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3 13: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一般称为暴君,不讲理的,无道的君王。遇到这个修行人把他凌迟处死,用刀一片一片把他肉割下来,用这种方法处死他。有没有罪?没有罪。
% z5 u1 _6 Y) S; V+ k) w) @5 ~
& E$ ~8 R; n% i8 [
4 x3 S6 L6 w* T6 V) V2 ]4 d' S* J* Q2 c& e# \9 v
他是跟那些宫女,随到国王去游玩的时候,这个仙人在山洞里面修行,被这些宫女发现了,发现就围了一群,那么他跟她说佛法,国王一看到这个很生气,什么话也不说就把他凌迟处死,他也没有做恶事,这个是忍辱度的圆满。那个歌利王是谁呢?当时是菩萨遇到这个事情了,不但没有一点嗔恨的心,而且发大慈悲心,我将来成佛得道的时候,一定要先来度他,没有怨恨心。这个人就是后来的憍陈如尊者,释迦牟尼成佛了,憍陈如是他弟子,憍陈如的前身就是歌利王。所以你要看看佛本行经,他最初度的憍陈那五比丘,过去式都是他的怨家对头,他是遇到这些人成就他自己的道业,成就他自己忍辱波罗密,成就他自己的慈悲喜舍,成就他自己的无量智慧,定慧都是从这儿修来的。
% o8 L( w7 y% V0 Q A. A2 g. w4 J( p' n% E
' _ }; h" U) ^1 W) l3 k, h: E
4 p. U% `1 h9 l; r# D. E5 m* q% P所以我们现在的人没有办法修行,稍稍遇一点点不如意的事情,他马上就舍离了,换句话说,经不起考验。就好像你学校念书一样,老师一来考试,赶快躲避,不要让他考,念了十几年一次考试都没有参加过,所以永远毕不了业。为什么?怕考试嘛!其实这一些缘就是天天在考你,学佛功夫从那里练呢?叫历事练心,在一切事一切人里头去锻练,练你的定,练你的慧。你遇到境界就舍掉,就跑掉了,他怎么会成就呢?释迦牟尼佛要躲避提婆达多,不是不能躲避,能躲啊!他为什么不躲呢?他正好要藉他来锻练自己,使自己道业能早一天成就,这个才是真正有智慧,真正聪明啊!什么样的境界都不需要躲避,对自己决定是有利而无害。你要认为对你是不利,那你大错特错了,你自己错了,这个就是见解上的错误,你内心里头有烦恼,有业障,障住你自己。5 [7 x, F1 N2 {
1 k% i+ F1 P% U, I! f x+ b8 r ; n% |9 N8 ^8 y; @/ i8 w. Y/ I) ]
0 B$ e, r s/ t9 J
第三种随顺生死的心,也就是生死心。接著前面来的,既然是内有烦恼,外有恶缘,你善心就减少了,换句话说,凡是行善修善的念头,你少。不但自己不愿意行善,见到别人行善还嫉妒,不喜欢善人,也不喜欢善事。也许你们听了,世间那里会有这种人?我要说出来,你们马上就觉悟到了。到这边来学佛是不是善事?善事啊!甚至于你家里还不愿意你到这边来学,这不就很现实的例子吗!你们今天到那里去?我们看电影去,跳舞去,去玩去,我相信你们有很多父母说很赞成,好,去玩。去学佛去,他心里就不高兴了,就不愿意你来了,这是什么呢?他自己有随顺生死的心,随顺生死的念头,善恶不能辨别啊!真正的善,他不晓得啊!那些恶他以为是善,殊不知那些善都是生死的根本,轮回的根本,颠倒错乱啊!! f9 ^ n6 E8 _. H1 i ~( ~
2 Q' X- ]& \7 u$ S& j
6 {6 c1 n+ E( C7 K0 r# x" M* _+ i5 g ~6 |3 F
那么第四种就是放纵,所谓纵欲呀!放纵三业,无恶不做。真有这么严重吗?想想佛经里面讲的十善业,假如十善业里头条条都犯了,那岂不是无恶不做吗!身杀盗淫,口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心里面贪嗔痴,这是十恶业啊!无量无边的恶业归纳为这十大类,的确这个十恶业我们没有一条不犯,只有轻重而已,那一条没犯呢?条条都犯。所以佛给我们讲无恶不做,我们想一想,说得并不过分嘛!真正一反省,真的是如此。第五种是讲事虽不广,无恶不做,事虽然做得不多,可是心是遍布的,恶心是遍布的。而且恶心相续,日夜不断,我们晚上睡觉作梦,梦中做了几桩好事?想想看作梦,梦里是做的好事多,还是做的坏事多?你晓得作梦也能够堪验出我们善与恶那一个力量强,那一个造作多,可以能够看得出来。
. P7 [ u6 u8 O6 k& Z% t- \, k' c+ W6 t3 H/ j- O
; K3 S4 ?4 W, T
; J( G' {, S/ B9 _* I那么第七条就是文过饰非,我们造作一些恶业,总想办法掩饰不让人知道。第八种,鲁扈抵突,鲁是粗鲁,就是刚强、粗鲁,不怕恶道。佛给你讲的恶业是恶果,恶果还没现前,不在乎,不畏惧;那是现在果报没现前,现前就害怕了。第九种是无惭无愧,惭是自心的责备,愧是舆论的责备。无惭就是做一切恶事,他自己好像没有一点自责的意念,我们一般讲这人没有良心;有些人做了事情,虽然不愿意别人知道,他自己还难过,那么换句话他有惭心。无惭无愧,佛都不能救,佛都没有法子救他。愧是什么?舆论的制裁,他不敢做恶事,为什么?怕别人说,怕别人责备他,一个人内昧著良心,外面不怕舆论责备,他什么坏事他都能干得出来。& P4 k: \ _8 V$ c
4 S$ L. N& p" [3 z, H; ]
" |, K2 _( J5 x& ^/ p4 J" u7 ?/ M
( Z6 e9 y9 s1 j" f第十种,拨无因果,不相信因果报应,这个是在佛法里面讲邪见里头最严重的,最大的邪见。我们造这些罪业,从无始劫以来一直到今天,由自己一直连累到别人,全是这个样子的,这是佛教给我们忏悔提出这十大项目;这十大项目要认真把它忏除,然后才能够成为一个法器,接受如来的教诲,修行证果。那么忏除也有十种方法,跟这十种顺生死心完全相反的,把这十种造罪的心理把它反过来,反过来就是修正过来,修正过来才叫真正的忏悔。那么底下这一段我们下午再来讨论。
! U% `8 h+ z! Y2 o
' W0 n; I0 u: X+ A0 b+ a6 ] / @9 |9 w4 h/ [2 o
6 n% {: y3 w$ G& ?7 f普贤行愿品讲记4 J w! P) g' p% G' T+ J
# Y& E) R+ r8 o! V3 k6 } ? e/ f
(第十五卷)
8 Y0 h% Z, I% _" g
7 f! M. G M4 c. a! p
# o* R9 y: ~5 T! ~' {% H) F, A X7 x8 ]2 X/ a$ ?5 Z# I
净空法师讲述# e; N4 O! T7 S! k& p% P
8 J6 e$ |* Q7 |
华藏图书馆
; f- R& r! z* i# i! K- X. ?# t% K4 P
' Z3 K5 a1 P' c
( a3 X" h' O$ p( _
/ Q, D' c1 s3 v( M! e ) E0 `, h7 S- y: J
" |! E. z6 }% ^& K7 H! X
早晨讲到忏除业障,说到了十种顺生死的心,那么对治当然也有十种。对治从后面说起,在十种生死心里面最后一种是拨无因果,所以对治第一个我们要深信因果,学佛基础就是在相信因果,能够相信因果可以说入佛门就不难了。在晚近印光大师教人,他是从这个地方开始,所以他特别是以了凡四训与安士全书作为教诫初学入手。
. |8 @) G- a9 _8 L& J4 ~! _/ L9 i7 O' |4 R0 D2 a
8 O" F" `, T+ i: X: T1 h: L
! Y; E5 ?, t4 R- F# A) Q在禅宗最有成就的是虚云老和尚,他老人家一生教诫学生也是以深信因果为第一个科目,我们在他的参禅法要里面他所标榜的第一条就是深信因果,实在讲整个佛法都没有离开因果这个道理。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法达禅师他一生专攻法华经,他念法华经念了三千遍,到六祖那里参学的时候态度也是很傲慢。三千遍,十年啊!法华经相当长,一天念一遍,三千遍也要十年,每一天念一遍持诵法华经,十年当然也是很难得的了。所以见了六祖的时候态度上有点傲慢,被六祖呵斥之后,他自己才觉悟,那么到以后自己说出来,虽然法华经念那么久,六祖问他法华经宗旨,答不出来,那么六祖开示他,法华是以一乘因果为宗旨。清凉大师在华严经里面也给我们说出五周因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