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11 1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凉得灭度 9 J9 [8 p6 B/ t
唯施一华耳 更得百千岁
, p$ x& s$ G) c |8 h3 i 天上自娱乐 余福得泥洹 / p. C& F3 @5 ` ^: d. D- x
假令我素知 佛功德无量
9 T% |- k' E8 `4 u( @* A 便即起塔寺 其福无有极
; W6 a6 O/ F* {' X* s9 S) i 未必心欢喜 其福犹为少 , g( A& R9 `6 k
如来等正觉 及诸佛弟子
0 N4 {- @$ r0 m, v0 K! t, ]5 } 唯我忆念此 身所作功德 3 }( f3 [4 l8 x. P% E* e* p: U
今已得实报 可意快安隐
6 f3 w/ U% k m6 y' z( h 缘是所作行 终始断不生
( {/ ]2 y3 R% a: W9 M; v; I 无漏无所著 清凉得灭度 * b7 j/ [5 S! x: h7 J2 r
五道为已尽 不复更胞胎
- c* v* W2 P7 T! D/ U6 z 是为最后世 然则不复起 ' A s( P2 x2 T
解脱生死本 已度所有海 4 R i1 n4 Y* a. m9 N5 T
今我以是缘 得号曰须蔓
. L3 o1 M" Y/ H0 c! } 时长者须蔓 会在众僧中 ( V8 B' C9 a: V: N6 H
于阿耨达池 自说本所作 2 Y' o* J$ `! r6 R8 \* O! g2 H5 j
轮论品第六(明听十一偈) . u. d5 r3 y* `2 n a
惟卫佛世时 槃头摩国土 # q% M+ N) u! U7 w& u" }5 |. P& Q
本为四方僧 兴立一房室
/ {2 B/ o; ~2 A2 n% c# e 加以床卧具 皆用持布施
7 { ?# t( D% E% C5 v 既与心欢喜 应时发是愿 * F) f# S; M( r# @' I; o' H" \
我见等正觉 令得作沙门 7 C/ F3 G" Y" m9 t! \9 i
逮无上无为 清凉正灭度
6 v/ f, D# q1 W; X4 H9 E R) G5 ]9 K 是因功德本 九十一劫安
& v( a- q: p' m2 R+ n2 y 既得自然见 在天上世间 ' y) Z9 G8 O6 ?1 W
其余功德福 于今最后世 ; W1 f: R9 L( x3 O
生[敖/力]长者家 憍贵无兄弟
( {) S: f0 E* U2 g) z4 f, G 生为父所敬 即闻垂言教 z2 k* F: ~9 z; T+ [. z/ `
吾以子施与 宝藏亿种种 Y6 A6 o1 q4 u! p0 |7 m
足底生异毛 自然长四寸 5 |, @% b$ `7 |' R; G3 D# R
身体柔软好 稳安得无害 2 t6 D; ^" ?2 f' w; |
过去九十劫 其余复如一 , p; k+ J/ s' T
我身不识念 举足蹈地时
: u3 Y. a+ b/ C+ R! h 于今最后世 已还得人身 2 a4 l- {: J; v1 n( P( `% P8 Q, D
成就无所著 清凉为灭度
2 q. n6 Q* I% r4 f 佛普见说我 精进尊第一
' Q1 `# ~/ Z. a# J$ E* k, ]: V9 s 解脱尽无漏 已得不动句 ) i7 M e. x9 {+ H
如是拘梨种 在众僧中央 $ X* H) a/ ^+ P, N7 U% H8 T0 E/ g6 T
于阿耨达池 自说本功德
; F6 Z2 U& ~2 y: p凡耆品第七(取善八偈)
7 P+ x9 Z, u2 n, J: z 我不了福德 本亦不识义
1 X( V# B* K& G: r 见惟卫佛寺 供养而奉侍 * o+ E" K! h L1 B0 [# z9 t
金寺紫磨色 幡伞以香华
& V5 b4 ~# p/ z+ n/ _6 `0 V 见供养塔寺 而得生善处
5 D! a$ i* x: `" H- U 常在天人间 所作得照见 6 V. ]% r3 z* x3 P& }9 |7 W
过九十一劫 未曾归恶道 4 W! o' V+ e/ z5 ]9 k S
作少功德已 获安甚众多
* }8 y4 a" k; K F 已得无所著 灭度清且凉
7 W7 A0 i, I* \ K# Q5 h- X" S 假使我本知 佛功德如是 / D1 W* j* c6 b1 c1 W# p" l: h
常当供塔寺 所得福踰此
' R" f* ^: S. q7 W, ~+ S; n% _ 是故用知明 正觉德弘泰
& y) F6 F7 S4 c! n 当供养塔寺 其福无终极 ( m/ G! J i' `8 A) B5 i/ A# D
佛普见说我 经乐为第一 " [- _: B6 x" f+ `* E
多闻若干种 辩才德至真 2 u8 V4 B \& w& ^' n1 u- s
时长者凡耆 曾在众僧中 + ^% c& o( y# H+ G* |; b
于阿耨达池 自说本所作
3 L4 F! a2 P, d# @7 A) D U4 o7 M宾头卢品第八(乞闭门十一偈)
; L' e) E' f, b0 S$ ^ 我本经父母 生为子中尊 3 {4 K" s# O& v2 h" V, y2 R6 t
谨敬事其父 亦孝养于母 0 Q2 D8 p, A, s8 j3 L* Y0 l
二亲及妹弟 奴客僮仆使
8 q- M, h* k5 I! M& C 吾为父母说 饮食以时节
8 y1 C; i) t5 M6 x. i 时起贪嫉意 不当食父母 - a3 _5 j& M3 q* K) s. t6 H
嗔恚谤于语 能得饭食财
5 U& f2 s- Q; m( e1 B; M 缘是所作罪 堕大山地狱
6 A9 y* C0 \9 |$ C; q+ r& J( I: t 烧炙黑绳中 更苦不可计 # a7 ~: C" j/ G' `# G4 q, ~, w" y
从地狱中出 世世所生处 + A$ c$ o! d3 B- g2 ?
常患大饿渴 勤苦而饥死
5 y7 `' h' q' v7 ]* y; M `4 x. K 于今最后世 已还得人身 + v8 V: `% m, A6 M$ N9 r+ ?
值见等正觉 导师无有上 : A8 U+ q8 u1 ]+ {, J
于释师子所 已得作寂志
- X l+ T0 ] o- j) X 成为无著道 清凉而灭度 1 c. a- |1 X: P- V
唯仁我于是 神足能飞行
3 R b' H# _; x) ]/ ~8 T 还入坎窟中 尔乃得食耳 # [, t- m$ v0 q5 {
是故当欢喜 供事于父母 # J& v) u$ M3 D% f
一心稽首礼 保祚无有量 7 i5 w( Y) W6 g4 m! p
唯仁我识念 削所作恶行
5 b: l( y! |$ h' n5 i 皆受所种实 罪福不可离
4 ^) X! s" v6 Y& |9 R; G1 l 宾头卢闭门 时会在僧中
' r$ Q- i3 C2 B' q3 B$ J 于阿耨达池 自说本所作
$ P6 Z, _# o2 ^2 m货竭品第九(善来二十一偈) . _ Y1 J2 L6 c u# F9 Q# c
曾为尊者子 在般头摩国
! S) S% J, r. H0 w9 A; a 族姓多财宝 眷属所围绕
7 \3 z. g9 v/ h* m! t 周匝在王边 快乐无有极
0 ]* o$ t5 `0 p( C) Y4 f, M 端正见者喜 颜色难为比
. U4 B3 O% T9 y- T3 {$ q# G 时我严驾出 诸众导前后
/ E* x5 |, j! ^" \# z: m 欲行遍游观 并从众婇女
6 H: J* e5 w' O 于彼游观时 见相寂沙门 7 s1 P- ]6 H/ G4 P
奉行安定仪 身服赤绛衣
5 ?' F2 D6 T" C m5 L 时我见沙门 兴发起恶意 6 A; b1 e! T2 P5 v' _6 y; n* d
憎恶其形像 嗔恚不欢喜
4 J7 D' B3 U3 v' x. D 为何下须发 颜姿黑丑陋 , @. a! m5 M: g" o! o
痈疽疥身体 羸疲身意俱
& l; W) |9 e( e3 f 用是所造罪 口说恶语故 # E3 Z5 ]+ p' y( s6 {5 T; T# K
于彼寿终后 便堕地狱中
7 J# h2 R- m& [ s' l' P$ g! L3 k: i 从狱得脱出 容色黑丑恶
' A' Y7 v0 @8 Y" y 痈疽疥身体 羸疲身意俱
3 N0 n# [' W, o5 Z 捉瓦器乞丐 着弃死人衣
( r+ \( {+ \6 O$ ^ 衣弊服粗秽 所住无安处
4 _ @/ i9 j0 I0 q! u K- Y 所欲往至诣 乞欲系糊口 7 n* H- m% n1 ^3 S$ N+ \( n: Y' j
执杖见驱叱 为人所嫉辱
3 h# Y. U; M6 R1 D( {/ ~7 i 如是五百世 在在所生处 5 r$ J) r0 t4 l" y: H: S$ l
穷困常饥馁 勤苦而饿死 # @0 U0 H& U0 @
时见等正觉 比丘僧围绕 4 r; \; y5 x6 A @% z- j
与大众会俱 讲说甘露句 5 j8 \6 \' F& {, _9 D5 a, \% w6 Z
适见大众会 即疾奔走趣 4 ~3 A. V. {, V$ J6 W+ Z" c
意欲于彼中 希望饮食具
" j/ w1 Q( I* y. w4 }5 Y 到见大众会 皆坐欲听法
1 T! g, ]* i) z$ r1 W' S" N 不获副本愿 未有饩施者 9 X' N, }; x; z' H0 d1 q; b
时彼大慈哀 如来告之言
4 z2 J6 T$ n5 b, C/ t 仁者善来此 便来坐此座
0 W% I) ?- S5 _# P) e 我应时喜踊 则一心叉手 + p7 C- Q7 @8 O$ d& R
稽首世尊足 却在一面坐 ! \( n5 O( @' b8 l
于是尊大哀 瞿昙极慈悲
* T; @' i) y7 m2 _* ^0 a 次第分别说 为我讲四谛 . _% n% e8 u4 O/ Z* T
能仁除须发 因是见道迹
4 c5 S9 c" S0 X/ [+ g 佛令作寂志 于彼得神通 % m: R! k( u9 r* g
用是故号字 名曰为茶竭 ; D# d$ _2 h3 w
缘此佛说我 正受为第一
1 Z% p, d0 |& m8 _' y 佛勇猛大尊 世雄为最胜 " P k1 T7 L# l
神通无极哀 度脱我众苦
* _, g& Q5 x' a$ o5 f 善来尊如是 在于众僧中 ( |! l5 B( s0 |1 T U, y
于阿耨达池 自说本所作 # e+ M+ G4 W4 ~* k/ L
难陀品第十(欣乐十二偈)
+ G- L# W1 N6 M/ b8 E 王舍国城东 曾为富尊者
6 i) j" `; W J- i 时世谷饥贵 有道士游彼 ; [: C! F1 x' \! Y. _1 l1 F' a5 r
时我坐独食 有好道士来
q, ] \0 g, e 坏破缘一觉 自在得无漏 8 Y4 i- G5 s1 b5 e+ P4 g% j' Z
兴起贪嫉意 其心志于恶 , j L+ k. Z6 k8 k: g
今此比丘来 焉得同太岁
) i' ^6 r+ q0 Y 于是念饮食 杂糅以马通
9 K& T: \5 m+ X! y X y6 j8 Z+ | 道人食之已 应时即命过 2 ?8 x8 |% _" m% }" m
我身寿终已 堕地狱甚久 1 y) G8 X5 U, r
合会及叫唤 世世见脯煮
' _9 V/ i' _7 w. b5 Z! K! l 从地狱得出 便还得人身 5 W6 c- O7 v L
身常多疾病 懊恼而命尽
9 ~9 i: E4 H( f 如是五百世 在在所生处
, R5 g& C7 M, b, d 抱病常穷厄 懊恼乃命过 ) e, o; p8 W. M, N n; O
于是最后世 已得生人中
; n* @" z3 g( q 还见等正觉 导师无有上 ; a) x0 C$ ]) p: D8 }
出家为沙门 受释师子法 , |1 F6 {/ Z! W8 c6 O8 N' f G: E
已得罗汉道 清凉取灭度
0 c8 G* O" ] D$ `0 F# x 吾于是仁者 神足无有漏 + k. r& b; G- a" l# f% M
身体多疾病 所在不安隐 : G5 p9 {7 X3 M$ g8 n3 Q
于是悉识念 我本所作行 + L% L5 o) d( ^# b- j+ N1 S5 r5 d
皆获其果实 罪福不可离 . l9 x& K ~1 B
如是难陀尊 在比丘众中 8 l7 ]! l8 i& l$ w! n2 C
于阿耨达池 自说本所作 0 L$ o+ ]5 ^! O9 y- ~
夜耶品第十一(名闻二十六偈) " ~; j+ b4 A6 Q) y. K* E
昔有一道人 入聚落乞丐
8 b7 |7 D' @8 g 见死亡女人 青膖甚臭恶 * `/ b. v0 l5 h8 |8 y
结跏趺而坐 观视无常变 0 }, }7 }6 d5 `- R* [$ r! c
省察败不净 一志学定心 & c: g1 I( X, w
便于彼坐上 有微细音响
( e. E% ? O/ \% d: x2 W- I7 c7 G" ] 闻声用恐怖 则从一心起
1 v: z3 D- z8 S 见死腹溃坏 恶露而不净
* |- ]+ P- q2 C7 N* x 众孔自流出 臭处难可当 # C3 ^3 ]% T' j! c) \
肠胃五脏见 心肝皆散绝
9 j, f/ G5 G$ H: J- N: C. e 若干无数虫 观已还静心 0 \/ C5 y; R, o& d
察于外死身 内省自己躯
# M0 U. }0 |$ C9 P* ?5 l8 R6 z) o 彼尔我如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