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2 20: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不是白费功夫吗?我想,在世时,最好先有师长或者亲友往生,到我临终时他们就来作证,接引我往生。
. ^" ?! y" Z' D, A
, I: a8 t' [- \, D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慈悲无量,神通无边,常以光明遍照十方国土,接引念佛众生。难道你以为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反不如师长亲友的私爱吗?
$ j+ G$ |8 u9 @+ |& f& `; ? # F- V; H- q" C/ {, e& g
361.临终时全家都不哭泣,一心念佛,就能得大利益。离世以后,四十九天念佛,还要诵什么经吗?用什么方法超度为好呢?8 Z0 x2 a, f. z! p! D$ R b- ~! y1 ^ o
! V. j) V. m) ~
不要起分别心,既然是净宗学人,就只需念诵六字洪名、往生咒、弥陀经,如果还要多念,可加上毗卢遮那佛大光明灌顶真言,或加大悲咒,或拜弥陀忏,就足够了。' x6 \ ^ f, u# X, V. I3 N
* v& B$ z% B2 d/ v% f362.早晚念佛,白天为工作奔忙,又不能吃素,还吃三净肉,不知对修净有什么妨碍没有?. c5 U1 f$ y- q6 s$ G+ j
# n0 j0 g1 I! B O6 |8 a
水滴石穿,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早晨功课,与一天的熏习有大关系,非常重要,不可疏忽,早起半点钟后可去作功课,时间紧张,就用十念法,只要五分钟。其他时间可以坚持散念。现在吃三净肉,没有妨碍,但要修慈悲心,最后做到吃素为好。
X, s1 c" m* k! M/ X
' g- O" _0 }# |6 w; c- n# C363.净宗以专心念佛往生为主旨,禅宗离言绝语,专求向上一着,呵佛骂祖,念一句佛,要漱口三天,与净宗的主旨完全相反,到底谁是最究竟的法门?1 u9 u" I) w) e3 K% Q( ^# R! Z
+ Y9 ~" X3 `7 W, S( X8 P. X
禅家呵佛骂祖是教化众生时不得已偶然用之的事,并不专门是这样,千万不要误会。禅净两家法门都是大乘了义法门,入手的地方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相同的。
* p4 u+ M: e4 |0 t" w! P
" f" V) v8 T! a& X3 x }3 Q364.什么叫做追顶念佛?
+ M6 l: D4 K; P, C0 n& h1 ^ 3 N8 u& S Q M: Y- |6 j2 E+ O K
追是追逐不舍的意思,顶是紧接不断的意思,就是前句最后一个字刚刚过去,后一句就紧跟追上,好像奏乐,声调合乎节拍,不能间断。! g& Q. `3 y/ t- A
8 f6 m6 y& s8 ^365.据说命终以后八小时才可移动尸体,如果有把握的人,命终即随佛往生,何必再等八小时呢?: M2 n. v- h; o1 |
; r. l/ a, ]9 ^. o9 E2 I% s众生的命根在第八意识,投胎先来,死时后去,死时什么时候离开,谁能知道?为了防止万一,所以八小时不要动。
8 z4 ?9 ?# g4 R1 c2 T0 h7 L / t7 E7 w: h+ w" \* z( L
366.为什么学佛的人,不管在家出家,每当相逢时,就揖手说‘阿弥陀佛’,这是不是把阿弥陀佛当做了世俗问候之语?还是有其他含义呢?
+ u; j/ E4 a. ?! a+ y ]2 ^ $ t- [% i9 H: a# s M9 V
至心念一句阿弥陀佛,能够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所以这句阿弥陀佛最为吉祥,相逢互相称诵,就是祝福的意思,而且对方一历耳根,第八识田中就种下佛种。0 q- a' R. }5 l) B. p1 S% l
; {( A- E8 _; `! j% T' W3 |0 Q4 c
367.无见顶相与肉髻是一是二?
" y# b# B& t* d+ e; N. { 3 F7 w0 u- V6 s f) Z3 S5 d
观经说,佛顶肉髻,生出亿万光芒,无量世界的天人和十地菩萨都看不见。因此,无见顶相是指顶光。
" Q( E9 `/ \8 R4 `: h, c! Q
( M! \, Z. M% ~4 M# _368.坐念佛号,有跏趺、吉祥、降魔等坐法,我因为年龄较大,全趺、半趺都做不到了,到底应该采用什么坐法最好呢?' ~9 h; o' P6 Z; M6 c
! g1 [3 P: {0 E1 o* O0 r0 [1 q
跏趺有双、单的区别,双是两腿都盘起来,单是只盘一腿。不论双、单,左腿放到右腿上叫做降魔,右腿放到左腿上叫做吉祥,两手相叠,手心向上,作降魔坐则左手放上,作吉祥坐则右手放上。两大拇指相抵,这叫做定印,安于脐下。头脊正直,鼻与脐取一直线。各种坐法,可按自己的情况去选择。久坐麻木,可以换腿。) ~, f) O# u5 c: C- @1 l
" e' P1 }( }% [8 m# i6 w, G369.有四种净土,末法众生带业往生会生到哪种净土?
& w: ~% R# K" b# c0 Q' G& R
0 o6 g8 e, w2 x往生到哪种净土,要看修行的功夫,与时代没有关系。
) b. d; N! C$ K/ n L7 Q7 H
~# A7 a/ h; a370.晚上失眠,应采取什么办法?
, B( s& a/ H; u, X 1 X/ q! h6 U3 w9 q/ F
最好采取吉祥卧,就是向右侧卧,两足叠齐,右手托腮,左手搭胯,瞑目调息,放下万缘。心中默念‘阿弥陀佛’四字,字字清楚,认真细听。即使不入睡,念头集中,也是休息。起来打坐念佛也可以。. A+ ^/ F4 f' o# J* ]+ h: Y% D0 T
, W+ y# }9 N0 X6 X0 Q2 h% _7 }
371.为什么称极乐世界为莲邦?0 ^+ m* z& n2 K' a- z' t
# L( a6 P6 B2 `' \1 G s+ Z极乐世界莲花最为微妙特殊,所以称为莲邦。今天中国以梅花为国花,日本以樱花为国花,称梅称樱就可以代替国名。
* S4 u! c* V+ l$ F- D- |5 r/ k, u8 s
v! _1 H) R/ v7 r% i" ^# v& ?! U. n0 f$ ^372.念阿弥陀佛的声音是拖长好还是短促好,每天念多少?) L2 G* X! Y) m4 D
: J3 d! S% Q0 w7 h拖长和短促都不适宜,应当像小溪流一样不快不慢,不急不缓。每天念多少应由自己的忙闲去定,但念了《阿弥陀经》后,就应当再念阿弥陀佛圣号数百声以至数千声。6 T! u: o y9 X& I5 m, B6 F2 o
0 A, p) _2 Q* h" [373.净宗以九品莲花为父母,其他宗依托什么为父母呢?
, P2 j0 L2 l* L& I3 n! T$ y! p
. }$ G0 C/ ?# B6 o: L净宗横超三界,带业往生,神识一到极乐,就托莲花化生,到大觉悟后,就直证佛果,再也无所谓生死了。因此,往生和成佛是两个阶段。其他宗竖出三界,断尽各种疑惑,见性成佛,怎么还要依托呢?
" O) O/ q7 x9 E
* r$ R/ b/ M8 t$ W374.《阿弥陀经》说极乐国土的众生,常常在清晨用衣物盛下各种美丽的鲜花,供养其他世界十万亿佛。为什么极乐世界的众生还要供养其他世界的佛呢?; \! G7 C) Z( q2 A% N1 b
8 K( y9 Q5 t% z- j. M7 |
供佛积功德,听法增智慧。如果功德、智慧不圆满,怎么能够成佛?各佛成佛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往生极乐的人,在没有成佛之前,必须上求下化,所以要供养他方诸佛。: E3 y" @0 S* G% T, v$ C% P! S7 j. ^
6 ^0 s9 X! N, `375.专一念佛和专一念往生咒有什么区别吗?0 |: s* m! b3 D" h
9 l3 A+ z I% Q( A5 ^没有区别。但事忙的人,念咒不如念佛方便,临终时念咒不如念佛容易。
o6 z3 k% P8 l4 k9 X6 N' ]$ G
' G" \" t O0 a376.临终时,正念在心,接引的佛到底是阿弥陀佛呢,还是自己的心佛呢?
! a: |- R: ?" o 9 v0 Q, ] N7 t$ E
是西方阿弥陀佛来接引,经典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何必再生疑惑呢?但西方弥陀既可说是平素想念的佛,也可说是我心中之佛。为了不使你误会,再打一个比方。我与父母远离多年,心中日夜想念,写信拍电报,摧来相聚,有一天,我的父母突然满愿而来,请问是不是心中的父母来了?这心中的父母难道不也是远方的父母吗?* k8 J" {, t3 b+ v# U; X, [. ^/ `/ W
: l, R( u' F2 {2 m+ @4 ~
377.念佛人拖欠债务,到临终时,不幸还不清,能带业往生吗?$ o$ l: e" q8 K" R. D9 H0 Y1 O- ^
4 Y/ d: Q6 `7 w0 [4 j真正无力偿还,就没有贪吝之心,不会妨碍往生。如果一面念佛,一面贪恋世财,赖债不还,想以西方作为逃债的场所,就不是清净念佛了,怎么还谈得上往生净土呢?你说不幸还不清债务,当然就属于真正无力偿还了。5 {3 U9 N G( u W: a- N& W* A2 s+ @
6 ~) U m6 N5 P2 {7 a9 H) i378.有一天夜里做完功课后,对菩萨祈求世间的事情,当夜就梦见老师对我说祈寿命,这寿命是当生的寿命,还是西方的寿命呢?
: d1 e' q: Y* U6 a, O1 f) Q ! F9 X7 L# y' _2 ^% g: v
梦多虚幻不实,本不足以为依据。因求菩萨,而见别人,或许是菩萨化现,也未尝可知。告诉你求寿命,是求西方无量寿命,不是教你求世间短暂的寿命。
- X0 q0 Q F& l* H. J
3 {: ]) A- O$ o3 t. [9 P379.‘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佛位元平等,为什么又有等级呢?6 H, u# U; H) R, `
# K9 |1 ^+ o( W; \: |7 [+ a这是指度生愿力而言,佛在本质上是平等的,在权宜和智慧方面则稍有不同。9 Y: Q9 _& ?! U7 C! T
4 F8 [( ^" r: {2 V- t5 E380.净土带业往生的说法,似乎与因果道理不相符合,造业的人,只要念佛,就不受罪报,反生极乐,果然如此,还有谁会去做好事呢?
7 [, G, R+ o( t 0 R* v" Z1 A; D
一切善恶念头和善恶行为,总称为业。当起念造业时,就是一粒种子印落在第八识田,等到有一天遇到外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