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因果教育:心念与命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22: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这位童子寥寥几句话,竟然流露出知命畏天的品格。说起来好像非常浅的道理,看见意外之财,能够有定力不起贪念,便是绝大的学问。(《德育古监》第一百一十页); |. `, v( z4 A) [' V- w* A
) i0 q4 [* a+ N& L0 r" ]6 I
           义贼救人,後行大运6 m5 _7 g2 f  Z3 x0 Z: C; _" i
  
) ^; p8 }6 b7 h( o. z  某甲起初当乞丐,然後做贼,最後巨富,子孙有人名登仕籍。
& T# p' s& x" l/ K: ?+ l; C  当他做小偷时,城里有一位大富人家,三世孀居,妯娌三人,都死了丈夫,没有子嗣,幸好小妇人怀孕尚未生产,大家都希望她生个壮丁,以传宗接代。% j4 b% y! E4 g0 E. P! Z, R
  在清明节当天,两位寡妇都到乡下去扫墓祭祖,由於路程遥远,往返需要三天,只有小寡妇有孕在身,不便去,留了一位老妇人侍候她。3 G0 Q4 H: v. _9 ?% t" j
  某甲暗中打听到这件事,认为这是下手的大好时机,打算利用富家人少时行窃。9 ~* W2 r8 Y; E4 U0 ^0 h) X( Y
  天色一黑,某甲就越过墙垣,看见小寡妇与老妇人,手里拿著灯,出来省视门户。於是,某甲就来到小寡妇的房间,藏匿在隐密的地方。小寡妇坐在灯下看书,老妇人在旁边好像有点醉的样子,小寡妇催老妇人去睡觉。小寡妇说:「你自己关门睡觉,不要吵到我!」於是老妇人就掩门而去。& j8 f* ^8 ?$ Q- O
  不久,有一位年轻人推门而入。某甲怀疑这位年轻人是他的同道,惊讶对方不等小寡妇睡觉,就闯进来。那位年轻人穿得很俊,小寡妇看见年轻人闯入,大吃一惊,站起来要呼叫。年轻人马上抱住小寡妇要求欢,小寡妇坚决拒绝,而且呼叫老妇人,老妇人没有回答,年轻人看见小寡妇不顺从,就从鞋袜中,抽出利刀,告诉小寡妇:「你不顺从,我就要杀死你!」$ i5 ]8 ]: _, M3 C1 }
  小寡妇呵叱他说:「我们家世清白,不能蒙受无赖的污辱,你要杀就杀,我宁死不从!」
+ [4 k! l# r. _  年轻人把刀子放在小寡妇的脖子上,强迫她。0 u( B' k; n# d/ {' ]/ P9 E
  某甲睨视许久,心中极为愤慨。突然从那位年轻人背後出来,夺取他手中的利刀,而反击那位年轻人,年轻人被击中额部倒在地上。妇人出乎意料之外,更加害怕,浑身发抖,说不出话。( P2 M: P, g8 j% W3 o- x" K
  某甲立即出来,开门大声呼喊:「抓贼啊!」等邻居们都来了,问说:「贼在那里呢?那一个人是贼呢?」6 `& `1 J( l2 f+ T- `* m. |
  某甲由於义气和愤慨,而忘记自己是来行窃。到了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笑著说:「我是贼!然而,有比贼还更可恶的人。诸君何不跟我来呢?」
9 H! U& c; y! l2 B+ g# F& y: y  因此某甲就引导众人进入小寡妇的卧室。当时小寡妇已避到其他房间,只有看见一个人躺在鲜血上,拿蜡烛照他,发现这位年轻人就是西邻的某乙。幸亏某乙伤轻未死,大家询问某乙为什麽来这里,某乙默不说话。询问某甲,某甲说出自己见到的经过。於是众人把他们两个人都捆绑起来。; E4 b" y6 Z$ h! t) H: Z
  翌日天亮,大家把他们两个人押解到衙门。某乙反而诬告小寡妇与某甲通奸,而自己那天晚上因为捉奸才进入小寡妇的房里。
+ V/ M3 l+ }. d9 h; v  某甲说:「我是一个小偷!有谁不知道呢?即使有妇人不守贞操,那里肯跟贼通奸呢?」接著,他不但叙述那一天夜晚发生的事情,而且招供近年来行窃的案件,以证实自己是一个小偷。
1 A$ u* j0 G! y8 E  衙门的官员核对档案卷宗相信某甲的话,於是严刑某乙,某乙才吐露实情。因为他羡慕小寡妇的姿色颇久,那天夜晚,他也是伺机前往,侍候小寡妇的老妇人接受他的贿赂而且已经串通计划好了。
& e* t* Z) I' Q$ A" a  於是,县官依律法判某乙和老妇人入罪,表扬小寡妇的贞洁,推崇某甲的义行而释放某甲。
, v$ W& ?* I' O  某甲出狱後,仍然像过去那样行窃。有一天夜晚,他在乡镇偷窃,被主人发觉而逃走,追他的人很多,他误投绝地而无法出去。仓卒间,他看见一座破庙,越墙而入,并且藏匿在神桌下。3 o: T1 z8 x% B3 L5 b: b
  由於他很著急,误撞身旁泥塑的神像,自己也因此昏倒。他在昏迷中,看见所撞倒的泥塑神像,从地上跳跃起来,青色的脸孔而胡须是赤红色的鬼卒,持刀呵斥某甲说:「你怎麽敢撞倒我?」说完,上前抓起某甲要杀他,某甲出力支撑抗拒。忽然听到殿上的神明说:「这个人保护别人的节操,成全别人的宗嗣,阴德很大,上帝已经赐与厚福,鬼卒何敢作祟呢?」
6 H2 B& c2 o2 o" Y1 J- Y# N  不久,有人把青面的鬼卒抓去,打了数百下。神明又召唤某甲上来说:「丹墀(红色的阶地)下有巨金赏赐给你!」
- }; Z6 E$ k. ]+ ]4 r+ r2 ?. j  某甲叩谢而起,恍惚看见丹墀下金子堆积如山,急著走下阶道,摔了一跤而醒来。- Q9 E3 B2 d# P( [1 J
  他醒来後,仰视天空三三五五稀疏的星星,黎明时晨曦微微地照射大地,他默默地忆想神明的话,沿著阶道而下,遍地寻觅,得到一个康熙年间的大钱,他以为鬼在作弄他,暂且捡起这枚钱币,乘著曙光行走到一个村落。看见路旁有一位卖熟山芋的人,他拿捡来的铜钱买山芋吃。3 g' t+ e5 U) v7 e( y
  不久,有一位老翁也来买山芋,跟某甲并坐,吃完山芋後,立即离去,遗留下一个长方形的钱袋(古称「搭连」)。某甲要起身时,看见这袋子,知道是老翁遗失的,打开一看,发现袋子里藏了两大锭黄金、百余锭番银、数百文制钱和四本帐簿。帐上记载没有收的银两多达数万。! v8 l: A' c  A5 O
  某甲恐怕卖山芋的人看见,急忙把东西掩藏起来。他心里想:「这难道是神赐给我的吗?然而,老翁遗失这本帐簿,怎麽收钱呢?纵使这是神明所赐,我也不可以接受!」
8 J( A$ q  p$ T; m& x+ @9 T* z  因此,他又坐著等老翁回来。坐了好久一阵子,卖芋头的人发脾气地催他说:「你只给了一文钱,坐了这麽久,难道是要寄宿不成?」
* v6 i. O0 r' {" n* i0 Q- R6 I0 n9 F  某甲回答:「不!」因而从袋子里拿出数文钱,再买山芋以等待老翁。
: e) N) x4 j$ H- D  老翁果然仓皇走来,汗流浃背,看见某甲还坐著吃芋头,就询问某甲:「你还没有走?刚才我遗失一个袋子,你见到了吗?」
1 b7 G7 n2 p4 K  某甲笑著回道:「不是因为您老人家的东西,我早就走了!」
' x" |. ?! A( [  j. ~; v  说完,某甲就拿出袋子还给老翁,并且说:「您原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我只借用数文钱买芋头吃,希望您不要责备我!」9 H2 J( a  a. V$ E, g
  老翁既没有打开看,也没有致谢,只说:「我住的地方不远,你何不与我一齐去呢?」3 @# V1 M- l8 ^" \" }! Y( T1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22: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某甲随老翁走了数里,到了一栋大宅院,门外木材堆积如山,老翁与某甲一齐进入庭院,到了中堂,老翁进入屋内,整饬衣冠後,又再出来,向某甲作揖说:「我是楚人,在这里设置木材行已经许多年了,各乡镇的木材行,都来我这里批购。我的资本数十万,大半的赊贷款项,都记载在刚才我遗失的帐簿里。幸好你归还我,否则,我就完了!请你收下我这一千两银子当做谢礼!」
, v$ W$ t* ]- B6 {  某甲坚决推辞,老翁见他的心意诚恳,因而询问某甲:「你从前从事何种行业呢?」5 B+ T, T/ r% P
  某甲回答:「我没有学习什麽行业!」1 _: B! N6 E5 T( w9 j- h; E
  老翁又问:「你家里有什麽人呢?」
* _* k; d+ Y4 Q4 E0 a: T" m  某甲回答:「我孑然一身,没有家室!」
# m+ I3 v% w8 {  老翁又问:「然则,你以什麽维生呢?」- l  t! w6 |, {7 I! s2 f
  某甲回答:「我不敢欺骗您,我是一个小偷!」- o: S2 q; g& X: r% o/ n
  老翁很惊讶地说:「从前某县有一位义贼,能杀不良少年以保全守贞节的烈妇,就是你吗?」
" }- f2 w+ w+ B  y/ Z; z# W  某甲:「是!」# o" N0 d+ }% u! ^9 U0 p5 l
  老翁说:「你现在又见利不取,心胸光明磊落。这是一般人所难做到的。我有百万家产,无人可以信托,你如果不嫌弃,何不跟我住一起呢?衣服、饮食和财帛,随便你使用,岂不是比当梁上君子(贼)好吗?」' z1 R6 N' o$ i1 U4 t; \
  某甲很高兴地承诺,於是他就跟老翁住在一起。某甲认识许多字,老翁命令他代收各种帐款。他在老翁家里帮助了两年(或译为当了两年的出纳),勤劳、谨慎、精密而且丝毫不苟,老翁年老没有儿子,竟然认某甲为乾儿子,带他还乡,因为老翁离乡很久,乡人不知道某甲不是老翁所生的儿子。
3 a& g& b6 g: `7 ~* c9 h  等到老翁逝世,某甲继承他的事业。子孙昌隆,有人考取乡试,当了观察郡守的官职,迄今还是楚国的大富人家。
) E- j  R; S/ T! t  坐花主人汪道鼎先生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以小偷那麽贱的行业,而有士大夫的居心,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上天厚报他,不因为他是小偷而有所吝惜。然而,对於那些显贵的後裔,降低为卑贱的官职,他们的原因和由来,也可以依此类推而知。」(译自《坐花志果》上卷第三十六页至四十一页)
# f3 W: g4 B2 D( v' x+ a! u* w9 N* ^. K7 l: k0 b+ X! t8 q
             努力行善,扭转恶运4 ?$ Q4 g  D: X" O
  
) o0 \4 q1 D  y4 }/ V/ v6 s$ s# ~  明世宗嘉靖年间(西元一五二二年至一五六六年),江西有一位俞先生,名都,字良臣。他博学多才,十八岁便考取秀才,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1 Z0 j$ Q# M: s5 K8 [- r) l
  到了壮年,因为家境贫穷,而开馆教学生读书,与十几位同年进学的朋友,一齐创立「文昌社」,敬惜字纸、买物放生、戒邪淫杀生及各种口过。这样做了一年多,他前後考了七次试,都没有考上举人。" f) R& l& G2 `
  他生了五个儿子,四个生病夭折,第三儿子长得很清秀,而且聪明,左脚底有两颗痣,他们夫妇非常疼爱他。没想到:他八岁时在邻里游玩,失去踪迹。& a2 d5 b. B0 ?6 {4 N' W' `/ J
  俞先生生了四个女儿,只剩下一个。俞太太因为伤心过度,把双眼都哭瞎了。俞先生终年潦倒度日,生活非常贫困。
7 K% `3 A: g4 @0 f$ L9 E  他心里想:「我平生并没有什麽大过失,为什麽却惨遭上天惩罚呢?」
' o! R$ h' Q# F! r  过了四十岁以後,他每年除夕都用黄纸写上疏文,向灶神祈祷,请求代向天庭转达。这样经过了数年,也没有回报或反应。( K  h0 A; A) x, j% a
  到了四十七岁那一年的除夕夜,他跟哭瞎眼睛的妻子和一位女儿,围坐在凄凉的房屋中,满面愁容,对目相视。
8 i9 q$ B) h* V* {6 M8 j  这个时候,他忽然听到叩门的声音。俞先生拿著蜡烛,走去开门,看见一位头裹角巾(将四方巾折一角)、身穿黑衣的老丈,胡须及头发已经有一半变银白色了,老丈长揖就座,他说:「敝姓张,从远路而来,听说你家愁苦感叹,所以我特别来安慰你!」
, a! o1 x2 W# ?' O. C  俞先生觉得老丈与众不同,所以对他非常恭敬。俞先生说:「我平生读书积行,迄今尚未考取功名,不但无法保全妻子,而且三餐不继、衣物缺乏。我还曾经焚烧了好几张疏文给灶神…。」
3 j8 Y* d* s+ h6 I7 q  说完,俞先生顺便叙述疏文的内容。3 H! U6 ^5 K& T4 [8 l; C" E
  张老丈说:「我知道你家的事已经很久了!你的恶意太重,专务虚名,疏文中充满著怨恨,亵慢上帝,恐怕所受的罪罚不止这样!」8 \, M" R+ {( M2 ?, \
  俞先生大吃一惊,说:「我听说:冥冥之中,鬼神必记录任何微小的善行,我发誓行善、遵守戒条已经相当久了,怎麽全部属於虚名呢?」
9 U3 G' T9 _& Z  张老丈回答:「例如就敬惜字纸这一项来说,你的朋友和学生经常用旧的书册字纸,来糊贴窗户和包裹物品,甚至还拿来擦拭桌面,你藉口说,不要弄脏,而後立即焚化。你每天都看到这些现象,却不告诫或劝导他们。只是在路上,捡几张字纸回来焚化,好做给别人看,有什麽益处呢?" G6 D/ y" _! G' @5 S$ A
  文昌社每个月放生,你只是随著大家奔波,(只随喜而未尽力,不是真正的随喜),因为别人而事情才能办成功,如果别人不做,你也不会主动去放生。其实,你的心中还没有萌起慈悲的心念,家中的厨房也常宰杀鱼虾和螃蟹等动物,难道它们就没有生命吗?+ o6 W% A" e# ~& l
  谈到言语的过失,你习惯强词夺理,说一些风凉和尖酸刻薄的话,使别人倾服。当你说出口时,你的心中也知道有损厚道,但是你习惯在朋友的谈笑声,随风毁谤和讥笑别人,而无法自制。你的话语已经触怒了鬼神,不知被记录多少过失,你还以简朴忠厚自居,这是欺骗自己或者欺骗上天呢?
) l  _" {6 d) d+ t) ~2 K: {" F  你虽然没有做出邪淫的事情,但是你遇到别家漂亮的小姐,你一定仔细瞧看,你的心立即动摇,而不能驱除邪念,只是没有邪恶的因缘凑合而已,否则後果真是不堪设想。你反省自己面对美色时,能像鲁国的男子(注)那样吗?你吹牛说终身无邪色,可以面对天地鬼神,真是胡说八道!9 J: f; E5 u, }1 H+ N
  这些你发誓做到的戒条,尚且如此,何况其他呢?你每天所焚烧的疏文,我都转呈天庭。上帝派遣日游使者,考察你的善恶,发现你数年内没有一件可记录的善行,只是在你独居时,看见你的心中充满著贪爱、邪淫、嫉妒、急功好利、不公平、高傲而轻视他人、希求回报、报复旧仇的念头。这些不好的念头,都已经被日游神记录下来了。上天的责罚越来越严重,你逃避灾祸都来不及,怎麽还在祈求福报呢?」: \0 m" j. r2 b5 {+ X) y
  俞先生听了十分惊讶,惶恐地趴在地上,痛哭流涕说:「您既然知道我暗中所做那些事情,您一定是灶神,请您救救我吧!」( |. M8 X5 M3 d# J7 b' c4 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22: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邱普曾经告诉别人:「我小时候,遇到一位相师,他断定我富而不寿,无子无孙。後来,我又遇到占星家,他看我的八字,说我命短没有儿子,更不必谈到孙子了。他们的预言和推断都相同,我现在虽然失去儿子,幸好还有孙子,儿子虽然去世,可是我尚且健在,不是一半灵验,一半不灵验吗?或者不久之後我会死,接著孙子又死。最近有一位相士看我的骨格,说我已经脱胎换骨,与从前大不相同,我将来的福气不可计量,希望我好好努力行善。我修的福德没有报在儿子,而报在孙子。眼前我虽然受委屈,可是将来却能优游自在。我想问苍天,可是苍天很高,问了又没听到声音,所以我只好问寸心而已!」3 _+ M+ K  ^. y0 h& _3 ]5 n2 Z
  邱浚从小聪明过人。有一天下大雨,邱浚的位子被雨淋湿了,达官贵人的儿子正好回家,邱浚就移到他的位子。他回来後,喧吵不已。$ @" P! L% _9 t$ x, _# w6 ~
  老师说:「你们不要争吵,我出一句上联给你对,如果你对得好,我就不怪你!」* f1 p6 u5 R! Y# M
  老师出了一句上联「细雨肩头湿。」( {! |) ^4 K1 M8 W, c
  邱浚马上对说:「青云足下生。」
# {8 P# e; P/ b+ K5 e" m; B" O  老师称赞邱浚的才华,引来官宦子不服,回去禀告父亲,父亲说:「邱浚真大胆,你去请他来!」* ?7 j+ M6 |' D  T! y7 C" `: U
  那位达官贵人看见邱浚,便勃然大怒。没想到邱浚从容地答道:「移动书桌和小孩子争论都是一桩小事,您老人家胸藏万卷书,心量可包天,何必为这小事动气?」7 X8 \6 q! [5 W1 F- w
  当时邱浚只有八岁,竟然有胆说出这种话,使官宦听了暗中惊奇。
8 B3 Y/ E; n2 L4 q  过了一会儿,那位官宦质问:「谁谓犬能欺得虎?」/ P: @% q! i6 A& ]
  邱浚对说:「焉知鱼不化为龙!」0 w* U* |1 h! {! G# V% d
  官宦大吃一惊,以礼谢邱浚。
% z) u2 B  x$ s( t' x8 ]  邱浚後来考中解元,荣登进士,又进入翰林。明朝正统年间,他做了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成为一代宗儒。邱浚成名时,祖父邱普仍然健在,世人都说这是一个积善改变命运的很好范例。(《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第二七五页及三一九页)' u) R' B9 o! p4 |
6 E" f1 [/ _) W: L8 x+ r
           慷慨解囊,寿长子贵
, N  J2 B2 d) v  
2 Y) e2 V# j. P+ D3 ?  清朝时,有一位黄永爵先生,是崇明人。算命先生断定他没有儿子,而且只能活到六十岁。
; D+ C6 @9 ~7 a6 G! S  有一天,他看见有一艘南洋船,遇到风浪,即将翻覆,急忙出了十两银子,买两条渔船去拯救受难的人们,全活了十三条人命。
) E, B' {$ j' J% t: i  他又遇到那位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吓了一跳,说:「你满脸阴骘纹,一定有很盛厚的福德。你不但有儿子,而且会荣登大魁,你自己也上寿而终!」7 B' Q4 ]0 |: m
  後来,他果然生了一个孩子名叫「振凤」,康熙十八年(西元一六七九年)考上状元。黄永爵先生活到了九十几岁而且善终。(《感应篇汇编》第十九页)) Y- R  m; H8 ]# L; y

2 p! m( E& h2 k5 R7 v5 b            命有定数,诚可转移; x+ ^. y$ y, p7 A
  
1 v/ @" u1 @* }- W* g! B; \  |  梁朝的进士崔,做到了太子宾客的官职。他生性十分孝顺,而且很乐於奖励後辈读书人。( j, ?4 [9 i) I* V" i" O/ @& v' e
  他参加公众场合,时常端坐寡言。他曾经说:「话太多,不但惹人喜爱或讨厌,有时甚至冒犯别人的禁忌!」
/ X4 f* R6 r  e% A  B( L+ i  他指示和命令仆人工作,也用宾客的礼节,纵使炎夏和寒冬,也从不冒犯下人。
8 Y8 @2 @# u7 m* W" ~7 ]  有一天,他梦到两个人走在前面引路。一个人计算里程,说:「已经三十里,可以停止了!」
% V. }$ j6 e5 s( F9 Z  另一个人说:「这位先生应当再前进三十八里!」
" F' G" F& [& W9 P  他们照所说的话,又再走了三十八里。然後两个人都停了下来。7 L! w, o2 @# l0 R1 K, e
  不久,崔惊醒过来,他懂得梦,知道那是代表自己寿命的极限。所以,六十七岁那一年,他便请求退休。翌年,他果然逝世了。(《五代史》崔传)
% r9 Y3 m; B- O0 i  (评)读这则传记,知道寿命有预定的现象,而且也可以转移的。行走三十里,应当停止,是表示崔命中注定的数目。再前进三十八里,是崔修善的报应。. t8 z2 }5 y: ]$ u0 \) h5 g0 O
7 G/ B! J$ t) _' l* x
            苛待妻子,削尽福运; Y: z) \1 v4 t
  
! y: U) e/ h; D5 N/ e1 C  斐章是河东人。年幼时,曾随父亲斐胄镇守荆门州。  _( G; r( _( z! ^1 j
  有一位法号昙的僧人,客寄在斐胄的官邸,能知道吉凶祸福。他非常看重斐章,并且断言:「将来斐章的官位一定胜过父亲!」
2 S5 B2 T  {. Z2 |$ J  斐章弱冠时,娶了李小姐。数年後,他父亲移镇守太原,斐章也随从任职。他把妻子丢弃在洛阳,过门而不入,因为他的心里,已经别有所锺。: v2 f. d; A% e# V
  斐章的妻子李氏自感薄命无福,穿著粗布衣,束发露髻(古代贫士所束的一种发形),读佛经,以简单的蔬菜配饭。
9 j: A. N# {2 r- {9 m0 }  有一天,昙法师又来到太原,与斐章谈天。昙法师一看见斐章,惊讶地说:「贫道十年前曾经预言你必定显贵,你的福气现在却完全削减光了,这是什麽缘故呢?」
; S8 B+ ]$ ^5 }6 R5 ]' s  斐章把自己苛待妻子的事情禀告昙法师,昙法师说:「夫人的生魂控诉天帝,天帝要惩罚你的罪行了!」& t  I. K& R( L0 a) h1 @
  十天後,斐章被部属杀死。(《德育古监》第三十一页至三十二页)
6 I( ^6 U( i( T- N! N& O9 M4 B: c; N" A3 v1 J- x
            不济胞弟,亏德削禄
: u% A& F5 [- y9 r1 n' B9 ~  6 E- c) i8 @. m( A) c$ D
  刘彻的家境相当富裕,学问远近驰名,可是屡次应试,都没有登第。
/ D, L" m4 m( R1 F* `3 C  同乡里有一个人,名叫朱轼,家境贫穷,在邻里教学童。到了岁末时,朱轼领到束修(学生交给教师的学费)回家,在半路上遇到一位农夫,身带铐锁,哭得十分伤心。
  s! D' i; @8 f% T  朱轼问:「老兄!你为什麽哭泣呢?」3 H) s( D, p. `& q! d
  农夫回答:「我向政府借青苗的钱,无法偿还!」
0 G+ N6 F( u* i+ r! B  朱轼拿出全部束修,为他偿还所欠的银子,农夫因此被释放了。+ J  n+ M, K0 q2 m# s- z* O+ f& D
  当时,刘彻正向神明祷告自己的前程。他梦到神明告诉他:「你有微少的官禄,但是因为德行有亏,所以无法获得!」( c3 s4 O* h8 T- d7 E! X* L
  刘彻问神明:「我的德行那里有亏损呢?」
0 T  E& v$ g7 b  神明答道:「令弟欠官府银钱,你无动於衷,不去帮助他。他差一点就没命了,难道不是你亏德吗?」- W7 C" a( _) E" f1 `1 y
  刘彻说:「这是我弟弟自己不肖,我有什麽罪呢?」
$ \" {0 ]6 i* w5 i  神明回答:「过路的人看见令弟的样子,尚且於心不忍。你是他哥哥,为什麽毫不动心呢?你不知道朱轼代令弟缴纳种苗钱的事吗?他将获得阴德的果报了!」( [  v; s% A$ _) W. C
  刘彻醒来以後,拜访朱轼,果然有这一件事。他黯然神伤,彷佛有所失。
8 Q6 n/ V2 h$ l/ b" F. q- @  朱轼生了三个儿子都贤达显贵,而刘彻却终身不第。; H4 ^% M- p2 D! N1 e
  (评)在这世间,有许多人都像刘彻那样,不去济助兄弟。他们总是以兄弟不肖为藉口。而不想一想:如果兄弟真正贤能,那里还需要你的济助呢?
0 F% G7 J' X% d6 j( Z9 ]' N1 j: 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22: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甘心穷困潦倒而死,我们自己固然难逃冥司的责罚。兄弟不甘心穷困潦倒,而在外面为非作歹,岂不是连累到全家吗?他不甘心穷困潦倒,而在家里酝酿怨恨,甚至兄弟反目成仇,我们可以不引以为监吗?(《德育古监》第二十三页)
- R& o/ G& q* X( z
0 d! ^7 @, ]+ E1 T+ m$ k3 E            恭敬得福,亵渎遭殃: I" H% t1 A4 o( `% ]
  ' H; k+ F: b$ c) D, B
  楚国中部有一位孝廉在庙里面读书,他出入神像的面前,必定恭敬地作揖。* K( J. c8 R( `
  有一天夜晚,他的妻子梦到神明告诉她:「你先生非常尊敬我,他本没有儿子,我已为他请求天帝,得了一个儿子了!」. u( B0 U! o: D% Z
  妻子问:「我先生有考取功名的希望吗?」% F- v! z  B5 v4 ?  [; p
  神明回答:「希望你们行善有始有终,我应当尽力请求天帝,但如果功名和禄位的名册已经定案,恐怕就不一定能奏效了。」
" Z. z& G8 c6 n5 E- G: |, G; V# y  孝廉回家後,妻子将这件事禀告他,他说:「我只有出入时礼敬神像,并没有诚恳地祈祷其他事情!」/ \- J& H+ T" Y8 |7 b
  有一天,孝廉留妓女在庙里过夜。当天夜晚,他太太又梦到神明告诉他:「你先生亵渎神明,刚好有夜游神来考察,现在已经禀奏天帝,他的功名和子嗣都没有希望了!」
7 D: {8 d( f: x2 a  翌日,妻子促请孝廉回家,询问他昨天夜里做了什麽事,孝廉隐瞒不说,妻子就把昨晚的梦告诉孝廉,孝廉若有所失,便选择了一个吉日,聘请数位道士来祈福消灾。没想到法会刚做完,听到台阶下有铁绳的声音,孝廉立即暴毙身亡。(《感应篇注训证》第八十九页)7 f$ r7 a. }; C5 V; l8 _# W/ ?

/ G6 k( v1 j$ ?; {$ U% g7 R5 }            误杀无辜,折损禄寿6 r3 U* E3 _8 v& j
  
, R' e( U1 A8 w  C( X  唐朝的娄师德,早年做一般平民时,曾经生了一场重病,梦到:一位身穿紫衣的人来到床前,引导他走了数里路,看到了一座官府,上面写著:「地府院」。进入地府院,看到一个房间,上面写著:「司命所」,掌管世人福禄和寿命的资料和书册。有一位穿绿衣的人,取出卷轴阅读,上面写著娄师德的姓名,并且记载了禄位,在某年某月,出入台辅,而且活到八十五岁。4 p* ~# m' B7 }7 D
  於是,他便惊醒了。
( `8 v/ \, |5 G+ R  後来,他出任了许多官职,都跟梦中所记载的一样。等到他做西凉的统帅时,有一天,他看到一位身穿黄衣的人说:「我是冥府的差吏,奉命来请你!」8 r, o7 Q5 S0 Z) l% ~, Y  d- {5 c
  娄师德答道:「我曾经见过司命的册子,上面记载我会当到上台的高官,而且享年八十五岁,怎麽这麽早就结束呢?」
/ E! a3 j' T0 V6 F& J- L  阴差说:「你当官时,曾经误杀无辜,所以官禄和寿命都减少了!」
8 ~# s* |8 j0 t  阴差说完话,忽然消失了。" y% l0 f0 ]2 m$ C' V, Y1 a, r. o
  娄师德三天後便逝世了。
: u" N3 f0 K1 K$ \9 p1 ?3 K  我们应当想一想:像娄公那样廉明厚恕,尚难免於滥杀无辜,执法的人可以不谨慎吗?(《历史感应统纪》第三卷第九十三页)
: Q8 G2 Z. d  v: x# o8 A1 y  N9 y+ X+ B- a
            学养不足,难解厄运
8 \- u; T9 p( o  y2 r$ o  
% t. Z' N. T% c5 B9 l0 @  年羹尧字双峰,是清军镶黄旗人。他在康熙年间,考上进士,不久升为四川和川陕的总督,又因为平定西藏和青海的暴乱,被赐封「一等公」的殊荣。他虽然机勇善战,可是却跋扈嗜杀,加上他依恃功劳,骄傲放肆,为雍正皇帝所忌,而下狱赐死。
1 \/ }% Z- O2 p% n/ g  年羹尧小时候,他的父亲年遐龄带他到山中的寺庙游览,遇到一位道人。那位道人抚著年羹尧的头,说:「他异常尊贵,可惜却没有後福!」
$ P9 J0 r( z/ Q/ o, m; ?  年遐龄觉得十分惊讶,问道人说:「您有没有办法化解他的灾厄?」8 B  _, o' Q! y& o3 p! @
  道人答道:「有!」
# }  Z, r% x5 q0 }  年遐龄一直恳求道人帮忙,道人说:「如果他能跟随我学三年,便可以变化气质!」3 t( Y7 t! j% K9 \' F: _
  年遐龄因此邀请道人住在年家,道人答应了。% c0 `1 m) w4 C; C- U# q
  道人来到年家,便选择了高楼,与年羹尧居住和生活在一起。道人向年遐龄索取该用的家俱放置在楼上後,立即叫人砍断楼梯,饮食和大小便都用绳索吊器皿上下,等到三年届满,才能下楼。年遐龄一切事都遵照道人的约定去做。* O7 |+ `  X2 }" B
  第一年,家人偷听到楼上有运动和步伐的声音,好像是在练习武术的样子。第二年,家人听到朗诵书本的声音,直至夜晚,尚不停息。第三年,寂静无声,从另一栋楼房遥望,则看见年羹尧与道人相对瞑坐。家人认为:道人以前所说的变化气质,大概就是如此。7 J, |7 M$ Y2 l
  到了三十个月的时候,年遐龄的妻子生病,急著要见爱子,年遐龄阻止她,她打床,大声哭泣。年遐龄不得已,才架上梯子,爬上高楼,呼唤著年羹尧的名字。
6 }9 N; f, q" A7 q  道人张开眼睛,说:「事情搞砸了!」1 X& x* R0 H2 J" u: z6 m
  年遐龄非常後悔地追问原因。道人感叹说:「他只具备学术,而涵养不够,将来必定由於气盛而丧失性命。这实在是天数啊!」; T% a3 r' |( P3 S" g8 |8 ~% p
  於是,道人便辞去教职。後来,年羹尧的命运果然如此。(《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第三八三页至三八四页)' i" r4 S! _7 |" {# x
  年羹尧以军法来治家,赏罚非常严明。有一次,他请江苏一位姓沈的举人到家中教导自己的儿子。年府上下僮仆很多,每天都跪著递奉茶杯和盥洗用具,沈举人觉得不太自在,因此吩咐僮仆说:「你们不需要这麽多礼,我自己来就行了!」
- Y4 z% A' ^7 A2 b, H# d$ A3 s  有一天,沈举人正在沐浴,年羹尧看见僮仆不遵照他的命令,跪著奉上浴巾,大发脾气,叫随从把那位僮仆拖出去,过了一会儿,告诉沈举人说:「他对先生不恭敬,我已经把他杀了!」
# d3 h" A: o8 b5 ]. o1 U: ?0 ^( ?0 C  又有一天,年羹尧与沈举人一齐进餐,饭里头有稻谷,沈举人用筷子把稻谷挑了出来,年羹尧用眼睛暗示随从的人把厨师斩首。过了不久,献上头颅,并且说:「这位厨师择米不精,留他有什麽用呢?」
0 J* X8 B% v' i. ]& u  沈举人大吃一惊,以後便不敢随便说话了。4 c+ Y, L6 ]' C
  不久,年羹尧出征青海,告辞沈举人,吩咐他好好教儿子,并且说:「等我回来!你再走!」沈举人恭敬地答应。
7 z' u( ~7 X8 {0 g  数年後,年羹尧立功返乡,沈举人请求年大将军允许自己回乡探望亲人,年羹尧答应了。
( f) A( H8 h* F  t1 D  M  当时年羹尧的威名最显赫,他派遣仆人送沈举人,到了江苏,巡抚以下的官员都到郊外迎接。仆人引导沈举人回到家中,发现房宅、庭院、器物、奴仆都具备了。沈家的人说:「数年前,年大将军便派人来营建沈家新宅,最近又添购了许多器物和图书,而且沈举人的父母也得到丰盛的赏赐。」沈举人惊喜万分,几乎怀疑是梦境。+ p5 a& ]6 q5 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22: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减劫时,每过了一百年,人的平均身高便短少了一寸。经过了一千年,则短少一尺。释迦牟尼佛出世时,人的身长都在八尺左右(佛的化身长一丈六尺),现在已经过两千多年,应当短少了两尺多,所以现在人大多在五尺多上下。+ z) v5 a) j) \5 O) X
  总而言之,平均寿命增加时,身高也随之长大。平均寿命减少时,身高也随之减少。到了疾病和瘟疫的灾难後,寿命更加短促,身材也愈小,只有两手或三手的高度。当时人们都以稗(音ㄊㄧㄅㄞ,是两种米粒细小,难以食用的禾本科植物)为最好的食物。生活器具都呈现刀杖的形状(现在有些妇女的簪珥已有刀斧的形状)。( D6 ^$ t: b( D6 H4 ?1 V
  有人挖掘隋唐以前的古墓,发现古人的骨骼比较粗大,比现代人长了两尺多。《天人感通记》说:「蜀(四川)地都城的旧址,本来在青城山上,现在的成都,从前是内海。……到了晋朝,有僧人看见地上有许多裂缝,挖掘後,在船底下找到了人的骨骼,每具尸骨都长达三丈余,因为迦叶佛时,人的平均寿命是两万岁的缘故。」
, u, w. b0 j  _: z* r# T" R5 ]  我曾经读了《孔履记》,该书记载孔子的鞋子,相当於清朝官尺一尺三寸(清朝官尺一尺约等於现在三十一公分),则孔子的脚足绝不像现代人那麽短小。
2 P; l# m6 v- p1 c% B  我又读了《周礼》,上面记载:周代的斧柄长达三尺,宽三寸。由此可见古人的手不像现在人的手。甚至服饰和器物,凡在百年以前的东西,必定比现代还要大一些。这岂不是人类身体的形状逐渐变小,器物也随而变小吗?(《阴骘文广义节录》上卷第四十一至四十二页). o2 C6 J( r" ^1 c0 J
  建於数千年前的埃及金字塔,都是用巨石堆砌而成。现代人躯干短小,看到那麽雄伟的建筑,很难想像古埃及是怎麽做到的。现在的脚踏车轮圈直径顶多二十七寸,有的女士甚至只骑二十寸的,我小时候看到的二十八寸脚踏车,现在已经没有生产了。
* c, s! n9 m; |+ i- z& z" r( M. f$ M' H6 c3 W! e% J5 l
            道德衰败,众福消减
: o8 A3 k, m3 @  & S- C1 x) w3 a2 Z$ Y* X
  唯有德的人,才能有福。当人类的平均寿命减少後,一切都随之减少。当道德日趋堕落时,人类的福报也逐渐减损了。
9 L  h: l( A/ [* i$ N. W9 [' y8 ]9 q  简单地说,像七宝逐渐隐没,五谷逐渐欠收,衣食逐渐艰难,容貌逐渐丑陋,资赋逐渐昏愚,精神逐渐衰弱,风俗逐渐骄慢,六亲逐渐不和,赋税(或工作)逐渐繁重,水灾、火灾、盗贼、暴力及色情逐渐猖獗,宗教和佛法逐渐凋零,善人逐渐减少,真正饱学的儒士逐渐稀少,谤佛的人逐渐受到推崇,富人逐渐低俗而且吝啬。5 \4 A; u, M% m# X9 ]
  世俗的文章,有时会不准确或不灵验,但如果出自内典(佛经),则字字有根据。
- U+ @) `- F/ }5 [5 z4 I8 l4 z  夏朝、商朝和周朝三个朝代,都使用黄金和白璧(玉),动则以多少万镒(一镒为二十四两)和百双来做计算单位,未尝纯用白金。到了汉朝,才参用白金。许多小国都有夜光的璧玉和照乘的宝珠,不像现在那麽罕见。明清时代铸造钱币和器皿采用较低品质的银(低银),就是将赤铜参杂在银里,这表示银已经不足够了,到後来,便又完全改用铜钱,这难道不是七宝逐渐隐没的徵兆吗?6 C- H- W0 k( R; u  u9 ]
  古人所说的「百金」,就是一百锭金子,每一锭金子有五两或十两重,宛如现代人所说的「条块」。汉文帝说:「平均十户人家便有一百锭金子。」苏子说:「兴兵十万,每天要花费一千锭金子。」如果一锭金子,只有一两重,则汉代一般家庭只有十两金子,而每一位士兵的饮食、刀械、器物,每天只用了一分银子,有这个道理吗?(《阴骘文广义节录》上卷第四十二页)
6 w8 p2 K* R7 c' ~  周朝的一百亩田地相当於清朝的二十二亩,这二十二亩土地的收成,足可供给九位粗壮的农夫食用。古人每一餐饭必定吃了一斗米,一个人整年所吃的米粮,约等於(清朝)七十几石。九个人应当有六百五十石左右,这表示每一亩田地可以收获三十石。我小时候的所见所闻,我们家乡每亩田地可收脱粟三、四石。从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三年)以後,从前每亩能收三石多的田地,都收获不到三石,这不表示五谷逐渐欠收吗?
( r& {" E  |) w1 |6 n  明穆宗隆庆末年及明神宗万历年间,有人重修昆山的荐严禅寺,取出瓦间所填塞的稻束,好像是隋唐的故物,它的稻穗长达一尺多,估计当时的收获量,每亩田地,必能收获十余石,现在稻穗的长度已不满四寸。
. `  w- f% `5 y: y  (注)经济学上的「土地报酬递减定律」说:土地会因为不断地耕种,而产生养分减少、收获量递减的现象。$ C4 ~+ C9 s2 [
  古代的国家没有十年的积蓄,叫做「不足」。没有六年的积蓄,叫做「急」。汉朝和唐朝的极盛时期,还能够跟古代的「不足」相比。现在纵使想求「急」,也已经办不到了,这不是衣食艰难的徵兆吗?
* W" B4 ?5 H- |5 x  古代的王公贵族,不耻下交住在岩穴的野人和隐士;纵使地位像卿相那麽崇高,亦不畏辛劳,非必要不乘坐马车;现在有许多新官一上任,便藐视故友,收受贿赂,仗势欺人,而且过著豪华奢侈的生活,这不表示风俗骄慢吗?: z3 x$ e2 A3 u1 I8 z. O  r
  古代的高僧遇见天子不必报名,皇帝下诏书给出家师父一定称呼对方为「师」。唐太宗为三藏圣教写序,极为尊敬和推崇,玄奘法师圆寂,唐高宗告诉左右大臣说:「朕失去国宝了!」而且还罢朝五日,以示哀悼。(详见《高僧传》)景龙二年,中宗皇帝敕高安令崔思亮,迎接僧伽大师至京城,皇上及文武百官都自称「弟子」。(详见《金汤篇》及《佛祖统纪》)
# E* p$ X5 z" o/ z/ Q! P  宋朝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都兴隆大法,他们有时亲自驾临寺院,有时请僧侣到宫中说法,现在的官吏和士人倨傲,时常有看见佛像不参拜,遇到高僧没有礼貌的现象,这岂不是佛法凋零的明证吗?
9 Q+ }- _; Q, X" P4 \  孔子和颜子建立儒家的义理,只贵身体力行,而不尚言说,厚於自治,而薄责於人。孟子批评杨朱和墨子,是出於万不得已;譬如大黄和巴豆,良医偶而用它,并非每天的生活必需品。现今有些人,只捡拾几句来毁谤佛法,便说自己是程子和朱熹再世。那些谤佛的人,有著一种夸张自大的习气,讲不了几句,便排斥别人的说法,而坚持自己的见解才是绝对真理,这不是真儒稀少的徵验吗?(《阴骘文广义节录》上卷第四十二页)
/ n; C& T$ k; o8 P# r& {& {+ Z% o9 Q8 X
           尽人之性,感化恶贼
( p. q0 Q) n' x# X  
8 b! P- d) D$ ]& I9 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22: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朝的赵咨,做到敦煌的太守。後来他因病辞官,返回故乡,亲自率领子孙,务农耕作以维持生计。' v& c8 e2 G7 [7 t
  有一天夜晚,一群盗贼到赵家打劫。赵咨事先知道这件事,恐怕母亲受惊,先到门口迎接盗贼,并且准备饮食款待盗贼。$ X% R5 |: n) X5 t2 A" n  ^; C
  赵咨说:「家母的年纪已经八十岁了,她老人家生病,需要安静休养。乞求你们能留下少许的衣物和粮食,至於拿走我妻子和儿女的任何东西,我都毫无吝惜!」
7 O; g% \+ _4 q+ ?- n$ n  盗贼们心生惭愧,跪在地面上说:「我们侵犯贤人,实在太不成体统了!」6 R# u2 i: Z6 O& e- g7 Y
  说完,盗贼们奔走离去。赵咨拿著东西追上去,要赠送他们,却没有赶上。
5 K: ~+ D# X% `8 X. X  赵咨因此声名大噪,朝廷徵求他出任「议郎」(顾问及参与评议的官职),他推辞不到。朝廷再三徵召他,他不得已才应召,後来他升任东海的宰相。(译自《後汉书》赵咨传)/ _$ _; \, X7 l+ S' ~; z% I# e2 }) V
  (评)这是一则以孝亲而感化盗贼的故事。赵咨只孝顺自己的父母亲,跟别人似乎没什麽关系,竟然能使盗贼叩头悔过。虽然赠与财物,盗贼也不拿走,这种感应不是很不可思议吗?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能尽自己的心性,即能尽人的心性,能尽人性,自然可以转恶为善,化贪为廉。$ Q( H/ a( L4 k, i; s( Z" |/ z
  孟子说:「听到柳下惠的风范,卑鄙的人会变得宽惠,浇薄的人会变得敦厚!」何况亲身领受他的教训呢?(译自《历史感应统纪》第一卷第一四六页)
8 o2 @7 N- ^: H2 {# r; `
; [9 J+ \% i7 I; ]$ C# l           心性柔软,与人无诤  ~& B" H4 Y9 T! f
  6 m% _4 T8 k8 t/ r% [" N, X
  直不疑任职郎官(掌管宿卫侍从的官职)时,同寝室有人请假返乡,误拿走另一位室友的金子。金子的主人以为是直不疑拿的。直不疑立即向他道歉,并且买金子偿还他。
3 e" j2 ^* T. M7 {( P1 S  等到请假的室友回来,将金子归还原主,主人感到非常惭愧。$ k3 F- l3 Y, g/ T; ?: s$ S
  直不疑因此被尊称为「长者」,後来官拜御史大夫(职掌上奏、监察及弹劾的最高行政首长,兼副丞相,是三公之一,官位极为显赫),皇上封他为「塞侯」。(《史记》直不疑传)
) ?/ T$ P9 e. J  O7 h2 |( o
2 x" L$ d( ~, G* X2 ?4 K' h           善体民心,感降甘霖
7 Y+ E$ M& T$ k9 ^- a8 \* R3 G  4 E* B) Q' h0 l% Y. |7 P$ v
  田仁会出任平州刺史时,有一年,平州发生乾旱。平州刺史自己曝晒在炎阳下祈雨,不久马上下起甘霖。1 P/ Q! q7 n- T: Q5 ~' \" D% o
  当地因此流行了一首歌:# l/ h/ d& b4 m- x0 b
  父母育我田使君,(田刺史像父母那般护育我们,)& T) k, v" t) V, [; A( k1 |
  挺精诚兮上天闻。(他的精诚感动了上苍,)) v: D8 z. g/ U$ P9 v
  中田致雨兮山出云,(稻田下雨,山上升起云朵,)
0 d* d; ]7 W' C0 ^  仓廪实兮礼仪申,(人民丰收,各个知礼有义,)% ]+ v  k. F- I' A
  愿君常在兮不患贫。(希望你时常在任,我们就不必担心贫穷了!)$ V2 u8 t  e  ]1 I0 D) L$ L
  (《唐书》田仁会传)
& u/ v+ \; C6 n9 t. K  (评)平反冤狱和虔祷神灵而导致乾旱时期普降甘霖的事迹颇多,怎麽可以说天人没有感应呢?近代人一概把它当做迷信?试问身为百姓父母的政府官员,有谁肯为人民在烈日下祈雨,而长时间忍受炎日的烤晒和折磨呢?(《历史感应统纪》第三卷第一百零五页)8 z5 z7 D9 d; n8 m, y$ o; f9 x3 b
8 W9 W# r& G- U" w3 G
            冤狱平反,降及时雨
; {, k$ ^8 ?) w: _  . v9 a4 ~8 ]* _# d$ F: ^- i; O0 ^
  唐朝的颜真卿,以监察御史的身分,出任河西陇右军使。五原一带有冤狱,久而不决。颜真卿到了以後,立刻得到公正的判决。
, U; x: b3 f+ e2 L6 Z6 O  当地的乾旱,因为冤狱平反後才开始下雨。大家把这一场雨称为御史雨。(《唐书》颜真卿传)% v9 x; `; a' u) O$ C0 p1 |8 I
! G8 F  V5 P1 Z- }  S7 W
            政化清明,水质甘美* ]: V8 R4 t8 N% `  v$ q2 v
  
+ h( H* H$ K6 B1 q( t  P( k; t  北齐时,乐陵有一位太守,姓房名豹。政治清明,政令简单,而且不侵扰百姓。
- m: F% f  e9 D+ N  由於他所治理的县郡靠近海边,井水多半又咸又苦。房豹请人挖凿一口井,却获得甘美的泉水。大家都以为是房豹良好的政治和教化所导致的。奇怪的是当房豹罢官归隐後,那一口井水又变咸了。(《北齐书》循吏传)# C1 S8 Z" J5 F, `

1 d" [; B( F# N+ J+ _            杀戮无辜,上干天和3 z7 }% o9 B3 R) ]; }. ?
  
6 L& l' c0 E$ k  五代十国时,荆南国的高季昌,听说楚国的君主马殷重用了高郁,国家开始强盛,内心感到忧心忡忡。
$ I0 K" T: y( l; B5 F  g  於是,他就派了间谍去告诉马殷的儿子马希声说:「高季昌听说楚国任用高郁,非常高兴,因为将来灭亡马家的人必定是高郁!」6 G8 q6 W( N/ I: c( q
  马希声听信谣言,刻意以假的命令杀死高郁。马殷因为年事已高,平常不管事,所以不知道这件事。
* i5 S2 p+ l- p8 K' b" y  高郁被杀那一天,到处生起大雾。马殷觉得奇怪,便告诉左右的人说:「我曾经跟随孙儒,孙儒每次杀死无辜的人就会发生大雾。难道今天有人冤死吗?」
1 s# M: o9 R+ [$ ]6 K8 @/ }: t1 ~8 C  翌日,官吏把真相告诉马殷,马殷说:「我实在太糊涂了,竟然杀死有功勋的老朋友,我将不久於世了!」
) I# |; A+ |2 Q" _! E6 _  翌年,马殷便逝世了。(《五代史》楚世家)
$ K$ r& X/ A( }+ L# j2 b) v: p  杨祭春说:「粤寇破扬州,每当两军战斗,枪林弹雨,血肉纷飞时,那一天总是阴雨风霾,充满愁惨的气象。这件事我经验许多回,屡试不爽!」由此我们知道:无辜的杀戮,会干扰上天的和气。(《历史感应统纪》第三卷一七二页)  `2 V9 ~8 T$ a! }3 y! n! D
7 e% P& S1 \, [( D; M
            第五章 心念与徵兆
# D- w2 {. Q9 T5 f2 ]: r- R. k- [2 a* [1 I/ N' ~
            有穷亲来,是福气象  T5 W5 F3 s% x: G5 H( b! z3 Y
  
/ H1 C8 ~+ K* j3 L  有一天,罗惟德先生拜访刘寅,流露出欢喜的脸色,说:「今天有一件很愉快的事!」
+ A! o( n# I0 v9 c! P  I  刘寅问原因,罗先生回答:「刚才有十几位贫穷的亲戚,因为饥荒,从远地来我家,我把从前积蓄的钱财全部拿出来,发送给他们,全家没有一个人阻碍我,所以我觉得很愉快!」(《功过格》)
2 u* \) {/ j, [- c/ Z1 @& `  [$ R  《景行录》说:「富贵家庭有贫穷的亲戚往来,便是忠厚有福的现象,现在的人反而引以为耻,而且感到厌烦,这是多麽丑陋啊!」
: a" I% h  G8 V6 f: U8 l  窦禹钧家里没有黄金翠玉的装饰品,没有穿著华丽的妻妾,可是赖以全活的人,不可胜数。这就是真正的惜福,真正的善用!
- g4 B' n/ ~: z$ `  古德有一首诗说:「忽闻贫者乞哀声,风雨更深去复来。多少豪家方夜饮,欢娱未许暂停杯。」这真令人感叹,岂止是欢娱,甚至当他们腹胀、呕吐、秽藉时,还可能不断地吃喝呢!所以一个富人吃了一顿山珍海味,就能够让贫穷人吃了七天。一桌满汉全席,足够给穷人吃上一整年。仔细想想:一个人下箸夹菜的次数又有多少呢?可是陪他一齐吃喝玩乐的宾客暴饮暴食,行为不检点的酒女,一大伙人吃得杯盘狼藉,这些都全部折算在他一个人的福禄上。不如节省下来,多作几年享用,布施贫苦,救济危急,把福禄留给子孙领用!
2 N" G4 t& Z: U' d" Y/ n6 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4-26 00:12 , Processed in 0.09484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