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E. A7 J0 ?, t# K
【金光明經贊佛品第十八 】 @( T9 O- d2 I) l! f
爾時無量百千萬億諸菩薩眾。從此世界至金寶蓋山王如來國土。到彼土已五體投地。為佛作禮卻住一面。合掌向佛異口同音。而讚歎曰:
3 H- D8 M; N% t. [; P4 I7 W 如來之身 金色微妙 其明照耀 如金山王 身淨柔軟 如金蓮華
# L$ s* \: S$ q5 K! [ Q 無量妙相 以自莊嚴 隨形之好 光飾其體 淨絜無比 如紫金山 % N- w/ R7 d0 e# f V6 o! a
圓足無垢 如淨滿月 其音清澈 妙如梵聲 師子吼聲 大雷震聲
1 ^: u- |# K Q' D4 a 六種清淨 微妙音聲 迦陵頻伽 孔雀之聲 清淨無垢 威德具足
5 ]* L5 w6 V7 p3 s; S; E 百福相好 莊嚴其身 光明遠照 無有齊限 智慧寂滅 無諸愛習
3 k) }& p: o: [( o9 t 世尊成就 無量功德 譬如大海 須彌寶山 為諸眾生 生憐湣心
% o$ M( y4 Z* f2 ^ 于未來世 能與快樂 如來所說 第一深義 能令眾生 寂滅安隱 + _0 D" c0 ]6 x* z
能與眾生 無量快樂 能演無上 甘露妙法 能開無上 甘露法門
3 S$ i+ a- g8 A5 _+ N; x, Y% U 能入一切 無患窟宅 能令眾生 悉得解脫 度於三有 無量苦海
: e$ }' o# A9 X! b) k! \' \7 \ 安住正道 無諸憂苦 如來世尊 功德智慧 大慈悲力 精進方便
5 ?# l% v) Y( o: i. R) K 如是無量 不可稱計 我等今者 不能說有 諸天世人 於無量劫
6 p6 v' u1 B+ Z/ k 盡思度量 不能得知 如來所有 功德智慧 無量大海 一滴少分
: t2 V: Q4 ^% n 我今略贊 如來功德 百千億分 不能宣一 若我功德 得聚集者
2 a+ Z4 U. |. K% W 回與眾生 證無上道
1 r4 t% h! T* \这时,法会中无量百千万亿菩萨与大众,依佛无量三昧神通自在的智慧力,从此世界道场法会,越过无量无边百千万亿劫时间,至未来安立金照世界的金宝盖山王佛国土。菩萨与大众,到未来安立的金照世界国土后,五体投地的礼拜释迦牟尼佛,起立后安住一面。菩萨与大众,合掌向佛并异口同声的赞叹说,佛身金色微妙的光明照耀如金山王,佛身清净柔软如金莲花,无量随形妙相好自庄严,宝光饰体净洁如紫金山,圆足无垢如净明的满月,语音清澈妙如大梵天声、师子吼声、大雷震声、迦陵鸟声、频伽鸟声、孔雀鸟声六种清净微妙音,佛身百福相好、清净威德、具足庄严、光明远照至高无上,智慧达寂灭为乐的境界,一切行清净无诸爱染习气,成就无量功德如大海、宝山,于未来世中能怜愍、救度、给予一切众生快乐。佛所说第一义谛的出世间法义,能使无量众生证悟寂灭为乐的境界,能给予众生安稳快乐的世界,能为众生广演无上甘露妙法,能为众生大开无上甘露法门,能使众生得莲花化生的身体,能使众生得解脱于三界有情苦海,能使众生安稳住于正法的菩萨道而不闻忧苦之名。佛大慈悲力的功德与精进方便的智慧,我等菩萨不能称量计算说知,一切天人与世人无量劫尽思度量不能得知。佛的功德大山、智慧大海,我等菩萨今日只是略赞少分,不及百千亿分之一。我等菩萨以赞叹佛聚集的功德,皆回向法界众生,愿早证无上佛道。
6 K) ^5 E( g- S* h$ t' ^+ j) f/ J- w金宝盖山王如来国土,不是现在佛依愿力成就的国土,是未来佛依愿力成就的国土。佛依无量三昧神通自在的智慧力,将现在世的无量百千万亿菩萨与大众,带入未来安立的金照世界国土,是向无量百千万亿菩萨与大众证明,佛为菩萨授记真实,不是预言的安慰;佛法真实不可思议,不是虚幻的玄说。
& \$ v7 W \+ p佛有六十四种清净音,有二种释解;第一种释解为:一是流泽声;二是柔软声;三是悦意声;四是可乐声;五是清净声;六是离垢声;七是明亮声;八是甘美声;九是乐闻声;十是无劣声;十一是圆具声;十二是调顺声;十三是无涩声;十四是无恶声;十五是善柔声;十六是悦耳声;十七是适身声;十八是心生勇锐声;十九是心喜声;二十是悦乐声;二十一是无热恼声;二十二是如教令声;二十三是善了知声;二十四是分明声;二十五是善爱声;二十六是令生欢喜声;二十七是使他如教令声;二十八是令他善了知声;二十九是如理声;三十是利益声;三十一是离重复过失声;三十二是如师子音声;三十三是如龙音声;三十四是如云雷吼声;三十五是如龙王声;三十六是如紧那罗妙歌声;三十七是如迦陵频伽声;三十八是如梵王声;三十九是如共命鸟声;四十是如帝释美妙声;四十一是如震鼓声;四十二是不高声;四十三是不下声;四十四是随入一切音声;四十五是无缺减声;四十六是无破坏声;四十七是无染污声;四十八是无希取声;四十九是具足声;五十是庄严声;五十一是显示声;五十二是圆满一切音声;五十三是诸根适悦声;五十四是无讥毁声;五十五是无轻转声;五十六是无动摇声;五十七是随入一切众会声;五十八是诸相具足声;五十九是令众生心意欢喜声;六十是说众生心行声;六十一是入众生心意声;六十二是随众生信解声;六十三是闻者无分量声;六十四是众生不能思惟称量声。第二种释解为:佛陀的清净音具足古印度的体、业、俱、为、从、属、于、呼八转声,每一转声各具调和、柔软、谛了、易解、无错谬、无雌小、广大、深远的八德,相乘为六十四种清净音。在本经中,只略说其中的六种清净音。 & f+ J# }) m+ H% Z1 g/ U
: q* h3 g/ S3 k4 T4 ]' Q% u# f
爾時信相菩薩。即於此會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說贊言
; ^8 C; f( P4 O$ T% Y+ { 世尊百福 相好微妙 功德千數 莊嚴其身 色淨遠照 視之無厭 2 v+ q( a& f$ T1 R' h
如日千光 彌滿虛空 光明熾盛 無量無邊 猶如無數 珍寶大聚 * x- Q7 {& U; a5 v# {
其明五色 青紅赤白 琉璃頗梨 如融真金 光明赫奕 通徹諸山 " ^" `& Z6 \- P W) ~1 r9 d
悉能遠照 無量佛土 能滅眾生 無量苦惱 又與眾生 上妙快樂 & x% j' R2 ~4 U a
諸根清淨 微妙第一 眾生見者 無有厭足 發紺柔軟 猶孔雀項 * D! g# @ s7 ^) d' ]
如諸蜂王 集在蓮華 清淨大悲 功德莊嚴 無量三昧 及以大慈
* K/ V7 ^ u- @0 ^2 h9 L 如是功德 悉以聚集 相好妙色 嚴飾其身 種種功德 助成菩提 4 k9 j8 L9 ]# L1 O, n
如來悉能 調伏眾生 令心柔軟 受諸快樂 種種深妙 功德莊嚴 - k% J7 M* z+ _1 M8 N3 m
亦為十方 諸佛所贊 其光遠照 遍于諸方 猶如日月 充滿虛空
/ C+ J% l1 ] J( [: t: H4 k 功德成就 如須彌山 在在示現 于諸世界 齒白齊密 猶如珂雪 7 ?; T" D' D/ l7 L8 [4 O1 z
其德如日 處空明顯 眉間毫相 右旋宛轉 光明流出 如琉璃珠
D1 G/ Q2 I& _; i H2 W) g& i 其色微妙 如日處空
0 ]% @( W7 p# p" x/ n" B( T这时,信相菩萨于此法会中,从座位站立而起,偏袒右肩并跪于地合掌向佛,赞叹佛说,佛相好微妙,百福庄严,功德圆满。佛容颜清净,久视无厌,宝光远照如日千光弥满虚空。佛身光明广大,无量无边,如无数珍宝聚集,青红赤白黄五色相映如融真金,通彻光明赫奕无碍,能远照无量诸佛国土。佛身光明能灭除众生无量苦恼,又给予众生微妙快乐,又能使众生身心清净,又能使众生身色微妙相好而见者无厌。佛发黑透红又柔软如孔雀颈项,又如众蜂王集在莲花。佛具足清净大悲,功德庄严,无量三昧神通自在。佛具足无缘大慈,功德聚集于相好妙色严饰。佛具足无量功德,成就菩提智慧,能调伏众生刚强心为柔软心,能救度众生出离苦海而享受快乐,能教化众生证悟深妙智慧。佛功德庄严,为十方诸佛赞叹,光明如日月遍照十方虚空。佛功德成就如须弥山,示现于世牙齿齐密如白雪。佛功德如日处于虚空,显现光明;眉间的毫相右旋宛转,似有光明流出如琉璃宝珠,妙色如日耀目。 0 g9 [; [# y8 }' n* I
信相菩萨于此法会中,依佛神力越过无量无边百千万亿劫时间,见到未来佛依愿心安立的金照世界,金宝盖山王佛国土,当然赞叹现在佛功德。赞叹现在佛功德,就是赞叹未来佛功德。 , |+ J n1 r; a3 q0 e- z( \3 W+ B
. V! d, @0 m1 n' [ i1 p爾時道場菩提樹神。複說贊曰 6 m; ]8 ]0 t2 Y$ x4 b3 I# _( `" Y/ t
南無清淨 無上正覺 甚深妙法 隨順覺了 遠離一切 非法非道 6 p3 y1 c, K. J- H6 C
獨拔而出 成佛正覺 知有非有 本性清淨 稀有稀有 如來功德 . i+ g2 T! D7 V6 a, j
稀有稀有 如來大海 稀有稀有 如須彌山 稀有稀有 佛無邊行
% H. B* V+ n Z. n( l& F, S% }* S 稀有稀有 佛出於世 如優曇華 時一現耳 稀有如來 無量大悲 " B$ Z1 b6 r" g2 E8 o
釋迦牟尼 為人中日 為欲利益 諸眾生故 宣說如是 妙寶經典
% J: m- }' k; O+ K3 J! e 善哉如來 諸根寂滅 而複遊入 善寂大城 無垢清淨 甚深三昧
6 b+ f8 h2 ^8 D, E 入于諸佛 所行之處 一切聲聞 身皆空寂 兩足世尊 行處亦空 * n7 [; l; g& t( Q! {0 F. @( a
如是一切 無量諸法 推本性相 亦皆空寂 一切眾生 性相亦空
4 [3 T2 }% C$ U; S+ x( `狂愚心故 不能覺知 我常念佛 樂見世尊 常作誓願 不離佛日
2 e; F: M# c: R, K# d5 W* K 我常於地 長跪合掌 其心戀慕 欲見於佛 我常修行 最上大悲 8 M& D0 p# N( ]* j. d# l' E: P
哀泣雨淚 欲見於佛 我常渴仰 欲見於佛 為是事故 憂火熾然
$ S- F- a; h, ^; { 惟願世尊 賜我慈悲 清冷法水 以滅是火 世尊慈湣 悲心無量 ) c) y, [. H" v( e" i# i2 o# n! n5 H
願賜我身 常得見佛 世尊常護 一切人天 是故我今 渴仰欲見
$ `+ e2 x: J! l+ @ 聲聞之身 猶如虛空 焰幻響化 如水中月 眾生之性 如夢所見
+ o1 d( L+ Q, l3 Q1 [ 如來行處 淨如琉璃 入于無上 甘露法處 能與眾生 無量快樂 4 E0 ~1 A: l* X- }9 C( P0 g
如來行處 微妙甚深 一切眾生 無能知者 五通神仙 及諸聲聞 2 L+ v" \+ v" B: n0 s. F8 g
一切緣覺 亦不能知 我今不疑 佛所行處 惟願慈悲 為我現身
+ Q2 B1 v5 o B# w& b爾時世尊 從三昧起 以微妙音 而讚歎言 善哉善哉 樹神善女 - C8 D @" b# ^! E$ `- R
汝於今日 快說是言 一切眾生 若聞此法 皆入甘露 無生法門 # a( I" x/ X" `
" H- E' J) N$ W; e这时,菩提树神又赞叹佛说,南无清净无上正等正觉本师释迦牟尼佛,佛甚深妙法,随顺觉性妙圆融,了见佛性真空妙有,远离一切法与非法、道与非道的名相,独证悟、拔众萃而出于世间,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佛觉知佛性妙有又非有相,觉知本性清净者甚少难逢又甚少难逢,圆满佛功德者甚少难逢又甚少难逢,证入佛智慧大海者甚少难逢又甚少难逢,证得佛功德如须弥山者甚少难逢又甚少难逢,能行佛无边行者甚少难逢又甚少难逢,佛出于世如昙花一现甚少难逢又甚少难逢。难值难遇无量大悲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人世的中天红日,为利益众生缘故宣说本经妙宝。善好、成胜、完正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身心清净寂灭,又游入常乐我净的大城,入于诸佛无垢清净的甚深三昧,佛行处教化一切声闻证悟身心空寂,佛福德慧德两具足为世间尊重行处亦空身、空心、空性、空法,如此一切行处清净,无量诸法空相,推究本性无相空寂。一切众生自性本空,以狂慢愚痴心的缘故,不能证悟觉知。我菩提树神常称念佛号,乐见佛住世尊容;也作誓愿,常随佛学而受教增慧。我菩提树神经常在地面长跪合掌,心常留恋羡慕佛功德,乐见佛形像。我菩提树神常修大悲愿行,哀心哭泣泪如雨下,愿见佛受化。我菩提树神常渴仰正法甘露,求见佛普润。我菩提树神为如此缘故,忧心似火燃,请佛慈悲赐予清凉法水,灭除无明痴火。佛慈悲怜悯众生,悲心无量,请赐我菩提树神身常得见佛。佛常护念一切善行的人与天道众生,以此缘故,我菩提树神今日渴仰愿见佛性真身。声闻人欲见圣性如虚空火焰声响幻化,又如赏水中月有虚无实。众生欲见自性,如梦中所见一切有幻不真。佛行处甚深禅定,净明如琉璃,入于至高无上的微妙三昧境界,于遍散甘露法雨处,能利益众生得无量快乐。佛行处微妙三昧的甚深禅定境界,一切众生不能有了知者,五通神仙、声闻、缘觉都不能了知。我菩提树神今日亲自见闻佛微妙行处,不再有疑惑心。请佛慈悲,于微妙行处,为我菩提树神示现佛性真身。此时,佛从行处微妙三昧的甚深禅定境界中起;即依佛神通力,将法会中无量百千万亿菩萨与大众,从未来安立的金照世界金宝盖山王佛国土返回此世界道场。佛以微妙音赞叹菩提树神说,菩提树神善天女,很好的愿心功德,很好的赞佛功德,你在今日法会中能畅快的说出,请佛于微妙行处为我菩提树神示现佛性真身。一切众生,若能见闻如此甚深法义,必定知自有佛性,必定知佛性妙有于微妙行处,都能持戒、依法修行,行忏悔、发愿、赞佛的菩萨道,证入甘露盈满的无生法门。
5 @( y* z& b% J2 r6 a7 i5 T# R独拔而出,成佛正觉;为涅槃路上无朋伴,大道无涯吾自知;无上等觉唯独证,拔众萃出于世间。 ' U3 ], n7 s& l4 E6 R }$ ?
空身,为身与虚空合为一体;空心,为一念不起,无念又有万念;空性,为觉知自性清净,无为寂灭;空法,为诸法无相无有。 ! V% s5 u- D3 ^7 [# E+ w- Z( E, U
愿见佛性真身,佛微妙行处是;自有佛性真身,须证悟觉微妙行处,才能明了知见。这里,若示现佛性真身让菩提树神可见,为佛性真身有相;故无佛性真身相有可见,又可见于妙有微妙行处。 7 X+ J9 Q1 o& I7 |& Y" d
. `" Y( Q3 @% @( f-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