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5-28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净本然。
! z6 f, }- x, F+ `) t% Q+ i(6)(自然之有根本)‘自然’指宇宙万物的境界事相;‘根本’指自性本体。 : r; @! p; x$ Q, s( Q
(7)(参回)‘参’交错的意思。‘回’是变化无穷的意思。 % L8 {% x& r) ^7 I' g+ B4 H
7 C: B7 F- w! B
郁单(1)成七宝,横揽(2)成万物。光精明(3)俱出。善好殊无比。著于无上下(4),洞达无边际(5)。
" m$ b( V o7 R* R5 x9 ^' p7 I《解》北俱卢洲的一切物质受用,都是自然七宝而成。在这里引用它的自然来形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也是自然成就的),都是由阿弥陀佛的大愿及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清净心自然成就。因为极乐世界的菩萨们自心清净 (身心清净则世界清净),所以极乐世界一切万物的真善美都完全显现出来,这种善好殊胜,是十方诸佛世界所不能相比的。极乐菩萨们心清净平等,明心见性。所以自性自然流露出圆满究竟的智慧。对十方世界一切万法都能洞彻通达,无有边际。" I7 ]$ x. A9 z8 i+ r5 f* r0 V* ]
经文到此,都是赞叹极乐世界里的菩萨们自性真实功德。 - t$ N% w+ ?: O- b$ T0 y/ Z
《注》 " X% o8 x- l; q& R; Z1 m
(1)(郁单)印度话,是北俱卢洲的别称(名)。 & S1 B6 }5 Z G2 b* x) \% o- P0 q
(2)(横揽)‘横’指十方,‘揽’是收罗的意思。 : A0 M' `- J. W( w0 S0 l6 T
(3)(光精明)‘光’光明,‘精’精妙,‘明’明净。‘光精明’就是真善美。 1 s. j) v4 w6 |
(4)(著于无上下)‘著’(音住)明显。‘无上下’指平等法。这句就是指明心见性。
; x5 E9 L( G. ` z(5)(洞达无边际)‘洞达’是洞彻通达,‘无边际’是没有边际。 ) \4 Q( u4 z. c: E
D+ x+ I( I* x6 t( }7 }6 o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1)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横截于五趣(2),恶道自闭塞。无极之胜道(3),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4)所牵随。
$ F: F- P/ J& u1 r9 C, }% L$ o0 T$ k《解》佛勉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勤奋精进,努力的求往生。只要我们肯努力求取,必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净土之后,亲近阿弥陀佛,必然横超六道,恶道自然就闭塞了。
8 S4 J# s a+ ]5 K. `极乐世界这么好,往生也不难,却没有人想去。极乐世界很容易往生,为什么没人想去呢?只因众生被无始劫以来的恶习、烦恼种种障碍所牵,所以不能生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愿。 ) W1 M+ A$ K: d: O
《注》
; U8 D; v& h( {7 g(1)(超绝)超脱轮回,绝断生死。 0 h4 [. \. W; q( n6 W- M, I `" Q
(2)(横截)横超。(五趣)指六道轮回。
. D: {+ A* {' Q- X8 m(3)(无极之胜道)指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之道。 - Q* w1 v+ O- j
(4)(自然)‘自然’指与生俱来的恶习。 % W8 Q$ c! B7 X8 [) n# |: U! W
9 O# X8 E+ |) H3 k3 W; z捐志(1)若虚空,勤行求道德(2),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何为著世事,譊譊(3)忧无常。
" b. ~7 @" R" V: A7 }5 u% Y+ m《解》我们应当舍弃世间的一切,放下身心世界,像虚空一样一法不立。心里一心一意念佛,只求往生极乐世界不退成佛。往生净土后,寿命与快乐都同佛一样无有穷际,既然往生能得如此无比殊胜的利益,为什么我们还要贪著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呢?这些都是无常的,何必继续操心忧虑呢! ' y) e0 [! d. l% i5 i+ H1 ?
《注》 ; D0 x* _" y3 E9 a( W/ m
(1)(捐志)舍弃对于世间的欲望追求。
" D/ f% K- ?% n) X: @) _ N6 T(2)(道德)‘道’指持名念佛之因,‘德’指往生净土之果。 , }$ u2 m6 s1 ]% ~, x
(3)(譊譊)是争竞喧哗的态度。
, F9 X9 h" m+ @% r) M; j2 \* O
- H' i0 {. f& g( q; Y+ F
; @) B# e. c/ o3 B【劝谕策进(1)第三十三】* K% ~: f9 F1 y& W
$ w4 Q& z& }) [0 D
《解》从这一品开始,世尊为我们说明娑婆世界的状况。众生业障习气深重,三毒炽盛,沉沦六道,苦不堪言。所以佛勉励晓谕我们要厌离苦趣,止恶行善。策励我们精进行道,求生净土。 & ^* i0 a, e& [# G0 D! F! R( Y
《注》(1)(劝谕)劝勉晓谕。(策进)策励精进。
+ h; P$ V4 ^2 @# Y
4 P( F0 `: ^9 X/ H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1)之中,勤身营务(2),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3),为心走使(4)。
i* P* w6 V1 X) v" s- d《解》世间人受到妄心的驱使,都在争著做无关紧要的事。而对于生死、出三界的大事却不关心。因此,在这剧恶极苦的世间,自身勤劳的去经营造作,忙忙碌碌,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无论尊卑、贫富、少长、男女,各阶层的人,都是受到妄心的驱使,每天都在千方百计的谋算,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多半都是损人利己。 0 N' _( J. u% @$ i
《注》
9 v0 O* t( O/ k5 `0 ^4 O) p( w(1)(剧恶极苦)‘剧恶’指十恶业,‘极苦’是五浊恶世的苦报。
# `4 L2 {3 P+ ]' z(2)(勤身营务)‘勤身’自身勤劳,‘营务’经营造作。
- [6 l' O- P; p(3)(累念积虑)‘累念’思忆过去,‘积虑’忧虑未来。
9 ~# X" i u/ `) j( ^& N(4)(为心走使)受到妄心的驱使。 ; y1 H% I8 N4 f* b
: @: y( w3 ?8 t9 l
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1),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2)。
! j; ]2 f s# z2 F1 f' O《解》一切众生对于田宅眷属财物,没有的时候,想争取;拥有之后又害怕失去。有了这样,又觉得少了那一样,总想跟别人看齐相等。刚刚拥有了一些,又担忧有意外的灾难,比如水灾的漂流、火灾的焚烧、盗贼的劫夺、怨家的消散、债主的磨灭。 / h) k- d4 ~' ?4 q6 i
《注》
W7 Q, }5 ^: Z' [3 t(1)(又忧非常)‘非常’指突然发生的意外灾害。
; m& H( E: u p, T# B7 Q+ B(2)(磨灭)消灭。折磨身心,财物尽失,荡然无余。 ' A3 D8 z; ~2 M3 j& c; m
. e1 d8 ~" J- V5 c, J# L4 E
心悭意固(1),无能纵舍(2),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 B* R; |, K9 {7 \《解》众生悭吝的心非常顽固,对于拥有的一切都放不下、舍不得。但是到了命终的时候,全部都得舍去,没有一样能带走的。这种现象,不管贵贱、贫富都一样,大家都有无尽的忧虑苦恼。 . N$ p/ \, ]+ u' z2 r P, h: {
《注》
( f/ \3 I& p0 @2 h0 v8 U(1)(心悭意固)‘悭’悭贪吝啬,‘固’是固执。
4 l3 Z3 G! ~, I, I. Z(2)(无能纵舍)就是放不下、舍不得。 : u5 g L( N. @, [8 {
, \$ k/ \7 h7 U7 ^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1),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2)。或时心诤(3),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 - E4 t* L A5 ]& {
《解》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应当互相尊敬爱护,不可彼此憎恨嫉妒。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应当互相帮助安慰。受者无得贪多,施者无得悭惜。言语态度要常常保持宽厚温和,不可以互相违背凶狠。偶尔心里有意见,有所嗔恚忿怒,这种情况,累积越来越严重。往往从小怨恨变成大仇恨。世间的事情就是以此为患害。虽然果报还没有现前,应该赶紧想办法来化解。 : |" l% f0 `3 n8 }; D6 C
《注》
, L( M+ }( ]4 C4 \8 R) G(1)(有无相通)‘有无’指财物上的有无,‘相通’指互相帮助。 # @4 I3 Z# b6 J/ t
(2)(违戾)‘违’违背,‘戾’凶狠。 7 Z) l' P8 i* h" L/ y, n
(3)(心诤)心里有意见,不能忍让。- s! |1 n: X- K0 ~1 A
1 q$ l) T2 R4 a7 q$ l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1),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