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妙音新闻网怀旧站文章集锦》) y; V6 s3 b+ y ?# l9 j3 X6 b
O5 `/ w: [. W6 Q/ A8 P% D! e' P" Y! d, ]! `! C
http://www1.fsamtj.com/my/html/News-136673.html
8 ^( G8 L8 X/ }: j. r文化自信心:一群江南孩子的儒家触觉
, l" C. ~0 G; I3 Y- i3 l" g3 t! Y
来源:浙江在线 编辑:邹莉 下课铃声响起。满头是汗的小学一年级新生梅伊菲,与我们撞了个满怀。见到生人,她却大方地说:“我明天就要去孔庙接受开蒙教肓呢!”$ @0 R* \1 }7 y1 o
走过银杏树下的大门,两排翠绿的柏树掩映在绿树林中,抬眼望去,正上方悬挂着著名书法家沙孟海手书的匾额:衢州孔氏家庙。这里,就是梅伊菲和众多孩子们,沐浴儒家学风的地方。
$ F3 F! r% \. C, I9 j 尼山小学:一次文化自觉的开蒙仪式
8 u& [' y& m, y3 b" }! {, P1 {
; |7 L& i1 X e" h% R2 S) _* y5 }% [% E. Q7 T" m( o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D3 g I/ j! u1 t0 o( K
“奏乐,向孔子像三鞠躬,全体吟诵《大同篇》……”9月11日上午9时,来自衢州市柯城区尼山小学近180名新生来到南宗孔氏家庙参加开蒙仪式。与此同时,市区近4000名小学新生相继参加了各自学校举行的开蒙仪式。7 O+ R0 e9 F' a* O
“这次开蒙仪式,让我记住了孔子这位老师,要向他一样,做一个爱学习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尊敬老师的人。”尼山小学一(3)班新生金璐充满稚气而又认真地说。2 W! r3 {0 H& h- \, [' Z5 s
这项每年一度的活动从2007年开始,由衢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少先队衢州市工作委员会和衢州市教育局联合主办,孔管会孔府论语普及社具体操作,将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二周周五定为“学子开蒙日”,在这一天,组织部分学校新生到孔庙参加衢州市小学新生开蒙仪式。看着这些懵懂学童在老师的带领下穿着整洁的衣服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大成殿前恭恭敬敬地鞠躬、诵读,那样的场面感动着现场每一个人。1 M3 J; U0 q/ v
作为衢州尼山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吴博伦有着2套不同的“话语体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样的《论语》选段,尽管不能理解其中深意,一字不落地背诵《论语》,依然是吴博伦打小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因为她总能“背得特别快”。
, M- p; l9 l* `: m; J: d 谈起学习体会时,小姑娘就告别了“文言文”,话语直白。她首先想到的是,“做人要有诚信”,“如果没有,别人就不愿跟你做朋友”。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有了错就要改”,因为“孔子学生做错事,没有及时改正,被孔子批评了,后来他就有错即改了”。
( I8 O( U, ~8 w/ p 用富有现代气息的方式来学习和理解传统典籍,这不仅仅是吴博伦一个人的习惯。她就读的尼山小学,由150多年前的孔家私塾演变而来。学校早在2001年就开始全面推广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学习《三字经》、《弟子规》和《论语》的部分内容。
( E5 t1 s$ v( l3 B% J$ a) n# z2 @ “为了能将这档节目制作得更专业,节目组将节目形式基本定位在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上,每周一期邀请专业教师和中小学生走进直播间,诵读《论语》,畅谈学习体会,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广播新闻综合频道的播音员张燕从《空中论语课堂》节目开播之初,就将每期节目录音下载以后,登陆在衢州信息港的网页上,力求通过多种传播方式,宣传、带动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短短的4年时间,这档节目的点击量已经超过了8万多人次。9 ~: s' T( B7 }6 ?
少儿读经班:一种文化传递的少年实践
: v/ V4 p0 \( M- D& Y/ O+ ], B) L" i* |) M% {9 b
3 e# L- s$ C9 w" ?(原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L# N+ t, B! f. ^- I! u v$ x
每到周末,孔氏南宗家庙后花园的书斋中就会传出“少儿读经班”琅琅的诵书声。来这里上课的都是由父母陪同而来的小学生。上课是免费的,老师也不教认字、不做任何解释,只管教孩子们背诵《论语》《大学》。
5 _/ U1 H+ H0 f) ] “少儿读经班”的创立者、孔子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有自己的见解——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偏弱,老师讲解的未必就对,不如先背下来,以后慢慢体会,这就像储蓄,先把知识存在孩子的脑子里,等他们长大了,自然可以从里面取用。1 N) {' `+ ] z8 @* q) n
孔氏南宗家庙读经班已经成立五年多了,以当地学校三、四年级的小学生为主,读经内容包括《论语》、《大学》等。针对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偏弱的特点,一般只要求读诵,不具体解释其中意思。通过少儿学论语、诵论语活动的开展,学员的情操得到了熏陶,他们不仅学习努力,成绩优异,而且言行得体、知书达礼,他们学会了爱、学会了关怀,也学会了同情。学员的家长说:他们的子女学到了社会上学不到的东西。5 I8 j# P1 E# T$ _* s7 w$ Z" r
自2005年7月起,孔管会开办了孔府少儿读经班,开展少儿诵读《论语》等经典的教学活动。每期3个班,学期2年,学员90人,每星期天下午到孔庙家塾诵读1个小时。要求学员按时学习完章句须完成背诵,严格登记、默写、印章,并鼓励家长陪同学习。孔府论语普及社成立后,原孔府读经班更名为孔府论语诵读班,并延伸到全市。在6个县(市、区)中选择条件成熟的中小学校挂牌授予“《论语》普及示范点”。
6 _; m/ } R: a7 H6 L 论语辩论赛:一声牵系传统的清脆童音$ K1 g, s0 a8 o6 q2 O. m
3 ]0 M Y/ ]' A; k$ ]
7 K5 C. V4 z; I0 V(原文)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 Z" I9 K o4 e' M
然而,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学孔子?怎样纪念孔子?
) e9 N: x' Z8 E( H2 v! G 衢州二钟校长潘志强的答案是,“学孔子,就是要学做人”。于是,在孔祥楷的母校衢州二中,如今真是无“孔”不入——从草地上的孔子塑像到图书馆门厅上刻的《论语》,甚至校园中的每条主干道都与孔子有关——“辅仁路”、“弘毅路”、“学思路”等等。徜徉在这些校园中,一股浓浓的儒风扑面而来,让人深刻感受到这是一所所潜心育人的书香校园。
6 u$ u$ d6 h+ F a/ L% x, t- K “让学生学儒家文化,就要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潘志强说。学校老师们为此编写《论语》的“口袋本”,组织学生新编论语故事表演校园剧、画论语漫画、就儒家思想开展辩论赛……“我们要做儒雅的绅士和淑女。”这句话成为这所儒风校园的“学生宣言”。有老师介绍说,某次早餐时,食堂的打卡机发生故障,学校便让学生先自己打好早饭,中餐时一并付钱。全校学生2000多名,学生自己付的早饭钱和食堂师傅按售出早点计算的金额几乎一样。# J# r. C0 X4 {$ v0 c
考虑到年轻人对互联网的极大兴趣,学校还建立了研究儒学与青少年成长问题的网站“南孔翰林院”,据统计,前来浏览的网友、儒学爱好者的人数已超过了本校学生的访问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