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3-18 15: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方又问:「怎样对待胞弟呢?」
) h- c& S" ]0 ^4 I 程子回答:「尽友爱之道而已!」(《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二页)6 W& }7 t Y& |, g( f
* @9 m& j2 q4 m' P" r
感化兄长,成为廉官( R2 Q5 X, e2 ~4 x
8 Z2 ^$ L; f3 E/ g) b0 X 郑均,字仲虞。他的哥哥在县衙里当官吏,时常接受别人的贿赂。他屡次劝谏,哥哥都没有听。
% k2 t; G) ]. N/ q' A# \0 f 於是,他便出去做佣工,把赚到的钱帛,拿回家交给哥哥,并且说:「东西用完了,可以再获得。当官收受贿赂,终身寝食难安!」
* v2 Y1 D' G Z+ z, z4 `) l 哥哥被他的话所感动,便成为清廉公正的官吏。
8 F+ f# @5 I, r( f 後来,郑均做了尚书,朝廷推崇他的义气,赐他终身享用尚书的薪禄。
! B: y+ P# Z0 o# l0 Y (评)感化哥哥向善,比给哥哥钱财还难做到。(《德育古监》第十九页)
. X( v5 J, W9 M% W' F4 K: ^
% S. Y$ O! Y. f% q6 R+ u5 s: L) h 教育胞弟,终成大器$ |" c2 f p7 o6 [- J7 ^0 d
. ?3 U. K5 O( N+ L* \& A2 b 汉朝的许武,年轻时就丧失父母,留下两个年幼的弟弟。
- m% P" l) o: H1 e3 M4 N 许武白天耕种,晚上读书。他两个弟弟虽然不会使用锄具,他一定叫他们在旁边观看。当他读书时,叫弟弟坐在两旁,亲自教他们句读,并且详加解说。他教他们礼节和义行,并且启发他们做人的道理。如果弟弟不听从教诲,他便跪在家庙前,自言自语地说:「我没有才德,不善於教诲!希望父母在天之灵,能启发两位弟弟!」8 ?; v. z% K) i, o5 n2 @: l
直到两位弟弟号泣来请罪,许武才起立。他始终不疾言厉色对待弟弟。+ t' Y5 d2 S! i6 B$ N( v" _% H
许武到了壮年还没有娶妻。有人劝他,他回答:「我恐怕娶到不适当的人选,反而使兄弟的情感发生嫌隙!」( c) i* x; w9 k% `
从此以後,乡里的人都称他「孝弟许武」。
5 X7 X6 ^. ~$ W2 H1 o6 i 郡守和州刺史推荐许武出来为民服务,并且请他担任「议郎」的官职。: [$ V- x P) f# k0 B% W
许武的声望非常显赫,不久,他却辞去官职而返回故乡,先为两位弟弟谈论婚事,而後自己才娶妻。他跟弟弟他们住在一起,非常融洽。後来,他两位弟弟也颇出名。(《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四页)* `8 l) g" I l3 {: K5 C* }: y/ E
1 K; F1 i3 \# f8 T7 s+ _/ A
不畏瘟疫,尽心照料
; E. p- H8 l& Q4 k0 g& ~
7 n/ L3 f, ^8 T! S" r8 ?* K 庾衮是晋朝武帝咸宁年间(西元二七五年至二七九年)人。
! d3 @$ _& z2 M6 X' ] 当时发生大瘟疫,他两个哥哥都已经病死了。他二哥瘐毗也病危,父母和家人也都逃到外地去避难,只有庾衮留下来,不肯离去。" v- A7 M6 k* }& f# p1 q. Z
他亲自照料二哥,调理汤药,昼夜不眠不休,而且抚著棺木,悲伤感叹。# z9 L/ H$ Z L+ ~6 m
经过了一百多天,瘟疫平息,家人才回来。不但庾毗的病痊愈,连庾衮也安然无恙。(《德育古监》第二○页)
& G6 L8 e1 ], N8 q, Q) v1 T
8 ?) \+ `- i/ k3 [; q/ N9 U 重手足情,而轻功名
& Y7 G4 i, r& U* c% ^( S+ E! r
9 P) P; V8 [8 n& ^' N 黄士俊是广东顺德人。$ ~- N1 |& O- o$ \8 C: q
他赴京赶考的途中,听说哥哥病危,感叹地说:「那有急著求功名而忽略兄弟的手足情谊呢?」; Q; e! Y9 M" ~) n) @
於是,他便立即赶回家里,亲自事奉汤药,有十几个昼夜没有合眼休息。不久,他哥哥的病痊愈了。" k" O# P) J- O* k y9 X6 s
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西元一六○六年)冬季,他北上京师,梦到自己进入宫殿和朝廷礼拜高皇帝,皇上说:「你现在来了,我优先任用你!」
% ^ O' W6 c4 C( X0 Z 翌年(万历三十五年),他果然状元及第。(《感应篇注训证》第六十三页). _& c _/ e A( @0 |; r' L! ~! C
+ ^1 u+ R& J+ S* {! X: ^1 l; J 心平气和,神色自若
4 e3 u2 D+ d3 Q* v+ C
# k S) I& v0 D. b7 ] 随朝的牛弘,担任吏部尚书时,他弟弟牛弼曾经因为喝醉酒,射箭杀死牛弘驾车的牛只。4 @$ C3 O! @' L. B1 t. b7 G" G$ R6 N
牛弘回家後,妻子一见面,便告诉他:「小叔射杀你的牛!」! `- U5 e' T: L/ o7 S/ Y5 t
牛弘没有大惊小怪,慢慢才回答:「作肉乾!」
& l/ \9 d0 a4 g8 Y 等牛弘坐定後,妻子又说:「小叔射杀你的牛,这不是一件大事吗?」" j8 t- z# g# W! W/ W7 i
牛弘答道:「我已经知道了,这有什麽大惊小怪的呢?」( P6 }- o" |( F. _. @2 J( J2 C. m% {
牛弘答话时,神色自若,而且读书并没有停下来。後来,他终於成为一位著名的宰相。
( j2 F! P' J9 Q8 s J (评)盲目听从太太的话,而没顾及兄弟情义的人,看了这一则故事,仍然没有醒悟,难道不是禽兽吗?(《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四页)
6 F6 M8 D/ H: |6 B( i$ l- V8 y# s- h& @# o: Q! z% M+ F! g
代弟出征,敦睦笃孝! q+ ]4 f, ?0 G" ^4 z% V
L& W! o/ P- I- t$ ?- A% z
孙棘是南北朝时宋武帝大明年间(西元四五七年至四六四年)人。% m5 z0 }- K" m$ y6 R5 Y( o" Q$ u! @' [6 X W
当时,朝廷徵召壮丁去防卫边疆。孙棘的弟弟孙萨应徵去充军。4 M% d; G6 P7 [! O
孙棘的妻子许氏,告诉丈夫说:「你身为一家之主,怎麽可以把罪过推给小叔呢?姑姑临命终时,吩咐你要照料小叔呢?姑姑临命终时,吩咐你要照料小叔。他迄今尚未娶妻成家,而你已经有两个儿子,死又有什麽好怨恨的呢?」
) ]5 I) b9 t* H/ Y; v( K' ` ] 於是,孙棘便来到郡里,愿意代替孙萨远征。而孙萨自己却拒绝,不愿意被哥哥代替。* r- M! }( j: K: Y, T
太守张岱,怀疑他们两兄弟不诚实,便将孙棘和孙萨分别安置在不同地方,命令官吏暗中观察。官吏回报说:「如果准许他们的请求,他们都表现欣悦的表情,他们都甘心赴死!」
8 ^# c& b& Z( }* W; m 太守张岱写表章禀告朝廷,皇上下诏特别恩准免役。# u _4 j6 v" G
(评)哥哥代替弟弟是很难得的,而这个主意出自嫂嫂的口中,尤其奇特。妙在从已经逝世的姑姑身上发挥敦睦的情谊,更可以说是笃孝了。(《德育古监》第二十页)
( U5 n% U5 s; U+ Y7 w% x- X& ~0 J) U) x3 L
兄弟两人,争相入狱
) h" e# }6 E, s+ E: K
6 i( ]8 P1 C9 m' ^4 a 郑是明太祖洪武年间的人。
! n5 l3 P( p% L 洪武十三年(西元一三八○年),宰相胡惟庸叛变失败。人们告发冤家仇敌大多指名对方为「胡党」。有人控告郑氏兄弟也曾跟胡惟庸互通消息。因此,官兵拘捕郑兄弟六人,非常紧急。( V. R8 k" \4 `: Y7 ?- C6 G
当郑的哥哥要去官府认罪时,郑说:「有小弟在,怎忍心让诸位兄长罹难受刑呢?」
6 v, h- _, e3 l% t5 p; I 於是,郑便单独到官府,请求官吏把自己关起来。: r8 C; X9 h7 r! S, l9 u1 ^" B1 R. a
二哥郑濂因为有事预先到京城,看见郑来了,就告诉官员说:「我是家中的老大,应当伏首认罪,跟我弟弟无关!」
! Q3 w/ y. G4 U2 r8 R5 N 郑也说:「哥哥年纪大了,我去辩白,万一不行,弟甘受冤曲!」! V! `: L x) z K5 t
他们两兄弟争著要进入监狱。( w* I+ _! t$ o; ~
明太祖听了,把他们召到朝廷,加以慰问,并且告诉左右的大臣说:「像他们这样的人,怎麽会跟从别人做坏事呢?」1 i7 c! Y$ n) S' E, y4 L, F
说完,便将郑濂和郑两兄弟升任参议的官职。(《德育古监》第二十一页)
0 y$ b6 j% I. ?* s0 y) \
, v! v! m. S! X, H 手足情深,争相赴死1 r2 W. d" J$ d; m' T, X! W- x2 C4 ^
2 K6 n# L1 M! `# g6 i$ i 宋朝时,郑德和郑德璋两兄弟,生性孝顺友爱。他们不但读书写字时,桌子连在一起,晚上也盖同一件棉被。
6 \4 A6 D. a& c7 R 因为弟弟做事一向比较刚强正直,所以常会跟人意见不合或者触怒别人。仇家陷害他被判死罪,应当被押往扬州行刑。( b& X. m% z! F+ E3 m* u% r%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