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四】
' w6 x/ y% h6 J
- U: I; A0 ^2 [* b h
涅槃降魔咒
! z, w+ f9 T/ ^5 f8 X5 Y
/ b- P7 [# a; [/ ?. ~" t0 Y W4 X% N7 z8 A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5 Y& X9 C: U. A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六】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九种功德。菩萨受持此经,修般涅槃,要成就五事;一是信;二是直心;三是戒;四是亲近善知识;五是多闻。信;坚信有出世间之法,坚信善行方便,信是道源功德母。有信之人才能修戒定慧,才能修布施等六度万行,才能证得圣性而解脱生死烦恼。直心;直心是道,是直心说证悟,直心不生邪曲。但直心与善巧方便要结合起来运用,该直心时直心,该善巧时善巧,遇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善巧不碍直心,直心运用善巧,才能达到弘法利生的最佳效果。戒;是根据众生五欲三毒习气而说戒,离戒修而无道,戒修才能圆成道果。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是超凡入圣的引路人;离开善知识引领是盲修瞎练,难成道果。多闻;多听闻佛法,多听闻善知识教导;多闻可以千劫疑问一刻解,一语破凡见圣天。自以为是真愚蠢,轻法慢教最迷顽。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也是佛性不断,佛性中自然有无上正等正觉,也应该自然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呀?佛怎么还说要众生听闻佛法,受善知识教,三皈五戒十善业等持戒修行呢?佛说,世上有两种人很稀有;一是不行恶法;二是有罪能悔。又有两种人很可贵;一是作恩;二是念恩。又有两种人很难得;一是咨受新法;二是温故不忘;如世间的学习新知识,不忘旧学问。又有两种人更稀有;一是造新;二是修故;即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创新。又有两种人更可贵;一是乐闻法;二是乐说法。又有两种人更难得;一是善于提出问题;二是又善于解答问题。在世间修行,以人身为本,人身以心为本,身心依法依戒为本,依法依戒修行又以证悟为本。佛接着说,如病人遇良医有良药,其病可医;是比喻有缘众生能值遇佛和佛法住世,生死烦恼之病可以断除。如不遇良医和有良药者,是比喻与佛和佛法无缘,生死烦恼之病不能断除。如病人不得医;比喻一阐提,不信佛和佛法。不遇者和不得医这两种人,往昔也修过善,才得寿命。但寿命不定,受九种情况影响;一是吃不该吃的食物;二是嘴不离零食;三是消化不良还多吃;四是大小便不正常;五是有病不听医嘱;六是不接受护理;七是有病不治硬挺;八是传染病;九是纵欲。这九种因缘是由业习而来。从一果罗汉至辟支佛,若有缘值遇听受佛、菩萨所说深法,则能发菩提心。也如病人遇良医也有良药。若无缘值遇佛菩萨,又没有听闻到佛、菩萨所说深法,则不能发菩提心,也如不遇者和不得医。众生自然具有佛性,但不能自然成就;佛性既被无明覆蔽,又被业习牵引,不具足成就的功德。一阐提人值佛或听闻佛、菩萨所说深法,与不值佛或不听闻佛、菩萨所说深法都一样;虽有佛性而无信根,都不能发菩提心。一阐提可以理解为信不具,修善方便不具,佛念不具,智慧不具,善不具等。由此,一阐提虽有佛性而不能挡住作诸恶落入地狱,不能挡住作诸恶入三恶道。菩萨经常赞叹人的善处,不说人的短处;经常作善事,不作恶事;若有过失,及时忏悔,不隐瞒自己的过失;对小轻罪生大重罪想而不去做;如有质问,保持默然不语,争辩为有过失等,是菩萨所修直心。菩萨以直心,信有佛性,是佛弟子。以直心因缘,具足三戒。菩萨亲近善友是,为众生经常赞叹善道,不说恶道;若说恶道,必须说明不是善报。菩萨知佛是一切众生的真善知识,如有众生能听闻佛为其说法,能断所有邪见;如有众生能见到佛并听闻佛为其说法,能断应堕地狱因缘,得生人天;如有人能得佛亲传法门修行,一定证果;如贪欲心重的人能见到佛,能得以方便而为除之;如嗔恚心重的人能见到佛,能得以智慧而为断之;如愚痴心重的人能见到佛,能得以智慧语而为灭之;如极恶之人能见到佛,能以善法因缘受人天敬念;如病重之人能见到佛,能以福寿因而得健康;如作恶事业之人能见到佛,能以慈悲因缘得以舍离或改为作善事业等。菩萨具足多闻是,能读诵、受持、解说佛说十二部经微妙章句,知佛常住,知法无定法。菩萨难作能作,难忍能忍,难施能施,而为众生说法,断除众生无量烦恼。在菩萨心里,又不生一念我为众生说法,我为众生断除烦恼。因为菩萨修空、无相、无作三昧,于诸众生不嗔不喜。所以,无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一切诸法,来自性空,那就不应该再去修空啊?若性不空,虽然修空也不能得空啊?这里是把自性本空与自性不空相对应提出问题。佛说,一切诸法,来自性空;若不见空性,必落入诸有,又色相相续,不得入般涅槃,不得见诸佛、菩萨。众生自性虽空,但被无明覆蔽,性空而不显,随心识诸缘转为诸有。修空是恢复自性本空,并不是新生自性本空。一切诸法,来自佛性真空中的妙有;是真空而不空,佛也不须再修空。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空是无法,那修空三昧,又能见到什么呢?佛说,修空三昧,见不空法。贪是有性,不是空性。色性颠倒,众生生贪。这里佛说见不空法是,菩萨空中存妙有;一是有性;二是有乐;三是有常。在世间法,众生有色身,身心有业习为贪性;众生没有修空,不能将色身业习空掉;才颠倒生心为贪。众生在世间有法性,诸菩萨出世间无法性,修空见空中妙有。在世间菩萨必修六度万行,证得出世间智慧后,出世间无六度万行;如阿难见亲属离世愁恼啼哭,而佛不但无愁苦,容颜更好,是佛证空寂,不见亲属,已得法忍。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十种功德。菩萨为众生解说此经,显示佛性,从一果罗汉以上证圣位之人,都能信受,发菩提心而得入般涅槃。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样的众生于此经不生恭敬心呢?佛说,佛入般涅槃后,有一些声闻弟子不修无证,不诵佛经,不闻佛法,而导致愚痴破戒,喜欢斗争和外道典籍,受畜一切不净之财,贪求供养,攀缘权贵等;放舍十善,行十恶法,无惭无愧。若见有人受持、读诵、讲解、流通此经,当被这些恶比丘杀害;还有,这些恶比丘还开会立下制度,攻击、排斥受持此经之人;还攻击此经是伪经,是外道邪见经,是魔说经等。这样的人不能信受此经,对此经不生恭敬心。那时如有众生信敬此经乃至半句,要知这样的人为佛弟子。如信修行,能得见佛性。【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五】8 {9 `1 p8 ~$ M# m1 }! v8 E% _+ v
) ^$ J! Y$ _* H. `( V; I( z
涅槃降魔咒
( g/ G; k) W6 Q1 X
: E) d8 j0 \; X) k6 P
) o$ A: q8 l+ w8 @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 @' ?% m0 V3 x/ P
【师子吼菩萨品第二十三之一】佛说,谁还怀疑有佛无佛,有法无法,有僧无僧,有无因果等,现在都可问。这时,师子吼菩萨说,请佛慈悲,我有些疑问。佛说,你先等一等,待我向法会介绍一下这位师子吼菩萨。大众应对这位师子吼菩萨深生恭敬,尊重供养。因为,这位菩萨已于过去诸佛所深种善根,福德成就。所以,今日欲师子吼。师子吼发声如雷震,有十一种作用;一欲坏其它动物;二欲试身力;三欲让住处清净;四欲让诸子知住处;五为群兽畏惧;六为熟睡方觉醒;七为诸兽不敢放逸;八为诸兽前来依附;九欲调伏大象;十为教诸子女休息;十一欲庄严同类。佛正觉智慧如师子吼,能摧破魔障,为邪见之人作皈依处,安抚畏惧生死众生,觉悟沉迷众生,让行恶之人醒悟,破外道六师的骄慢心,让声闻、缘觉之人发菩提心,让菩萨生大力心等。师子吼,可以理解为决定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常住,无有变易。声闻、缘觉不能作师子吼,菩萨能师子吼。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佛性呢?怎么又称为常乐我净呢?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怎么不见呢?菩萨为什么不能了见佛性,唯佛能了了见呢?佛说,能这样请法,一是有慧德之人;二是有福德之人。若菩萨能慧德、福德庄严,就觉知佛性。功德庄严是一地至十地菩萨所证;福德庄严是在世间修六度万行所得。功德庄严是诸佛、菩萨;福德庄严是声闻缘觉和新发意菩萨。福德庄严在世间有为、有漏、有报、有碍,不常住;功德庄严无为、无漏、无报、无碍,常住。菩萨若无功德庄严,就不能知慧德与福德是一又是二;菩萨若功德庄严,就能知慧德与福德既是二,又是一。佛接着说,佛性为出世间智慧,也为无我中道。中道有三种行;一是定乐行;二是定苦行;三是苦乐行。定乐行是菩萨怜悯众生,虽处阿鼻地狱而身如三禅乐;定苦行是凡夫行于生死,苦乐行是声闻缘觉有苦有乐。佛性为诸佛中道种子。道分下上中三种道;下道是梵天无常,误为有常;上道是佛法僧三宝是常,误为无常;中道是出世间智慧,见无常是无常,见常是常。生死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无明召感;二是爱习牵引。两个方面中间,有生老病死苦。中道是既不著两边,又无两边,既是中间又无中间;能破两边的无明与爱习,又能破中间的生老病死苦。众生不觉中道,不知佛性,无常乐我净。能观十二因缘的智慧,是菩提种子,为佛性。能观十二因缘的因中因、果中果的智慧,实际是把业力召感到这个世界的程序秘密告知众生,也是把因果循环的规律程序化。这种智慧只有出世间才能证得,只有证得出世间智慧的佛,才能示现给众生;包含佛所说诸法,都是众生逃离三界火宅的方法,而众生愚迷不知,声闻、缘觉少智不觉。唯诸菩萨明了此义,在世间实修实戒,实证实悟,给众生作示范。可是在世间,众生还笑这样的人傻,这样的人愚,太可笑了。真所谓,愚见智人傻掉牙,智人面傻心不傻,愚人心傻面不傻,圣人装疯又卖傻。佛接着说,修善生天,行恶堕地狱。众生皆有佛性,修行一定能成佛,只是修与不修而已。佛于此经而说偈语,“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这里的有分三种;一是未来有;二是现在有;三是过去有。未来有是一切众生未来世能见佛性证菩提;现在有是一切众生现在都有无法解决的烦恼,今无清净心;过去有是过去世有烦恼已断,现在得见佛性。佛说一阐提有佛性而无善法;凡夫有佛性而不行善法;声闻、缘觉自行善法而不觉他人也行善法,得入涅槃而不见佛性;菩萨行人有出世间的智慧行世间法,用出世间的智慧说世间法,示范给众生只有行世间法,从禅定入手至菩萨种种三昧,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地证得出世间智慧,把自己的佛性解脱出来,又带领众生从三界中把佛性解脱出来。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一切众生不能见呢?佛说,一切凡夫虽有佛性而不得见,但不能说无佛性。众生不修善法,连自心都不能觉知,又怎么能见性呢!从入胎开始迷,到生老病死迷,死后被业习迷,又转入轮回迷。众生心不明,无智慧,上哪里去见佛性呢!在世间吾心是佛,是心作佛祖等;而出世间才醒悟,是性作佛祖,吾性即佛性,佛性即佛。世间为方便说,出世间为究竟说。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要圆满成就哪些法才能得见佛性呢?佛说,菩萨要圆满成就十法,才能见佛性,但不明了。十法为;一是少欲;二是知足;三是寂静;四是精进;五是正念;六是正定;七是正慧;八是解脱;九是赞叹解脱;十是以般涅槃教化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