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27 21: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不堕也。】7 h9 k8 H l1 |, R" w
这是真正的契入,也就是《起信论》里面讲的「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心地真正得到清净,与一切万法合而为一。像河川的水流入大海,与百川之水合而为一,这才是真正的契入。我们今天学佛,最大的障碍就是界限。本来没有界限,界限是自己的妄想、执著,自己一定在那里分别是非、分别人我,画了许许多多的界限,作茧自缚。没有人系缚你,是你自己制造的,你自己不把这个界限打破,任何人没有法子帮你忙。诸佛菩萨不能帮助我们断烦恼,不能帮助我们破执著。破一切分别、妄想、执著,这是自己分内的事情。会用功的人,他在这上用功夫;不会用功的人,在名相上用功夫,在教条上用功夫,那个没用处的,那是不会有成就的。真正有成就,是要用心地功夫。9 a! B" y- y, }0 ~6 C- `% f. L, e
心地功夫里面,我们修净宗的人,特别提醒同修,清净心。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处所,顺境、逆境,如何能保持自己心地清净,这就对了。心地一年比一年清净,一月比一月清净,这是叫渐修,逐渐逐渐的往明心见性这个方向、这个道路上去走。假如我们这个心不清净,自己要认真反省。袁了凡之所以非常了不起,值得人尊敬,就是他肯真正反省。他知道自己的毛病,他能改过自新,改造命运有那样显著的成绩。我们自己有毛病而不知道,别人说出来,自己还要辩论、掩饰,这个很糟糕,这种人就是佛经里面所讲的一阐提。「一阐提」就是没有善根,至少这一生当中没救。所以,惭愧是佛门真实的善根。《钞》里面,以这个理论去推想:3 \1 g; x. A+ Y6 x
钞【则檐前鹊噪。】
; Z- K& L& _0 Z5 r1 s 『檐』是屋檐,『鹊』是喜鹊,喜鹊在屋檐边上叫。( N3 W& A; |; F, C6 N9 p, s- V' [/ A
钞【野外松声,一蚊一蝇,一草一叶,莫不演扬妙法,鼓发道心,况清净佛土乎。】
, ], B3 M& p7 y0 B7 t6 ^ o9 U 某一类根性很利,修学如理如法,在我们这个世界也是六尘说法,何况西方极乐世界!下面一段,是大师假设一个问答:$ S6 J" c3 ]0 T5 }/ Q! z% Z- m) K
钞【问:教中圣说法,圣默然,二不偏废,今水鸟树林演法无已,则有动无静。】
) Z% ]7 {. T: U( |% M0 k! d- B 这是假设有一个人这样提出来。说法,一天到晚说的这个,听的时候也会听烦了。西方极乐世界说法从来没有中断过,日夜都说,六尘都说,佛也说,菩萨说,一切都说,到那个地方有点受不了。所以想到,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当时在世的时候,有说法,也有默然,就是不说的时候、停止的时候,他这两种并不偏废,现在西方世界说法不停止,我们到那里去想静一静都静不下来。
8 \6 ?0 U, d% U. t* H 钞【答:大本云,其欲闻者,辄独闻之;其不欲闻者,辄独不闻也。则寂用随心,即动即静。】
) W) P; z. K. D3 {! \ 《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的说法就像我们这个地方的无线电广播一样,你想听,随时拨这个频道就听到;不想听,关起来就好了。西方极乐世界不必要开关,随时想听什么经就能听到什么经;听累了,不想听了,想静一静,这声音就没有了;什么时候再想听,声音又来了,正好接著上面,不会漏掉一段,这个妙!这个世界才是真正美好的世界。
" N+ g Y* F; K @0 U# I7 U6 \- y5 B 疏【称理,则自性理智交融,是风树义。】
$ ]# ]) J- f- a! } 钞【理含万法如树,智周法界如风,智与理冥,理随智显,然而风树各不相知,理智原无二本,百千种乐,不是风作,不是树作,仁者心作。】
! j0 y! z, f' S. y 演【理含万法如树者,树有含藏义,能含枝叶花果故,理含恒沙功德亦然,故云道树也。】
. x3 I5 X* m% e' j* X9 \ } 因为树有枝、有条、有叶、有花、有果,所以说树,里面就含藏著枝叶花果。把树比喻做理体,就是真如理体。「理含恒沙功德亦然」,就好像树一样。真如本性里面含藏的性德是无量无边,绝对不是树能相比的,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道场树也不能相比,只能比喻一个彷佛。「故云道树也」。; | c+ r/ }& y; i+ {% T5 h- ]
演【智周法界如风者,风有周遍义,无处不到,故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
3 @0 ?7 a3 |' ^8 ?+ v 再小的孔,风也会透过去。在大陆长江以北,冬天风很大,「针大的眼,斗大的风」。过去中国大陆的房子,窗户是用纸糊的,没有玻璃,纸糊的窗子,针刺一个小孔,很大的风就灌进来。这个风,所谓无孔不入,所以它无处不到,有周遍之义。「故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色是讲色相,色相无边,虚空法界无量无边的国土,既有国土必然有风。风从哪里来?风从心动来。诸位想不动,就没有风,一动就有风,所以动叫风。
* ?1 J$ A( R+ i& M( {" N 演【智与理冥者,如智契如理,如风之吹树而无迹。】
9 f4 y" T% j* i' I1 Y4 f6 \( c 「智与理冥者」,冥就是相应,就是相契的意思。「如智契如理」,如如之智契如如之理,理与智是一不是二,正像水乳交融,分不开哪是智哪是理。实在讲,理是从体上说的,智是体的作用。如果本体迷失,他起的作用就是妄想执著,是把自己的本体迷了;悟的时候起作用就是如如之智,如如智就是般若智慧。下面这是比喻,「如风之吹树而无迹」,没有痕迹,找不到痕迹。, J' w. R# o% u( _
演【理随智显者,如如理,因如如智方显。】/ C3 f# h% N* l0 a
如如理就是真如本性。如果没有如如智,这个理,真如本性在哪里?你不晓得,找不到。有了如如智,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没有一样不是的;没有入这个境界,决定见不到。别人头头是道,咱们是头头非道;人家是左右逢源,我们是左右障碍。悟入就是《华严》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没有悟入,处处成障,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一接触都是障碍。迷了就要障碍,就生烦恼;悟了,一接触就生智慧。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心里面是常生烦恼。六祖跟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看了这句话很惭愧,我们常生烦恼,人家常生智慧,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智慧。也就是说,他确实达到左右逢源、头头是道。所以如如之理,因如如智才能透出来。$ s, g. U4 z9 E; \, I" E1 b
演【如树之因风而有声,然而风不知树,树不知风,风树各住自位,所谓各各不相到,各各不相知。】8 L4 r# N U ?- C
这个意思,佛在《法华》、《三论》里面都说过。0 ~/ q- z, l# p0 C
演【华严云:譬如长风起,遇物咸鼓扇,各各不相知,一切法如是。】
# P1 L( W; R" o3 v: ?# I: H 「鼓扇」就是风吹到它,它也会发音声。「各各不相知,一切法如是」,也就是《法华经》里面所说的「诸法住法位」,诸法就是一切法,各人自己住在自己的位子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