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子修善法,父做恶事,能不能用子善的功德回向,父不堕三恶道呢?按佛法说,不是这样。因为身口意业各有不同,父子也不相代。父死后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可得福转为人天。如果生天中,天人妙乐都不思念人中之物,子为追福,其福不得。如果生为畜生,说明定业已成,子为父追福,其福不得。没有大福德的人给亡人超度,都不可能改变其定业。猪也是生命,狗也是生命,绝不会让这个狗立刻死掉,而成全追福。只有亡人有大因缘,遇有大功德的人为其超度,能破坏或改变定业。为什么只有饿鬼这一道能独得其追福呢?因为饿鬼道众生长寿,其形体很容易破坏,破坏就是将之转为其他道。举个例子,一头猪是定业,如果突然死了,猪的主人就不高兴,有财产损失;饿鬼没有主人,没有谁会因它的死而生烦恼。证道的人七月十五为亡人做功德,能将饿鬼道众生救拔;否则,都要将定业报完再脱身。饿鬼道里只能吃血污、呕吐物、涕唾、粪便等物,一入口就变为热火,将嘴里面烧坏,苦报无极。
佛说,如果有人祭祀,上山祭拜山神、土地、祖坟等,要注意三时;一是春时二月,这是农忙季节,不要去祭祀;二是夏时五月,正值铲地或小虫较多时;三是九月秋忙时,季节干燥。还有注意供养山神、土地,不要杀生,不要供养酒。佛教不反对供养祖先,但不可杀生。应该以鲜花、香草、树木、瓜果等天然食物为供养品,这才如法。
佛说,如果有人将房舍、卧具、医药、园林、牛羊等各种滋生之物,布施他人。可是布施这个人当时就命终了,这个人虽然不在世了,可福报还是他的;就随所赠送物的使用时间长短而福报就有多少,这是福追人,如影随形,死了到阴间,福报也不失掉。如果随家中所有,财物不分别好坏,只管救急救难,有求必应,是行一切施。如果能用身体给人做事,也不求回报,就像在家人到庙上干活等很多类似的事情;自己妻子喜欢的物品有求也能施他人,是行不可思议施。如果有恶人、毁戒之人、怨家对头、有恩不知报、不信因果、强取豪夺、强大势力、伪善欺诈、愤得愤怨、强横辱骂、豪富之人,这样十一种人来求布施,还能高高兴兴的施,施后不嗔,是行不思议施。这样的不思议施,只有菩萨行人才能做得到。因为,一切施和不思议施有三种根本;一是能施于贫苦,种悲田,这最不可思议;一个穷要饭的,没有想施一得万报这回事,还能平等下心去施舍,这不容易做到,也是最难得的,也是最好的布施;二是施于怨家,以德报怨,不求回报;三是施给有福德的善人,心里喜敬。所以,难舍能舍,难施能施。
佛说,如果有人多财,从小就知施舍,不如劝人一同供养,这是共和合施,这样的功德更大。在布施这一点上,出家人不圆满、不容易做到,在不容易时出家人这样做了,还引导别人做,这样的人功德最大。在布施给人财物时,怕财物轻或不好而不施,这是有畏不肯施。有这种因,果报是要增长无量世的贫穷。在他人给的财物轻或不好时,也一定要高高兴兴的接受过来;如有嫌弃分别,有这种因,果报是增长无量世的贫穷。在共同施财物时,施财施心相等,共同的福报也相等。在共同施财物时,施财相等,施心不一样,果报是福田胜。在共同施财物时,施心相等,共同求一个事,施财不一样,有多有少等差别,得果田胜。在共同施财时,施财是随手一给,施心是随意一给,只为形式上的意思意思,果报是福田果田俱下。
佛说,有智慧的人布施时,不为果报,是他知道有因必有果。如果无有慈悲心,不知报恩,不讲情义,不敬仰圣人,不修行圣人所有功德,贪财惜命心重的人不能行布施。如果能供养三宝或贫穷人财物,就等于能舍身命,财物是以身命为代价得来的。贪吝不能舍财,这样的人是惜身命;能舍身命得来的财物用以布施,这样的人为大施主,果报是种下未来世富贵的种子。地球人有三种胜事;一是勇健;二是念心;三是行净。人这一道容易修,不求果报、不惜身命为勇健。对穷人能行布施,以身命挣来的干净钱物去行布施,施时不分福田与非福田为行净。施后不悔的善行为念心。
佛说,有的人布施后心生悔意,悔意由六种情况而生;一是贪受财物,身上有财心里不慌;二是听受他人不正确的说法,心生邪见;三是见到受施之人把财物没用到正地方,随意挥霍了;四是害怕他人批评、指责,埋怨等,破财惹气;五是害怕财物用尽,自己受苦;六是看他人行布施,也没有得到什么利益,一样有诸烦恼。有智慧的人行施后不生悔心,由于三种情况;一是明信因果,舍得舍得,不舍不得;二是亲近善友,在语言上能听到善人讲些有道理的话,引领走向正途,不被邪知邪见所惑;三是不贪著于财,把财看的很轻,今天花了明天还能挣来。信因果的人由于二种情况;一是从他闻法;二是善自思维。如果是布施出家人后,要请师父开示;如果是穷人,要请教他怎么落到这一步,有啥困难,和他沟通;听到开示或这个人落破经历,自己也想想应注意什么。人们只注意听成功者咋成功的,而能知这个人怎么失败的,恰恰是最宝贵的,他是以身命财为代价换来的,要比成功者告诉的更珍贵。人不知退,何能知进;人要不知怎么失败的,就有重蹈覆辙的危险,人要学会接受反面的财富。要问一个刚从监狱出来的劳改犯,是怎么进去的?“哎呀,我就是脾气不好”等,从反面会激励修道成道。亲近善友由于二种情况;一是深信;二是智慧。凡是从反面来的教训要深信,确实是刻骨铭心;从正面来的也不容易,人往前行一步难,往后退一步非常容易;成功者一定是会避免失败的,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成功。不贪诸财由于二种情况;一是观无常;二是不自在。要知物品会坏掉不常久,被财所累不得自在;出家人没钱时好修道,有钱想买手机、电脑、汽车等,越想越没止境,这就身心不自在。施主若能这样观察,当知是人能真布施,布施是真无极限。布施是一切成道的基础,因为有福德,才能有智慧,有智慧更激励去积福德,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布施这一条上没有止境。
佛说,智慧有三种;一是能舍外物;二是内财、外财一起舍,内财如儿子捐肾给父亲等;三是舍后兼教化众生,影响他向善、造福一方。如果对贫穷人舍后告诉他还是信佛好,这是教化,随布施的深浅而教化,这是大施主。如果能教化,特别是仇人或是恶人,在世间转化十个善人不如一个恶人。因为,这一个恶人的破坏力要大于十个善人的破坏力,让十个或一百个善人去抢、去杀,他们中未必有一个能去,而一个恶人什么事都能干出来;所以,能转化一个恶人要比劝十个善人的功德要大。有智慧的人,应该这么去修布施,如果没有财物时,尽量要满足乞求者;对残疾人扶一扶等,这也是一种舍,且不容易做。如果有什么咒术、药方等都教他、给他,他能用偏方混顿饭吃;遇有什么不如法的地方告诉一声,会受到礼遇。如果遇到有病人要诚心诚意去帮助,对人、对动物都要去尽力;而且不生厌心。这样做能使人病苦解除,心里安稳,施者、受者都受益。对于不信三宝的人,用信佛的恩德感化他,让他知道世间因果,别看我现在有钱,生活过的好,都是过去行布施、供养出家人得来的果报。这样做了之后,善人会铭记于心,恶人都会改恶向善的。如果能对小动物施善,影响周围人也会主动向善。这些都是世间福报,有了世间福报,才谈得上出世间福德。
佛说,如果道路不平,有小石块,应该帮忙捡一捡,平整平整。有粪便或其他不洁的垃圾,给收拾走,让所有经过的人都心感欢喜,不生烦恼。如果这条路上很危险,要贴个警示;或者用绳索、木棍等拦上。只要遇到了,关于路桥等出现各种问题、状况,能帮得上忙都帮修整好。看到年幼的、羸弱的或者年长的有什么困难,都主动上前帮忙。有人不敢走夜路,或者对黑夜有恐惧等,言语两句,帮他化解恐惧,都属于布施。有老人问路时,多辛苦点,带老人过去,别像有的人似的,一有人问路,伸手就要钱,不给钱不告诉他。人就要从自己的言行做起,举手之劳的善事要经常去做。我跟诸位讲一句,信佛人无小事,是事就是因,其因必结果。别以为有人问路是小事。这一事上,动一恶念,就有业报跟着。在戒律上讲,就犯戒了。遇到远行很疲劳的人,应该解除他的疲劳;遇到曝尸荒野的人,要报官或帮着收殓,但要找几个人一起做,免得引人误会。再给亡人家属捎个信儿,能做的都做到。遇有乞丐到家行乞,施舍衣食后,再打盆水让他洗洗脸,洗洗脚。留他在这住宿,而且还要把好床让给他睡等。
这里讲一讲什么是经,先天和后天结合到一起为经,不可更改。佛经既包括出世间的法,又包括世间的法,谁也不能更改。律就是标准,出家、在家,只要修行都要遵守戒律,什么人都在戒律之内受约束。有人问,佛守不守戒啊?佛创立戒,自己一定是示现守戒的模范。示现菩萨更受戒律的约束,一点都不会犯。声闻缘觉、新发意菩萨离了戒,更是哪也修不出去。论就是程序、次第。修道要讲究程序,先皈依三宝,再得法修行,得法修行过程当中,再严持戒律,严持戒律过程当中再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善知识讲的法是杂论,为解惑,共同探讨、读诵、受持,目的是解惑。不知道情况下做了不如法的事,有失意罪;知道了就不去做,失意罪避免。知道自己如何去持戒修行,既是解惑,又是培德。知道这个事不如法,以后不去做了,这也是培德。现在法师讲法目的就是解惑,培德。
遇到做买卖的人,告诉他不要贪小利、不要欺骗人;遇到行路人,告诉他哪条路平安、没有盗贼;遇到出家人的衣服等随身物件有损坏的给缝补或更换好的;遇到寺庙有鼠、蛇、蜂、毒虫等帮助驱除;遇到僧,供养僧的物品一定要清洁干净,看有啥需要的,如针线、纸笔能用得着的物品等给赠送带上,再备足干粮;遇到盲人,扶一扶送上拐棍;遇到丢失财物的给点补偿;遇到有办白事的要去给点礼钱,去了还能说一说法劝化,还能影响他们的家人积福积德。如果人能这样去布施,就是大善知识,也是清净的施主。佛经说的非常细,总之处处是戒吧!
菩萨有出家在家二种;出家菩萨为净施主,是为不难;在家菩萨为净施主,实是为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