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L: m% r& k; W 喻世名言:顿悟禅言慧语精编(奇书必读) # S# \, M5 G% f0 N$ D
作者:净善 2007年12月31日
+ n7 e" l1 C5 I
3 C4 \6 c2 M0 q! g3 S(喻世名言之一) & d3 \% S5 ^; s0 j& {
◆辩证为要,中道为高。
% c8 g. Z! K& O4 P5 D- M, C◆知柔知刚,知微知彰;知圆知方,知阴知阳;外柔内刚,外圆内方。 7 e0 Y1 P* a" R$ V
◆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
6 t6 q5 R9 S. m◆君子而中庸,君子而时中。
6 O- N# N; s% ~◆兼听独断,慎思断行。
+ w9 B3 Z |3 u7 ?◆君道无为,臣道有为,勿代马走,勿替鸟飞。 * A. U( o: f5 c o3 I# n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戒心戒,大德阴德。 ' @1 ~1 Q c4 P0 D0 F1 H ]2 f
◆擒贼要擒王,举事要抓纲。凡事抓纲,纲举目张。 & ]0 t$ x' }4 N- M
◆圣人举事,贵在相时。 1 g6 F- c0 _6 @6 |
◆顺天时自然之运,因水土一定之理。 / w) x [% H; ]
◆拔苗助长,欲速不达。 # c' w) t, K% c: m+ F0 Y; ~
◆顺则成凡,逆则成仙。 % g/ d0 f$ o6 Z- E) z1 w! O5 E1 m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因果报应,如影随形。
% a# W N6 k; k. ^5 s0 |◆谜则众生,悟则佛种。
" t% p) M4 h; k7 h◆若问前世事,今生受者是;若问后世事,今生作者是。
& g8 y- E* O( R4 P+ _5 G' V3 R◆小修在深山,大修在世间。 5 v3 i& a& j; J P- c
◆心好命也好,富贵直到老;心好命不好,一生也温饱;命好心不好,前程恐难保;心命都不好,穷苦直到老。 0 [ G! t) o3 h, Q: q
◆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向何生渡此身。 : R2 Q: d# y3 Y. A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 G! p r3 Y5 X# Q! J◆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1 W7 N- v* z4 d& T: ?& _6 R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 T5 \( O3 k6 U1 X' f3 _◆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4 ~ z0 q- s, n, v& Y◆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B: n( e- s- e# B! \
◆时来风送腾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 `8 R6 d( c6 H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肚里蹊跷,神道先知。 : I3 b% S2 A& K. R
◆入乡随俗,当差随主。
" f$ w* {: w. r) V3 [. _* U- ?8 h◆欲生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 h' w! U; E/ P1 [. G2 b0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世作佛祖。 # O5 _6 B- r. a
◆善心慈悲,良心不亏,安命乐道,忍辱消罪。
3 i8 K. N0 Q+ K% V. |3 N◆越奸越狡越贫穷,奸狡原来天不容。
: O& _# A9 f+ Q◆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 U1 M. Q" o7 e◆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5 h2 G# T9 `$ X8 _2 c; X3 N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不到。 . x; T3 a+ @- B0 H1 g- A" ^
◆万事皆已定,浮生空白茫。 & {( d0 N# Z4 e( {. x: D4 z+ q. {
◆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
! B! H6 P9 V0 R) @& ?(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1 k3 i! R* M3 @2 B6 {◆世间屈事万千千,欲觅长梯问老天,休怪老天公道少,生生世世宿因缘。 * L3 n K5 q! ^
◆禅悟诚可贵,顶髻价更高,得此二宝者,即身成佛道。
- e' l) M" }9 u6 f◆启示性神知(禅)高于指导性神知(定)。 ' `: {# ?, v+ D0 {
◆道法自然。一切真知均来自天启(书义称)。 & W4 A9 k: C# E& d
◆释迦牟尼通过目睹明星和冥思苦想(禅)而开悟,成就了正等正觉(书义称)。
! j- }1 g. j" t◆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沤。
! P L5 y7 f+ o7 r, L$ g2 e3 O◆静坐常思记过,闲谈莫论人非。 ( R& a7 f* Y& Z* C4 ~6 w! Y/ i
◆不结冤孽债,临终无障碍。
]4 ?1 j: Y. z◆一心向善,即升天堂;一心作恶,必下地狱。天堂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 }% r' j* `1 |, j# h( A
◆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摘录憨山大师告诫 $ D" ^. |' @* S, x8 b
◆有信仰的人最快乐,能布施的人最富有,能慈悲的人最幸福。 ; h5 `! q* Y I
◆势力不可使尽,福报不可受尽,规矩不可行尽,好话不可说尽。而应是恩威并重的行事,福报利益的共享,情法并重的规矩,适当好话的赞美。 / H1 B8 i& ~! _4 ~4 M6 l
◆菩提为因,大悲为根。
. Z0 y% V& A1 y. U! T$ T◆清净为心皆弥陀,慈悲济物即观音。——太虚大师 5 I6 k& r' f5 M9 c' Y- `4 D- s( @0 p
◆阴阳对生,相反相成。
' { v% [/ F! D$ ~3 y. U◆一失一得,不失不得。 5 T6 j5 f2 C# F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8 s/ h! _; h5 P" L# v, \/ o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2 P, ~! M8 F$ \1 m f0 y& E* K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1 m+ ~& p) J9 ~8 Y+ P0 l◆看破红尘非看破,悟出三界方为真。 ; r% m; R( K0 A- a; M9 y9 {
◆屈以待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 _1 R( k/ Q' I◆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 ' }8 K- [0 f2 Z& F: k, f/ q* W
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5 t i( h3 _- o4 E◆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於得也。
& ^0 I9 Q; D. g4 K◆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恶之家,必有馀殃。 6 @& g6 h( J, ]; A2 k; h3 {
◆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 8 e0 s. o# i; A
◆疯子与天才只是一线之差。 2 G5 t+ J( y& D6 ], L/ F7 y
◆烦恼即是菩提。(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夫由疑至悟也!)
) K- v) q. m# H* J◆大聪明的人,小事必朦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盖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朦胧正聪明之窟也。 ; k# l* x# m4 U7 P* t0 R
◆不炼不成钢,不磨不成佛。 5 d6 Y# v# m P3 H8 y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 g6 `$ G4 W5 P! Q) J$ X
◆道德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它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载莎士比亚名言) 8 c- k/ q/ K) \ d4 l
◆刚柔并行,相辅相成。只知刚的人,难免被折断;只知柔的人,到头来终是懦夫。 ' Y- o) A) i& p$ f a! C9 G7 P*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s3 T0 L2 l1 V; B% T* x# D+ x◆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 * {" \" J% C# y3 e+ t
◆如果走错了路,你就是拼命地跑,又有什么用呢?
: _9 c2 q @8 K9 U; \, N; i) H◆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常将好事施于人,自然灾害不来侵。 6 d. Q4 d) A4 K, Q6 J. a- m- o
◆欲无后悔先修己,各有来因莫羡人。 " s4 |- @9 L: V) ?9 g1 m
◆道高龙虎伏,德重神明助。 6 o2 o9 e6 V$ z- {- @
◆得住手时须住手,得闭口时须闭口,若能住手与闭口,百岁安宁有八九。 , S% H7 |7 d9 [' V
◆处乱世宜圆,处治世宜方。 / V: y. W2 P& ?, T$ y; U
◆法宜从严,事宜从宽。 " j8 V ^8 Q+ g! [. J
◆恩威并重,术势相成。
A" y; L, w. |. A# t" U* n# h◆原则灵活,缺一不可。 - {& ^ \, P- b
◆扬长避短,难事不难。 , _. y& S- `0 _& ^0 z
◆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避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 B* ~& z8 L$ f, Q2 t4 V; o& P( M
◆欲海轮回,沉迷万劫,眼底荣华,空花易灭。 ) h* [+ N9 A1 {8 w) v
◆禅宗法教义非凡,佛祖流传在世间,铁树开花千载易,坠落阿鼻要出难。 $ |5 b0 ^- d* F
◆自古机深祸亦深,休贪富贵昧良心,檐前滴水毫无错,报应昭昭自古今。 ' L: H+ s1 ], {( d" i
◆王法昭昭犹有漏,冥司隐隐更无私。 1 G! V; C) H: X, |2 k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5 p, S2 m& F* q1 V# P# L- c0 t3 P◆种麻还得麻,种豆还得豆;报应本无私,作了还自受。 8 \ Z6 X/ ~9 d( d( N: a
◆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 . b. ]1 | w8 ^% Z6 X( j
◆逢人患难要施仁,望报之时亦小人;不吝施仁不望报,分明天地布阳春。 4 ]/ [ | {1 \3 Q/ i4 J+ H6 d/ e
◆世人开口说神仙,眼见何人上九天?不是仙家尽虚妄,从来难得道心坚。 . f N2 _6 ^ x* t6 m
◆人人尽说清闲好,谁肯逢闲闲此身?不是逢闲闲不得,清闲岂是等闲人。
l d, b8 A2 j6 @$ p◆朝臣待漏五更寒,铁甲将军夜度关,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 u ^1 j9 ^& [' ?4 }6 m7 g
◆道意坚时尘趣少,俗情断处法缘生。
5 O, Q$ B5 }# R! ]6 ^, M6 `◆得便宜处欣欣乐,不遂心时闷闷忧,不讨便宜不折本,也不欢乐也不愁。
5 p0 Z+ N. M O- q, q◆半日阎罗判断明,冤冤相报气皆平;劝人莫作亏心事,祸福昭然人自迎。 9 x3 W* x# O1 t4 T1 x* `
◆侵人田土骗人钱,荣华富贵不多年,莫道眼前无可报,分明折在子孙边。
* t* v; ?$ b( g6 t( ?. B◆夫妻配偶是前缘,千里红绳暗自牵。 ' {( i$ n3 r6 P8 U
◆蝙蝠不能跟着燕飞,要走适合自己的路。 / w6 U b' O6 y0 P
◆要摸着石头过河,好结果属谨慎者。 ) K0 W7 r2 p+ v b9 P
◆愚人不撞南墙不回头,智人先见南墙绕着走。
0 i- d6 [$ V* ~' O z◆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9 U$ ]& \' c/ S# ]0 Q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 m2 t6 }; ?6 F
◆尽人事,听天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 T, ]) w+ v! q% @) Q◆大处着眼,小处不管。不误大事,常得安闲。 - G3 K$ d0 t b5 M U' |
◆是日已过,命已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 x$ {; q8 L' Q
◆命贫君子拙,时来小人强。
0 n6 h) p% ~5 W◆顺天者安逸,逆天者徒劳。 1 K: l0 B0 P4 C6 B5 j- P$ R
◆顺时者安,逆时者险。犯时之忌,过不在大。 1 u, M6 V) ]$ X- ? J; y
◆能忍一时之气,可免白日之忧。
8 n0 Y" g4 ^" M. e2 ~$ K◆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为俊杰。 6 ?! G4 o0 ~( _( a& @$ d
◆知命运者多安乐,逆命运者多灾祸。 ' T6 e( j, q- c/ g: g% T; _
◆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指三世因缘果报之理)。 w! ?3 V* Q6 _+ A& z! \1 Z!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v6 P( Z. g' {
◆修心念佛为正因,持戒积德为助缘。——成佛的正因与助缘
8 _. ?8 V) w4 t1 r+ v; n◆三界唯心造,修心可了道。
+ V3 i+ f$ a( _# } ?; X◆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
( O Y6 V5 T8 v) B" V* n& G好向灵山塔下修。
) `, r+ x( v O* k◆念佛不修心,实为痴呆汉。
3 J6 F6 j7 c3 I& l. b◆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
3 K8 y: q( R. K5 P/ K$ f& F. G◆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 b( D+ s4 g" V' ^& u
◆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缨络;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 O+ N8 n( `# Y6 k; ]
◆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
/ G! p( |8 e5 K) z; t9 }, o 1 `8 D( h, |; z0 P/ F$ b; N; P
(喻世名言之二)
* G& M2 M# I1 N; E9 e0 p5 ^$ T◆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
) N- V3 `( j" t" H" x% \8 a+ H◆愚人求境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境。 + J$ J: E! K1 O* y0 ^
◆但能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 Z5 q# o; @# @+ ?. d# N. \: O◆“身在十字街头,心在千峰顶上”,这叫心不随境转。 * P6 x9 D# ^1 q8 B7 e. H
◆圣人举事,第一当看必要性,第二当看可能性。 , ~; `4 x% d& ]$ C% J5 q5 H" i A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手,观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 q' @" [' g, q. ?6 e
◆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山。
1 g! t* @+ e, W2 H◆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8 ~2 U% n) X8 W7 i' Q" Q y
◆禅崇达摩,教尊华严
$ ]0 C5 G- q9 a" l◆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
* C5 M2 b, |% u- n& {◆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无住。 ◆虽即心即佛,唯证者方知。 ◆语默不失玄微,动静岂离法界。 q5 U1 K* P4 E
◆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2 a& I4 D" f/ w9 J◆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 3 g/ _6 G# t. {+ U/ `1 h# W: x ~
◆根深则叶茂,性(心)明则道成。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随处不失正念,自然脱体现成。
1 q6 f, `0 Q, |* ?. K$ H◆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9 u. b# f' O7 ]- p: Y) q◆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独觉菩萨,及于如来。
) ^4 \/ S4 G2 ]2 p◆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 \' e, S; R, J' p0 c◆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3 D, K Q9 H9 p4 I) f
◆过去诸如来,只是明心的人。现在诸圣贤,亦是修心的人,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
5 i5 t, y: x1 E1 J1 ~6 O◆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9 c. U- P5 G2 h" x3 c2 J% R, h& Z◆「心」:是诸佛本源,是一切神通妙用。
/ _: E3 j$ a6 o9 q! n, g L◆佛法主张「因果论」,不主张「宿命论」。
( J$ F1 N1 v0 W2 N◆语言尖酸,终身薄福之人。
9 r+ Z3 T: U9 Q) r* i; I4 X◆说话前你是话的主人,说话后你是话的仆人。
$ U4 o7 y7 } C7 _◆与其事后懊悔,为什么不事先谨慎。 & m4 y- W# g6 x* R
◆智者应能同时明察正确与错误两方面。 ◆人无志,犹如小舟无帆,不利远行。
9 U0 n6 w6 j) Z0 R◆法的修行落实在「观心」,观心的始终诀要在「念念自知,念念自觉。」
4 h. F/ }) b; i◆庄子曰:至人用心如镜。 ! b W% f, C4 U: u
◆祸从口出,恶语伤人,有如矛刺心,若能话到口边留半句,则是积口德也。 ◆愚者求师之过,智者从师之长。 ◆凡事心存宽恕,而不吹毛求疵。
- O! T$ U2 b- D# s- s◆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行善得乐,为恶得苦。 ◆正念就是没有执着和一尘不染的清净心。 * l5 }; j2 s' }" k
◆高尚的布施,不在于财物的多寡,而在于高尚的布施心。 & [6 { E9 \3 N* b) Q# _
◆聪明不能敌业力,富贵岂可免轮回。
& e- |$ G. H4 h◆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 p. j/ F- I: o# |4 x9 p3 B◆世间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8 F% L# I$ X: Z: g$ r
◆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 ◆即今休去(放下)便休去,欲觅了时无了时。 , g- M, ?0 y: T; {
◆莫行心上过不去之事,莫萌事上行不去之心。
! s7 m. R/ f/ M◆手中一只鸟,胜过空中两只鸟。
, Y. N4 o8 Q7 F" w5 Z/ W6 p$ ?◆种树培其根,种德培其心。 6 I+ J! b. T, ^( ?9 K3 r
◆未来是属于勤勉于现在的人。
5 S, U# s$ u. }% c4 H◆迷人口念,智者心行。
1 a/ x8 S( O+ N' E4 u◆人在福中不知福,失去福时方知迟。
; I% @" \5 g, D# ]7 W◆每个人的心,是最善巧的工匠,可以把自己雕刻成佛,也可以雕刻成魔。
% R/ p ]; |( @ Z4 k' ?5 \◆不妄求则心安,不妄作则身安。 ' A( F& j- B9 y0 ]" L7 A8 a. ?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
: }9 I" g* U- s& n◆日过正则要斜,月过满则要亏。满招损,谦受益。
E! ?9 s* S3 C/ {◆我慢高山,不留德水;忍辱多福,量大福大。
! `$ ]4 S( I( |) j7 g& j◆适当的欲望,是人类所必须的,但超过了范围,痛苦、罪恶,便如影随形。 ◆知足者虽贫而富,不知足虽富而贫。
, r& O3 h$ o/ `2 |0 X5 _6 z/ r◆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 x3 J* D9 O ?# T% D◆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 S" o$ B4 F9 g: ~0 G6 ^◆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 w' n" J# ?% h4 Y
◆算命不如认命;认命不如修命。 & w) M# w4 y2 f, f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 o2 { Q! Z) B3 M' ^2 s$ B+ U1 p
◆不要说杀盗淫,你的妄心在那动一下,都是犯戒。难是难,但心戒是最上乘的。
7 M" e; j! j% y◆修行有真与假之分,我们的色身本来是假的。为了求真,于是要修行,故说:“以假求真。”因为能舍假,才能得真,如果处处执着我相。不在真我上下功夫,这叫做假修。 % V+ C4 @; O* }9 c- K4 P8 g
◆学佛修行,每不知修者何物,修为何事,若能自知修者为心,是超第一阿僧祇劫。阿僧者,言多也。 8 ~; E( f: w" _1 }- X1 v6 q. I
◆六祖慧能说:自性就是佛,佛就是自性。学法作佛莫向外求。自性悟,众生是佛;自性迷。佛即众生。 & u j* E R. w" [" b. E9 U& _
◆凡圣一如,生佛等同,迷之则生死无端,悟之则轮回顿息。
. D6 H. b8 p9 `# K! N◆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响必应声,影必随形;因无虚弃,果无浪得。 + e' }4 z8 y$ t* p; j
◆但云不住着者,非顽空如木石之无知,正是了了觉知而不执着,故云“无住’。“无”言不执,非空无也。 ! ~% n. K( f1 m: u. L. D
◆事来则应,事去则净。
* }3 x- C4 G3 G" ^# _◆观心,简言之,就是时时刻刻照顾当下的一念。
- D) g$ T" T0 p" K! A2 `! Y◆修行亦应取中道,一方面反对顺世外道的享乐主义,一方面反对极端的苦行主义。“弦缓不鸣,弦急声绝,缓急得中,诸音普矣。”
, \; N6 p: [- C" E3 I N8 \◆红尘堆里学山居,寂灭尘心道有余,但得胸中憎爱尽,不学参禅亦菩提。
8 {: g8 N4 s! D3 e' M7 ]6 N◆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万境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0 Z5 y5 U8 x' @5 c' d' h; o: V! V: ~' D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华严经》 - I) s6 ?+ o. h) p, u/ n
◆佛陀在世的最后教诲:你们要降服自己的心,要远离贪欲,要使自己清净,要使自己忠诚。你们要记住,形躯生命是短暂的,如能这样思维,你们将可远离贪欲,远离瞋恚,你们可以远离不善。当你们发现自己被贪欲引诱的时候,一定要自我降服!你们要作自己“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仆。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牲。“心”悟,这个人成佛;“心”迷,这个人可以成为邪魔。所以,你们必须降服自心,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 L" v$ M; b9 s1 k) O8 }9 q. t
◆有福方登贤圣地,无缘难入涅槃门。
3 P2 V# ?, R; g W3 o0 ` q◆实践一句名言,比看千句来得有用! , N1 k( ?6 w* r8 ]
6 I/ S) x" T" `2 ?& e9 s8 B. R
请注意!若查阅作者更多精编精品文章,请在此直接点击以下网址:http://www.fjbk.cn/User4/2858/default.asp马上进入“奇书珍藏传世留芳”随缘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