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8-26 12: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君子能够 以正道感通而聚合天下人的意志(君子用文明来作为自己修习德行的标准)。5 `" z5 M }4 `* ?1 u2 n
0 d3 i) E+ @+ p4 |/ {- M
大有卦
a1 e0 `$ O$ F
, i l; V. ~) U4 q e( @ 【原文】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大有,包容之象 也,故遏恶扬善,成物之美,顺奉天德,休物之命也。 [( A/ P* V; G) Q
【注释】火在天上,大有:释「大有卦上离为火、下乾为天之象。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遏恶扬善,意为遏阻奸邪,称扬善良。休 ,用于动词,犹言「休美」。
5 T2 W( g+ n7 t3 l T3 Z 【译文】《象传》说:火焰高悬于天上,无处不照,象征「大获所有」。君子以此卦象所兆,应当遏阻奸邪,称扬善良,以奉承顺应上天的德性,美善万物的性命 (大有卦,是包容的象征。所以君子因此要遏恶扬善,成就万物的美善,尊顺奉行上天的德性,美善万物的性命)。
/ u; W) s7 S G0 ]# R 1 K! G; E6 [* j
【原文】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居大有之上,而不累于位, 志尚于贤者也。: K9 g9 W! @, [
【注释】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此谓上九以阳刚之德居大有卦终,超然安处于「无位」之地,犹如获「天佑」长保富有,故「吉无不利」。2 b7 c/ ?, R% F
【译文】上九:有来自于上 天的护佑,凡事吉庆,无不顺利。(意思是此爻象征处在大有之时,君子没有被物系累其心,是因为他能清静高洁,志在圣贤。)
% s3 j/ r6 u% Y. W. p # a* w, Z- ~, R- \6 I
谦 卦
7 E8 ~; y" R% ~( e2 c
' @- k5 `2 Q0 i3 k 【原文】谦。象 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多者用谦以为裒,少者用谦以为益,随物而与,施不失平也。
) t5 t D+ P' _& F- y 【注释】地中有山,谦:释谦卦上坤为地、下艮为山之象。君子以裒多益寡,称 物平施:裒,音剖,念二声。《尔雅·释诂》云:「裒,聚也。」《周易正义》:「裒多」者,君子若能用此谦道,则裒益其多,言多者得谦,物更裒聚,弥益多也,故云「裒多」,即谦尊而光也,是 尊者得谦而光大也。「益寡」者,谓寡者得谦而更进益,即卑而不可逾也,是卑者得谦而更增益,不可逾越也。「称物平施」者,称此物之多少,均平而施,物之先多者而得其施也,物之先寡者而亦得 其施也。故云「称物平施」也。按:「裒」字也有削减之意,宋儒注解《周易》时,「裒多益寡」多解释为削减多余,补益不足。此处白话翻译时取《周易正义》之义。
' ]) h, `: M& r/ `- I 【译文】《象传》说: 高山深藏在地中,象征着谦虚。君子效法谦卦的精神,多者谦虚就能积聚更多,少者谦虚也能增益更多,无论是多者还是少者,都能从谦卦中平等地得到受益(多者谦虚能够积聚更多,少者谦虚也能增 益更多。君子根据物品的多少给予,施予不失公平)。. l! [, t7 a7 t0 p6 ^3 {
8 r% f: n* G% g0 k+ f$ n/ U3 ~
【原文】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 W) D- E2 S" m: O o! c U; i( R3 J3 L 【译文】天的规律是亏损盈满者,补益谦虚者;地的规律是变易盈满者,充实谦虚者;鬼神的规律是危害盈满者,施福谦虚者,人道的规律是憎恶盈满者,喜爱谦虚者。谦虚的人处在尊高之位,道 德会更加光明,处在卑下之位,其德行人们也难以超越。只有君子才能够保持谦德至终啊!
7 S, a0 y) w4 ^- { 5 a% ^$ y; q1 ?8 K+ [. X% E
【原文】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能体谦谦,其唯君子,用涉大难,物无害也。象 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牧,养也。
2 P" t/ e( W1 _: @% n5 @8 l$ g# Y 【译文】初六:谦而又谦的君子(因为有无比谦逊的美德),即使涉大险、过大河,也将是吉利的。(唯有君子有谦而又谦的美德,以此来处理异常的 艰难,万物都不会有损害)。《象传》说「谦而又谦的君子」,是说用谦卑来养成其恒久的美德(牧,养的意思)。
8 q, n* E' \% P: E 1 c ^9 f3 _: \: i# C0 v" n
【原文】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劳谦匪懈,是以吉也。象曰 :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 m' S6 W1 j% x) m4 j 【译文】九三:有功劳而且懂得谦虚的君子,能够保持谦德至终,凡事都会吉利(有功劳且能保持谦恭而不懈怠,所以能够获得吉祥)。《象传》说:有功劳还保持谦 虚的君子,万民都会敬服于他。
+ f) u, ~; d' Y( n2 S' ?) F+ g) E 7 \; O# j5 x. f- ]
豫 卦
3 N+ N2 b& ]6 {, F1 w ) l' O$ Z" W' k; i9 n, N7 z' J
【原文】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j2 [" g. \: g6 ~
【注释】忒:意为误差、 差错。
% O2 J: E! \3 e5 W! i 【译文】天地能够顺时而动,所以日月运行不会有过,四季轮转没有误差;圣人能够沿顺民情而动,则刑罚清楚简单,万民服从。/ _" R# x4 A! Q% E
" o) r' k; W' N2 s# i' o
$ a! p/ | y% x$ m' o ( M6 h* t* E$ B! V3 ^8 E
随 卦 ) F+ c: l* _) C( p i) v
; N) f: ?5 r1 m8 g0 s0 b: g 【原文】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泽中有雷,动悦之象也,物皆悦随,可以无为,不劳明鉴,故君子向晦入宴息也。
6 A' T3 S9 f2 A: d- s0 w 【注释】泽中有雷,随:释随卦上兑为 泽、下震为雷之象。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向晦」犹言「向晚」。「宴」,安也。「宴息」即休息。这是说明君子观随卦之象,悟知凡事「随时」的道理,故早出晚入,于向晚按时休息。
( j, [& K4 Q4 h, u3 {9 X 【译 文】《象传》说:大泽中响着雷声,泽随顺雷声而震动,这是随顺之象。君子因此而随天应时,早出晚入,于向晚按时休息。(泽中有雷,是震动和喜悦之象,万物都喜悦地随顺,君子可以无为,不需 要凡事明察,所以说君子可以早出晚入,于向晚按时休息。)4 C: O! S$ r/ ]- S- K, ^
9 L! x! F1 @6 e1 A
观 卦: }5 `& e+ }+ _
8 G7 e3 {6 b9 f$ C$ o' z& G$ Z: D1 v
【原文】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q0 n e1 Z5 h7 l' a9 o6 P% w
【注释】风行地上 ,观:释观卦上巽为风、下坤为地之象。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这是说明「先王」效法观卦「风行地上」之象,省视万方,示民以教,使百姓有所瞻仰而顺从教化。8 h1 e" J$ F2 r3 M0 s7 o, d
【译文】《象传》说:观 卦的卦象是坤(地)下巽(风)上,为风吹拂于地上而遍及万物之象,象征瞻仰。先代君王仿效风吹拂于地而遍及万物的精神,设立省方之礼,视察四方,考察民风民俗,设立政教。! }# h/ h, K2 E5 f5 g; ~
8 m6 h% U7 [ k$ v, y6 O% H! y3 b 【原文】彖曰: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
- U& r k( s1 P: N q 【注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巽,古同「逊」,谦让恭顺之意。《周易正义》:顺而和巽 ,居中得正,以观于天下,谓之「观」也。此释观卦之名。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神道,犹言「神妙的自然规律」。不忒,指没有变更、没有差错。. b1 w5 P& y$ s3 T, {4 K2 |
【译文】《彖传》说:具备温顺谦逊的 美德,居中得正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