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381|回复: 28

心念与命运(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8 15: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选摘自《因果教育:心念与命运》8 i$ U7 ]* n+ ?! m

+ I4 R1 d+ _. u! A& {) E
7 W: a6 h, l: u/ q# A% E* x* V' y( O  ]
--------------------------------------------------------------------------------) c$ U0 M1 n& ^1 o$ C
3 }! b7 E1 a1 Q0 \% n6 u; _
                总目录:
8 q0 m0 g8 V. b3 u% G+ Z            第一章 心念与苦乐
* y7 Y6 v* P* s5 X+ \6 N7 B            第二章 心念与损益
. O5 V6 A; z; a3 i/ x' X+ M            第三章 心念与祸福0 K' {* ~1 v: v' Z1 E! V/ V
            第四章 心念与功名
  g1 ^# B3 c2 b& p            第五章 心念与官禄
9 X+ Y2 y5 U, u2 }1 e% |            第六章 心念与婚姻, U' e* I" r/ z1 S  f0 p+ H/ L
            第七章 心念与子嗣
' m2 a0 v( q9 U# B2 g3 n9 L            第八章 心念与前程
# `/ m) t4 c7 B1 ~            第九章 心念与手足, W1 O! x  t+ ?& f4 q, f

6 I& _. }9 O# T, b* Z8 ?2 `            第一章 心念与苦乐
  `) m; g! s( ]) l0 ~, y; t
( K9 p( Y/ F$ }9 O& H            苦乐感受,随心而异
  w) ^3 g8 A& {- ?  * ^( ?' D% R! F  G8 C1 x1 e
  痛苦与快乐在於一念之间。2 O% p6 z. e+ z
  就世俗和相对的观点来说:外境和物质都是中性的,随著人的心理状态不同,而感受痛苦或快乐。在同样的物质和环境下,有人感到快乐无比,也有人觉得痛苦万分。例如在论语的「雍也篇」中,孔子称赞颜回说:「颜回居住在陋巷,只吃一小箪饭菜,喝一小瓢水,别人都受不了这麽贫苦的生活,颜回内心的快乐却丝毫没有改变。他实在有贤德啊!」这就是「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的明证!( f  g, i& E8 e) H, A
  由於精神修养和心理状态不同,有人在最差的物质条件,也能感到快乐;有人纵使在最好的物质环境,也是心不知足,痛苦难受。
0 u$ y- q7 X; `3 v4 U5 P. B  事实上,只有当我们心念清净时,才能感受绝对的快乐。如果我们心不清净,只能感受到相对的苦乐。
$ {% p, {! A6 k! n$ g  由於我们的念头和思想不断地在变动,所以我们所感受到的喜悦和忧愁也飘浮不定。
8 {3 U6 ~/ W* Y) V& |  如果从究竟和绝对的真理来看,世间所有的物质都是有缺陷、有副作用,而且生灭无常的。所以感官的快乐享受也都是暂时而且要付出代价的。比方说:买了高级的轿车和别墅,必须付出很多钱,保养费和心理压力也会相对提高。而且,越是名贵的物品,越会遭到偷窃,遗失或毁坏时,便会觉得越心疼。有人觉得吃山珍海味很快乐,但是每天吃同样的东西,日子久了,就会产生厌烦,甚至感到痛苦。只有在心灵上才能找到常久的快乐。所以华严经的净行品才建议我们:「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6 m1 O. E) y% `* @! Z  就善恶来说,饮食是中性的,有人为了服务人群、增进道业而吃,有人为了为非作歹、放逸淫荡而吃。同样的情形,升官发财本身也是无善无恶的,因为升官发财以後可以造福乡里,也可能横行霸道。" i& O6 g* R$ \( I6 }4 X
  许多人都认为升官发财很快乐。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便会晓得不一定如此。因为升官发财的快乐也是短暂而且有副作用的。有些人因为升官发财产生傲慢,眷恋官位、权势和财产,甚至到临命终时还放心不下,而死不瞑目。有的人因为升官发财而遭到小人的嫉妒、排斥和觊觎。有的人因为升官而鱼肉百姓,有的人因为发财而为富不仁。只要心不满足,认为自己所升的官位总是不够高,或者所赚的钱财经常不够用,甚至怨天尤人或者嫉妒别人,他便会感到痛苦万分。8 v0 ^* D  D  u: k
  我曾经亲眼看见一位师范学院的女高材生,她是全班第一名,在毕业典礼那一天,她也得到全校第二名的殊荣。然而,她在领奖时,却哭得好伤心。由於她不是全校第一名,她不能代表毕业生献致答词。她认为这一件事很重要,耿耿於怀,把思想的焦点集中在「我输了」这一个消极的黑暗面,而忘记自己仍是非常优秀而且幸运的,所以快活不起来。
+ m5 f; r1 f! n, B  我也看见一位富翁听了两百多万元的音响而闷闷不乐,因为最近又有更高级的名牌机种问世,他认为自己那套音响已经落伍了。他为自己不能拥有世界最好的音响器材而感到自卑与无奈。4 S7 w% J+ M; }5 f& _2 a
  殊不知:欣赏音乐的快乐,主要来自心境。如果烦恼一大堆,心里没办法宁静下来,以欢喜和感谢的心去聆听音乐,是无法得到快乐和喜悦的。心境不佳,纵使聆听世界上最贵的音响、最好的交响乐团、最棒的指挥,也是只有形式而已。况且,物质的进步和欲望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如果我们把生活的重点放在物质上,那我们便不可能有满足的一天。当我们成为物质和欲望的奴隶,那有自由和幸福可言呢?8 W+ X+ k* B2 J3 @- a9 \5 C. k" V
  从另一方面来说,有的穷人家听了一台又破又烂的手提式收音机或随身听,边听边唱,高兴得笑不拢嘴,脸上露出满足和悠然自得的表情。你觉得他是否比前面那位富翁快乐呢?8 |! I, P5 {5 O5 g  x5 U! k4 e# u
  所以,我说:快乐主要来自心念,而非外境。, X+ M( X7 h" M6 D
  每个人都有遗失东西的经验,尤其当我们遗失贵重或心爱的物品时,更是忧苦煎熬。但是只要我们能转变心念时,便可能化痛苦为快乐。例如:把遗失东西当做布施想或还债想,心里自然感到开朗和欣慰。" H( O/ z- n9 z5 a) r& x
  观想自己把遗失的物品施舍给别人,而且想像他使用得非常愉快,不但可以扩展我们的仁爱心,而且能增进福德。8 h3 l% w( Z, b
  如果能把遗失当做还债想,我们便没有理由忧愁。因为前世欠别人债务,所以今生必须偿还。越早偿还越好,免得将来又增加一笔可观的利息负担。) ^5 ^7 e1 k1 C6 @8 l/ m6 F
  无论遇到任何逆境,只要我们放大心量,常存慈悲、感恩和欢喜,便可以化苦为乐,无入而不自得。1 f, p* `. H$ i0 m. c
  心念是因,苦乐是果。心念有善、恶、无善无恶的分别,果报只有苦、乐、不苦不乐的不同,却没有分善恶。因为果报是中性的。譬如说:「布施得财富的果报,偷盗得贫穷的果报」,布施是善,偷盗是恶。行善得乐,造恶受苦乃是自然界的因果法则。但是财富和贫穷等果报,只有苦乐不同,本身却没有善恶。因为有的人获得财富以後会慷慨施舍,有的人却因此而为富不仁。贫穷也是中性的,我们常听人说:「贫穷是罪恶」,其实这不正确。有人因为贫穷而奋发向上,勤劳好学;有的人因为贫穷挺而走险,作奸犯科。其实,问题不在於贫穷本身,而在於当事人的心念和态度。如果说:「贫穷是罪恶」,犯罪又会受苦,那穷人将永远没有快乐和翻身的一天,这跟事实不符。因为在社会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贫穷而心地善良、工作勤奋的人。3 M% r" r) c2 ]: a*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5: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换句话说,果报在道德上是属於中性的,它只有顺境或逆境的不同,本身并没有善恶。因为当事人感受果报或处理顺逆境的心态不同,所以才产生苦乐和善恶的变化。4 M) d( Q3 w1 s/ D0 J
) s- a# T6 I2 i. e" g
             放大心量,离苦得乐7 x) L( J0 d( Y
  
0 l- N  G( s# x- U/ U  消除苦恼的方法很多。只要把苦恼的原因寻找出来,加以改善,苦恼便马上会减少。观察苦恼是因缘和合而产生,没有实体,也可以消除苦恼,这叫做「把苦观空」的智慧。
. F% p9 e! j$ F5 s  另一种消除苦恼的方法,就是「把心量放大」,心存感恩。人之所以苦恼,主要是因为我执。所以华严经启示我们要有「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胸襟。3 X; t7 d8 V" e2 j5 m
  怎样把心量放大呢?譬如说:练习国术的人,站桩(或蹲马步)很辛苦。但如果把这种苦观想为代众生受苦,而且愿意为众生受无量的苦,那麽痛苦也会减轻或消失。不过,刚开始练习观想代众生受苦的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在「做假」,观想起初当然是一种假想或想像,但只要诚恳和专心地练下去,练久了,就必然会产生逼真的效果。到时候,就会真的感觉是在代众生受苦,而且甘之如饴。
" o/ ]4 ?, ^+ a" M0 w2 s  同样的原理,当我们念佛求往生净土时,我们不要只为自己念佛,只有自己才能往生净土。我们要扩大胸襟,不断把心量放大。我为全家或同车的人念佛,希望全家或同车的人都能往生净土。心量不要只局限在自己、全家或同车的人,把心量扩大到「所有娑婆世界的众生」、「无量无边的众生」或「尽法界所有的众生」,那岂不是更豪放、更自在、更洒脱?从现在开始,我要为所有的众生念佛,愿所有的众生都同生净土,成就佛道。这样不但容易破除我执,而且所有冤亲债主、父母师长全部包括在内。因为他们都是法界众生的一小部份。3 N4 V1 m/ f: h  Z
  如果说,某一位亲友或眷属特别病重,急需我们念佛回向给他。那麽,我们也可以善巧方便,把念佛功德回向给那一位病重的亲友或眷属,然後又代他把功德全部再回向给法界众生。这样不但大家都圆满,而且福德广大无边,比单把念佛功德回向给某一个人要好得多。所以,我们要记住:我们做了任何善事(不管阳善或阴德),如果没有回向给法界有情,同生净土,成就佛道,而只回向给某一个人,一定要代他再回向法界有情,同生净土,成就佛道。/ g2 t9 ~# o1 h
  当然,回向往生净土和成就佛道,比起有少数人拜拜只求自己事业发达、六畜兴旺、财源滚滚等要好得多。因前者是究竟真实的大利益,後者只是鸡毛蒜皮似的人天福报,不究竟,也不永恒。这些世间福报,追求时历经千辛万苦,得到手时又有一大堆不好的副作用,比方说,事业发展以後烦恼的范围也扩大了,六畜兴旺以後造恶业就容易了,财源滚滚以後不但会引起宵小之徒的觊觎(希图非分之想),也时常要为钱财操心。如果没有智慧,钱财和富贵极易使人骄傲、怠慢和堕落。这叫做「福能生祸」或「因福得祸」。
& A/ v4 U+ N- m" ^/ c  n+ r/ T) k  K# j' G" U
            心存欢喜,随遇而安9 {5 w9 R/ w1 h8 s
  
+ R# q8 }+ C& s2 J  ~  邵康节每一年耕田种菜,都只求衣食无缺。他把自己住的地方,叫做「安乐窝」。因而自号「安乐先生」。+ Y2 T  c8 O5 _  ?8 O0 }
  早晨,他焚香宴坐。傍晚,喝三、四小杯酒,稍微有点醉,他便停止。兴之所至,他就自己吟诗。无论遇到任何事,或做起事来,满怀欢喜。到城里游览,则乘坐小车,随意而行。许多士大夫家认识他车子的声音,争相等候迎接。小孩子都很高兴地欢呼:「安乐先生来了!」  l  T8 J) w& ]- \/ y% ~2 M
  他有时在城里住了两天才回去。+ C1 k( O: L) f5 r8 Y
  (评)君子以太和元气为主。止庵子常教人除去杀机;子每每教人培养喜神。大圣人的申申夭夭(安和舒乐貌)与兢兢业业(谨慎恐惧貌)起初并没有什麽不同的意义。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什麽缘故,无事而却时常忧愁,面对各种景物也快活不起来,那岂不是生活在一座活地狱中吗?从前有人说:「那有恒常不变的景物呢?我们只能把握所处的心境而已!」诗经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本来是非常凄凉的事物,但一经点破,便可能成为佳境。如果一个人闷闷不乐,出门便时常会遇到障碍,即使看见春花秋月那麽美的景色,他的眉头也不曾放宽一下。(《德育古监》第一三二页)
- e1 s8 S' l$ \+ I# Q; `) A( ?$ {0 Y8 A. J( L4 K6 [# ?6 g4 g
            从心下手,受用无穷$ j& ?6 z  {; h9 A% j: i* u
  6 R! h5 ^1 N, s
  有一天,石屋禅师所住的屋子里,闯进了一个小偷。
, S' x) `' I  M: d" |4 v7 H  禅师问:「你是谁呢?」5 O2 e. o5 @  Q; t9 H
  对方回答:「我是小偷!」7 A' k" R2 _- A; o5 A! J
  石屋禅师又问:「你一共偷了几次?」
. ]; {) }8 l' K, b' Z  小偷回答:「不计其数!」
* _0 E$ e$ [: q/ D* ~2 t  禅师问:「每偷一次,你可以快乐多久呢?」- \7 j5 N- h$ k
  小偷回答:「顶多维持几天而已,因为快乐不久,所以我必须再出去偷。」
8 A! C7 X7 O/ l8 \: h' T  禅师说:「你为什麽不好好地做一次,以後常久享受快乐?」
5 p% y: T0 h' S& Y  小偷惊讶地问:「你也曾经偷过吗?」. q: M' B% n0 e! S3 |) A6 T
  禅师答道:「我只偷了一次,就终身受用无穷。」
" q, q6 V4 K: Q- X* E3 G: A7 Z  小偷问:「你能教我吗?」3 C5 _$ I3 p& L. s
  禅师抓住小偷的心胸,说:「这是宝藏所在,我便是从这里下手的!」- R9 e  P' Q" ~% }& J) S  A
  那位小偷突然觉悟,洗心革面,归依了禅师,而且开始学禅。(取材於《星云禅话》第一集第一六○页)2 A* j; k1 A7 r7 a- r
. T' |- [! q9 I
            行善得乐,造恶受苦
3 \, G6 h% d4 C( R! r  
' J* P8 u9 S6 [* t% X4 ]  程夷伯二十九岁时,曾经梦见父亲告诉他:「你今年会死,可以求觉海救你!」6 |" _' O* @; I' ]* N$ O
  他醒来以後,感觉十分迷惘。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四川的出家人,对相术非常精通。他叩请师父的法号,师父回答:「贫僧法名觉海!」
0 g9 I8 {6 ]+ M3 `$ h$ R0 N- ~  他请觉海法师算命,师父回答:「你的年龄很短促,恐怕不能活到明年!」0 a9 I1 K$ N( q) U  F
  程夷伯再三恳求觉海法师,法师就找了一杯水,呵气到水中,然後叫夷伯喝下这一杯水,并且说:「今天夜晚,如果有吉祥的梦,可以立即通知我!」7 U$ D/ W0 j% ?5 b
  当天夜晚,程夷伯梦到一间官府,左廊下所站立的男子和女人都穿戴整齐,表现出欣喜的样子。右廊下所站立的人都戴上枷锁和绳索,而且哀号哭泣。旁边有一个人说:「左廊是修建桥梁和道路的人,右廊是毁坏桥梁和道路的人。如果要增福添寿,自己可以选择!」
! u) T0 b7 x) A' u' `4 T% J7 ^  於是,程夷伯就发心修补桥梁道路,不遗余力。後来他又遇见觉海法师,师父说:「你的寿命已经延长了!」
8 A" E! L, Z7 d) [/ p& M(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5: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後来,程夷伯活到九十二岁,子孙五世昌隆。(《善余堂笔乘》)* y3 V1 k* Y8 d& }7 o! L
  (按)造桥与拆桥,明明两种人;善报与恶报,明明两条路;若说因果虚,必定遭奇祸。(《阴骘文广义节录》下卷第八○页)
( ~: }; X  B4 A, ?% U3 @  因为造桥路,可以避免大家摔倒受伤或堕河溺水,所以能够得长寿的果报。除此之外,放生、印经,修补佛像、大殿、僧寮,慈眼视众生、恭敬礼拜、念佛、持咒等也都可以延长寿命!# n& W1 L/ R/ i; q
( z# _5 G8 u/ |# A
            知足常乐,多欲受苦
3 r5 @7 h" d3 A- t. ?  
2 D+ U# g) z% W- p( b# K2 h  陈探塘说:「我年轻时,曾聆听前辈们的言谈。当知县的樊毅说:『我退休时,行囊只有五千两银子,而且华丽的丝帛也不到一千匹!』当司训的王辅却说:『不要说本官贫穷,我积蓄的薪俸,以及学生们的馈礼,总共加起来也有六百两银子了!』
: z' [1 z' F# C0 c9 |, j. L  樊知县的意思是恨六千太少,而王司训却认为自己所有的六百太多了。" A; s8 J+ h$ o+ f' d* F* M2 c- G: m
  後来,樊知县的三个儿子合不来,大家都主张分家产。樊知县拿出六千两银子买地,建筑房子,把全部钱财都分给三个儿子。可是儿子却怀疑父亲私下另有储藏,因此,不愿奉养他。樊毅只好找了数亩田地,过著自食其力的生活。稻子没有成熟和蚕还没有吐丝便典当出卖了,家里没有年轻的童仆,客人来时,都是年老的奴婢在端茶水。樊毅一直过著愁苦的日子。等到他逝世後,葬礼很草率简陋,现在他的子孙也都衰没不振了。0 I5 m) ]. M1 L3 K) f3 p
  另一方面来说,王辅的四个儿子个个很争气。老大与老二经营产业,老三与老四在学校教书。兄弟奉养父亲非常欢喜。
8 X: A6 Q6 B; U  晚年,王辅常以观赏花卉竹子为乐。有客人来访,他便留他们饮酒喝茶,只是尽欢而已。他每天都笑口常开,他的子孙人才济济,家声方兴未艾。
% i: L, F) W; D! T- @$ ~  樊毅的钱财比王辅多了十倍,而王辅的受用却反而比樊毅多了十倍。子孙的贤能与不肖相差又何止十倍呢?
+ o  R5 T5 r  h# r; g  做官的人如果一直经营钱财,自己尚且不一定能享用,怎麽还能为子孙打算呢?, M* W4 C7 X3 Z" Y
  静静地想一想,或许可体悟一些真理。」(《德育古监》第一一三)
, m$ V( A+ z4 d7 S( `6 I* F. y4 Z( E* N. D  J  n; e
            安贫乐道,消遥自在
$ c. W2 |# b5 P' G% Q* `  - x. R2 m1 \! g7 i0 f* E. E
  孔子去泰山旅游,在半路上遇到一位老先生自弹自唱,神情十分愉快。
! i: y7 F) Z* f  孔子颇为讶异,便问老先生:「您为何这麽快乐呢?」
' t+ q2 {: K5 T3 ~9 p7 F( V4 Q! U  老先生回答:「我怎能不快乐呢?人为万物之灵,我幸运能出生为人而不是禽兽,这是我第一件乐事。在这个时代男尊女卑,地位相差很远,我又能生为男人,这是第二件乐事。人的寿命长短不一,我没夭折,而活到九十岁,这是第三件乐事。」
% v0 p0 C" P6 T; v  孔子又问:「您有三件乐事,可是我看您衣物简陋,就知道您生活贫困,难道您一点都不担忧吗?」
0 ?6 Y7 S: n+ @, y( A( u  老先生笑著说:「哈哈!钱财是身外之物,贫穷也是一件平常的事,只要淡泊明志,身心安泰,消遥自在,贫穷有什麽好担心的呢?」
9 s; |; ^. c  z2 `8 Q  P+ D6 r  孔子再说:「您年纪这麽大了,不怕死之将至吗?」
" ]7 k) Z& x1 k7 ~6 ~  老先生回答:「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死亡只是人生暂时的终点,好像坐车到了终站就要下车,我心无牵挂,有什麽事让我害怕呢?」) a' a  f: P2 }  S: z
  说完,老先生又继续弹他的琴。(蔡道弘所讲《心的世界》圣天杂志第二十六期第四页)8 A: J5 \7 [/ x7 `; N- D0 r; U
: K' B. A8 }2 |( ~' h9 Y
            心生悲悯,苦恼顿消
  K) F& {2 K6 [1 {/ [  ~& s  - K2 L) t/ g9 v$ ~& ?# t
  有一位名教授兼牧师,买了一栋宽敞的房子,非常愉快。可是刚搬进新屋的第一天夜里,他却被车辆行驶的声音吵得难以入睡。他开始抱怨和诅咒,内心的不平使他更睡不著。正在痛苦万分时,他突然想到:「神爱世人,自己是牧师,代表著神,理应照顾所有子民,怎麽可以随便诅咒他们呢?」
4 X. B& U+ f9 c9 H: Z+ [  想到这里,他开始产生怜悯的心:「这些开夜车的人非常值得同情,当大家都躲在被窝的时候,他们却还要不停地赶路,真是苦命!也许现在他们的妻子和儿女,正盼望他们平安回家!」% ^3 S* O7 z; |: y
  想到这里,他不由自主地为他们祈祷和祝福。内心恢复平静,便很快地入睡了。(取材於《郑武俊先生专集》第七集「圣与凡」第一百二十二页)' }; E" I; w" G
' s! Z! f6 ?( S: V
            随业逐流,必定受苦6 J" G! L# h5 C/ P" R, \
  
' f3 V/ {: I+ v3 R2 a) v8 x( Q2 {  四川的杨琳,字怀眉。' h) o6 x( g  l4 Y9 q
  清顺治十三年,他在太仓粮厅任职,不久又升为浙江临安县的县令。他为官清廉公正,可是特别爱吃鸡肉,已经有好几年了。
) T% G! d2 m; q+ W/ \$ u. T1 f  康熙十六年,他梦自己来到阴府,看见骨头堆积如山,旁边有一个人指著骨头说:「这就是你所吃的鸡骨头,你快要到这里受罪报了。然而,你的孽缘尚未完了,你还要吃四十七只鸡,然後才来这里报到!」1 \  I) e* F0 u- @% S3 Y
  他醒来以後,觉得颇为讶异,稍微有恐惧心。从此以後,他限制自己将一只鸡分三天吃,可是嘴巴很难受,便改为两天吃一只鸡,不久,他故态复萌,每天吃一只鸡。9 \2 F8 Q3 L  Z3 g! h% L
  吃到四十五只鸡时,他开始生了一场小病。经过一晚,病情转重,到死时正好吃了四十七只鸡。
/ Z9 v. Q) B) u9 j+ `/ x( W2 g  (按)有人怀疑他所吃的鸡,既然有一定的数目,则他从前所吃的,也当然属於分内。为什麽又有杀生的业报呢?0 H' H$ o, {, B
  其实,这四十七只鸡是阴府预知他杀的数目,而不是应该被他杀死的鸡数。假使做了这一个梦以後,决心不再杀生,定数便不能拘束他,从前所杀的鸡,即可超度追荐。人的修行也是如此。如果能够当下斩断,生死又怎麽能限制得了呢?(《阴骘文广义节录》下卷第一一一页)
! ]1 j1 x; z- Y: `8 ?( M. H0 D6 b0 i7 ^/ v5 o/ d' ]
            偶萌恶念,暗受苦报7 G4 e; w/ s3 @# @# ?
  
& R, m6 H& b$ L% h  长洲有某位书生,到朋友家去写文章。写「智者乐水」这一个题目,写得非常得意,同辈的文人,无不赞赏。
9 j, v6 c7 G" F3 r; t  他因为太高兴而喝得酩酊大醉才回家。他妄想:我考取功名以後,要娶邻居那位漂亮的女子阿庚为妾,为阿庚建造罗曼蒂克的洞房,订制绮丽的衣裳和服饰。他妄想奢侈挥霍,想到三更半夜,还不睡觉。他的妻子请他快点睡,他口中含著茶水喷吐在妻子的脸上,并且开玩笑地骂他太太「醋缸!醋缸!」7 s/ I0 p( U! Q' O, f2 `1 O& W
  有一位为人书写文字的先生(古时称之为「佣书人」)梦到被土地公找去写名册,看见那位书生的名册,写著朱红色的批语说:「虽然追逐妄念而胡思乱想,可是确实因人而有情境。他会在正月十七日到松陵驿挨饿受冻一天!」9 S& q; n. N% ?6 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5: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位为人书写文字的先生醒来以後,就把这件事记在墙壁上。正月十七日,到书生家去拜访。书生正擦拭衣裳,穿上鞋子要赶去亲戚家,到西山赏梅。船开到渡桥时,碰到巡江使者所坐的船只。船上的人都被抓去,那位书生因为身穿青衣(古代的学生穿著青领的衣服,职位低的官员也穿青蓝色衣衫)而免於被捆绑,拘留在船头,带到吴江。船停在松陵驿前,才释放他,他饥寒受冻差一点没命。(《德育古监》第一五五页)- x( ~# f9 ]* m; g$ r  k; ?: P
  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记载:有一位朋友感叹自己萌起私念时,自己心里知道得很清楚,只是不能让这不好的念头马上消失。王阳明先生说:「这一个良知就是你的命根。当下即去消除和磨平这私念,便是安身立命的工夫!」
7 A& g2 L. S) F- ^* E  大慧禅师说:「学道的人,如果有时照顾不周,偶而萌起恶念,就应当急忙扭转过来。假使随他恶念相续不断,则会障碍修道、结下业果,而导致鬼神的瞠怒和责备!」8 \  ]. ]  m- M# d
( D2 t2 s, c- [. r# w
            幸灾乐祸,痛苦临身2 L: R* S0 [7 u' A% S0 }2 r( [
  5 S* b+ `4 l' l+ R: [/ y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告诉目连说:「你的冤家快到了!」
" {0 B8 V6 P+ X  目连尊者回答:「我有神通,可以超越须弥山。如果我的冤家从东来,我就向西;如果他从北方来,我就向南,他怎麽能找我报仇呢?」
5 E( f5 H: F  @6 z( p2 ]- D# j: |. F  佛告诉目连:「罪报和福报是不可躲避的!」
! a. i" f7 w9 L2 k5 H0 c" h% e  目连运用神足通,不断地飞行,却仍掉落在山中,掉在一位老公公的面前。那位老公公以修理车轮为业,看见目连掉了下来,形状很像鬼,老公公以为是不吉祥的东西,拿起车轮打目连,目连被打得骨折。目连痛得心生懊恼,忘记清净本识。! d5 `+ a& S- ~1 ~, k$ D! U
  佛怜愍目连,教授他威神力,目莲定下心,才恢复本来的形状。0 L/ G( ^) o' d- [1 R! N" X
  佛告诉目连:「那位老公公前世曾经是你的父亲,你跟他诤吵。你心里想:『我多麽高兴这位老家伙被打得骨折!』因为这个恶念而造罪遭殃。千万不要做出不孝的事情。人生处世,不可不孝养父母,更要谨慎心念和言语!」(《众经撰杂譬喻》上卷)
* f; b/ @1 h# t4 A5 w; R; A$ n) k# v! {/ ]; X" \9 u0 @0 }
            立心惨虐,遭受剧苦
" ?  P/ g% W  y: P  , n. D* \- V/ a$ d5 }
  王安石当宰相时,曾经跟他儿子王讨论恢复肉刑的事,不久,王死了。* A$ i2 u/ y+ f! @" e
  有一天,宰相府里有一位牙校(低级的武官)来参拜王安石,乞求王安石叫左右的部属退下。3 f. \+ n  B' W8 u" Z0 j
  这位牙校说:「昨天晚上,我恍恍忽忽,到了阴府,看见待制(侍从顾问的职位或等候皇帝的诏令而任职的人,即王生前所任的职位)带上铁的枷锁,非常痛苦,他叫我禀告您,希望您能拯救他,我恐怕您不相信,正在犹疑时,王待制说:『你只要跟家父说: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处,我们所议论恢复肉刑的事,使我今日在这里备受惨酷的罪刑!』」  j7 f/ p; I! W: f5 S# v
  王安石知道这件事,不禁感到非常伤心。(《德育古监》第六十八页)0 v$ O: T) D- D( j+ j% [

4 n/ N9 {8 K$ O: d            杀狗吃肉,临终受苦
" k' E0 n. i' _( L8 \  2 p6 o, c1 o$ M3 R0 o
  浙江省喜善县的枫泾镇有一个人名叫沈二,平生很爱吃狗肉,杀死的狗难以计数。
: h- @  S9 i' j3 }* `6 ~4 h  清高宗乾隆二十一年,他突然得了大病,在昏迷当中,看见许多狗向他狂吠索命,他呼号求救,家人却束手无策。
% F- Q  M3 b% X. \% D  临命终时,他自己跳到床下,两手按著地面,发出狗的吠叫声,而後才断气。(《莲地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第九十四页)
& y' C# s2 O) n4 \  {) I. I2 D2 }. k5 k
            堕胎害子,死後受苦
6 a; `! o  H7 `+ Z2 X  # R# B& p! ?; B1 h- j* i/ c
  郭印有一位女儿,名叫引凤。
5 Z* @: L8 n' L  有一天,她被两位阴差追赶,跑遍了十八地狱。看见最後一个地狱,有位冥王坐在大殿上,下面站了数百位妇人,每位妇人的前面都有小孩子抱住她们的脚,号哭、叫喊和索命。
9 _/ q7 N5 R' i! x$ x) O  有的妇女因为生了太多女儿,而溺死孩子,有的因为家境贫穷而丢弃孩子,有的因为嫉妒姨妾所生的孩子而打堕胎儿,有的私下毒害自己的胎儿,有的因为争斗而损伤幼儿,有的因为厌恶幼儿的啼哭声,而丢掷或打死孩子,有的因为看管不谨慎而让孩子死於非命。
+ C/ P5 I- S9 t' @( D' T9 v# n. }  冥王一一诘问这些人犯,并且在她们身上戴上脚镣和手铐,她们个个面黄肌瘦,样子非常可悯。! r% H5 r5 r% I( q4 ^. }
  引凤回到阳间後,将所见所闻,禀告父亲,并且用大字书写在天宁寺的墙壁上,以警诫世人。(《感应篇汇编》第四卷第六十二页)9 c5 A& [6 R' @; U0 O% z
" X, u$ q& e) f* }7 ]$ O
            贪婪奸诈,天理不容
7 b, n0 W$ G( |8 s  
3 ?) ?, i* |) j1 O% B  清朝康熙九年(西元一六七○年),有一位姓顾的福建人,寄居在江苏省的江阴县,暗中偷卖假银。市场上没有人能分辨。但是他的银子过了十天以後,便会退色而出现本来的质料。
+ @2 }" T- _7 N, s3 Y  某甲用六斤真银子跟他换了二十斤的假银子,到阊门买棉纱和绸缎,而後驾船回家,夜晚经过华荡,狂风大作,船只翻覆,所有的棉纱和绸缎全部泡汤。幸好,某甲善於游泳,没有被溺毙,空手回到家中。
' s: ]4 _" e( v6 n" ^( }! y  顾先生也是在同一天被雷电击死,他造假银的火炉和秤锤,全部粉碎。
  m& c! c- V/ U; v1 O5 D  顾先生因为奸术而遭受天诛,好像理有应得。某甲因为一念的贪心,不但遗失自己本来拥有的六斤银子,而且衣服、棉被及行李更不知道值多少钱。这样做生意可以说是血本无归(折本)了!
5 @' n0 z" r2 O/ a- o2 V  我有一句话想要提醒大家:「我们买卖是为了求生,我要生存,别人就不要生存吗?我想养家活口,别人不想养家活口吗?况且昧著良心,违背天理的人,报应十分明显,没有不身死而且害家灭口的,这那里是做生意的本心呢?」(《感应篇汇编》第四卷第三十七页)1 K4 n6 K2 x  w" ?. Q# Q$ V0 [
! ]! q5 W# v4 z
            奇珍异品,令人行妨1 c) K, L7 A9 M
  + H1 b" X+ f  B; k4 B( q* l
  北魏时,广州有一个人,姓支名法存。他因为精通医术而变成钜富。$ U. p% H4 p6 |
  他拥有百种图案的细毛毯,十分华丽名贵。又有一张沈香床,整个房间都散发著芳香。
8 w" w& j( R4 k  当时王谈当了广州剌史,他的儿子王劭之,屡次向支法存要那两种东西,法存都不给予。
9 q( ~' M! Z, S' A. t$ m  ?  王谈借机杀了支法存,而且把他的钱财都没收了。可是支法存阴魂不散,死後出现在王府,而且击鼓鸣冤。经过了十天,剌史王谈生了大病,看见支法存守著他的遗物,跟著王谈,不久,王谈便逝世了。9 E0 \0 i5 H% S1 G
  王谈的儿子劭之回家後也死去。
3 c% _' J7 S+ g9 q  n' O+ m  (评)老子说:「不特别贵重难得的物品,可以使人民不会做盗贼。」又说:「难得的物品会妨害一个人行动自由和潇洒!」+ z1 o& I+ ]. j" 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5: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仁宗赐大觉琏禅师一个龙脑的钵盂,禅师当著使者的面前将那宝贵的钵盂烧了,禅师说:「佛门规定要穿著坏色衣,以陶钵为食,这钵不合法,应该烧掉!」大觉琏禅师这一位佛门龙象的做法,实在堪成为万世的典范。(《历史感应统纪》第二卷第二十八页)
% ^. Q0 h/ k; e4 p( e& O4 r0 J: D2 X; ^4 H9 T7 V/ s1 m; H
            第二章 心念与损益
3 j, Q3 H# h8 f7 J- x& |
/ {' F  ]! z) ?6 R            对己不吉,岂可给人# f) O7 \4 ~" ]5 L2 O- ^6 q; X
  # y( u7 Z. A" t1 `7 |
  庾亮骑一匹马,精通相马经的人告诉他:「那匹马会妨害主人,你最好把它卖掉!」" Z- U3 e8 ?+ R6 a! J, h' ]
  庾亮回答:「如果我把这匹不好的马卖掉,一定会有买主。那里有人把对自己不吉利的东西,移交给别人呢?从前孙叔敖埋两头蛇,以免後人遭殃,古人传为美谈,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吗?」(《世说新语》第一篇第二一则)
! t. Z! A* a; m3 J4 L4 b% \8 x  (评)孙叔敖埋两头蛇,是发自诚心。庾亮想效法他,未免心中执著於善。然而,他的事迹也可以传世。我们行善,最好不要抄袭别人!(《德育古监》第一四八页)
4 k9 ?$ G, E! X. K
# Q* T* e  e) M            埋两头蛇,设想後人
% V( H) `; x5 j" |. e  ; ?( K& l2 h+ _8 m( w% m
  孙叔敖是楚国人。& c+ M8 B; h. x3 t
  他出外游玩回来,告诉母亲说:「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会死,我今天看见,过不了几天,我就会死!」: R: a) @1 R' y& E5 K& Q
  母亲回答:「那条两头蛇现在在那里?」
. t6 b( n' Z5 P3 E1 m  l8 ?- Y5 g  孙叔敖说:「为了怕让别人看见,所以我已经把它杀死而且埋葬了!」2 g# t8 q/ w7 \% i" a% r4 E
  母亲告诉孙叔敖:「你不会死了,我听说有阴德的人,必定会有阳报。道德可以胜过百殃,仁慈可以消除百祸!」! ]9 o8 ?; _( b5 A# O. B3 D: s. o5 p
  後来,孙叔敖长大後,做了楚国的宰相。(《德育古监》第一四八页)4 T( r  k4 r8 j4 R8 |0 O
  孙叔敖埋两头蛇,为什麽是阴德呢?因为他只有惟恐两头蛇会伤人的那一念,以人为急,以物为後,所以他母亲称这种表现是仁。现在如果有人模仿孙叔敖,寻找一条两头蛇来杀,未必是大贵人!(《感应篇注训证》第六十九页)( R! T) c8 d% [6 r( d- R
9 E+ U# x! M- ^. q0 D' F
           (附)前世杀蛇,今生受报
* a0 d1 G, d7 P9 c  / x4 O; q: t/ z  ^. u
  我们同乡有一位宗伯,名叫顾锡畴。他在温州,被副将贺君尧所杀。不久,降乩於门人张调鼎家,说:「我前生误杀一条蛇,现在这条蛇转世为贺君尧,六月十六日他把我害死在江中,这果报是我应该受的,请你告诉我两个儿子,不要为我报仇!」
  U, E$ F3 `4 n+ u( j* ?  当时张调鼎尚未看见顾锡畴的讣闻,急忙派人到温州查访。太仓的吴国杰也在温州,日前曾在江心寺设齐宴款顾锡畴。翌日早晨听说顾锡畴被害,雇了很多渔夫寻找尸体,没有下落。
# h/ o! N- F: F+ ]) t  W  当天夜晚,吴国杰梦到:顾锡畴站立在水中,说:「我前世是天台山的僧侣,击毙一条蛇,现在抵偿性命。承蒙你的厚意,非常感谢,因为你前世是我的徒孙,只要到某某江湾去寻找,就可以找到我的尸体!」/ k% a; V  d6 d) w* d( Q
  吴国杰照梦中的指示去寻找,果然寻获顾锡畴的遗体,扶著棺木回来,安葬在山上。% O% I8 e7 U5 n
  (评)顾锡畴前世是天台山的僧人,後世位至公伯,而且文章节义,都非常显赫可以传诸後世,仍然难免杀蛇的果报。何况来历比不上顾锡畴的人呢!希望今世杀蛇的人,不要只以孙叔敖为藉口。(《阴骘文广义节录》上卷第五十六页)
4 Y3 H  K# M3 w' h* K# r
  D+ Y" u& C1 |1 q) Q/ [% }* x" M            看见囚犯,悲悯勿喜
* @! W' z  k8 ?4 k. y  ! I* h, `% n1 e3 T$ m6 p9 }
  浙江省鄞县(古代属於宁波府)的杨自惩,最初当县政府的佐理时,存心仁厚,守法公平。6 c  J8 R2 g) V: C
  有一次,县长严肃地鞭打一位囚犯,打得血流满地,怒气仍然没有平息。2 e2 E) B6 Z- V% W/ E# g4 M
  杨自惩跪下来说情,为囚犯宽衣解带,县长说:「无奈这个人犯法悖理,使人不得不发脾气!」
* W/ @' }2 v1 x# K  杨自惩叩首,禀告县长说:「上级的官员失去道德,老百姓已经很久没法子依从了。如果我们知道他的实情,便应当哀伤怜悯他们,尚且不可以高兴,何况发怒呢?」
/ l" E/ u) |8 ?9 b' D  z  县长听完,深受感动而平息了怒气。
6 Q9 `8 p) o( |  杨自惩家境贫穷,别人送他礼物,他从不接受。遇到人们缺乏粮食,他便想尽办法来救济他们。5 c0 b9 s2 T4 u" g; Z: _, D3 w
  有一天,监狱里新来了数位囚犯,非常饥饿。杨自惩心里想:「我家里缺米,如果我送米给囚犯吃,自己家人就会饿肚子。但如果我只顾到自己,则那些囚犯又非常可怜!」1 Y4 [4 V" _9 K% |
  他回家跟太太商量。太太问:「那些囚犯从那里来的呢?」
) d) h: ]9 w# p0 m  杨自惩回答:「他们从杭州来,沿途挨饿,现在已经面有菜色了!」2 A; \6 X. V# f. s
  因此,杨家就拿出自己的米粮,煮稀饭给囚犯吃。. j( E9 ~1 |' K- {5 ~6 o/ N$ S
  後来,杨自惩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名叫「守陈」,次子名叫「守址」,当了南北的吏部侍郎,长孙做了刑部侍郎,次孙做了四川的按察使,都是著名的大臣。现在的楚亭、德政也是杨自惩的後裔。(《袁氏训子四书》详注第二十八页)' w' X: X8 `7 N$ E3 I
# l- H" x+ m; h. A0 X3 Q+ H
            杀一救百,宁自受罪
) U. E# ^! ^: a& r0 M  
% ?1 `+ T; z( R9 ], ?: J) Y9 B9 s  燃灯佛时,有五百位商人,入海采取宝藏。遇到一个人善知兵法,时常当流寇和强盗,想要杀死这五百位商人,夺取宝藏。而这五百人都是不会退心的菩萨,杀了这些人,会得无量罪业,堕落大地狱很久。
& _1 N" ^& K/ ^. }  i) B: C6 F+ h$ |  当时这些大众中有一位导师,名叫大悲,预先知道那位歹徒的意图。他心里想:「如果我杀死这个歹徒,我会堕落恶道。如果我不杀他,其他五百人都会受害,而他仍然生生世世堕落地狱。如果我公开告诉大众,又连累五百个人产生恶念,也会受苦报。」
: F+ n  W  j5 H( @9 i  想到这里,他产生怜悯心。他决定宁愿自己受罪,而把那位盗匪杀死了。
5 Y) t8 d2 i6 [8 Q7 z0 h8 B- o  佛说:「那位导师大悲,就是我的前身;那五百位商人就是贤劫中的五百位菩萨!」(大宝积经)2 e- U' k3 b/ U6 M0 v. G
  (评)必须先有宁可自己受罪的心,而後才可以做出这种「杀一救百」的方便杀生。否则既然要贪图「护救五百人」的功德,又要辞去「杀生」的罪,这种心念就没什麽高尚了,那里会有福报呢?(《阴骘文广义节录》第五十五页)
( h- i- {' h4 K0 F
$ ^, q- s, {7 k            恐误後人,追回前诗
+ L$ P! `; ^5 X% T* D  ; v: q! U( R; {% n" w" X+ J
  朱文公曾经患足疾,有一位道人为他针炙,马上感觉轻便。朱文公很高兴,就写了一首诗送他:
" `; F3 I$ T. a  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
, f* e  W6 z8 i% {  出门放杖儿童笑,不似从前勃翁。/ C6 L6 k; ^% k1 U! y& G+ z+ o
  数日後,脚的毛病又痛得很厉害,他追寻道人,不知下落。朱文公感叹地说:「我不是要怪罪他,只是想要回我从前写的那首诗,恐怕这首诗会误人!」
! E/ b4 Y8 ^; s. t9 F  X: d8 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5: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天夜晚,朱文公梦到神说:「你这一念感动天!」足疾马上就好了。(《德育古监》第一五○页)! H) S& J+ B: ^) A) b
( t6 R( H% O& ?2 S9 X
            伪造斗秤,遭受天谴- _$ L& ^* j) `
  0 o; m1 ^; A# X; k  F9 L
  四川的黎永政,善於制造容器和秤子。他能随著客人的意思或吩咐,打造轻重增减的斗秤,而且收取比平常贵一倍的价钱。只要有人出高价,他便昧著天良打造。因此许多不顾天理道义的小人,登门请他打造。: \% C  A& z" a+ J; z# H! K4 B" ^
  後来,他跟两个儿子都变成瞎子,而且五只手指受伤残废,手节凋落而死。% Z6 u! a+ B1 l1 H8 D: o
  古人有一首诗说:「越奸越巧越贫穷,奸巧原来天不容。富贵若从奸巧得,世间呆汉吸西风。」(《感应篇汇编》第四卷第三十七页)
' @& t* R& F4 e7 }: S* n/ r! }
/ U6 Y- ^8 b; E            不学点金,三千功圆+ {7 s# _: t+ d) b
  
* X* O4 A# s+ x! F7 A3 D" W$ g; D) f) B  汉锺离成仙後,先教吕洞宾道法。他告诉吕洞宾说:「点铁成金的方法,可以济世!你想不想学?」4 }& A  T& N1 f& G0 G. H
  吕洞宾问:「点铁成金以後,金子会不会再变回铁!」
; K2 {7 q# x1 [& l0 [  汉锺离回答:「五百年後,就会变回原来的质料!」
6 A) M/ t( F0 G3 |  吕洞宾说:「这样会害到五百年後的人,我不愿意学!」
' _! R8 X5 t2 B: r! c  汉锺离告诉吕洞宾:「修仙要积三千功行,你说这句话,三千功行就圆满了!」(《德育古监》第一四九页)
3 j) s* N& c' I
; o: K9 x2 f" \* f# n9 q            丢弃假银,子孙贤贵& c: T) v$ j, [+ p' t
  8 \; u' @: t7 S# `) a/ u
  孙蜃川尚书的祖父,有一天出售货物後,得到二两银子,他拿去请别人监定,发现是假银子。
% M" p4 i; U' z! u  他心里想:「这银两既然不能用,我岂可留下来误害他人?」
, _$ j( }- P# D  於是,他就走到东河的水边,又在水里走了数十步,将假银投到湖的深处。
/ b$ p0 I7 D* L. W+ ~5 y) ~  後来,他的儿子考取功名做了副使。孙子就是蜃川,也因贤能而当上尚书。3 i5 N9 S; w) L+ s; b- q+ g6 f
  孙老先生将假银丢弃湖心,他的存心跟吕纯阳仙祖不学点石成金正好相似。子孙显贵还只是果报当中比较小的而已。(《感应篇汇编》第四卷第三十八页). a) g+ }$ F) O; x$ C; N6 w6 i

0 Z! f  ?& h# l- c! Z. E            原谅下人,甘心受损
* ]* \' d' Y9 `* e  H  
* ~* ^% u% W2 d8 h  胡子远的父亲,是唐安人。7 \5 {- Y. ^7 g
  他的家境十分富裕,他曾委托一位仆人掌管钱币,结果得到五千串钱(每一串有一千文钱)都是假的钱币。
. S) K/ j" G% p! a  那位仆人不久便逝世了,胡家家人想告仆人家属诈钱。胡子远说:「那位仆人已经死了,我那里忍心让他的遗孤对簿公堂?」) o5 F' Y3 b5 H9 z8 n$ K1 d
  有人告诉胡子远:「如果你把这五千串假钱半价卖给别人,尚可以得到二千多串真钱,不是很好吗?」
0 a. r" x# t; J  胡子远说:「不行!这样终究会害到别人!」( _8 L, F# H6 {/ Y9 s8 t
  於是,就用火把这五千串假钱完全焚毁。後来他家突然变得显贵。(《德育古监》第四十八页)( ~+ M  o0 D/ q; I* ]2 n7 q. ~& W

% c. n6 P% u: p6 l8 \            不彰人短,吃亏受福
6 g8 v4 M7 s7 ^; S1 f5 V7 z* {8 W9 v, x  % X( H1 p3 l7 N. z0 {5 o6 B
  有一天晚上,文徵明投宿在某一富贵人家。翌日早晨主人尚未出来,他躺在帐中等待,恰巧有一位朋友来了,徘徊而且四处东张西望,看见桌上有一只金杯,急忙放入袖中,并且调头就走。
% E1 r4 c: d3 P; c  x, t  文徵明认识这位朋友。
4 T& N% f6 d) l) A5 ^  等主人出来後,文徵明告诉主人说:「我今天有急用,刚才看见桌上有金杯,迫不急待,已派遣仆人先拿走了,怎麽办呢?」" K8 J. \0 C. c/ s8 \" I
  主人回答:「是!是!」0 T0 f9 s5 x/ e$ m( s3 w' _
  文徵明又说:「您这只金杯有多重呢?价值多少钱呢?改天如果遗失,我应当用钱赔偿您!」
, f3 l9 E# x  K: ~3 a  主人又回答:「好啊!」: v2 J2 f  N9 C7 z% p& @* _
  文徵明回家後,便卖田偿还金价,而且始终没有向人说这件事的原委。, N* k. |, }7 B0 [$ W
  文徵明後来高寿,而且享有大名。他的孙子文震孟,考中状元,又当了宰相。(《感应篇注训证》第七十四页)
* `) I5 A* ?( _8 n  o/ ]! j- ?
* r6 u: G% U/ l8 Z+ ?            取价虽少,又有何损7 q2 z4 W1 J5 B% t5 L
  
. _. X$ j$ [! i( L$ F) Y5 S+ E5 Y; ~  魏时举是北魏时钜鹿人。8 r' `9 c6 |  l8 [0 v5 L
  遇到岁收不好,谷价狂~FM3BX1;飙~I;腾贵时,他便打开仓库卖出米粮,价钱只是别人的半价。
: a1 \% {+ r. D; c$ k; ?1 [+ f  他曾经对别人说:「凶岁的半价即是丰时的全价。虽然少拿了,可是又有什麽损失呢?假使没有遇到歉收,难道就能只想赚钱吗?」1 }! y+ X# Q" _7 T
  他的儿子魏收节,一直升官,终於当上仆射(相当於宰相)。(《德育古监》第九十一页)
3 R2 X2 b2 ~' L. `& J. k' A; B# ^- n3 p+ [9 }  P2 ^
           宽厚让步,即占便宜
, L% u' _! U+ c7 V. N  ( l% {5 |4 k* `3 V+ I
  东海的钱老先生致富後,想要居住在城里。  d  N8 g  N! ^2 U4 a' J( o
  有人告诉他:「那一栋房子,已经有好多人出价七百两银子,而且即将成交了!」( D/ |8 `# s1 c4 t8 V- \
  钱老先生看完房子,竟然出价一千两银子。钱家子弟不以为然,议论纷纷。钱老先生说:「我们都是小市民,屋主违背众人而卖我,我不多出一些钱,怎麽塞住大众的口舌呢?而且欲望没有满足,争端便不会平息的。我们以一千两银子买到价值七百两的房地产,屋主的愿望已经满足,而别人也不会想在这栋房子上面图利,从此以後,钱家的世业就可以不必耽忧了!」' N; X$ Q  K1 [: U- ]) w  e
  不久,其他房子多因为价钱太少而请求补贴,或者被原主转赎回来,而发生诉讼,只有钱家安稳平顺,毫无风波。7 @' H& a  A) J/ L
  (评)宽厚的人不占别人的便宜,占别人便宜的人不宽厚,这两条行径完全不同,所以将来的遭遇也不会一样。钱老先生步步为自己将来占便宜而预留余地,他只用了一种方法:宽厚。知道宽厚就是占便宜,便是善於占便宜;知道占便宜的方法在宽厚,对於宽厚也就毫不怀疑了。(《德育古监》第一百十五页)
5 r4 B# p4 v( U8 g1 V% E# L  在古代重土的观念下,通常生活比较困苦,或者经济比较拮据的人才会卖房子,所以买的人多给他一些价钱,应该是宽厚的行为。然而,对於现代那种专以买卖房地产而赚钱的大商人或仲介公司,又是另当别论。(著者注), Y' d, s+ j+ K- f# I/ K) v
: E( Z4 _: K  ]7 N5 L- p
            忍饥助人,乐在其中
% G* ?# ?4 |: K# J$ ]* a. F  
8 ]1 u' m: l7 e" \5 y3 L  江西有一位舒先生,在湖广一带借用学馆教导孩童长达两年之久。: i$ A% b5 u( @( U, E; M
  有一天,他与其他乡里的私塾教师一齐搭船返回故乡,中途他登岸散步时,听到有一位妇人哭得非常伤心。
, K" F: }" u. M7 E! ?0 N0 b; U  舒先生问:「你为什麽哭呢?」. O% q6 u$ ]0 }. \
  妇人答道:「我丈夫欠官府十三两银子,即将卖我以偿还债务,我走了以後,年幼的婴孩必会因为没人哺乳而死去,所以我才这麽悲伤!」
+ Z/ l# v+ K% m) H  舒先生说:「与我同船的都是江西各地的私塾教师,他们每人出一两银子,就可以解决你的难题了!」; I3 a0 {/ F* x1 T5 }
  当舒先生回来告诉其他同行的人,他们都不答应捐这一两银子。於是,舒先生便将两年来所得的薪饷全部捐给那位妇人。, i* V3 ~# t- U7 Z* n; T* Y2 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5: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尚未回到家,所有的钱财和米粮已经用光了。许多人指摘他的做法不对,也有人怜愍他,而请他吃饭,可是舒先生不敢饱吃一顿。) f5 g6 a( u$ @( H& n5 ^
  他回到家中,告诉妻子说:「我已经忍耐饥饥两天了,请快一点煮饭!」3 ~. p$ b0 i' G6 Q% ^; Q# h
  舒太太回答:「我那里有米呢?」
5 M# N% `( ]$ R7 b3 Q8 T2 d, u  舒先生说:「向邻居借一下!」
' i" ]$ O6 D# y4 E7 k  舒太太回答:「我已经借很多次,正等著你回来偿还欠债!」
* a' _  V- }1 h# Z9 ^( O0 Q5 I# X  舒先生把捐钱的事情告诉太太。
5 F" E! p# E' U& t% q2 t/ ?1 j  舒太太说:「既然这样,那麽我就去找一些平常所吃的野菜来充饥!」
6 @+ [8 |! o6 u$ S1 Z  於是,她就提著篮子到山中采苦菜,连根煮烂,一齐吃得相当痛快。吃饱後,他躺在床上休息,听到窗外有人说:「今宵吃苦菜,明年生状元!」
3 J, ?6 Y. `" n  j# v: @  他们急忙起身,披上衣服,向天拜谢。( v+ ^+ j7 d7 h; X+ ?* Y4 x$ X* }
  翌年,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单名叫做「芬」。长大後,果然考中状元。(《德育古监》第九十八页)1 m- S) o* M# ~0 g/ ?" h4 N5 z
+ P& |2 {  \; I- K2 _
            宁可负我,绝不误人/ q1 S3 Z  F! j) L
  
- K( G! S9 I" G# j: U1 Y2 c  陶四翁是陶禹锡的高祖父,他开了一间染布厂。
7 V9 O8 }" c3 b$ s* P4 `6 b0 ?/ l5 L  曾经有人拿一种紫色的草来卖他,他出了四百万文钱买下那些染色用的植物。数天後,有一位经纪人看了说:「这些草都是假的!」" Z0 K! C, T* [, t
  陶四翁问:「怎麽辨别呢?」  E* y0 b9 A% L1 W  |: k
  经纪人答道:「这些蒸坏了的草,都已经没有色泽了。现在外表有颜色,都是假的,不能用了!」4 \) m  t  o7 }6 \# B
  陶四翁试了一下,果然如此!
9 P1 G1 u) q% J7 m) H. K  经纪人说:「你不要忧愁!我可以帮你找一些小染店来买!」
4 D' Y; Y. V$ u, I  翌日,经纪人来了,陶四翁把花四百万文钱买来的草,对著经纪人全部烧光,并且说:「宁可误我,岂可再误别人呢?」4 G% |9 i& Z1 {- S2 P! ?- L, S& L
  根据宋朝的货币制度,一千文钱是一贯(或一缗),四百万文钱即是四千贯,这绝不是一个小数目。当时陶四翁的资金还不雄厚,他一念之间不肯误害别人,也不留下来让人有觑觎的机会,去辗转害人,所以决心将它付之一炬,不可以说不重义轻财。他那一善念,使他的事业兴盛,而且由富而贵,子孙都受他的恩泽,而且颇有成就。(译自《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第二八七页)
' @; y& B7 P3 O3 Y  l
5 y  x2 q6 R  o' a, Q% t' j% H            违背天意,恐妨寿命
0 K: |  C" o$ F! G1 C  
$ \8 ?6 z! y* l& q5 y  在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晚年为双目的疾病所苦。
5 a) B& q7 }& l7 N. h  他听说有一位医生非常善於针灸,便派人找那位医生来治疗眼疾。
9 W' [7 C+ w; ~0 M/ Y) @! \  医生观看了一阵子,说:「可以医治,但是大王不是普通人,这疾病大概是上天(业力)给你的。如果我把它医好,会违背天意(果报),恐怕对於您的寿命有妨害!」/ w2 j; Z) f  s5 A1 q* d# T
  钱说:「只要我两眼看见东西,做鬼也快活!」
2 t. Q% \0 b; C/ v/ P0 a4 A( m; M/ |  医生出针,钱的眼病应手痊愈,他的双目恢复光明,可是翌年便逝世了。(《五代史》旧史本传注)
. r) Z1 J+ d& x: Z
) d8 p! W% w1 D) [( X* U+ z+ l            第三章 心念与祸福
/ Y& H5 a" e! ^- v+ j0 ?
& `# z- |) ^4 Z6 i, i* H6 ~, R" m            吉人凶其吉,凶人吉其凶
+ t9 C) j) A/ c. `, F% n  2 H  o" j3 I; X2 g$ C# W( ~- r, v
  何元朗说:「白手起家的人,钱财富庶,却仍然日夜忧心忡忡,怕难免饥寒受冻。败坏家产的儿子,赚钱的机会和意志逐渐消失,却会放荡不拘地说:『没什麽好耽心的?』所谓『吉人凶其吉,凶人吉其凶』(吉人以吉为凶,所以在顺境和得意时,不敢胡作非为。凶人以凶为吉,他们造了恶因,不知道将来会受苦报,以为自己已经占了大便宜而自鸣得意。)……聪明的人应当自我反省和检点啊!」(译自《庸行编诒谋类》、《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第三十页)0 q& g+ L6 I1 ^' r3 c
8 ~  o  v* F/ H
            自私损己,利人己利  x0 |% l6 S  q: y7 L
  
( |2 T6 @, i2 _) ]& k% s  唐朝的名医孙思邈先生因为救活了一条小蛇,而梦到龙王请他到龙宫,并且告诉他一些治病的药方。
. V& [( x7 w. q' C* q  他醒来後,尝试这些龙宫的药方,发现非常灵验。因此他就将这些方子,编入「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并且刻了一块石碑流传世间。
7 ?( Z1 S3 p2 o  有人把这些药方印成书卖钱,因而击碎石碑,以发市利,却被雷震死。
" _% @: L; Z  D- I  另一个人在石碑上重刻药方,梦到孙真人(孙思邈後来成仙,被民间尊称为「保生大帝:孙真人」)告诉他:「你本来命中无子,因为刻千金方,应当得贵子!」後来,果然如此。(《太上感应篇注》)。
' \$ j) E8 l3 z/ N; f" W$ Q  (按)击碎石碑的人只知道利益自己,重刻石碑的人只想到利益别人。只利益自己的人究竟自己得到什麽利益呢?一心只想利益众生的人,自己何尝没有利益呢?(《阴骘文广义节录》上卷第七十一页)5 v8 N3 h: g/ a6 T' O- N9 L- g9 m
% |: z8 d6 U0 C4 G4 ^' J* D
            立心稍异,吉凶立判6 X7 y: k5 }1 u
  0 b  E1 l* f; X2 E' v" J- H
  清朝的康熙初年,檀香很贵。苏州有一家香,花了三两银子请了一尊檀香的观音菩萨像。
( y  c2 f/ _# z+ J; _. ^6 V2 A  他心里想:「如果把这尊像变成檀香条卖,可以得到十六两银子!」  }' w! U+ L$ K0 K: F: [0 e" B! x4 h5 i
  有一位佣工害怕造罪,极力阻止。可是香的女婿,因为准备迎接妻子归宁,恰巧住在岳父家,他告诉佣工说:「你是一个佣人,这件事跟你有什麽关系呢?你只要听命行事就可以了!」
0 e* [. k# q* @. i3 O  当天夜晚,香的女儿因为腹痛,而不能去夫家,在娘家多留了三天。
# q4 k) {* e/ T: }( W8 ^- ^  翌日,街上有位六岁的童子随著父亲行走,忽然指著香,问父亲说:「他们家的屋顶上,何故用红色的封条封锁住?」父亲以为孩子打妄言,告诉他:「不要乱说话!」5 A' V7 \' {  G0 G8 T& X
  当天夜晚,香起火燃烧,只烧了一家,全家都死。他女婿想从楼上屋窦中钻出来,因为有东西顶住,竟然葬身火海。
! T/ w4 S5 j+ M) l. }  那位佣工因为早晨别家香勉强来邀请他,出外两天,而逃过这场灾难。
0 _9 I( c7 _0 U" Q3 g! j  (按)毁坏佛像,出佛身血是无间地狱的五种原因之一。见人毁坏佛像,不行劝阻,即有恶曜加临。片刻善心,便有吉神拥护。香的女婿与佣人,存心不同,一位是本来要回家而使他回不去,另一位是不想去别的地方,却有人勉强他外出而逃过劫难。这真是所谓的「祸福无门,唯人自召」!(《阴骘文广义节录》下卷第一一○页)
# I5 U. J5 W  H. v0 a& C- S# |; ]5 M4 ?$ f- O9 d. Q
            起一贪念,害人害己$ C& m/ }  ]4 V. B! T3 R) E& \3 |
  
; q: D0 T7 f/ f3 `0 e5 I  四川曾发生饥荒,有人背了五斗米经过巫山村落中,投宿在一户木匠人家。% w/ K  n+ z% c8 c; u
  本匠和他的妻子计划黑夜时,杀掉这位过路客。可是他的儿子不晓得,晚上跟背米的人睡在一起。到了二更时,背米的人起来如厕。木匠拿著斧头到卧室,在黑夜中,看见一个人睡得正熟,立即用斧头砍对方的头,并且呼叫妻子:「你赶快来,这五斗米属於我们的啦!」; o* ]1 {3 D3 V3 A.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5: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妻子举起火把照亮,发现被杀的人是自己的儿子,於是就痛哭流涕。背米的人在门外听到,惊惶逃走,并且把这件事告诉衙门,将木匠绳之以法。(《感应篇注训证》第三十八页)1 j/ h+ G: c& W  _2 a% @
. s" H* }' U. ]$ N6 I, v
            泽及枯骨,现生受福
; L3 R: H# x- `7 a3 S+ z  0 W+ @2 I3 T$ x1 H# O
  元朝时,浙江省会稽的唐●,家境非常贫穷,以教授徒生为业。
* ?2 N1 b9 p4 L/ D3 c0 ~  元顺帝至元四年(西元一三三八年),元将挖掘赵氏陵寝,将残断的肢体,丢弃在草莽间。
! G' o6 o7 A) r' `& G  唐●看了,颇为痛愤,於是就变卖家产,得到数两金子,请乡里的少年喝酒,而後秘密地告诉他们帮忙掩埋赵氏的遗骸。事情过後,唐●的义名非常显赫。
6 x1 S' ?- L8 \7 a$ w( Z: A# j  翌年的正月十七日,唐●忽然坐著逝世,过了很久,才又活醒过来。他说:他到了一座宫殿,上面有位神人戴著古代帝王的帽子,帽子前後以丝线贯穿玉珠宛若垂帘,他走下来,对唐●作揖说:「感谢你掩埋尸骸,我要好好报答你!你的本命很差,贫穷又无妻子。现在你的忠义感动上天,天帝已敕令赐您妻子、三个儿子和三公顷田地!」
! e% D( [  f! p  唐●听了,拜谢而後走出宫殿,於是就醒来了。# e8 K) K) p- m
  会稽有一位袁俊斋先生,想要为儿子请家庭教师,有人推荐唐●,袁俊斋知道唐●的义举,特别礼遇和尊敬他,帮他料理婚事,娶了国公的女儿,得到一些田产,而且所有的费用都由袁俊斋慷慨解囊。後来唐●果然生了三个儿子,跟神明所说的话完全吻合。/ d! W$ _1 |. j$ y4 C" K
  宋徽宗崇宁三年(西元一一○四年),下令各州县,选择高旷的不毛之地,设置「漏泽园」。凡是寄留在寺院和道观的尸骨,都可以埋在园里,而且设立僧舍,以做为追荐的场所。
7 V- N4 r1 m! S( n3 h* M& ^) D( Y  明太祖洪武年间,也曾下令各地方政府奉行这件事,而且设立法规。我看见姑苏城内西北角,有两间非常坚固的石室,中央各开了一个木窗,上下只有一尺,这也是容纳尸骨的地方。每个窗子的颜色不同,以辨别僧俗男女,它命名为「普同塔」。如果有仁人君子能够效法去做,阴德很大。0 d* M1 }2 T$ I& c9 O# m' y" w
  把掩埋尸骨的观念推广,凡是恐怕别人看见或听到的事情,都应当代为包荒。(《阴骘文广义节录》上卷第一一四页)。# S4 A( H6 f0 j' H

4 y; R& @2 q0 R& m            诬民讨功,暴毙身亡* T  L$ E# V! f) n
  
4 L  |" j( K9 G5 i$ e$ V  梁朝曲阿有一位先生姓宏,家财万贯。他到湘州买卖木材,经营数年,才购得巨木数●,都长达五十余丈,世所罕有。$ [- B) \1 R% ?5 P$ g5 _4 O
  当时武帝要在文皇帝的陵寝上建寺,想购买上好的木材,而宏氏的木材,正好运到南津。# r9 w3 W' S3 o1 _1 ?9 ?# y$ h! E
  南津的官员孟少卿,贪喜大功,想讨好朝廷,就搜取宏氏所带的衣服财物,诬赖他是抢来的。又说:「你要建造的房子超过规定标准,不是商人所适宜的!」於是就把木材充公,并且处以重刑。
) N: c, M6 w7 V3 W: ^8 Q8 G  宏氏临刑时,命令妻子准备黄纸和笔墨在棺木中,写上孟少卿的姓名数十遍,然後吞下去。
6 B" B7 t/ k0 j% P  过了一个月,少卿忽然看见宏某人来讨命,起初他仍然顽抗逃避,後来只说乞求开恩,吐血而死。% p7 T* a6 W2 j: z- Y- B% |
  凡是参预策划这件冤刑的狱官和书记等人,几个月内,相继死亡。
( q1 O1 |4 _9 p: M  皇基寺才刚建好,马上遭天火(雷电)。埋在地下的柱木都化成灰烬。(冥报记)9 O% S; f6 I2 X4 T  v; i
  (按)真悲哀!末劫的福德逐渐减少,好东西也逐渐减低。从梁到现在(清初)才不过一千多年,现在想要到深山求二十余丈的木材,已经得不到了,何况是五十丈的木材呢?总是因为人愈贫穷,木材被砍伐也愈频急。再加上地力逐渐贫瘠,随唐以前的稻穗都长了一尺。就蔬菜水果的甘美、花卉的香艳来说,现在已经逐渐不如从前了。这些现象和原理,粗心大意的有所不知,即使告诉他们,又有谁会相信呢?(《阴骘文广义节录》下卷第六十二页)$ G! N( A4 o( F) E; d

, b, u3 N' O( I( ?# T8 f7 E            退一步想,保身消恼- Z1 w9 m, E& q
  1 w  ]8 L: }7 h/ c/ I0 o! w$ G, s
  和州某村,有一位居民养了一百只鹅。" A. u! I8 b# d$ y
  有一天,因为鹅吃了邻居的稻子而被打死了五十几只。女主人看了很气怒。
$ J2 M* l1 ~" ^/ v  她忽然转了一个念头:「如果我去衙门告他,力量胜不过他,如果一定要胜他,就要花费很多钱,而且我丈夫已喝醉睡著了,假使他听到,一定起来相互殴打,凶祸难以预测,不如忍耐好了!」於是立即请人腌制鹅肉。
# y5 b) A, s, F+ \- l  翌日早晨,打鹅的那位邻居忽然暴毙身亡,她丈夫醉醒,知道这件事,就说:「假设昨天早一点让我知道这一桩事,我必然乘著醉意去打架,今天一定家破人亡了!」(《汇纂功过格》)
+ e) d' s# K8 m* n  (按)人於忿怒时,忽然退一步想,便可以保全身家性命,消释烦恼和怨家。我们看他太太的一念安忍,不是保全了很多东西吗?宋朝的范仲淹曾经说:# u# h, ]+ I: `
  心中忿怒不如休,何须经县又经州(不断地往上控诉)?
; w+ H. N& z1 f, `3 n0 k( r% {  纵然费尽千般计,赢得猫来输去牛!(《阴骘文广义节录》下卷五十三页)
1 T8 R9 c7 n4 i, K
! m2 |9 Z* A+ m6 N            飞来横祸,必有宿因
& J$ Y3 w" i* w7 q* s. K  % U% g+ k/ _5 M9 U
  江西的过东明家境非常富裕,他的庶弟却是一位贫穷的无赖。
3 Y  N8 J$ E) H; E  东明斥责他的庶弟,庶弟心生愤恨。东明很害怕,便假藉事故,将庶弟害死在监狱中。: N, C- @3 ]. D7 m9 U% |
  不久,他看见庶弟急促地走入马厩。他快步上前察看,母马已生下了一匹小马。东明知道这匹马是他庶弟的灵魂所托附,颇有戒心。
* a, s% ~' f! _, ~; q- y  那匹小马长得非常温驯可爱,东明很怜爱它,然而始终不敢靠近。东明将小马卖到邻近的村落,它又暗中回来。小马看见东明,表示依依不舍的样子,东明忘记过去的禁戒,上前抚摸小马,而且耳朵贴近马脸,跟马非常靠近。
3 o& |" [' H7 L2 c1 G: `& `  小马突然踢腿,蹄甲击中东明的腹部,东明当场倒地死亡。(《感应篇注训证》第六十三页)
- p" \1 Q- n4 S
6 T& \5 s+ @- B( [0 c0 ]            慈悲忍辱,天官赐福
# D% ^0 N& n( W, G1 O5 f; b/ X  8 W0 o0 |" t. C, O6 Z
  台州的彭矩,性情慈祥而且谦逊。3 n, b" @, J& M9 ~1 f; \
  他曾经跟另一个人,投宿在同一家旅馆。後来彭矩先回家,那个人遗失雨伞,以为彭矩拿走,便来到彭家怒骂。看见彭矩的表现好像很懦弱,就说:「我遗失衣裳,也要你赔!」
/ q% g; X5 f7 x3 M  彭矩照那个人所说的价钱,赔偿了以後,对方才离去。. t* F( w3 j7 u4 V
  有位邻居依恃强权而侵占彭矩的土地,彭矩不加追究。後来,那位邻居因为蛮横无理而引起诉讼。彭矩反而为他周旋(打点),使他免於牢狱之灾。
0 m$ d  Z8 r: ]) Y" 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5: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彭矩又做了许多善事,因为没有儿子,而到西岳的神庙去祈求子嗣。梦到神明说:「因为你忍辱、仁慈、柔和,而且努力行善,天帝已经答应你的请求了!」
+ k7 R6 i3 V' e' |. F3 p# O+ I  於是,彭矩生了三个儿子。後来遇到四川的兵乱,十分之九的家庭死於非命,只有彭矩他们全家人安然无恙。(《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四十三页)
/ ^; N$ X# x- v3 ^1 K: G! {( Y- e! {1 i4 z% N4 w* w
            忍受无理,逃过大祸) t9 `- y4 n: M. C
  
: \  n' ?# V# ?7 d4 {' O  江阴的夏老先生跟客人正在下棋,忽然有一个人咆哮地跑来说:「我只欠你们家二两银子,为什麽你每天叫家人来逼我呢?」  r6 d$ q, N, i3 O
  夏老先生来不及回答,那个人就破口大骂,并且推倒桌子,毁乱了棋局。$ z" n# G" A/ ^+ e0 E0 l, B
  夏老先生笑著说:「你想要免去欠债吗?」说完,立即拿起笔写了一张赦免债务的书状,那个人急忙道谢而去。' U3 N' W! t5 _
  客人赞叹夏老先生的度量,夏老先生说:「忍是众妙之门。我们待人处世,遇到逆境和无理取闹,就好比行走在荆棘中,应该慢慢走,慢慢解开荆棘,那些荆棘又有什麽好气的呢?又例如空船撞到我、风吹瓦块打到我,只要心不动气,便可解开怨怒。何况刚才这位仁友相貌凶暴,说话愚蠢刚直,他一定有所依恃,认为自己有道理,恐怕发生意外,所以我才赦免他。」7 k/ M3 x  f; f1 L, N
  过了一刻钟,刚才那个人死在厕所。询问原因,才知道这个人被债务逼得没有办法,服毒来陷害夏老先生,因为感念夏老先生赦免债务,不忍心陷害他,所以急忙回家找粪青解毒,可是毒性发作,已经来不及解了。
( ?2 Q; C" M3 ]/ t  夏老先生拜谢上苍,大家都十分敬佩他的行为。如果不是夏老先生平常没有火气,涵养深厚,遇到这种逆境,怎麽把持得住呢?& V& d9 f4 z) @9 D
  忍辱固然是修身的要道,然而守富的要诀也在学吃亏。(《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四十三页)3 d2 u. d/ F# s. @. C. Q
9 s" w/ B/ q7 r/ z. [
            制卖假药,必有横祸
2 H; ]* L% X  r( `  
& z9 q) _. u& z  明朝的张安国,治理抚州时,看见许多不法商人贩卖假药,他就贴出告示劝诫他们:, `5 a, a; z3 I( _+ s: ^7 |: X& o
  陶景弘和孙思邈真人,因为写了本草及千金翼方,救济物类,利益众生,积了许多阴德,所以名列仙班。从此以後,许多人行医卖药都诚心在救人,而且得到许多福报。姑且不谈历史的记载,就在最近数年,便有许多应验的事迹。有的人只卖真药,便赚进万贯家财,或者自身健康荣耀,安享高寿,或者子孙及第,光耀门楣。这些善报,如影随形,丝毫没有差错。
6 G+ N9 h/ X+ H. z  我曾经亲眼看见卖假药的人,刚开始可能积蓄了一些家产,自以为计谋得逞,不知道冥冥之中,全家所获得的财禄,都将被减损克耗,有时他本人遇到一些横来的灾祸,或者子孙无理破荡家业,有的遭受天火,或者雷击。5 O0 |5 {; S. t3 N5 ?
  因为买药的人,都是遇到亲属或自己有急迫的病症才求医买药,他们原先希望一服见效,没想到却被假药所误。不但对病人毫无益处,反而有了损伤。平时杀了一只飞禽走兽,便有因果,何况万物当中,最贵重的人命呢?假药伤害无辜的大众,多麽令人痛心!我们大家可以不努力戒除吗?(《感应篇汇编》第四卷第三十八页)
* h0 d+ d% l8 `, }) M) @- W0 Q0 y- g6 \2 M
            受贿滥判,减福损寿
! }9 a2 Q8 h' F4 {3 Z; c6 D' y: l" @  1 G! ^: {3 ?1 [: F' C
  魏钊是广东人。他曾经到夷陵去验尸,路过某一乡镇。
+ b& N. ]7 q+ E7 }; j& J  有一位乡官徐少卿,单名叫宗,一向供奉梓潼神。梦到神明告诉他:「明天早晨,本府的魏推官路经此地,他的前程很远大,你可以预先跟他认识认识!」
- Z7 q5 V1 m: v, q5 T2 ?7 v  次日清晨,徐少卿便一直等候,魏钊果然来了。徐少卿便很虔敬地款待他。7 Y' T3 E" S/ `. j" y/ E
  魏钊走了没几天。徐少卿又梦到神明告诉自己:「都怪魏钊收受四百两银子,而故意判某人无罪,致使亡者含冤莫白。天帝已经把他的福禄和寿命全都削除了!」
/ S- b$ u: x+ T) N- x! r! p' ]  徐少卿非常惊讶,派人追踪魏钊所做的事情,果然如此。
: F& ^0 W1 E8 ?2 z+ z* x  不久,魏钊的母亲过世,他又候补官职,而死在京城的官邸。(《德育古监》第七十页)8 x; z) ~4 z/ m& R
  (评)人的生命非常贵重,因收受贿赂而致人於死,如果不是丧尽天良的人,必定做不出来。得到贿赂而滥判某人无罪,许多人或许会藉口说:「我宁愿滥判无罪,而使别人活命!」
9 u4 L2 R) ?3 j( Q% Y  因为判人无罪似乎比较接近好生之德,而且自己又能够获得好多利益,但他那里知道冤死不伸与受诬冤死都同样是一条性命呢?! {5 [$ M$ l; B+ k6 |' Y
  魏钊用四百两银子换走高官厚爵,以及数十年的寿命,真是可惜!然而,世上仍然有许多人不断在受贿减福,难道要梓潼帝君一一下诏吗?许多人到死的时候还迷迷糊糊,实在可悲啊!) s/ o& @' p8 z( B9 K) S: v. N
7 D. u: w5 _! X3 m4 q! P; {
            行善得福,造恶惹祸
, O9 j& }4 ]: I- w0 W; Q& Z7 C5 m  
5 c3 Q+ Z6 p8 z8 y8 g5 G: ?; Y; {3 E  清高宗乾隆十九年发生饥荒,青浦东郊,徐泾镇的赵省斋,拿出全部家产来帮助受饥的灾户,妻子彭氏也变卖嫁妆,换取稻米,施舍粥饭。当时粥厂里有一位姓闵的司帐,侵蚀赈灾的金钱和米粮,以饱私囊。
. d( f$ p3 s! @8 Z( j  乾隆六十年,赵省斋的孙子赵文桂,荣登乡榜,返回邻里,拜谒县令。恰巧遇到闵司帐的孙子,因为触犯法律而被收押。他们在大堂的梯阶下相遇,一位衣锦还乡、乘车进谒,另一位则身带枷锁而被拖出。他们两个人碰面时,都相当惊讶。善报与恶报截然不同,上天大概故意让他们俩人相逢,难道不是在提醒世人吗?(译自《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第七十七页)# b6 a$ d1 Q. L$ ~6 I
2 m; Y4 M% E2 u
            斤斤计较,终究落空4 F3 G9 ?0 X1 _/ x4 o+ K
  : r" e7 G4 p+ B' ]
  晋朝的王戎,生性酷爱赚钱。他到各地农田和庭园收集了许多以水为动力的舂具(水碓),所累积的财富难以计数。他每天拿著象牙制的筹码(用以计数或赌博的工具),昼夜计算,好像永远都不感到满足。7 O- e) v0 Y: t, C+ H
  他虽然很有钱,可是却特别节俭和吝啬。大家都说他得了一种「无可救药的疾病」(膏肓之疾)。
( H6 T  ^; ]& q7 _& h4 w- ]' T  他的女儿嫁给斐,借了数万文钱,很久没有还。有一天,他女儿回娘家,看见王戎摆著不高兴的脸色,他女儿还钱後,他才破颜微笑。
5 p" W6 Y( E2 Y. Y" X  王戎的从子要结婚时,王戎借他一件单衣。婚礼举行完毕以後,王戎马上向他要回。) Y. K$ w' I( n0 W* {% A
  王戎时常卖一些品种很好的李子,他恐怕别人获得好种,而把李子核钻洞,因此而被世人讥笑。* D8 W) f9 S! }; e# P
  他的儿子王万,声誉不错,可惜十九岁就去世了。王戎对庶子王兴,感到不齿,而以从弟王的儿子为後嗣。(《晋书》王戎传)* S2 _' K* D% C( 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5: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评)佛说:「已经施舍的钱财,才是我们自己所有的。那些吝啬的富人,钱财其实并非他所拥有,只是为别人保管而已!」像王戎卖李子钻核,则不但悭吝,而且险诈,他实在是饿鬼道的人。(《历史感应统纪》第二卷第二十七页)  {0 J; R) j2 V' Y/ z, W% h
1 r" s  S" b6 w3 s
            损人利己,积祸召殃
* [* |6 ?: n# S; j1 r  E: ~  
0 I3 w7 u1 f' ]* k: X9 j, L0 D8 ^  南北朝时,齐朝的明帝派遣茹法亮,杀害巴陵王萧子伦,并且强迫他喝下毒药。
2 K! _4 d3 l, k: G$ c  萧子伦端正衣服和帽子,走出户外,接受明帝的诏书,告诉茹法亮说:「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的祖父齐高帝(萧道成)以残忍的手法消灭宋朝刘氏。今天的事情,理应如此!」& _7 X  E3 g" U) G  R6 [
  说完,便仰首服下毒药而死。(《南史》齐武帝诸子传)+ E1 s: X/ b" Y5 U5 N2 x8 l
  (评)萧道成做鬼时,听到子孙有这种下场,不知道会做何感想?人生在世,只贪图一时的富贵,而给子孙遗留下无穷的祸害,以致死在地下受人唾骂,这又是何苦呢?4 ^- l  S% U  C3 ]  H7 V
  《通监大感应录》记载:「魏朝的曹丕篡汉,废汉献帝为山阳公。晋朝的司马炎篡魏,废魏主为陈留主。他们两位末代皇帝虽然被废,但都能安享天年。(南北朝的宋朝)刘裕篡晋,废晋恭帝为零陵王,而後又将他杀死。所以篡位弑君,是从刘裕开始的。到了萧道成(齐高帝)篡宋时,废宋顺帝为江阴王,事後不但杀了宋顺帝,而且把他整族人都砍了。人心的险恶,愈演愈烈。所以萧道成的侄子萧鸾(明帝乃高帝长兄之子)弑君自立,又连续杀害鄱阳王萧锵等七人、衡阳王萧钧等四人、河东王萧铉等十人。萧道成的子孙便死光光了,这不等於在替刘裕报仇吗?」
" I% u* {3 M+ a6 |. R0 C0 t  萧道成为自己的子孙打算,而灭尽刘氏後裔,可是自己的子孙却惨遭明帝杀害。明帝为自己的子孙打算,而灭尽本宗其他族人,他的子孙最後也倾覆在梁武帝的手里。所以我们知道:奸贼的自利行为都是在累积祸端和召来灾殃!(《历史感应统纪》第三卷第二十一页)
% M7 c) r' _1 P! q4 h# d2 W3 W( X7 ?0 w1 u& U: N1 |! R
            替人设想,吃亏是福% N2 \+ E" I& _) Z
  
7 l7 e: l$ B8 w- d' H" J% V- H  罗庆同先生以卖药材为业,无论对方亲疏贵贱,他一定给他上好的药材。如果对方钱不够,他绝对不勉强索取。% J& w2 W! z1 E+ U9 u
  在某一年冬天下雪的夜晚,有人来求药,并且拿出一只金钏抵偿药钱。罗庆同看他情况急迫,便询问原因。+ z4 a. A7 A1 s$ j
  求药的人说:「家母生病了!」2 N: K: ^) u  o! G" J2 ]! [
  罗庆同问:「是令慈命令你拿金钏来换药的吗?」
# b6 S9 q# o# ~; d, l- \+ p  求药的人答道:「家母不晓得这件事!」1 F: \9 `6 a3 J# e1 D
  罗庆同说:「令慈知道金钏遗失,心里一定不高兴,这样会使她的病情更加严重!」
: R- {/ E; x7 c* e6 f. O  於是,罗庆同不但给他药材,而且将金钏还他。! S2 V! V9 G7 |1 f, L1 ]
  他母亲的疾病痊愈以後,他拿著金子和布料来致谢。罗庆同只接受布料,金子仍然退还对方。
& v$ P" _- n& ?$ f! k  罗双泉和罗念庵都是罗庆同的後代,他们的声誉和品德扬名天下。(译自《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第二六九页)4 \0 a* ]4 [3 ?1 V* R: v( M& f

3 }; h/ M5 n- o( ^! _( P             第四章 心念与功名(升学)2 m/ s% D4 ]" K

' m) e$ n/ D; K; W             心念为本,文章其次7 r% A3 I: P2 f# ^1 }5 P# Y
  
  W5 P0 v+ N0 h, Y# F4 d1 U  休宁有一位儒士,姓程,名学圣,拜洪甲为师,对於为人处世的道理相当明白,立心和操行都没有谄曲。
5 v2 w# |; T8 ^' t8 h  他中年以後,时常神游冥府,在雷部担任判官。他说人的死期,无论月、日或时辰都丝毫没有偏差。他有时预言某一棵树要被雷击,并且事先禀告洪老师,结果非常灵验。然而,他只对洪老师说,不告诉其他人。( H3 G5 V9 V, v# o( M8 E
  洪甲想知道自己的未来,程学圣告诉他:「老师!您今世的福禄浅薄,但是冥府十分尊重您,阎王爷还想聘请您做他的老师呢!」7 ~0 _4 K7 K* m2 s
  洪甲笑著说:「如果真的这样,我就上任了!」
: m- W. T: h2 P; T  当天夜晚,洪甲忽然感到困顿,仆人看见庭下,站了数位官员,隔了很久,才离去。洪甲也平安无事。
, q; ]# z3 Z4 D4 W7 w  黎明时,程学圣来了,禀告洪老师说:「冥府听说您答应当阎王爷的老师,便派遣使者来迎接您,您知道吗?……我告诉他们您在开玩笑,时间还很远,所以阎王爷便召回使者!」
; h; X* `5 w4 p& k8 I* H  程学圣前前後後告诉洪甲的事,洪甲都没有泄露,只有潘雪松和祝石林这两个人,平常跟洪甲非常要好,满腹经纶,却没有考中科第。洪甲问程学圣:「您能知道他们的事吗?」% a5 o5 r8 ]- K& V; {
  程学圣答道:「这不是我的职务,但是我可以委托代查!」
  B+ N& r2 D# g' G1 k2 N) y$ B  过了两天,程学圣禀告洪老师:「潘雪松先生在癸未年可以考取功名,但是榜上没有祝石林的名字。」2 ]+ K* k* N4 i* N) H, K) k+ O
  到了癸未年,潘雪松果然考中科举。
2 A( X! v5 [) D) a  洪甲又命令程学圣为祝石林查询前程。
9 ?4 z& p* Z+ ?  程学圣回答:「天榜尚未定案,必须等待定案後,我才可以告诉您。一般来说,春榜的名单是在前一年的十月定案,秋榜是在当年的正月定案。」(注:作业相当精密)3 |8 ]1 V7 P/ p' f3 N5 x
  洪甲将程学圣的话记下来,到了乙酉年十月,又命令他稽查祝石林的前途。3 |' C. ^; L1 s- N" N
  程学圣回报说:「我看了两个榜,丙戌年的榜上没有祝石林的名字,己丑年的榜上才有他的名字。这两榜的名册虽然已经列出来,但还有增减的余地和可能,必须等到放榜时,才能真正定案与揭晓。」
- \1 r' s6 ^6 G1 b( F9 b- t' }! y  洪甲询问原因。程学圣答道:「冥府评论人的善恶,不只在某月或一朝一夕。平生为善,忽然产生了一个恶念,神明立即厌恶它的污秽。平生做恶,突然痛改前非,神明立即看见他的芳香。科举和功名的事,属於文昌帝君所管,凡是有学问和会写文章的人,都会登在名册上,不但他本人的心念和行为,丝毫无法隐瞒,甚至连他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和高祖父母的一善一恶,也都注在名册上。不但他本人的大善大恶,不会有所遗漏,连非常微细的心念或片言细行,也都清清楚楚地列入。比较这些善恶的轻重多寡,酌量取舍,丝毫没有差错。有些人品不好,能考取功名,是因为他祖上和父母的胜德。有些人品好,而考不取功名,是因为祖上与父母的道德不足。有些人放荡不拘,心肠直爽,却能录取。有些人外表善良或者道貌岸然,内心不忠厚,常有心机,经常被删除。有的人已经上榜,而忽然被除名,是因为最新的念头不善。有的人本来榜上无名,而忽然有分,是因为最近改过向善。天庭考察人间的善恶,没有片刻放过。现在两榜的名单都正在移动,我只能知道祝石林先生已经有分,而不能知丙戌和己丑两年的确定榜单。」* T! l% L- u2 `, d) 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5-6 23:30 , Processed in 0.09528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