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8-30 13: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人家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做得一本万利,喔!我也去做去。一做,怎么样啊?他只看见那个赚钱的,没有看见那个亏本的,没有看见那个赔钱的生意,于是乎他就做生意了。做生意就赔钱了,这一赔钱,就骂老天爷了:‘你这个该死的天主,真混帐!人家做生意都赚钱,怎么我做生意,你不保护著我?你是万能的,为什么你不教我赚钱?’把天主也骂了,迁怒到天主身上了,这烦恼浊就生出了。这一生烦恼,不管你是天主、地主、是人主,我都要怨了!这时候就怨天尤人。你看!一样地做生意,看著人家赚钱,自己不赚钱,就生了烦恼了。可是啊!越生烦恼就搞得自己这个命运越蹭蹬了,越不顺利了。
' g0 I4 _3 t0 F( d0 p: Z" ~/ o" h# \
3 m4 q6 J; Z& A0 \* d/ o/ s" I ]( V, t* R8 E. w5 v
这个命,‘啊!这是我的命不好!’命运不好了。那么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有了烦恼浊,然后就骂天主,天主也不出声;骂地主,地主也在那儿忍耐著;骂人主,也听不见,于是乎就迁怒到众生的身上了,就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对,东邻西里都有了麻烦了,这众生浊就生出来了。这众生浊,你和谁都没有缘了,和谁都弄得有一种染污了,邋邋遢遢的,于是乎这命运也就不会好了,命浊随著就来了。
: E5 e9 ?. Y% I H
2 g! I6 w% ]% B
4 [: c* U* [/ F+ j1 F- m+ t% m/ }
9 }9 y/ Y$ m( L3 p" T! w2 ?这是按著世间法,来讲这个五浊恶世,这五浊令我们人种种麻烦来了。总起来是五浊,要是详细说,那每一浊里又有无量浊,说不完那么多。所以因为这个,释迦牟尼佛就看见娑婆世界众生这么苦,这么颠颠倒倒、烦烦恼恼、争争吵吵、坏坏好好,于是乎他觉得真没有意思。真没意思就想要出去散散步,到郊区去走一走,因为他生在皇帝家里头,在皇宫里头总也不到外边去。这一天,他就要到郊外去游一游。
3 Z3 C7 m' [; u0 S
8 `* v4 y7 {) h- u
, f+ s# ^& t6 J: [
: G% ]' T G+ H1 R$ H. c到郊外去游嘛,教他的随从同他一齐出去,想要到东门外边去看一看。可是走到东门那儿,他就看见一个奇怪的事情。什么奇怪的事情呢?看见那儿有一个妇女在生小孩子,那小孩子就在那儿吵吵,一生出来就说:‘苦啊!苦啊!苦啊!苦啊!苦啊!’
% n& a* m9 I5 U3 F: t
% T& d6 x: A. P0 j, \5 R
$ R. }3 Y* [1 V2 }
9 X w* e, S+ I6 ~* \# ]; a, ]5 c释迦牟尼佛说:‘怎么这样的呢?这怎么回事?’
. a9 o1 n* X- y' p
9 A4 ?& z& q7 X! R- `, F7 P # k5 ^/ ], ~7 O6 D+ T
9 F- M7 b$ F$ K' J随从就说:‘啊!这是生小孩子呢!’
' }6 }2 R9 M' f7 O" G
+ d1 X. z: D; W L6 ~: k& g* A
e9 E7 ~5 ^5 \2 w. F+ p: D1 ?' B+ \) g0 m/ `
那个大人就流血,小孩子就在那儿哭。他一看,扫兴了,‘啊!真没有意思!’于是乎就回去了。那么到东门外边的这个旅行就结束了。回来了又想:‘东门有这小孩子哭,明天到南门去看看。’. ^9 `' m, b4 ^9 `
; ?* G) V% z! @
* Z$ u4 y% P* P" Y1 Q" S2 u
) |& R7 k7 n, l9 j8 {. T. F9 p" o! _第二天,于是乎又到南门去看。出南门。看见一个老年人在那儿,鸡皮鹤发,行步龙钟。在那个地方走路颤颤危危的,那么哆哩哆嗦的,牙也掉了,耳朵也聋了,眼睛也花了,那种苦不可言的样子。" k1 r) p: i7 _1 k- L; [; H( t2 e
. x p: L# E0 R% X+ _& \; o
' R5 N- B4 n4 Q. r$ K1 e6 s: k
$ @" Q. u$ g3 \3 V+ r7 M- O3 D他一看,就问随从说:‘这个人是怎么回事?他怎么变得这个样子?’因为他在皇宫里没有见过这个。
! e) @# \% s: g* S# Q5 _; [0 ^2 l) s& B
) h: q3 \7 X7 ]
" {9 W! a5 I% o. X+ v这随从说:‘这个人是老了,因为年纪太大了,所以这个身体不帮他忙了,眼睛也罢工了,耳朵也罢工了,这个鼻子也罢工了;舌头虽然没有罢工,但是吃什么东西,因为没有牙了,它也没有味道了,嚼不碎了。那么这个身体每一个部门,每一个department都罢工了,都在那儿停止工作了!于是乎他就苦得这个样子,手也不会拿东西了,脚也迈不动步了,行步龙钟的,头发也白了。啊!腰也弯弯了。’& ~, p: |# H8 t
5 ~6 D: L L8 z9 j9 b
2 o" \- q0 ^3 [, [; w! V, _# ^! ?2 _9 W0 X5 U/ U
释迦牟尼佛说:‘噢!这是真太苦了!’于是乎他到南门外边去走一走,大约没有到达那个打球的地方,就不到南门去了。他本来想去看打球,看这个人间那儿有练武术的,或者去参观参观,结果都不去了,就回来了。$ R9 Y$ I# h) y8 S
4 W }# r: K+ y% E
. x1 f1 r- y) F- [5 u! }9 s
' c, f' Q" \: H# _( l) Y回来后,第三天,说到西门去看看,东门有这么个生小孩子的,南门有老的,到西门看看!于是乎到了西门,在西门外边一看,看见一个病房,大约是个疗养院,参观疗养院去了。参观疗养院,看见人都在这医院里躺著,哼哼叽叽的,这个说:‘哎呀!好痛啊!’那个说:‘哎呀!我真是受不了了!’那个说:‘啊!怎么办哪?我死了都比这么好啊!’啊!个个都是哼哼,在那个地方呻吟不已。那么很多病人在医院里头,所以才参观医院,也觉得很扫兴的,就又回来了!
& z0 k4 T1 \& b( Z$ V0 |( |% |
! R- v/ K) m/ _4 k$ n, q & W8 |% @2 w- I& _
: L9 }0 g, s( o e: d
回来啦,觉得北门没有去过,到北门去看看。于是乎就到北门去游玩,到北门一看,吓!看见殡仪馆、棺材铺,他问:‘这棺材是干什么的?’
$ M1 d- _, y& l7 L+ a5 @* O4 T. c6 E7 m
; C5 g S9 p/ ^
# t0 h7 R# ?6 W+ D' C# G说:‘这装死人的。’
. I7 S- q- g! d3 v8 C. r9 P
$ o9 I+ g2 O2 w" ^2 x
! j, B+ p9 o, Y; |( O
# i7 ~* A6 H+ a又到那个殡仪馆一看,那个地方又有很多人都躺在那儿,也不喘气了,也不睁眼睛了,都死了!于是乎他更扫兴了,说:‘这做人有什么意思?人生都有生老病死苦,这怎么办呢?’
! r8 P# J" s1 t# W! ]5 B$ G/ i4 g, j. t g7 D4 K. @2 {: [! s5 O+ N
9 y! g( {/ ?8 t) P2 y
7 w3 r1 m0 x2 i/ z- u) O* z在这时候,就有一个毗沙门来了。毗沙门就现出一个比丘相。那么来了,他说:‘咦!这个是干什么的?’这个沙门就穿著出家人的衣服,搭著僧衣,在那儿走。
* I5 B- H1 X9 e. T
& Q6 Y+ n+ Z8 a$ t1 v7 v5 ~; `+ s 9 A' K- O* @, l1 a1 z9 x
" Z5 e* d* ~" P( _! [) M
这个随从说:‘哦!这个你问问他啦!’) f5 R! Z- X+ `+ B
& O6 X6 R- A+ n% w7 N 2 I8 |. R9 k3 l, n) T, L
- t) z; a8 c: H6 i
他就问说:‘你是干什么的啊?’
8 Z A2 V. a# A
2 f" K& t7 U5 z1 l: m8 j* K
- g2 E6 m% L; ~4 q( h, h$ }# W4 u, [; ^8 v5 G9 L: \& W+ D
沙门说:‘我啊,我是比丘。’- i4 H2 n* ^. n! o
; l+ b0 d$ Q0 ~4 J! W" h1 ?- } 5 D8 T& T9 {2 l* A- Y- I
! [1 k$ `* @, W
说:‘你做比丘干什么啊?’! [7 c( d1 M n, T: A% r
" r, B$ o4 |1 C- T, R/ d
+ W# B" u. w- K4 p) K9 t) |
6 j% Q* b( a' w L) ?说:‘比丘要了生死,要没有生老病死苦,想把这个生老病死苦停止了。’
# w* E% ^6 I7 _, @- q" s! u: e5 m' Y4 Y
3 `# L( x% V8 K4 c" P/ @
# D! L$ t4 Z' j# [% j他说:‘这个不错的,能了生老病死苦,我也试试!’于是乎就决意自己要出家做比丘了。5 U. o' s- l) q( e
( z3 X) U0 x" _( ]2 m# K
( n9 L0 } r1 ^
" f+ K& B: E4 j% x那么因为这个,所以释迦牟尼佛舍弃国荣,把这皇帝的位子都不做了,来出家修行。在雪山修行六年,每一天一麻一麦,在那儿修苦行,就想要成佛。他的目的就想要成佛,所以受人所不能受的,吃人所不能吃的,做人所不能做的,忍人所不能忍的,让人所不能让的。这个皇帝位置不容易舍,他也把它舍了;一麻一麦这种饥饿,吃了还是一样饥饿,他也能忍。所以能忍、能让,这是释迦牟尼佛成佛的基本条件。
: i8 m# v( l- @: j0 y9 }& A" q& b* K
e; } E5 Q9 r/ V/ n8 I 2 p" N$ ~) I! @2 @; E% U
. L4 B0 r2 L* k# v( i
我们各位想一想,我们哪一个是国王的太子?都不够资格。释迦牟尼佛以国王太子的尊贵,都要修行了,我们现在还有什么舍不得?放不下东,放不下西,放不下南,放不下北;等临死了,东西南北什么也拿不去。释迦牟尼佛能以把国也舍了,把这个城池——那个舍卫大城也舍了,把他太太也舍了,所谓国城妻子、身外之物都舍了,就到了雪山去修道。
) ~' V6 ~: z% E5 s
4 N7 q9 A. L/ N
, }7 l. h v, W9 ~" N% h- P1 d5 }) E# p# W' Q
那么最初有五个人跟著他,来照顾他。因为他是个太子,父亲就派两个心腹的人来照顾他,母亲也派三个心腹的人来照顾他,怕他有什么意外的时候,好知道。那么他修道呢,他愿意怎么修,就随他怎么修,不加阻止他用功,可是就防备有什么意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