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14 10: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巴本华品第四.( |( A) n- _2 f
(二) 原刻作觉.今依丽刻改.
) v$ y" y* D5 x" }& _! F(三) 晋本作死生.勘秦本巴本应作死王.今写刻倒讹也.次颂末句同.! P2 D+ N; R( F3 d& J2 t& l! i
* R0 j9 l2 _ o, l- x; W
$ K. l' {) P9 S, c见身如沫 幻法自然 断魔华敷 不覩生死。
3 W. V! [6 b, |# q$ V5 i身病则痿 若华零落 死命来至 如水湍聚。
) q. [0 X# P/ g) v贪欲无厌 消散人念 邪致之财 为自侵欺。
( S, ^ F6 a: Q/ C如蜂集华 不娆色香 但取味去 仁入聚然。
; }8 L" b# O( Q) Q, X不务观彼 作与不作 常自省身 知正不正。
5 V/ ~4 w# J" M" t O, ]- L& l; b3 m如可意华 色好无香 吾语如是 不行无得.
6 Z9 ~3 [$ F' l/ @1 g/ z% h4 j如可意华 色美且香 吾语有行 必得其福。
# V3 |, c& {3 y多作宝华 结(一)步摇绮 广积德者 所生转好. " D) \6 v4 b! C7 u
(二)琦草芳华 不逆风熏 近道敷开 德人(三)逼香.* z* h% f. Q' D7 T1 z' G
栴檀多香 青莲芳华 虽曰是真 不如戒香.
1 r4 V$ j3 E3 }6 u: \9 }华香气微 不可谓真 持戒之香 到天殊胜. & Y. F- ~4 t. y, C
戒具成就 行无放逸 定意度脱 长离魔道。
8 w5 V8 c; g& X7 }8 E注:
, b; A" [" n6 @0 C3 o(一) 原刻作[王*步]瑶.今依丽刻及晋本改.
* [! p% i J9 ~2 |/ C$ C8 @# h(二) 秦本此下四章入戒品.6 |/ R# Q4 @6 q
(三) 晋本秦本均作徧.
$ _% N# `! W' L3 r& M/ E! V" P8 D! a0 }. Z e' n9 d+ j+ N! i1 H+ w2 F
! ~! _5 b/ m) D1 i Z1 }6 \如作田沟 近于大道 中生莲华 香洁可意. 5 E0 b# Y! `9 T! A5 z
有生死然 凡夫处边 慧者乐出 为佛弟子。1 @) X8 i0 U [- G
(一)闇愚品第十三<(二)二十有一章>6 _. e4 {7 z4 K2 ~4 r( P# L! D
闇愚品者.将以开[目*((业-一)/冡)].故陈其然.欲使窥明。
! b- H& n/ ~# i* d( D(三)不寐夜长 疲倦道长 愚生死长 莫知正法。 , G, x' f4 ]2 U6 X, b
痴意常冥 逝如流川 在一行疆 独而无偶。
! `1 U' O9 T0 h" C- k- W# }/ e(四)愚人着数 忧戚久长 与愚居苦 于我由怨。
7 k# f! i( w& T" A# J4 {# r有子有财 愚惟汲汲 我且非我 何有子财.$ r1 Q i# v* P' p! e6 h+ P
(五)暑当止此 寒当止此 愚多预虑 莫知来变.
" `0 a0 F. `/ ^" k$ q% N愚[目*((业-一)/冡)]愚极 自谓我智 愚而胜智 是谓极愚。
& X; u. q% Q; Z9 y: E/ d(六)顽闇近智 如瓢斟味 虽久狎习 犹不知法.
: ?9 t4 l3 Q( {9 U4 U9 }& D3 ]开达近智 如舌尝味 虽须臾习 卽解道要.
% [/ y+ {1 e9 N/ R% j注:6 ?' |* Q. w1 k8 a
(一) 晋本品第同.巴本愚品第五.余本缺.
, V6 a1 P# x5 ^ |(二) 依巴本末二章皆六句实止二十章.
" b) F, @4 V7 U' T' o7 L(三) 秦本此章入无常品.
- C2 j) H$ T) g3 \' F(四) 巴本缺此章.
5 D4 o, y6 D7 ~/ C w2 c' G(五) 巴本第二八六颂.入道品.秦本次下三章均入无常品.8 j* p( l( |7 b( f" {0 D( K3 }2 a) e
(六) 秦本此下二章入广衍品.
: j6 B( [, m9 ~. S; V2 M8 I. a1 u! P7 O9 A* j# e B _2 u+ a
# I1 S. y7 w" E! s
愚人施行 为身招患 快心作恶 自致重殃.6 z m: ~9 Q- I' e2 B: \/ n
行为不善 退见悔悋 致涕流面 报由宿习。 9 ?- t% M. f1 f! `, y
行为德善 进覩欢喜 应来受福 喜笑玩习。
" B( q. U1 \6 h过罪未熟 愚以恬惔 至其熟时 自受大罪。
4 Y0 U! d; Z5 C6 B2 r( ~(一)愚所望处 不谓适苦 临堕危地 乃知不善.9 u+ J& V c$ S) I& d; z
(二)愚惷作恶 不能自解 殃追自焚 罪成炽然。
* H6 B. y F$ w(三)愚好美食 日月滋甚 于十六分 未一思法。
5 j/ {* R' j+ O- j- s7 o愚生念虑 至终无利 自招刀杖 报有印章。
7 A7 d- X1 O8 t观处知其愚 不施而广求 所堕无道智 往往有恶行。
+ ]5 N# ]$ h X/ }( N4 T$ a4 C2 m- O8 `远道近欲者 为食在学名 贪倚家居故 多取供异姓。& D, {3 ?$ z9 B" p6 [
学莫堕三望 莫作家沙门 贪家违圣教 为后自匮乏8 u, c& b, W0 `
此行与愚同 但令欲慢增。 % a, d |. r- P0 c) O! W
注:8 M/ H) O8 A& p$ @
(一) 巴本缺此章.又晋本此下二章次序互倒.* l Q" c; x1 j8 c
(二) 巴本第一三六颂.入刀杖品.1 R2 D, B2 `* M" S L2 |; Q
(三) 秦本此章入广衍品.译文云.从月至其月.愚者用搏食.彼不信于佛.十六不获一.! f! v% l7 m y3 J, m8 l9 Y1 t
( @& z$ Q1 M# F, u, o2 @5 h
) ^/ ~6 _/ T9 y- m6 `$ e利求之愿异 求道意亦异 是以有识者 出为佛弟子9 M: p/ m. V! l% v2 T, \" `% n
弃爱舍世习 终不堕生死。' B0 Q$ ^5 }3 C) j
(一)明哲品第十四<十有七章>
8 `& }# W- e6 U) F明哲品者.学念行者.修福进道.法为明镜。
: ^# f5 k' L+ I$ A1 D0 c深观善恶 心知畏忌 畏而不犯 终吉无忧。 2 c/ K4 b5 K1 B! y7 z# b/ P
故世有福 (二)念思绍行 善致其愿 福禄转胜。
6 `% U' _0 j* M |(三)信善作福 积行不厌 信知阴德 久而必彰。
% {5 K* j N1 {! P常避无义 不亲愚人 思从贤友 狎附上士。
+ p3 }8 O0 j4 o$ k% @4 a: x喜法卧安 心悦意清 圣人演法 慧常乐行。 ) G- a, d& W. F" p
仁人智者 斋戒奉道 如星中月 照明世间。
! I/ X+ F% T: C+ I: U4 I(四)弓工调角 水人调船 巧匠调木 智者调身.
$ j* L k1 \: \& O- M& ~3 \% g, b譬如厚石 风不能移 智者意重 毁誉不倾.% Q- B# y: c& B/ }% b
注:3 A- w" _' f. y7 m9 S3 M
(一) 晋本品第同.巴本贤品第六余本缺.2 Q: B" j* u: E
(二) 原刻作愚.今依丽刻改.次下不亲愚人句同.
: _- i+ {5 U B(三) 巴本缺此章.! Q. U! d/ r% q# V u! a7 v
(四) 秦本此章入水品.- D5 X+ Z( @2 p8 a) B
8 L# p, i# }4 p2 n. }) g
+ j2 n8 u* a3 W& L) w(一)譬如深渊 澄静清明 慧人闻道 心净欢然。% o- V: o$ p8 H1 R$ ~! ^
大人(二)体无欲 在所昭然明 虽或遭苦乐 不高现其智.
3 E) ~/ K- H* p5 T# U5 g大贤无世事 不愿子财国 常守戒慧道 不贪邪富贵.* {0 _: W2 y! u$ C h# j a7 ~$ P
(三)智人(四)知动摇 譬如沙中树 朋友志未强 随色染其素。5 L5 B3 i/ y, J. x
世皆(五)没渊 (六)尠克度岸 如或有人 欲度必奔。
/ D/ O* h9 C/ O3 t$ f* p( y诚贪道者 (七)览受正教 此近彼岸 脱死为上。 2 v1 y$ W3 N, i! G9 f, X
断五阴法 静思智慧 不反入渊 弃倚其明。
1 G8 j6 p* t! L抑制情欲 绝乐无为 能自拯济 使意为慧。
$ r8 o+ y# T+ n1 z; {$ |7 T学取正智 意惟正道 一心受谛 不起为乐 ; b$ ^1 l5 Q8 e z
漏尽习除 是得度世。 P6 r5 H; j, Z& A/ J: n% ]# F: x
(八)罗汉品第十五<有十章>
* o% W9 e/ Z/ O- d v( n罗汉品者.(九)言真人性脱欲无着.心不渝变。! Z+ r) ?. _# v: l" e6 ]' Z9 }2 Y
注:) D7 @. s8 ^! a0 ^4 l
(一) 秦本此章入水品.4 |+ _( F5 V$ x6 O6 _9 n
(二) 原刻作礼.今依丽刻及晋本改.
& d0 r0 e7 E4 B/ e(三) 巴本缺此章.
- @! Z1 o# l8 q+ F' ^6 [(四) 原刻作智.今依丽刻及晋本改.
, V% D2 y8 U7 q0 [(五) 原刻作度.今依丽刻改.8 F# k" ?. p9 S: e4 U9 s6 ?
(六) 原刻作解.今依丽刻改.
4 v* h% A8 R* N6 _5 b2 ](七) 原刻作贤.今依丽刻改.
9 C; a: V. K5 z3 }0 o$ V(八) 晋本品第同.秦本水品第十八.宋本水喻品第十七.巴本罗汉品第七.
* Q" A4 c& y8 v* [(九) 此字依丽刻加. 1 m! l1 \& l& i
/ M# ?& M: V% |/ M, _+ p
) T3 s( b1 r; @; M( S: u3 w
去离忧患 脱于一切 缚结已解 冷而无煗。
5 h) _9 m# u! R1 G" v心净得念 无所贪乐 已度痴渊 如(一)鴈弃池。
" D# X3 y4 p$ Z& J a' k7 x量腹而食 无所藏积 心空无想 度众行地
7 j( R6 R/ t( C, v如空中鸟 远逝无碍。
! R% ?9 h% F1 f4 e0 [2 A! \世间习尽 不复仰食 虚心无患 已致脱处
5 H9 m* g. ]! ]譬如飞鸟 暂下辄逝。
5 z; l" ?5 K# x* s1 ~! c2 L制根从正 如马调御 舍憍慢习 为天所敬。9 Z9 [: i) B' |) {2 `& I& P
不怒如地 不动如山 真人无垢 生死世绝。 % w& s3 l+ j7 D& o
心已休息 言行亦止 从正解脱 寂然归灭.
1 h2 _: y1 h* F! r) M: `7 T弃欲无着 缺三界障 望意已绝 是谓上人.
' b- I& ^: @, R v [) i- k在聚在野 平地高岸 应真所过 莫不蒙佑.
2 b* r6 C* A- k% R6 n* H彼乐空闲 众人不能 快哉无(二)望 无所欲求。
6 d% C" A( ]6 L3 \; y注:8 j) n0 p2 w, \9 p( d' y% \4 u& W
(一) 巴本作鹅.
' e- Z2 f# O, }2 r+ G3 |' i(二) 原刻作淫.今依丽刻及巴本改.
7 ^% O# y' U! x' R6 j8 K
5 H0 I! ?; v$ G* t4 J9 Q3 C! x3 t; ?5 W
(一)述千品第十六<十有六章>6 z" e) s/ ~/ \. s7 q
述千品者.示学者径多而不要不如约明。
; q% F$ w6 `0 I( l6 G虽诵千言 句义不正 不如一要 闻可灭意. , ^/ _; Z1 r/ E$ [' W& u4 g1 M
虽诵千章 不义何益 不如一义 闻行可度. : M# }" G$ c) O
虽多诵经 不解何益 解一法句 行可得道。
' }" b3 f$ a8 _. Y3 T& c+ Y(二)千千为敌 一夫胜之 未若自胜 为战中上。 4 q" v* F+ O* r' S
自胜最贤 故曰人雄 护意调身 自损至终。 * Y4 ], {( k3 y# z. B8 h2 O$ w! t3 Q
虽曰尊天 神魔梵释 皆莫能胜 自胜之人。- B. q- N. i {
月千反祠 终身不辍 不如须臾 一心念法
$ L }5 U$ ~1 x6 g4 H7 z) ], c一念道福 胜彼终身.
% X( T, F$ X# B) n* T虽终百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