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7 22: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才能盖在上面。种种的摩尼宝,都在发光。它发光,它散香,它出音乐……这一切都是如此。“灵禽”就是指鹦鹉、迦陵频伽共命之鸟等等。这个色、光、声、香都有。种种的颜色中又出现种种光;种种光中又出种种的颜色,互相交换。
& ^1 c0 M! L/ z7 O# h( R m7 k/ }这些色、光、声、香“遍满佛土”,到处都是一样的。1 d" Q: x0 M5 W8 Z& ?' m
“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极乐世界是成就这样的功德庄严。这样的功德庄严作什么呢?“增益有情,殊胜善根”,落实在这一句上。这一切一切都是为了来增益。“增”是增长;“益”是饶益。让有情众生,殊胜的善根得到增长。
! \3 u3 x4 _2 O$ M6 J* }( J2 |0 }# X! V“大愿大力”,这是大愿之王,而且形成了力量,成了愿力,所以是大力,能够成就如此不可思议的庄严。
; u+ E& N) l2 ^3 M5 R X% |0 B/ ?“阿弥陀佛”,当我们念到这个地方时,就要随文入观,观想到极乐世界的情景:色、光、声、香、种种光、种种花……一切一切的殊胜。
( k: i3 W T. F$ w; A- D, x
. _' G# |+ {8 p/ w3 X9 V y) h一心观礼,极乐世界,黄金地上,宝树行间,莲华池内,宝楼阁中,发菩提心,念佛往生,住正定聚,永不退转,容色微妙,超世稀有,咸同一类,无差别相,悉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诸上善人,皆由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 W+ B0 A8 \9 L# d- C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第十七拜); \" X3 ~* N' k. ^7 {
5 B1 ~3 A1 @5 H* w“一心观礼,极乐世界,黄金地上,”刚才说了“黄金为地”是一个譬喻,在世间只能用黄金来作譬喻,才能使我们可以稍微知道极乐世界的地是如何的光、如何的明、如何的干净、如何的整齐……
^- H" {+ y( l“宝树行间”,七宝树,都很整齐,不是杂乱无章的,一行一行都排的很整齐。这个树都是“七宝”为树,这个“七宝”也是形容词,不是世间上所谓的,很机械的那些宝。所长的叶子,所结的果子……都是超乎世间的。
5 u# l, E# g0 r& d“宝树行间,莲花池内,宝楼阁中,发菩提心念佛往生,”,宝树一行行,或是行走其间,或是在莲花池内,或是在宝楼阁中……这里是讲了四个地方。在地上径行着念佛的、莲花上坐着打座的、在宝树行间径行的……都是发菩提心念佛得往生的人。; b1 X5 [. \0 _% u# ^" d
这些人都在那里“位正定聚”。这个“定聚”是一个名词。有三种:一种是正定聚,一种是邪定聚,一种是不定聚。这个“聚”字就是聚合、类聚的意思。所谓的“正定”是指一定可以证,一定可以悟的,这是属于“正定聚”,是一定可以成就菩提的。“邪定聚”与之相反,就是必定不证悟的人,又称为“阐提”。这种人不但不信佛法,而且还毁谤。在目前他没有成就的可能,所以称为“邪定聚”。“不定聚”是介乎于两者之间,住“正定聚”还没有成功,但决定会成功的,这是“不定聚”。只要大家当下真正发了菩提心,发愿往生,那不仅仅到了极乐世界才住“正定聚”,在这个世界已经是“住定聚”了。求生净土,发大心发大愿,殊胜不可思议,已经在“正定聚”里头了。《阿弥陀经》言:若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皆都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z3 Z. A9 `3 E% P0 I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且不退转,那就决定成功。这个“永不退转”不可意议。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每一个都是永远不退转,所以这就是往生的特殊含义。, \( R7 E7 o$ w( G
前头已经说了佛的寿命无量,往生的一切人寿命无量,到了极乐世界没有什么再死了,这里又强调一条“永不退转”。“不退转”有三个不退:一是位不退,地位不退了;二是行不退,你的修行不退;三是念不退,起心动念,每一念每一念都不退了。
/ N! t' H& b" r% y m% D" n“位不退”,到了极乐世界就位不退,再不变成凡夫了。极乐世界的人不会再变成凡夫了。再来人,不是凡夫,称为活佛。“呼图克图”乘愿再来,原来的活佛不是假冒的,真的还是很可贵的。你要是到了极乐世界后“倒驾慈航”再来这个娑婆世界,那也相当于“呼图克图”了。不会再退为凡夫了。地位不退了。% D# p: k/ I V/ I9 S/ A
“行不退”,都是发大乘心,一律都要成佛的,所以你不会再退为阿罗汉道。只愿求“阿罗汉”的人没有这个因,也没有这个缘。要以成佛为因、成佛为缘才能行不退,你所行不会再退到二乘。而只想修证“阿罗汉”为止,只求自我自觉就算了,这样的众生难度。诺那祖师在母亲肚子里头就哭,人家问他,活佛活佛,你在母亲肚子里哭什么?“我哭众生难度!”。确实是难度,有的人就退了,这么难度就不度了吗?舍利弗就曾起过退转之心。" i$ p! ^" s, P9 `2 N
当年有人管他讨要眼睛,他就拿眼睛布施给他,布施完之后,那人拿到了眼睛说:“看,你性子太急,你也不等我说完,我要的是左眼,你挖给我右眼有什么用。”舍利本想:我有两只眼睛,牺牲一个,我还可以活命,我还可以看东西,没想到他说错了,既然想救人救到底,干脆把另一个眼睛也挖了给他吧。于是又把另一个眼睛挖了给他。那人拿来用鼻子一闻说:“你这眼睛是臭的,不能入药。”往地上一扔一踩,把这眼睛踩掉了。舍利弗自感救众生太难了!布施不下去了,于是就产生了退心。退心之后,就是“声闻乘”了,再发大乘心就发不起来了,直到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才又发起了大乘心。修行到了能挖出两只眼睛来布施的水平,已经是了不起了,可还是退转了。这说明要想不退转太难了!: _* B1 J) j2 y5 O+ V o8 x
“念不退”,这个水平更高,念念流入佛的智慧之海,念念和佛的智慧相契,起心动念无有不合乎般苦的时候。, B, f: m2 N0 d& \1 s& U! F
所以,到了极乐世界这样的境界,都是不退转,长寿无量,焉得不成佛!老是前进,寿命无量,总有一天你会成功的吗!到那时一切功德都圆满了!
) ^+ Y4 O9 k& n1 P8 I5 i* A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是“容色微妙”。“容”是容颜,“色”是色相。又微妙,又极其庄严,是“超世稀有”的,超过世间的,极其稀有。, X9 N3 {9 o X' \1 T
“咸同一类,无差别相,”大伙都是一致的,不像咱们这个世间,这个人的皮肤,那个人的皮肤,彼此都不相同,有这个种族那个种族,互相歧视,互相残杀,互相斗争,互相压榨。而极乐世界的人没有差别相,都平等一样。
3 M. K( l0 B$ ^) J7 k* \& k“悉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刚才说过,莲花中化生,清虚之身。身体虽然是有,只是一个形色,并不是有血有肉,不像我们这样。所以他吃饭是以意为食。由于是“凡圣同居”,所以还有吃饭的习惯。到吃饭时都给你摆到这,一看就够了,所以极乐世界的人没有大小便。想吃什么东西都来了,吃完之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