K; r$ @  7 ^2 S) r  Y, Q& h1 C3 v& w! ]
  六、佛、菩萨原本都是世间的人(凡夫),祂们全都是用可以成佛、往生西方的解行,清掉凡夫心的一切污染(习气种子)而成为佛、西方世界之『人』。只要我们老实用佛经的教导来解行,一定也会成功。8 f$ H6 K# f) ~: v. d
    W3 [- [4 l% Z) M
  七、有些人虽然有遇到佛法的机会,但又没有去彻底了解经书的法意,或善知识讲的话,深的听不懂,浅的又觉得很普通,或自以为懂语言文字相,就已是在修佛的法了,就不会去注意亦用不到佛法的法意往正路走。(若只看懂文字相,心地没有在用佛法的法意去做出来,即非真懂)。凡夫不知道佛法的法意是「难解易行」之法的原因,是因佛法非是任何人设出来的,而是宇宙永不生灭的真相、真理法。因凡夫心无智慧洞见其真相,即似不懂事的小孩,亦不愿意用直心学习,才会与真理法难相应(难解难行),心的品质即无智慧法可提升。+ w! v! F- T; i4 N4 O. z) |) h
  
$ t3 O1 C' ~/ I. s  八、「依法不依人」是确认自己所遇到的是真善知识时,即可放心、不疑的心态,以诚信直心依善知识讲的佛法去想去用。不依自己的习气去衡量佛法、善知识、或只看善知识的表面、或只学到其表相之法。) W2 ]) Z) M! k. V1 J4 `( v; ]
  3 b) S  K9 G2 C& W5 d
  九、学佛是要把凡夫心里面八识(仓库)的妄想执着分别、贪嗔痴、傲慢、五欲、五蕴、见思…等,六尘一切习气种子慢慢清掉,心没有习气种子,心清净即实相(心无相)。一切习气的种子(妄心)皆是空性不是实体。只要用心不住相念佛,妄念习气自然会在无形中消失。
5 g4 c( M- h7 e' S; A% Y  $ E2 \3 R" U/ G' F& I0 P1 \" O
  十、凡夫的心虽有要成佛的想法,但并没有成佛的方法。所以得要依佛的教育来「引导」才能改掉凡夫的习气。若用凡夫心的知见想法来教育自己,是出不了六道的。因为凡夫心的知见想法都是从意识心出来的,皆是随着自己的习气在运用,皆无法让修行者舍掉习气纯信念佛。' d0 l7 ~- C. r3 F
  # u0 Z# A" v# @( k/ N
  十一、佛法是教育我们在日常生活:习气要消极,从善入流、念佛要积极。. i  [/ W& q; O8 ~  s& c
  
% Z4 ?3 I( Z0 u  A、「学做好的人」,待人要真心诚恳,不要想亦不要做损人利己与害人害己之事。修行与处事,皆要往正的计划去行。物质饱暖即可,若过量即会是物质的奴才。与人相处好,办事、念佛修行才会更好。B、「行善路」,自己用功修行,把家照顾好,其它虽然不刻意去做好的事(善事),亦不能自私自利。有自然遇到好的事时,皆要随缘、量力去做。做任何好事都不要想要世间的好处,应该放到真空般若。(虽然有做善事,心不要有做善事的相,才能得出世的福报)。7 P* V6 v3 K9 i2 w6 _% a* J
  ; x) h+ \; e. ]1 S# j( ~
  C、「往离相无相的路走」,不是要学做学问、考试或表相要如何庄严,背多少经书,念佛数量多少睡多少,打坐多久吃多少,功课多少…等有模有样的成就才像是在学佛。是舍掉心里的污染才是真学佛。
% E2 U5 y) i+ {' l/ ]7 \8 s) U  ; \( S. a! w( t' r
  十二、佛法是教我们在日常生活里,要如何用,才能清掉过去多生八识带来的刚强一切习气种子。亦是离六尘出六道的桥梁。佛法是医众生习气的治方,只是方便用,并无定法。只要了解确认其法意,拿来用就好,不要把法相放在心里直想,才不会执法相。因真法实无相。
1 r: L% n- |* ^: i. }  ! R) v+ K& G# {2 [7 s1 v" E" n
  十三、佛法有分正行与助行。执持名号(清净心念佛)即是「正行」。虽然不用刻意去找,但只要「有遇到」善的、正的语言、法、事、物等,皆要随缘去助他,即是「助行」。(不作一切恶业即是善。善亦无分大小)。, k+ |- M8 i0 D/ U* V6 a: T# `5 Q, N
  
, T- k4 i- i- f$ C* M  t4 J  十四、A、若把好的、正的,语言文字、法、事、物…等,随缘布施他人时,心不住相加念佛。即是借「善」提升为「净」。即是去习气即能「无我」。(即是往生西方,与佛、菩萨走同一条路)。) @) J6 Q6 m' i; c
  . F" K$ ?* ?" H) ^& j: n
  B、若自己得到好处都舍不得给他人分享,或借「善」要名要利,或满足自己的欲望…等,不正的造作。皆会「善」落入为「恶」(会加重傲慢、我执…等习气。即使念佛再多与西方极乐世界、与佛、菩萨皆不能相应,而是往六道的路走)。# R) F' X  T! h9 k+ L
  $ |$ o' e+ R; O. w# G; q5 Q
  十五、一般人未开悟认假为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4: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皆偏见。若不由正法入实修,即无正知见。
7 O  d. B+ d: ~; ^/ G  5 t, }) }7 C7 W* M
  十六、佛法分无相、有相。无相受戒,即心受戒,即是真受戒。有相:有为法,亦要依佛经的法意修行才是正法。(一切有为法皆是无相法「成佛」之前的方便法)。$ E$ K+ g  M2 j/ f
  
# X2 b6 w  V" Y3 T9 {  十七、悟有:「无相」的开悟。「有相」的开悟。「假相」的开悟。无相开悟后,有智慧洞见真与妄,遇事、一切时心皆不离正念。有相的开悟,仅是一个过程而不究竟。假相的开悟,会迷在邪知、邪见、妄相里打转。(一切相皆幻,不要拿幻境当进步的证明)。% C* D* q, I, g1 z; S
  1 T7 P% r5 ^5 H6 g! J
  十八、无相开悟后,清净心的「实相」自然从清净心流露出来运用,永不退转,而不向外求。(无形无相,说而无说,无说而说)。# }( |! |0 ?3 m- o
  
5 l, g; C5 K' p; ~+ R& {) j' t' h# r. _  十九、修行本没有得,皆原本自己清净心具足的真相出来的,故无所得。
$ u+ V: g4 W- c# a  % e9 P) K$ }4 u1 y* h
  二十、有走正路即可四两拨千斤轻松自在,若走叉路就如身负千斤重担。念佛修行,目的是在清除一切相,达到清净心念佛。没有其它的花样。. s. X. n* @7 E$ q9 c5 g: s1 |
  7 e8 N: y7 p. k) h, y2 m2 P
  二一、一切相皆无常,缘起无自性,相皆不要住心。(一切法无我)。
9 I; M$ V( N+ h: n  
+ b( N, A+ [; v# A2 |  空:性体(法身)无形无相,却能生出无数无量的相(真空妙有)。) `: z9 Z7 ^( n1 ?9 }* y" c. V6 L
  
8 Y1 v( P( s/ j# f# o  二二、一切相不是真空,是缘,把心的一切相都放干净了,才是「真空」。
6 u' [8 Z+ X3 Z( g0 Y- }  
0 |9 ]' ~# W$ m- e  二三、凡夫的肉体都有知觉,知道心的一切想法,会感受肉体的苦、痛、痒…等等。若是用自杀的方式往生,那种痛苦比活着的时候还要加无数倍,那种痛苦的期限是要非常长久(自杀的罪很重)。并非死了就一了百了。不管环境因缘如何,皆要安心知足的过日。不要直往烦恼事相直想,要把心安下来念佛才是走对路(解苦之路)。人世间的世界,日常生活的本质本就有不同观念的人,有不同的事、物,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有喜、怒、哀、乐。有对立…等事相。何必想不开跟自己过不去,入境随俗过日子,安下心来念佛,等世缘尽了即要往生西方。(肉体虽非真我,但须借他才能念佛消业)。
/ r& J$ _9 }5 |& U" }  4 F7 }; p4 ~; X% M8 B, p
  二四、灵魂会改变,人体是人的灵魂、狗是狗的灵魂…,惟佛性不会改变。
: m3 ^' z+ Z# ^* j( F- a" r    a0 f1 |4 }- Z/ [6 |$ H
  二五、不要再想往生者,只要生者真心念佛。往生者不管在何处,皆能因你真心念佛而感应佛力加持,使往生者得到最大利益,一定可更好过。  Z( f5 \: N3 r
    F" ]" }+ z6 C) g
  二六、不管任何事、任何相皆不留(不住),自己无所求,只知用功,一切听其自然不要乱想。(不住,并非逃避或不要,懈怠走顽空路)。
2 h. X5 @1 @2 Y  E- G. Z  
$ c+ R: c1 o1 Z  二七、一切苦皆从妄想起心动念出来的。心有事(有相)就有苦,心无事(无相)就不会苦。有烦恼皆自找的(麻烦痛苦,皆是心想出来的)。6 N- i; o, d4 p
  
0 A  {7 k: U% X5 s5 U: A2 K( ~- v" M  二八、凡夫心(生灭心)遇到的一切好、坏境界(合我意的相、不合我意的相),皆是阻挡往生西方成佛的绊脚石(要你留在六道)。若能随缘应对,心不住六尘一切相并真心念佛,绊脚石即转为垫脚石(借日常生活的六尘假相过日子,然心不随六尘相走,即是借假修真)。  I# J" f  s# P1 n8 I' T* W
  
$ a( Y2 v* ^1 u% p) q4 A  L. ^2 `2 |  二九、人生的路程难免有不如意,「苦」并非绝路,只是个过程亦是修心的跳板。不要害怕相,要老实认识自己,把心的相放下,即是智慧。
/ f( i# Z5 k0 i5 {8 E1 K" g  G  
+ J, R# ^" Q) E2 M8 [! G  参、(深入解行篇)
5 z8 H/ }: @+ k$ f  5 t6 T% v6 u- A3 u$ U+ U' S4 p
  一、「人」有四大(骨头血液体温气息),虽然肉体有不同的体形,但每个人都有,五蕴(色受想行识),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七识。而每天人体所接触到的皆是,五欲(财色名食睡),六尘(色、声、香、味、触、心里的想法)。
4 I' c1 `0 i) v* u8 o  ! y/ Z' d4 f7 ?, v! H
  A、凡夫肉体在日常生活六根对六尘时,总是被意识心八识的习气牵着去爱:财情权、食衣住行吃喝玩乐中享受亦爱他人的尊敬与肯定。爱在看听嗅吃触心里的感受中皆要合我的意,否则即会不舒服。爱说想是与非、念佛亦爱打妄想、心不甘寂莫爱在相中、心外求法。不爱依善知识讲的解脱路行,偏好用自己往轮回的那一套去行…等习气。. @7 v& X2 a; M& Q& `
  
5 e7 P: U% T% |7 ^8 n3 A  I  B、佛法的法意是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随个人的因缘守本份、日常生活正常、内外坏事皆不做、从善入流,心不住六尘一切相、真信愿念佛,提升心的品质,才能破除自私自利凡夫心的一切习气。以清净的心念佛,即是「有善根有福德的人,今生决定可往生西方」。  `! I: N  S6 S. G( z2 P) M
  
$ E9 @4 i6 _9 C2 j$ _0 k  二、相:有分内相与外相,凡夫心即是有污染到「相」的心(染着习气的种子)。7 m$ L4 {" E% \4 M" f6 R
  
* K# }, _5 A8 \- W8 \6 {/ Z3 Z  A、心里的一切想法相、念头相、感受相,例如:贪、嗔、痴、妄念、嫉妒、回忆、烦、苦、痛…等六尘相,即是「内相」。一切人、事、物,如色、声、香、味、触、语言、文字…等等六尘相,即是「外相」。因为凡夫心八识存档了习气的种子,若种子不灭干净,缘起就会还自受。例如:当你听到不合你意的话,或看到不喜欢的人事物时,嗔心的念头(嗔的习气种子),就会出来与相合。若是这样的情形,你八识(仓库)嗔的习气种子,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又加了一份力量,其它一切相一切心里的念头感受皆是如此。
! z6 G) O  k& m  
+ D, S  o0 _* t6 H+ n5 T  B、肉体六根所接触到的相,色声香味触法(心里的一切想法)的六尘相。只要,不管任何贪执六尘相的习气出现时,知道就好,心不随六尘妄相走,心随佛号走,即可提升心的品质,佛号即会更好念。
5 G( b/ G: q$ l- e  4 W  f- U4 V+ v9 x( Q( v
  三、一切相、烦恼与习气,皆从凡夫心「想」出来的,(想的相,有粗亦有细),想是妄,亦是妄心的总根源。心里有何想法出来,其它五根才会跟着起作用。如心里想喝水,才会去拿水喝、想念佛才会念佛。「想又会执着想」,有想就会有分别、贪嗔痴…等,迷在自以为「真」的六尘一切妄相。(若是心不换跑道,生生世世皆被妄心用)。若能在未起心动念之前即念佛,即能不再起惑造业,即能断生死根。! o: Q, N! x1 p- r
  
0 T: x: I, Q; c* N. i' z3 O! H; K4 q  四、因有妄想「有想」,才会有很多…妄相,如一个…念头、感受,例如:妄念贪瞋痴,执相幻相,烦闷、情执、回忆…等,一切皆意识心自认为真的六尘造作相出现。若要破除修行的障碍,即要去掉意识心八识总根源(想)。没有妄想,即不会有枝枝叶叶了。心即清净。(但还没有开悟时,因还没有慧照力。只要不是想「坏」的念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4: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需要时亦要「借想」方便用。但「想」结束了,心即要回来念佛号)。
! j( O: U! u* G3 C( I) j, d/ P, b% I  ( T4 A+ W$ g3 ]  L6 M6 {
  五、「想出来」,一起心动念,心就会有一个…的「意思」跑出来,指挥肉体身口意去造作。所以我们要是能把心的「意思」(意根)都摄在佛号。慢慢即能不再用意识心的「意思」去造业,心慢慢即能做主,慢慢即可一心念佛。心都干净了,即可清净心念佛(无相念佛)。不然当念佛时,心里同时又加了,不甘心、想某人、味道、回忆、名利、乱想…等六尘妄相在。即是心里有念佛的念头,亦同时有不甘心、想某人、味道、回忆、乱想…等六尘妄相在,就不是纯念佛了。只要有真正信愿念佛到底,与真改习气到底。(一门深入)。即能去掉心里的一切垃圾(六尘一切妄相)。自然会有清净心的智慧出来应对日常生活的六尘之事,生活即会快乐,亦可往生西方、成佛。. Z$ P% b. g6 i: u( X) R- }
  " `& ~# S3 d! @) L% v: L2 ^
  六、凡夫若要「一点」好处,即要用到很多…的念头来「想」办法。凡夫「心」与「想」已习惯粘在一起。有时「想」出来,自己并无能力发现,(皆因迷在相里,自不知)。若没依正法入实修,「想」是去不掉的。想出来的是意识心的「相」(皆是六尘相生灭理)。清净心出来的是真性的般若(皆是真空真理)。
, @2 f+ [3 \9 `0 I$ Z, s  
; X# P: ~- p, v: l2 O. S$ d  七、「相」皆从意识心出来的,意识心在日常生活中皆与相合,与会一切法执。皆因攀在妄想、贪嗔痴…等六道黑暗习气中,与自己内心「合理化」的惯性。才没办法超越自己的十八界(六识、六根、六尘)。+ N# h4 V, o0 h( ^
  1 H  |9 o, C4 b6 M, K  j
  八、不舍日常生活过日,但不执着六尘之事,而执行清净心、信愿念佛,慢慢即能舍识(不再被意识心所用),清净心的智慧自然出来随着「真理」而行。(五蕴不用即能舍识用根,而超越十八界)。
2 p7 M5 S& o! ~4 y  
% n$ e) h0 i& ]+ K. _$ M  九、从凡夫意识心出来的,皆是「想」出来的,皆是自认为是的假佛法(迷)。从自性出来的才是智慧、真相实相的真佛法(悟)。
9 f9 t0 r$ x( R, s' T  * Q4 W5 n) L; T! w8 S
   Α、因凡夫心无佛法,才需依靠佛的教育法,来改掉凡夫的知见(观念)、想法、方法。才能知道悔改而放掉妄想执着、贪日常生活五欲六尘…等习惯,即能止恶行善。善而不住六尘一切妄相,即是净。  |" r7 F- n$ }9 u
  
( F) u3 j  ?! a6 s, j0 K- a- \1 F  Β、要出离六道,即须依靠佛的教育,「实信、实修」,做为此岸到彼岸「沿路」的桥梁,才能去掉修行的障碍,归到清净之路。
, y( ^# D5 x- |' X  C. y. S  6 w/ B- N1 R( t9 l: N
  C、佛「说」出来的法是语言文字相,所以不要执着法相,而是要众生依照祂说的法意去想、去做出来(不舍法意自修自悟而得解脱,无他人可代办)。佛说的法皆是正法,都要舍,何况非法(妄想执着、六尘一切妄相)。不修行、不用正法的人,即是不懂照顾自己的人。
7 M3 N7 r) h( J) G9 G4 ]* {  ! q2 k; @7 Z- b; d# I
  十、「所知障」是心里的知见、想法(思路)、方法不对不正。所想、所说、所行即会不对不正,即会障修行道。「真信愿念佛到底、真改习气到底」。即能慢慢破除一切障,即万人修万人去。, b/ d/ g- L9 x

5 K- L! \* ~6 q   2005年11月4日 晴朗 星期五
# _; e( G- Y1 i5 P1 b, s7 l  " t# G9 o) i2 M7 T
  4& k9 B( I) N/ T3 L2 T  V3 H/ x, v
  十一、若念佛修行很多年,妄念…等习气没有减轻,还在原地转圈圈,没有智慧,不知道往前走。是因为闻正法时,只看到语言、文字相,或用意识心「自认为是」的知见想法与方法。皆未看到佛法的法意,即无实修的般若(智慧)。(肉眼看文字,慧眼见真法)。
% j$ `$ Z& H+ ^) d& n; i2 D' j7 w  
5 r6 t# `; x. [  十二、A、当在看佛经佛书听佛法时,不在多或少。是要把以前所知所学皆放掉,心静下来真心甘情愿的看与听,才会有闻佛法的般若,而转入实修的般若。(才能洞见佛法的法意,而找到你要的答案与正路。)  s- T% R; g1 U$ e( |3 `& y8 [
  
/ A- ]$ w7 [$ {2 K' o  B、念佛时要真心甘情愿的念。(才能伏住、心离六尘一切妄相,而提升心的品质,才是真消业,更有把握往生西方)。/ S# w3 l2 K5 p
  
; X( o4 R( j8 D/ c. i, A  S. J  十三、自己是否曾静下心来仔细「想」,自己要的是什么?每日「所忙所学」是否真正能让自己安下心来,跟自己、家人他人相处得更和乐。是用为人本份,在真心帮助亲人与他人,还是用欲望、情执在帮助。每天的精进是否有真正用一门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实修。是否能让自己的心愈来愈干净,更自在念佛,往回家的路走。或是在「文字」上或因着相而修出来的「幻相」上打转,往沉沦的路走。是在「忙」着攀缘、攀相。还是在「忙」着真心念佛、改习气(丢垃圾)。' Q( f; q+ K, A8 R4 v2 X
  
! Q) ~. k) O' l  十四、凡夫意识心修行容易,成功难的原因,皆因误解佛法的意思而误用(自以为心里的知见,身口意的解行,皆已是在用佛法)。亦因凡夫容易把轮回与日常生活所遇之苦忘记,却容易随眼前的一点乐与自己的想法走,皆身忙心更忙。若能从今日起,不再浪费生命。而诚信一方面真信愿念佛、一方面心不住六尘一切妄相,即能身忙心不忙。修行皆是「想」有智慧过自在快乐的日常生活,又「想」今生即往生西方。但意识心是麻烦心,一切问题与要成佛亦在「心」。所以今生即要下定决心舍掉贪六尘之事,才能解脱一切习气的束缚,而可有智慧过自在快乐的日常生活,又今生即可往生西方。要把心的「品质」提升,不要像以前那样无真愿修行,或只知求福不知修道(心净即是佛,心无境即是法,心无善即是僧。心净念佛,心即是佛心亦是西方)。凡世间非永住之处,一切相皆非「我」的,应借假修真才不枉来。(今生人身一晃就过完,当下不了要何时了?今生不了要何生了?)
% s( h% o1 _4 a% t  {  % r# ~, d3 q& I2 Y
  十五、凡世间的「人」,有已婚、未婚。在日常生活皆要随自己的因缘(环境),守本份,然一切相的关系皆无常,亦是缘起性空,凡间事要看淡一点,不要太执着。应真念佛往生西方,才不糟蹋为人身的福报。# w+ m' |, }4 R5 H- F( G7 E
  
- G& i# s' z$ j4 x8 [  十六、「自度」即是去掉心里的一切自私自利的习惯。(一切皆要合我意,心迷在六尘一切相,即会自私自利,即是假我)。) J3 y, b% e3 K! Q4 v4 U- o
  
1 ~" v. ]+ S/ Y! G6 _' o: J6 E% ?  A、只要心没有专用在某件事时,记得时,心里就要把佛号字字「自然」念清楚、「自然」听清楚。与心慢慢离六尘一切相,(慢慢去掉凡夫心的习气)。慢慢即能洞见凡世间的真相,找回自己(认识凡世间的事、认识自己)。即能慢慢放掉自私自利的「假我」。0 W1 h& w% [! J$ q
  
3 V. E- Q+ ?9 }# T6 ?, m6 A  Β、心不住六尘一切相,即有高智慧洞见诸法真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4: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即能回归清净的法体「真我」。才是真「自度」。
! K/ b/ z4 U( K  N  
4 t( R! o1 N7 P& @  十七、修行,不能依想象、猜测或用揣摩,或自认为是。是要先认清真佛法真善知识,才能真明白依佛法的法意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闲忙动静待人接物中「实修」(把心的污染清掉,可清净心念佛即是实修)。
* a, q# Z, |9 Z% [8 k5 Y  U  
* F2 z8 C1 t/ ?, A  十八、念佛不是精神寄托,或以修行的成就感做为肯定自我,或与他人比高低,或做人情。亦不是在修行的过程只要有一点小悟、小利益出现就认为「是」(自认为功归于我的傲慢心出现,即会失去正方向)。
* `) d: A3 Y$ X. I$ Y% L" l  8 n! v5 V  t" H' m
  十九、学佛,不是要依赖崇拜佛。而是要以诚信心来学祂的法。人与人都须要感恩与尊敬,对佛亦是要更大的感恩与恭敬。因有了佛法,才使我们有机会藉念佛改习气,从凡夫心、凡夫肉体,回归为佛心、法体。1 R% _- x7 Y9 _! k! d: Y* m
  ! @. p/ p5 `9 C% R/ R1 @
  二十、修行者若有想要:往生西方、神通、一心不乱念佛、渡众生、成佛、见佛、成功、开悟、平安富有、不要妄念…等目标想法出来,有目标即有相,即是不对。应用静、净心念佛,自然能成就一切,即是对。* e( u! t  |8 T- g, I& b
  ! E6 R1 v6 A+ n  G0 g" G
  二一、把六尘转为六境即是智慧。会用方便法即是智慧的起用(真随缘)。
& {$ B; g$ w" h0 p" R% H+ S  
" K, h& p! ?% _  二二、学术是世间用的智慧(聪明),与了生死无关系。念佛,修行(改习气)是出世用的智慧,出世的智慧里自然会有入世(世间)的智慧。
4 C3 ]3 w# \4 {. x0 H/ p9 @' p  
( V3 n- Q; g. I, e  C; ?2 _, s  二三、虽然很用功在念佛、修行,但还是无智慧、不能往生西方的原因是:
4 d8 K  V( P# J& Z" v, U6 L  
3 E4 j" T- a' P  H  A一般人都希望在有困难、临命终时能得到佛力的帮助,但内心所想所做,却是跟出六道,跟佛都连不上线的那一套六道法在欺骗自己。
! [+ `+ J$ T& _, T2 ]  ; l% N; {4 `! I. u6 u
  B因不了解法意反被法相束缚。或有在用功念佛,但心里无佛。
! F0 d6 k: W% N6 ~2 h7 A8 X  
% n. y4 @) M( A0 F. m/ Q9 n/ x+ W5 M1 D  C见惑(妄想杂念)易断,思惑(贪嗔痴)不易断,念佛难入一心。
  e7 E0 c0 p4 d2 U& g    y8 [% V9 m# j6 Q0 r! b; ?3 o, V
  二四、虽然有在念佛,但心里无佛(自力念佛),念一辈子也相应不到佛力的帮助。若沿路心口一致照佛说的话去想去做(心里有佛、是佛的弟子),才会与佛力相应(不用断尽见思惑,亦可得到佛力的帮助)。
, K& {3 J" j, s  
' L" f; j$ K7 g. I) J; I  二五、生灭心、意识心、妄心、假我、八识、仓库等,名相虽不同,但皆是「凡夫心」的代名词。「无心」是有经实修把心里的污染都清干净。, o4 v; z. c* n* y
  ! k% ~3 o, P  V  n5 J9 t; m* K
  二六、六道相即是六尘相,亦是「六尘一切妄相」的代名词。: a9 }7 R) N6 \6 l8 r. m6 K/ a4 x
  
# J0 Q! `  C' a1 W1 [  肆、(念佛篇)
- ]) g; t( ]7 Q! @) w! h7 ~7 k  
$ y5 I3 D( j/ f* d  一、佛讲的一切法,皆是「正」法。只是用在修行方法这方面,自己要先了解自己的根性与因缘(环境),才不会听人家说好,自己就跟着用,或失败在「自己的合理化」。修行是在了个人的生死,如个人吃饭个人饱,小心点才不会因小失大。
# E2 [4 u7 _0 \- y7 T. I; Q  
& A+ d; T! L! x; Y6 d# K" m  二、︽大宝积经︾:末法众生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有念佛得渡生死。( L, f; p& B  w. H0 L% r: t( Q5 B
  
, I# O; e9 s6 W5 M  三、末法时代的众生一定要用念佛法门(净土)才能了生死(如穿衣服一样,需要随着朝代改变款式才适合)。佛在世间时是正法时期,当时的环境人心忠厚单纯,适合小乘方法修行。末法时期的环境人的心适合用念佛修行,(净土法门即大乘)。(自己可以想想古代、现代环境与人的心有何差别?)' W9 [) s" T' B' F" b% _
  . [& z* }3 c( Z) y# Z
  四、修行的苦是在舍掉习气。不要害怕苦,心舍掉六尘事,佛号即好念。
& [; L7 F' E" N0 I  2 ~2 H7 x# z, Y0 [; K8 c  P
  五、念佛念不好,并非你笨,不要懊恼。是因为这一条路你还不熟悉,只要时时常训练,自然念佛修行的层次会慢慢提升。(一般初学者都是用散心念佛较多,摄心、成片、一心不乱),(如上课,一年级二年级…。但因根性不相同,入处皆不一)。
* `  K7 O) B1 w% K  8 `9 e- S: `7 \$ D' S
  六、早晨醒来第一个念头,与刷牙洗脸时,心里要念佛。晚上睡觉时,身心放轻松平静,心里亦要默念佛。睡着前念佛,不在于念多或念少。要平静的念,自然的睡着。不要提着一份心在念,才不会影响睡眠。(若在日常生活心不专用时,能常常把心拿来想念佛,即进步快)。* ?; a9 Y5 X4 Z3 x4 x
  
# g. [) ?" V: N! C4 d( m) p  七、初学的人在日常生活里比较会忘记念佛,没有关系,记得时,佛号就提起来念,久之自然不会忘记。
% j. \( S! {) c/ j  4 Q' [# u0 `$ F  [% O6 I
  八、念佛时,不能一心的情形有三种:A、忘记念佛。B、被自己心里的想法转走。C、妄念出来,心随习气走(口在念佛,心没在念佛)。这三种情形是「去」。当自己发现时,又把佛号念起来是「回」。一般人都是在「去与回」之间徘徊。初学的人,都会这样,没关系。只要习惯念佛的种子胜过习气的种子,即能慢慢破除一切障,最后亦会成就。8 ^4 {6 q8 v! {6 _* _) Z. z9 O
  ! D& s# l) F7 l3 b2 @
  九、念佛时,有妄念出现,并非全是不好。因为有在念佛修行,才会「发现」自己的妄念,所以不要懊恼。只要心放在佛号,「不去管」妄念,反而可借妄念来修行。久了妄念、习气自然会慢慢消减。(没有念佛、没修改习气的一般人,不会「发现」自己的妄念、习气)。! A9 u3 u- ^# ]& ]( ~4 u
  
! T+ X: R& C& k$ Q  十、在念佛、修行的过程,会因心态的转变,而不习惯,与因你的用功而把习气种子逼出来。心里的妄念、感受,将会比在未念佛、修行(改习气)之前,妄念更多、心的感受会更苦或更乱。此阶段是必经之过程,亦是修行的关键处,千万别放弃或苦恼。心不要住相,只管放轻松认念佛号即真。不要乱攀相,或再加方法,才不会往叉路走。只要你是真信愿念佛,佛菩萨自然会帮助你平顺通过。& P& ?: Q9 n  D/ D- {4 U+ ]
  
* E7 j3 l1 T3 `* D/ c5 r% C) q4 b  十一、如果心很乱时,又没办法伏住乱心时,就不要急着念佛或想任何事情,先让心静下来,等心态比较平静时再念佛。「让心休息一下」,这样再处理事情自然会处理得更平顺,念佛才会念得更好。(休息,非是放空。静坐时,要念佛为主,心不要放空,才安全)。
5 f1 S# M4 V0 x/ j  e- h, E  
; I' a( D' J0 I! ~: Y  r) q  十二、念佛时心不要急,心只有佛号,一心一意的念。「把念佛又同时在想事情的习惯丢掉不再用它」,亦不管妄念、感受…等六尘相。感受相、一切相虽皆在,但不是硬撑。而是要一切自然,如饿就吃、痒就抓冷就加衣…等。主要是内外坏事不做,心不住相,才能入一心念佛。
& V4 q, p4 Y; Z% S: B! V& H# o  - m" ^" @7 U+ @& M, z+ E$ v1 g* Q
  十三、原本用计数念佛、拜佛,可参考改用,计时间念佛、拜佛比较自然。; z! K% C/ W: v6 d( G
  6 w$ b6 G! w3 {" W- m" g0 g; x
  十四、念佛不在念多念少,主要是在用真心念佛(清净心念佛),即使只有早晚念十口气都可以。(很忙的人)。5 x; \4 {) ?4 f/ j
  + p  A' X  U' l7 S2 [# g
  十五、早晚课一作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4: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觉得轻松了,那是提着一份心在作。(应付的心态)。不管是作早晚课时,或是平时念佛,都要放轻松心平静,自在念,才不会累。(洗澡、睡觉、在不洁之处,要用默念,表恭敬)。
# i4 k2 C  O  [4 h6 _. H+ T  
) h$ E4 B5 L) L' |5 J6 v! j  十六、初学的人念佛比较会昏沉,静坐时若是深重的昏沉出现时,就等睡饱再念佛。若轻微昏沉,心里亦要念佛,或起来拜佛,或走动一下,喝点水…等等。活动是身体在动,吃东西是嘴巴在吃东西,不须用到心走动或心吃东西,所以当时「心要真念佛」。8 L# P* i! Q0 R, B# Y1 P' c0 P8 p
  
% u' A' g; f0 Z4 W$ E; r6 C8 m  十七、心外的念佛声,是提醒自己心里要念佛的助缘,心不要去攀相。「心」要跟(粘)着自己心里念的佛号,才是走对路。
( K) F# b5 I9 G/ q$ B  
/ G9 u  [" x0 M' b1 x  十八、A、「只有念佛,无外加其他方法」,这是老实念佛的根本。B、「心不攀相,一心一意摄在佛号」,这是老实念佛。即是一心不乱的根本(清净心念佛的根本)。只要有真正老实念佛,修行的程度自然会愈修愈提升(要一门深入,不要东加西改,才不会走到叉路)。
+ ]1 a+ ?- i& D" t( B  
+ X6 b7 H9 T( A" [" Q! P  十九、佛号自然从心里念出来时,就让它自然念,当有觉察到心里没有在念佛时,自己再把佛号提起来念(接着念)。从心里自然念出来的佛号,如有特定的节奏,即是因意识心把念佛的念提得太用力的关系,只要放轻松心平静念佛,即会改善。
; L9 v# y9 H6 S  
$ p* E( b; w7 Q$ r' [  二十、只要发现妄想起时,知道就好,就不要再往下想。转而念佛,才不会妄念「长似连续剧」。心不妄想,心念佛,心即会慢慢清净。. b+ W+ a+ O! Y7 N
  4 h! T9 h! |! ^5 O% S
  二一、并非有空就要念佛,而是心不须专用在某个事相时,记得就要念佛。) [. C% E) U6 }
  
" v" R4 e9 O" j* N: Y  二二、如果某大卖场有在举办三分钟免费搬东西活动,场地的一切东西都可以自由搬回去,以那时的专心及迫切的心,拿来用在念佛,今生一定会成就。4 @4 g) w! y1 G! z
  
# |2 y5 S3 L8 V' d5 D  二三、若想用看电视调整一下心态,又能在未看之前把时间定好。如要看十分钟或…等,时间一到,不管剧情多重要,皆要离座或不看。若能这样去看电视,即是休闲。若是因迷在剧情而看电视,或心会随着剧情在起浮,就不要看电视,应把看电视的时间用在念佛。不然此境会障碍念佛修行,会进一退九。(等念佛能一心不乱时再看,才稳当)。
& F: n) i9 ]& I) Z: y$ U  
" y$ K& J0 z& ?3 m- i2 X3 G4 Z  二四、走路时,心没有在想重要事情时,一定要心念佛,眼可以看外相(任何万物都可以看)切记:看所有外相,相皆不要住心,即是「入流」。心只有一句佛号念着,字字清楚。这样下来效果比静中念佛效果更好。(但行、住、坐、卧、动、静皆要,心不须专事时,心不住相,静、净心念佛,不可执那一样,而放掉其它)。  x1 {' p4 n: H
  + ]6 v. k7 y6 o% d& N5 Q
  二五、心有需用到专心时,如看书、工作、讲话…等,就不要念佛。专心做自己的事情,等事情做完再念佛。但是日常生活中,如做一般家事或是吃饭时,(可不需用到专心的事情时),就可表相做事心在念佛。2 m4 v8 t$ `& ~& X& g5 P; A
  " k1 w! V4 y) r+ S, [
  二六、当妄念、习气出现时,不要用压或用方法对付或急。而是要放轻松心平静加念佛,即能静提升为净,即会有戒定慧(自力与佛力)。' e! K5 U) h% `" \
  
. {4 m* f6 K8 [" W, X) F7 C  二七、若「心」须用在「专用」时,例如:算钱或计划事情时,或把修行的知见想清楚时,或把凡世间事想清楚等。只要不是在想「坏」的念头,皆不算是妄念,而是方便用。等心不须专用时,「心就要念佛」。  R0 i7 c1 }! u0 J9 u! ^
  : s3 S4 ?  H+ q, V: U# l
  二八、念佛时字字自然念清楚,自然听清楚。初学的人可使用「专注」念佛,比较能专心念佛。等念佛的根基打稳了,就不需再用「专注」了。如果长久靠「专注相」才会念佛,念佛的程度比较难提升(若一直刻意用「专注相」,即是执着在意识心念佛)。
1 y' {" |" s+ Q) @; a  1 L  W& U: V% @& B& s( i7 m3 D
  二九、「念佛号」即是在念佛,「改习气」即是要心舍得离六尘一切妄相。若心里有妄念…等六尘一切妄相出现,知道就好,皆要,不排斥、不取、不舍。佛号依然字字自然念清楚、自然听清楚,一路念下去。' D* V8 j! D/ z7 Y) \  ?" O5 m
  
+ o5 o. o& y1 O5 T  ~# [   2005年11月4日 晴朗 星期五
* w4 b, F6 }, B9 r" a8 C- A& q  $ X# S$ i  n7 C/ A& d" h
  5
# P2 A6 m/ R3 ^( ]9 f0 n; o$ f  三十、A、每天皆要训练心不乱想,心平静的,佛号字字「自然」念清楚、「自然」听清楚。不要用刻意去听才不会「着相」。目的是可以帮助摄心,亦能破除妄想、攀一切相…等习气,让心能慢慢更清净念佛。
* E* {' x% z3 D0 X2 a  7 Y3 n- e* w' x! t. ]
  B、内外坏事不做,日常生活正常,心不住六尘一切相。目的是可以去掉贪迷住在六道一切的习惯。以上A与B是修行成就的总根源。% d9 S) }. _* e  B# G" C8 h
  ' H' H+ w8 ^* _# A2 T
  三一、念佛时把意根(心)都摄在佛号即能「伏惑」(伏住妄念…等,一切习气),即能离相念佛,入一心念佛,入清净心念佛(无相念佛)。8 h8 \$ ]. o# s$ ?( P) R2 L' V9 m
  
- ?* R& [6 J. ~* v  I  三二、每日所忙所行皆是为了好过日,所以一切皆要以和为贵。修行亦是为了能消业障(改习气)。才有智慧自利利他出六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训练自己的心,能慢慢伏住或去掉凡夫妄心的妄想执着分别、贪嗔痴…等习气再出来贪恋日常生活中自认为是真的,是好处的五欲六尘之事。应看淡五欲六尘一切相、真信真愿意念佛,才是走对路。
8 p9 Q" z* W3 K+ r( N6 [  0 B& d7 `0 }! u: z( v
  三三、念佛虽然单纯且成就大。但因凡夫心杂无智慧,能用到纯信的人很少。所以要念佛到一心不乱很不容易。心若随六尘相走,即会似迷路的小孩那样回不了家。只要肯放下习气(心不贪染六尘相),而心跟着佛号走,就可回归到清净的家(心)。往生西方就更有把握了。
# R' p! W  [% {7 ~0 c  : z7 m" Z) z- s5 D. j8 O. S, a: O
  三四、念佛时要很单纯的念佛号。不要想是为了往生西方,或想…。
  E4 y/ b3 e: c3 c7 N$ ^; e  0 G- i+ G& L: O
  三五、心里的妄相,本就会出来,所以不要害怕相出来,相出来时,只要知道就好,而不随六尘相走。习气久即会无趣(一个巴掌不会响)把心的习气戒掉「非执个方法」才能提升心的品质,慢慢即可一心念佛。
' B/ G* H- p+ G  $ a7 S2 z$ ]1 w+ M3 s/ z+ `5 }2 @
  三六、借六尘相过日常生活,而在日常生活中,心改掉住六尘的习气,即是「借假修真」。妄念妄相一切生灭缘皆是「假」。心不住相心里只有佛号念着,即是「真」。道场在心,心放下五欲六尘、心即是道场。
, L1 x0 d9 G! a! O  ?- s  
6 b3 V1 W' C1 K) p$ h8 v7 n2 p  三七、虽然有在念佛,但不愿或不真愿往生西方,或习气都不愿改掉,即是「想」法不对,(走错路)。是要做对的事,不是做自认为对的事。6 z9 Z  C# M5 j$ ?
  6 v( t- g% H" P2 i
  三八、用聪明度不了自己与他人,自己成功有佛法有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1 03:11 , Processed in 0.11133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