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2 10: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都用这个来解释,这个好懂。' n' C4 g) y- T* B$ Y; m8 _' Z; R
5 X* V, M4 ~1 U 清净平等觉慈悲都是从真诚流露出来的,所以真诚是体,它现的相,起的作用,就是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念念与菩提心相应,我讲菩提心讲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念念相应,行行相应,言语造作都以这个为标准,不违背菩提心,我们就行在正道上,正道是成佛之道。如果念佛,心不清净、不平等,这个佛号不能往生,那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这个要知道。古人那两句话用意很深,当头棒喝,「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念佛也像禅家一样,考验考验你,你会念吗?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很容易,你会念吗?不会念的人很多,不会念的,有口无心,无心就是没有菩提心,有口无心。没有菩提心,包括并不真的想要到极乐世界去,不是真的想成佛。你要不相 ……
4 N( Z3 i6 ]8 a# @
0 d5 |5 [7 K( w) L5 w- v$ l) y111 02-039-0238 净土大经解演义2 a J" z, R7 m, K. x6 {
- z0 z% {/ g; ]: } T2 d$ Z……慢来,也行,一点一点放,这叫渐修,一下放下那是顿修,那不一样。都可以!佛陀慈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世尊教学从来没有勉强一个人。佛度众生,用我们的话来说,生生世世永远不舍,无论我们在哪一道,佛都会跟到哪一道,这真的不是假的。5 E, T/ \0 O5 N! j/ M$ }1 a1 u
; o; c! U, H+ g$ b c4 y1 t0 }- B 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知道,我们有没有依靠?有,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是我们真实的依靠,问题就是你愿不愿意依靠他们。真靠得住,真是好人,不说假话的,他真有智慧,也真有能力,真能照顾我们。我们用什么心,就是用什么样的心态跟他们应对?记住!这经上所讲的,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要真用这个心态,你就确确实实、踏踏实实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就对上了。诸佛菩萨,此地讲的菩萨是法身大士,哪有不照顾你的道理!可是你的方向目标要正确,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诸佛菩萨都帮助你。跟弥陀本愿相应!跟弥陀本愿相应就是跟一切诸佛、法身菩萨的本愿相应。这个道理我们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自自然然死心塌地念这句阿弥陀佛。离苦得乐就在现前,现在就离一切苦。怎么离苦?你的心清净心,绝不会受外头境界干扰,这就离苦。念念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智慧开了,修学功夫得力了,这就快乐 ……
2 C) u9 B' a# p0 @) g2 J! k. A) a/ t! i/ f: J9 {2 v
0 a6 P) T& d, z; C# O 112 02-039-0250 净土大经解演义
: R: _" t) X8 F # n. K) A, A' j Q
……真正通达明了,何必要干这些傻事?7 y% l( }9 J% o, y7 F# _
, ?- {8 r K! A+ g
人一生在世间光明磊落,没有一念伤害众生的这种念头,你多自在。念念是在想著一切众生真正的福祉。真正的福祉是大乘教育。法身菩萨应化在世间,无论什么身分,不离大乘,自己做出大乘的榜样,也认真努力在教导大乘。这是利益当中的真实利益,福祉当中的真实福祉。谁知道?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知道,所以他们真干。我们要学就是学放下、学看破,念念不忘,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最后归到念佛,没有一个不往生,没有一个不成佛,而且一生成就。如果不念佛,成就是多生多劫,念佛决定一生成就。存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大乘。3 i5 a7 _9 Q+ ~; w4 p0 d% h
) X. M( l, N. _+ c: s0 K+ O8 B 下面引用的,「《万善同归集》云:齐登解脱之门,咸阐离生之道。」阐扬就是开展,展开。著意在一个齐、一个咸,不是自己一个人,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登解脱之门,我们讲入解脱之门。我想入,一切众生都要入。解是什么?解除烦恼。脱是什么?脱离生死,脱离苦报。咸也是的。佛在做。阐扬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弘法、弘扬,阐是弘扬的意思,脱离轮回、脱离苦难这一条道路、这一种方法。这个道就是方法、道路。离开六道里面是分段生死,十法界里面是变易生死,两种生死都离,你就证得解脱,这个解脱就是实报庄严土。西方极乐世界 ……
- s3 V! v* S" b6 ]- q/ _) o4 @! ^8 [8 e2 z; n' m
) V5 I' Q9 J; `: u 113 02-039-0261 净土大经解演义
4 ^* A% S! t' d/ y" L! _* B- y, z) [ 1 Q, N% V( j) c" ~
……在中国世俗常言道「十载寒窗,一举成名」。你成就的大小,与你六度之行的浅深、广狭决定成正比例。如印祖所说,果然有十分真诚恭敬,受持《无量寿经》、执持名号,那个十年大成,你十年,你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真的是大成,一点都不假。你不到极乐世界,你在这个世间代表佛普度众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十年,不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也肯定是大悟!这桩事,人人都有分,人人都做得到,关键在自己,不在别人,也不在环境。环境只能够障碍普通的凡夫,再大的障碍,障碍不了大心凡夫。什么叫大心?发菩提心就叫大心。什么是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存这样心的人,顺境你不生贪爱,逆境你不生瞋恚,它怎么会障碍你?不但不能障碍,反而成就你,顺境帮助你离贪瞋痴慢,逆境也帮助你离贪瞋痴慢,给你是善护助。发菩提心,那个心是正念,不是假的。「精进一度总通五故。是则菩萨六度也」。精是纯而不杂,进是进而不退。无论是布施持戒、忍辱禅定,都要能够做到这么一个标准,纯而不杂、进而不退,他哪有不成功的道理!2 [/ L. Y' q; Y
, F- {( u! l, C9 D3 b+ f V 下面引用,「望西师稍异於此」,跟前面的说法有一点差别,望西师「以离欲为布施、持戒、忍辱」,六度里这三条是离欲,「正念为禅定。总之皆谓离欲,正念与净慧,即 …… d* L1 \4 _3 Z
7 ^/ N! {" M$ {
# X* c' O" I6 M 114 02-039-0284 净土大经解演义
7 q& z7 B0 r+ ~6 N& P4 \% |
3 }& j4 ^, H* B( q……恭敬心,佛菩萨来指导你,你也一无所获,你什么都得不到,你得到是常识、是皮毛。真正好东西是在文字之外,你如何能懂得说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那个意思说不出来的,只有真诚恭敬能体会到,为什么?不离自性。真诚恭敬是性德,用性德来学,你才能明心见性,你才能体会到。如果没有真诚恭敬心,你天天在佛菩萨身边,你跟他一辈子你还是凡夫,什么也没学到。你所学到的没有离开生死轮回,这是佛法的难处;如果有真诚恭敬心,佛法比什么都容易。所以这真谛门,你就知道它多重要!真谛就真心,一丝毫虚妄没有。, X6 _, R( M+ z
6 k: N) F0 D8 i! B( s2 k
我们这几十年提出来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十个字,这十个字就是真谛门。你起心动念跟这十个字相违背,你就没有办法植众德本。不是植众德本,你植的是什么?你是植众业报,你搞这个;你不是在积德,那你就是在造业。你不能不造作,起心动念是造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