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8-14 19: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放光,劝诫她:「即使长命百岁,但若不修习、奉行佛法,则生命毫无意义。」后来,她正念现前,如法奉行佛陀的教诲,而证得阿拉汉果。9 K7 \% O# E. u( x1 b
9 D) ] V/ ]* G6 D: } o(可参考故事「父亲与不肖的儿子们 」)
2 X9 N! _! J, e
6 n2 O1 W& i& x' S, ^( q( R
. i- L }8 Y( j4 k2 S) Q$ n 2 s! {0 f l! u; P8 x( C( X5 b
第九品 恶品! b* Q/ a4 ~, A- L
一位穷苦婆罗门的慷慨奉献: L' `% z% B4 F4 u5 k; o1 w3 p
行善要趁早,并且要制止心,不要去作恶,3 t. e0 o! q! [; ~ T) V# i
若迟疑,则心易于造作恶行。 (偈116) 9 e# E% y- t, C7 z6 G5 j
6 h8 \0 ? z$ k9 A, r- D7 h9 x
沙瓦提城里有一对夫妇,他们只有一件外套,所以夫妇两人无法同时外出。因此,太太白天去精舍,先生就利用夜晚前往精舍。有一天晚上,先生听完佛陀的说法后,整个人法喜充满,心中强烈地想把这件唯一的外套供养给佛陀。但是他明白,如果供养出去,他们夫妇两人就没有任何外套了。他因此犹豫不决而迟疑著,就这样,初夜和中夜过去了,后夜来临时,他在心里告诉自己:「如果我再迟疑下去,就要失去断除世间苦的机会了。我要立刻供养这件外套。」他于是把外套放在佛陀的脚下,并大声叫著:「我战胜自己了!我战胜自己了!」7 a5 N; K7 R! A4 Y6 g6 D0 O
8 I4 p- R/ }" L' @
高沙喇国巴谢那地王也在听法的群众中。当他听到这些话时,就派人去调查原因。在得知这是那位婆罗门供养佛陀外套时所发出的声音时,他说这不是平常人可以做得到的事,值得赞赏。国王就要手下送一件布料给这婆罗门,奖赏他虔诚的信仰和慷慨供养。不过,这婆罗门把国王赏赐的布料也供养给佛陀。国王因此又赏赐他两件布料,这婆罗门也同样的把它们供养给佛陀,不管国王奖赏几件布料(每次都是上一次的两倍),他都全数供养佛陀。最后当国王赏赐他三十二件布料时,他在国王的要求下,留下一件给自己,另一件给太太,其馀的三十件全部供养佛陀。
/ k* H. I$ q; Z1 v
/ C. i5 M5 B8 ?4 J国王接著说,这婆罗门真正做到难舍能舍的事,应该给予更适当的奖赏。国王就派人回宫中拿来两件非常昂贵的天鹅绒地毯,将它们赏赐给这婆罗门。他用这些地毯做成两件覆罩,其中一件供养给佛陀。后来,国王再到揭达林给孤独园时,看见婆罗门供养佛陀的覆罩时,心里十分高兴,又赏赐这婆罗门一番。% K& w) e0 l7 f5 F
/ r7 R( t/ \' ]# T, I$ L9 T其他比库知道这婆罗门的事情之后,就问佛陀:
- L: i* w8 Q3 P# F# F0 U' T+ }* v
( U+ b( L) \ l) c0 j「为什麽这婆罗门所做的善业,现世就立刻得到报应呢?」& y2 |$ B( x5 x* P' c! [
; C+ r5 _7 q' G! t' l
「这婆罗门如果初夜时就供养,那麽他所得到的奖赏会更多。但他是在后夜才供养,奖赏就少了。一个人若要布施,应该马上做,若迟疑,回报既慢且少。更有甚者,可能甚至就不布施了,毕竟人心容易做恶业。」: |- [" @! I+ \, _8 x9 X( t9 a) L
/ j" M2 h: z1 j, c6 W
% S9 e1 J v! W) n克制性欲 j2 ?! j) t- l, y
人若已经作恶,切忌再犯,不可沉溺其中,
! w. B: R$ B w) k$ f5 l不知自拔,恶贯满盈时,必定受苦报。
1 d6 s5 S; l) F' f- g2 J
: Q/ f" S! [+ j0 E) F% {# g 从前有一位比库名叫斯亚沙卡,他对修行出家的生活不满意,并且有自慰的习惯。当佛陀知道他的行为时,告诫他不要做会导致他远离清淨修持的行为。佛陀也因此制定比库不可沉溺于感官享乐的戒律。佛陀说这种行为要加以谴责。
# L* I" e. v8 t4 u& {4 \8 c! C8 l$ ?4 X! E; u
“这种行为会使人产生痛苦。”佛陀说。
, M2 ~6 e+ C/ _3 o3 ^' p+ X6 P0 o6 g. ~: b) \
1 D, z" u1 U# j# u6 w# ?6 b7 a女天神照顾马哈咖沙巴尊者# P1 \6 ?1 A/ w* z; V, [8 b3 a
人若已造善业,应持续做善业,. i( F. |! o7 m2 T
善业多必受乐报。 (偈 118)
2 d7 I1 Y' W+ R, m+ p, Y( r' O! n0 K. t( r( |7 Y y
有一次,马哈咖沙巴尊者停留在毕钵离穴洞中,并且入禅定长达七天之久。当他出定后,希望提供机会给一个人,让他能够供养刚出定的修行人,就在这时候,他看见一位年轻的女子正在煮食物,就站在她门口化缘。年轻的女子看见马哈咖沙巴尊者时,满心欢喜,她恭敬的说:「尊者!希望我这谦卑的供养,能够使我明白究竟真理。」马哈伽沙巴尊者接受她的供养后,向她说随喜:「希望你的愿望能够实现。」 ) ]- n8 ?! _3 L. B3 f8 W
/ X, z" B) ?. I# G& Y后来,她被毒蛇咬到而丧生。她往生为三十三天的天神,拥有天神的一切荣耀。她知道自己所以能往生三十三天为天神,是因为供养马哈咖沙巴尊者的关系,所以十分感激他,便决定继续做善事,使福报能持续下去。她每天清晨都到精舍去打扫周边环境,把水壶装满水,并且做其它的工作。马哈咖沙巴尊者刚开始的时候以为是年轻沙马内拉的服务,后来,他发现竟然是一名女天神在做这些工作,就劝她不要再来精舍,避免别人说闲话。听完马哈咖沙巴尊者的话后,她非常生气,哭泣著向尊者恳求:「请你不要毁了我的福报!」 % z: n4 G) E: h/ u6 @
8 V8 k+ o# W& i6 r, C0 N这时候,佛陀听见她的哭声,便放光安慰她说,虽然善事非常重要,但身为年轻女子,单身来精舍服务并不值得鼓励。( u7 C% B4 P P" W2 Y4 D
3 ~8 ]' W7 i$ i; T: J & k% _) C: \& W1 g5 y& m
给孤独长者与守护精灵
4 s1 V, f* y& V1 `) a8 O/ h; ?造作恶业的人,在恶报未成熟时,可能享乐,) e; \: g6 k- o$ `; E" @. v+ ]
一旦恶报成熟,则承受恶报。 (偈119)
/ q7 T1 {0 w2 D3 `9 B
& {, b4 S# O6 T/ F4 |6 c4 E造作善业的人,在业报尚未成熟时,可能受苦,% u6 N; i H. W7 i( X. s
一旦业报成熟,则享受善报。 (偈120)
* W9 m& S j- F; p6 Y
& ~# c) S/ C7 H" m6 w给孤独长者是揭达林给孤独园的捐献者。他不仅乐善好施,同时也是佛陀的虔诚信徒。他每天前往揭达林给孤独园三次,向佛陀顶礼问讯。清晨的时候,他会带著米粥前去,白天的时候带适当的食物,夜晚的时候,则是医药和花。后来,他的家道中衰,但由于对佛法有信心,他不受贫穷影响,每天继续供养。一天夜晚,住在他家的守护精灵在他的面前现身,告诉他:「我是守护精灵,长久以来你一直供养佛陀,从不为自己的未来打算,现在才会如此穷困。此后不要再供养佛陀了!好好照顾你的事业,再做一个富翁吧!」
$ @" S. ~# q" x% U2 Y4 H
# r9 n5 o% O- v给孤独长者听完守护精灵这些话后,就要求它离开他家。因为他的修持非常好,这守护精灵无法抗拒他的要求,只好离开,但却无处可去,想回去,又怕给孤独长者。只好去找沙咖天帝,沙咖天帝建议它做件善事,回报给孤独长者,然后,请求他原谅。沙咖天帝接著说:「有些商人向给孤独长者借贷,至今未还,他的祖先也埋藏了很多的财富,但却被冲入海底,还有一些无主的财富藏在某某地方。去吧!把这些财富全找回来,塞满给孤独长者的家!」这守护精灵照著沙咖天帝的话去做,给孤独长者就又发达起来了。 6 w( E2 g/ R" o) F# @
2 P C. m; f2 O) C9 |7 p! F# s `) j+ v当守护精灵告诉给孤独长者,它的所作所为后,给孤独长者允许它回来他家,并且带它去见佛陀,佛陀告诉他们两人:「人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内无法享受善业的善报,也没受到恶业的报应,但善恶业报迟早总会成熟的。」 + h" I* z, H2 ~+ b
$ P, q; C# D! a6 n* \
v2 x3 _, s- j3 C ?粗心大意的比库" b) V1 j# y3 b* m/ g& _. z
不可小视恶业,不要以为「我不受恶报」,% m; ^" x* j: v2 B$ B- V
要知道,点滴之水也可充满水瓶;
' C4 V7 A# l& R1 X; w6 ?" M同理,愚痴的人虽然少许少许作恶,
1 O8 t2 o& Y" }7 E4 m( B" B但必定会有恶贯满盈的一天。 ) P8 l& ]. H2 V. u+ c, ]$ @- ~
$ G2 L6 S F2 _% {8 f
有位比库每次从精舍拿卧榻、长凳或小凳去使用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