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3 12: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心情就开朗了,所以是乐养心,特别是养性情。所以孔夫子在当时把唱歌的歌词,就是诗,从前的诗篇都是歌词,都可以入谱去演奏的,歌唱的,他是重新修订。那么他有一个原则,这就论语里面所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个思无邪就是从前孔老夫子教学,音乐里头的标准。所以是礼乐不能少,读书人都会弹琴,都会唱歌,所以以礼乐治天下。那么这一篇总得要跟诸位讲讲这些问题了,要讨论到这些问题,那么现在这个乐呢,礼在我们经书里头保存,乐失掉了。& }& p3 V {, s
5 U- ~6 n2 y a6 X8 Y8 X ! u6 S9 P6 w& I
' B: S: i, s) U5 _8 r# c" h
现在只有礼记里头有一篇乐记,分量不多,但非常地珍贵,是我们中国古代乐教的音乐之学,非常非常地重要,这里头相当地高深。佛门也是如此,佛门的礼就是戒律,戒律跟礼一样的,所以佛法也是以礼乐教学,非常著重音乐。但是现在佛门里头,礼与乐都失掉了,真正是可惜。那么今天晚上,几位法师出来教你们唱梵呗,梵呗就是称赞如来,要以清净心,恭敬心来唱,这才称赞;敷衍事之,唱得不如法,那就是不敬了,不恭敬了。称赞如来,称赞自己的性德,这个是第一义。其次的称赞的时候,是接引众生。诸位要晓得教学啊!佛与儒都是一样,只闻来学,未闻往教;所以学是求学,没有说老师跑到你家里去教的,跑到你家里教,学生对老师就轻慢、瞧不起,学不到东西,所以学是要来求的。那个好老师,他自己非常谦虚,他又不好名,他又不在外头做广告,也不作自我宣传,谁知道他?所以学生就要介绍,学生介绍还不是很明显;某人有学问、有道德,你要去亲近他,这样讲不可以,这样太不谦虚了,显得你自己太自大了。你自己也自大,我是某善知识的弟子,某善知识了不起,我也了不起,贡高我慢了。那用什么方法呢?就是用唱歌来赞叹,让别人听,听了之后他自己有感动,他自己愿意来,用这个方法。
/ I! g" ]4 y5 ]* J0 r; g1 L3 [; U$ x1 y+ V2 W9 X
0 N' l: J" h5 e! G! {2 K3 l; |) d- g
所以赞叹,佛门里面赞佛偈都是替佛作招生的,招生广告,接引众生的手段,是这个意思。所以赞要唱得好听,你一唱,大家在门口一听,他就不想走了,他就进来了,这就成功了。这他一听的时候,这个也没什么听头,他跑掉了,那你就失败了,那个就失败了。所以乐要能达到这个功效,而且歌词要唱得很清晰。你看现在有很多赞,你听,听不出字;哼了半天,不晓得它内容是什么,这个也是错误。字要咬得很清楚,念佛也是如此,念佛也是音乐,所以念佛里头有节奏,真正念得好的人,一听到念佛的声音,听到之后,他就不想走,他就要参加,跟到你一起念。所以音乐很能够吸引人,你看许多人花了钱,买了票,听音乐去;我们这里不要钱,请他还不来,那原因是什么?我们唱得不好嘛!不如别人嘛!假如我们音乐比他还要殊胜,还要好听,我们卖再高的票,他都会来。所以这个很有道理,也是一门大学问,不能够轻视。
8 B% m7 `2 X4 U1 Q& d3 s- k1 r# Z2 U1 F2 w/ G, D
- ^* H% c9 a/ |! ]: ` E9 [* Q: w% R! q
普贤菩萨修行法里头有音乐,第二条就是称赞如来,就是乐教,所以要认真地来学习。好,我们就讲到此地。早晨给诸位的一张一念三千,经本子送给诸位,你看我就贴在这个后面,这样就不会丢掉了;把它贴在这个书后面,不要丢掉,因为读这个东西必须要参考。. O" a8 S; R( L' q4 H( c
* q3 d, f3 p. M
/ m, Q, f5 d4 L" {+ {9 K
3 E) P, Z5 d, ` N
普贤行愿品讲记8 b6 f) x) t# Z e4 K; O
- X, S2 L. [0 v6 h/ W(第九卷). a! U; R! l0 p% F
( k+ F: |! L3 _+ y
* L' j) p1 m: B7 h4 J
' v* v) R2 c- n0 R净空法师讲述8 U' z1 h8 w6 W! Y) Z% }2 h
0 N5 b$ t' {4 c4 r, Q* S/ D' x& W; P+ v华藏图书馆
) `+ [, z# L* t/ J+ W5 B% [
2 e0 \6 a) p- q z ! `+ e9 ?' r8 K' Y0 r. H! b
# a5 H: h1 `. F* R& S! ~: T( _* A
7 n9 a9 W% R* g' h2 ?/ C- E& I* p4 O, w. w
请掀开经本二十二面,经文的第二段,‘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今天我们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一段讲称赞如来。称赞的大意,昨天跟诸位介绍过了,那么这是讲到乐,前面是礼,此地是乐。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说礼与乐都有心得了,修学有了心得了,这就叫有德;什么叫有道德之人?这是有德。至于乐,这就建于礼,因为礼跟乐实实在在是不能分的。在乐记里面说,凡是音声的生起,都是由于人心而生。如果就一切有情众生,我们所发出的音声,这是由心而生的,我们无可怀疑的,我们都能够承认。
. H% z4 ?3 `8 ]0 ~4 w& Q% p. `( l8 U9 A7 l
$ @" y. A$ K# s; k. x
3 @) J( G r8 \6 S
那么自然界里面的音声,是不是也是由心生的呢?你们想想对不对?这两天听了之后,应当要有觉悟了;万法唯心,它不是心生的,从那里生的?我们现前言语音声是从我们分别心里面生的,自然界里面所有的音声,是我们真心遇缘而产生的,所以还是由心生的。但是儒家只讲到由人心生也,没有讲到这么深的一层,这一层在佛法里面讲到。音声怎么生的呢?必须心动了,动了就会有音声,不动就没有音声,那么现在科学家对这个道理也知道了不少。动,它有频率,在一定频率之下,它会发出声音,如果频率再高,声音就变成光了;所以光波跟音波是同样的波,只是频率不相同而已。那么明白这个道理,佛法里面讲的光音天,你就很清楚了,概念就很清楚了。
% j+ a4 L) O+ F- @5 ^- Q, I _9 E; [% \( v2 W
" n- x( @" g H. z) ~
7 D. v5 @$ h2 U7 H! }# m4 p
光音天以上的天人,彼此有什么意见交换,不要说话的,一放光就晓得了,这个多简单,太简单了。其实我们现在做不到,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在某些地方,我们确实也用了。譬如你在十字街头,你看到红灯一亮就晓得不能走了,那是放光,那是光音,一看到光,哦!这个不可以走了;绿灯一亮可以通过了,怎么不是放光呢?也是放光。所以以光来代表音声,确实很有道理。那么人心之动,在乐记里面讲是物使之然也,就是外面这个物,对你的一种刺激,所以是感于物而动。这个心在境界里面,它有反应,我们见色闻声有反应,这个心就动了;心一动就变成音声,所以动一定会有音声,振动,它就会有音声出来。感受不一样,音声就不相同。
) t7 f7 E/ o, L# U% P
9 r+ X7 o6 P/ i7 l, h
! }: r; |' Z! ~0 V# |. F$ `9 r2 I6 N ?& \( o) ?; n# N
如果我们是很尊敬的心,敬心感应的;这个时候的心是直心,所以敬一定是直。直心就是儒家讲的诚意,所以儒家乐记里头也讲直,直以廉,跟我们佛法里面讲菩提心,直心,意思非常地接近。凡是出于至诚恭敬,这个心一定是诚到了极处,是至诚心。所以为什么普贤菩萨行门第一就叫你礼敬诸佛,你要想成佛,佛都是用真心,都不是用妄心,真心是从那里来的?真心从敬当中来的,敬心就是直心。如果我们对于一切人物,一切事相,一点诚敬的意思都没有,你学佛怎么学都学不成。所以礼敬诸佛是要自己成佛,我不礼敬诸佛,自己就成不了佛,就是你的菩提心的本体,就是直心,没法子修。修直心就是在礼敬、赞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