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11 09: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讲的这个问题。看看人的品德怎么样,人的思想怎么样,是不是正确的?这个人是不是尽打妄语,是不是很骄傲的,是不是一个忘本的人?今天这一段就是说的这个。
' @% Q) R, f d* C1 }. [# m$ k
; Z6 p5 J; M& _, P5 g2 L/ i(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9 c( D, X3 ?8 U0 N* ~
5 g5 ]9 o* Q& z6 T" B6 h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 ^( ~$ Z$ t; h7 g1 D2 i
. a3 I6 v+ l$ [! Z$ k“可谓好学也已”,没有“其”字啊?" i* R1 v! k- c+ i0 t; k+ X' M
4 ~" Z- Q8 R, l. o
这个两段《论语》,你们看上来都觉得懂不懂?今天我这个教的方法又变一变,让你们先来讲,看看你们的智慧怎么样?这个首先讲,要找一个有学问的讲。有学问;我们这里头现在这果普是一个Berkeley(柏克莱,加州)大学的博士,你先来讲一讲,看看怎么样。Ok!到这儿来讲。
3 s! D* }/ I! G% v) Y4 c7 A' q
# T O' {+ u. k/ j1 e果普∶(……)
" l+ |3 Z2 [, k' J8 i/ \% i" N4 x7 a7 U7 ~# ]3 F" S$ b
弟子:(讲解及英译……)6 C4 P. ~5 s) Z# H* ]9 \( F
) e- X0 T8 P& |4 r
上人:你讲的,我没听见你讲什么。那“言可复也”怎么讲?“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英文怎么说?果普!你说这“言可复也”怎么讲?这不可以马马虎虎就过去。4 `( J- F6 n8 w# {0 S7 I0 J
' B8 R/ v K7 o
上人:你这个讲,我没听你讲什么,那“言可复也”怎么讲,“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 T; G* w5 z3 a1 ^' R' @$ U
6 ?# `, K8 ?0 ?* j; z1 ]7 E果普∶(……)! O D" t' J7 G- J; o1 k) l" v2 {
" g" K3 u2 X1 Y: X f9 R上人:果华、果华,你说怎么讲?你出来讲一讲;出来讲一讲,你大约不会害怕吧?
3 y& }1 w3 R% c# t9 P( P; p2 x& Y# U8 X$ B. Y7 \
这又是害怕不敢讲?因为恒德(音)写字,已经做了很多工了!不要客气,不要客气!. [' C0 A% |3 Z) k; I/ G
2 ]: Q n0 r1 m4 m" C% B
果华∶有子说,如果跟人家讲信义,就是讲信用的时候,能够依照着义理去做,就是依照对的方法去做的话,那你所说的话,人家就会相信。因为有时候,我们说跟人家“一诺千金”,跟人家订什么条约的话,你就要照你所说的那些话去做,可是那要合乎礼节,合乎义理。譬如说,你如果跟坏人,跟那些不好的人,你也跟他订那些条约,但是不跟着义理去做的话,那就不应该去做。
% \7 Q3 J [/ J, J9 `2 A& ~7 e) j' j0 G
“恭敬于礼,远耻辱也”:这是说,你虽然是对人要很恭敬,要很谦虚,可是也是要按着礼来做。因为你如果太谦虚的话,有时候会变成谄媚,失去自己的自尊心;或者不尊重自己,就一味地去讨好人家,这样也不是合乎中道的。如果说一味讨好人家的话,人家看你就好像到处都是拍马屁的,到处都是要捧人家,这从君子的眼中看起来,就好像自讨侮辱一样。
) j* B% D% u. o
: u+ C' I* ]( H4 S“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我们要常常亲近善知识,跟着善知识去学习;跟着他去学习的话,就好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跟着好的人,好的榜样去学习的话,那当然你也会慢慢地学好。当你学好的话,其他的人,也自然会来亲近你。
* z: I6 y8 H) e0 a( r7 u, k+ Y* ]7 q; p9 n7 o/ d
上人:大家认为他们三个人讲的,是谁讲的比较圆满一点?
, m4 l% R$ Y, Q! O* R$ O# ~6 I$ K* v7 B
(弟子:……)
7 {, Q; a5 H5 j$ W. b; O) H9 W! P5 Z) y, `
上人:嗯?这第三个人没有讲?哎!我请你们答覆我的问题。- F( r7 z" A) H3 b
^5 j. l1 `2 H+ W0 Q$ H$ `% r, P
(弟子:“‘信近于义’,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跟人家有约定,有信用,应该要按照礼节,应该按照义理来衡量。”)
, N/ O/ D) T. D& Q y2 x$ _; {4 ?: H% f, d! V6 s
上人:还有谁有什么话,可以说一说嘛。是对,是不对啊?有什么意见提出来,我们大家讨论一下。我们这是大家互相研究学问,互相交换智慧,不要没有择法眼。无论某一个人讲某一种的学问,有的时候是不是讲得圆满?是不是讲得有缺点?或者有特别的新的看法?. Y& t1 r! n( f# c5 p; X
( M" H6 b( b" T! s. |上人:还有谁有什么话可以说一说吗?等着我再向你们叩头啊?
! r8 y+ p; e: n" a- _4 Q6 k/ X h F: W- {% M- S! s
上人:南无、南无,怎么样?还有谁讲没有?老学究,你也不说话?6 g5 n# n7 e7 p+ R7 O: h, U
9 @) m0 M. G; ?( q弟子∶(……)
4 F( Y% ^$ n& r* O6 K- [+ l- t0 J, V& v+ v/ s% C0 k; V
弟子:师父,没有听到。
* G0 I# y* X$ s v# x: a6 [' }6 r0 e# |* W+ e$ J5 ]3 C
上人:没有,怎么说?5 q! V& N( E* k; W
$ s4 V1 i, W% [) f4 U
弟子∶(……)
, I: U+ g# C# N7 c2 ]) Z* k8 q& s/ t g
上人:睡着了?
8 u3 Z! z6 t/ Q2 S: i7 g! f E$ Y0 S% O5 V& i6 ^* B8 h1 j
弟子∶(……)& t) k8 ]5 M7 P& M4 F/ k4 ~
# \ j4 w* c: H3 S上人:给你们叩头,这是个好办法;我要不叩头,都还没有人讲话。所以以后我问你们一声,你们要不讲话,我就叩一个头;问两声,不讲话,我叩两个头;问要三声,不讲话,那叩三个头;问多少声,谁都不讲话,就叩多少个,这是一个最好的办法。我这个教学的方法,和一般的的老师教的方法是不同的。我这是叩头的老师,teacher bowing. very good. 我没有旁的办法,我只会叩头!
' q4 H# z, y0 E
6 M: E0 h) k* T; g这个“信”;怎么叫“信”?“信”就是不打妄语,说出来就是真的,这是个信;你说出来有丝毫的假,那就不够信了。这个信是自己也要信,旁人也要信。你单自己信,令人家不信,这也不够个信;你单叫人家信,你自己还没有相信呢,这也不叫信。信是内外如一,人我一致的,这是个信。5 e2 i* {$ F; i, e- x+ t7 B6 G
1 g7 f% ^! Y* q9 j! ` s" }' a
“近于义”:可是你信东西,你要信那个合乎义理的,你才可以信;如果不合乎义理呢,就不可以信的。所以说“或乞醯焉”,那个《论语》上往后就说过,说“孰谓微生高直”:谁说这个微生高他是直的?这孔子说。“直”,也就是没有弯曲。谁说他是直的?我有一个道理给大家听听。! G0 k* R0 i1 g s
' O, l$ i9 l6 y& I4 e怎么样呢?就说“或乞醯焉”:有人向这个微生高去要一点醋去。这个微生高呢,他自己也有醋,可是他不给他自己的醋;他自己的醋他不给,他跑到他那个邻居去,就去和人家要醋,到那儿去要醋回来给这个人。你们说这个人是直,是不直?所以这个人不是直的。他要是直嘛,他自己有醋应该给人家;他不应该拿着人家的醋去送给人。所以这个微生高,孔子批评他说他不直,不是像这么直的。他弯曲的,他转个弯嘛,所以这个是……。那么转弯呢,你叫人相信你;你转个弯讨好人家,这不是信了。所以这就不合乎义了 。“义”,我没讲嘛,是“治事之宜”,就是恰到好处。恰到好处,正是合理;合理的我们就相信,这是义。 ?( W# L7 V2 ~" }) V8 P
1 ~# }2 m9 M4 V那么“言可复也”:这个“复”可以很多种讲法。第一个讲法就说:你说的话岂可以反覆吗?这个“复”可以当反覆讲。你可以说了不算吗?你可以说了又说吗?不可以的。这个里头,“言可复也”就有一个问号在里头。“言可复也”,你所说的话岂可以反覆吗?你所说的话,可以说一遍又说一遍,这么样子吗?这是一个讲法。
$ B; N- s9 a/ p8 T& ]$ Y q$ P
% B$ p6 h5 n$ @8 @又一个讲法呢,就说你要有信用,做什么事情都做得对了,你可以再说,那么人也就相信你了。所以这也是言可复也,你这一句话可以叫这个人相信了,你又可以叫旁人相信,这“言可复也”,就是“再一次”,可以当再一次讲。这有两个意思。
0 i9 E. g& k% ~4 K2 Z( O# ^+ |- a2 Y
% T/ X. T6 O2 M* ?8 g; q那么说,你要对这个人有信用,旁人他看你有信用了,所以你说什么他都会相信,这都叫“言可复也”,人家就不会不相信你了。你要没有信用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