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心念与命运(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5: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年间曾经发生大饥荒,许多人面有菜色。王老先生倾囊救济乡人,全活了无数人,他家也因而变穷。  @% ^# G" i' T: ]1 d2 H
  不久,长子得了传染病死了,一年之内,九个儿子相继夭折,没有一个存活。他夫妇俩人非常悲愤,失意的样子很像痴呆的人。这件事王老先生打击很大,他想:「我慷慨解囊,拯救灾民,为什麽好心没有好报呢?难道我虔诚礼拜观音菩萨没有灵感吗?」: S3 N/ h+ h# r6 W0 i% O9 }0 I  m
  因此,他就写了一道疏文,在观音菩萨的圣像前焚化,文词充满著哀伤。
9 p' \" p  ]! T; a  当天夜晚,他梦见观音菩萨慈祥地告诉他:「你从前所生的九个儿子是九魔,他们都是败家子。由於你的祖先有不为人知的恶行(隐恶),天帝才命令那九个儿子来败你们家。因为你倾家荡产救济贫困的灾民,阴德浩大,上帝特别敕令所管的神只收回魔孽,另外降文曲星来振兴你的家运。如果你能更加修行善果,数年後,文曲星就会诞生在你家。请你不要抱怨!你的前景很光明!」
; j5 E2 X1 I; b" ?( G: O9 D: [  他们夫妻都得到相同的梦,於是更战战兢兢地行善,扶危救困,勤勉为善而如恐不及。
" _! T- t6 `* ~1 y3 N. Q! ?  不久,他的妻妾数人,先後有娠。数年之间,又生了五个儿子。每一个孩子都很爱读书,而且会写文章,从小在学校就颇负盛名。再传到文简公考取状元,做到尚书的大官。他的弟弟以,也是那一年会元(科举时代称举人会试中的第一名,又称会魁)。後代子孙迄今显贵不衰。(译自《坐花志果》下卷第九页)
( h+ ~" [( K, g* s& S3 r) h
5 b$ g/ U- s* r6 p            痛改前非,子女好转' Y+ C) f1 @1 W( H3 T7 S
  0 N9 |! \! }8 F9 s9 Y$ P
  宋朝的大夫蒋瑗,持有重权,心胸狭窄,善於忌妒,看见别人得到好处,就好像自己损失;看见别人损失,好像自己得利。他看见别人有了才能和声誉,就好像是自己的仇人。他生了十个孩子都有毛病。一个瞎眼、一个耳聋、一个哑巴、一个驼背、一个跛脚、一个手脚不能伸直、一个两腿都失去作用、一个疯癫、一个愚痴。, P8 V8 v9 T. R+ D( a
  後来,遇到公明子皋教他洗心涤虑,尽改前非,随喜众善,九个孩子的毛病都逐渐痊愈。(《迁善录》)6 |' i, V& C7 l1 q3 J4 c
  前辈说:「看见别人得意,便当生欢喜心,看见别人失意,便当生怜悯心。这样自己才能真实受用。如果忌妒别人成功,存著幸灾乐祸的心理,只会使自己的心术变坏而已。我以为:凡是损人利己的事,都不可以做。至於损害他人而对自己又没有丝毫利益的行为,那岂不是更无聊或更没有意义吗?想要别人受损,而别人就损失,这样他的恶念还发挥了一点作用,无奈他想要别人受损,别人却决不会因为他的念头而损失。空存这坏心肠又有什麽用呢?」(《德育古监》第一五三页)! T$ C, c9 u- l( ?/ m1 @/ @$ L

, d, v# E  H) m# o            苛刻待人,竟至绝嗣% R: \$ c2 C9 A
  
! r4 y- L' S4 {& q4 f7 l! ^  R. Z  毕的家境非常富有,并且生了两个孩子。他时常以小聪明和机巧欺侮别人,以苛刻创立家业。
. X1 f* X# Y5 M0 g& o/ s  有人想把财产卖给他,就表面上拒绝说:「我不要!」暗地里又叫人去谈条件。等到那个人来到他家,他又说:「我确实不想要!」那个人无可奈何,只好减价迁就他。
' v! h9 _& H1 Y, K: @* A  等到订好契约,他又说:「我手头不便,希望你某日再来拿!」到了那一天,他又以成色较差的银子或稻米凑合,使对方无法得到议定的价钱。- [5 w+ N1 H8 t: y$ A
  他平生做任何事都是如此。後来,长子因为杀人被关在监狱,破产而死。次子因为吃喝嫖赌而变成乞丐,流落他方。毕後来竟然断绝子嗣。(《感应篇汇编》第十二页)( |3 p, Y9 ^! M" R9 Y
* ]6 Y( m( D( `" f1 T
            重刑毒人,子孙受报: F1 Q- Y- Q+ G4 |; E- X
  9 M0 s  T. j1 r1 O. o# @
  汉朝的梁统,请求加重刑罚。朝廷不听从他的建议。
  C4 [0 e0 `6 o, M  後来,梁统梦到神明告诉他:「好在朝廷没有照你的话去做,但阴府已经记录你的过失了。你现在想要以酷刑毒人,你的子孙能够免受刑罚的果报吗?这叫做『获罪於天,无所祷也。』」
& m% k" n" ^+ @0 l7 p& P  梁统的儿子都死於非命,他犯了很深的罪,竟然遭受灭族的重报。(《感应篇汇编》第二十六页)
- T+ K6 r0 A( R0 Y1 F& U- f$ n. A/ i1 G% o7 K
            拾金不昧,爱子免难
/ G" o& o2 c8 M1 [  
+ ?2 ]# N1 `( y  江宁旱西门回子哈九,开饭店,有江浦人携带行囊,把五十两金子遗留在店里。哈九追到江边,奉还金子,告别了物主而後回来。
/ D! r& M4 G  D! O' S) l  得到金子的人走到江浦,看见大风把船吹翻覆了,很多人溺水。他心里想:「我就当做哈九没有还我金子,将这些金子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Z- v. @4 m/ ?4 _& o9 G' U) ^
  於是,他就呼叫渔夫说:「你们拯救一个人,我就奉送五两金子!」渔夫争相救人,结果只救到一个人。仔细一看,却是哈九的儿子。这件事情发生在顺治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感应篇注训证》第三十七页)
4 {4 C0 a: [( S% C- C, `$ `+ W$ Z; f
            敬惜字纸,生子贤慧* C* o( Y$ A  ^& F, \
  , z! g, X4 G8 O
  王沂公的父亲看见字纸掉在地上,一定捡起来,用香汤清洗,而後焚化,把灰放在洁净的地方。
. U$ [% U2 ~; y8 ?  有一天晚上,他梦到至圣先师拊他背部说:「你为什麽这麽勤於敬重我的字纸呢?可惜你已经老了,无法有所成就,我应当命令曾参来诞生在你家,光耀门楣!」
5 ~! G) _7 G! s8 ?) e/ i+ i  果然生了沂公,并且命名为曾。王沂公後来考取状元,成为有名的宰相。(《德育古监》第一四五页)
- r  o( F, N" [1 G5 e2 M6 Y( w+ H( u0 `& a
            消毁邪书,子孙显赫
: P8 `% e" A, L  + y7 l5 b1 t! ~: d; S/ [# O
  明宣宗宣德年间,曾经派遣太监到西洋求宝,费很多钱,而且死了无数人。6 z0 S. f( V8 y* @8 R
  到了明英宗天顺年间,有人建议再派遣太监去,皇上因而命令兵部的项忠去查阅过去的计划蓝本。当时刘大夏做郎中,先到仓库,将蓝本藏匿起来,使官吏无法查阅,这件事情就这样消声匿迹了。$ s( w: O, E! @; w* @
  後来项忠责备保管的官员遗失计划蓝本。刘大夏笑著说:「这是不好的政治措施,纵使蓝本存在,也应当消毁,以断除祸根,你还要再追问蓝本的有无?」
1 Z9 l0 ]6 I) ~) `% y; i) z4 ^  项忠大吃一惊,向刘大夏致谢:「您的阴德感动天,这爵位非你莫属了!」
- U( c7 `8 Z! V, p. \4 p9 \  後来,刘大夏果然做了太保大司马的高官,很多代子孙富贵显赫。(《皇明通监》)' e/ X- D  u1 h: B7 s/ M. m+ k
  (按)把刘大夏先生的行为扩而大之,则世间一切对人有害的文字,都应当毁灭,尤其是思想偏邪的小说、春方及谤佛的书籍。(《阴骘文广义节录》上卷七十一页)" a( w5 S, U. G4 m' M( P1 F
) [; L6 D, T) [/ U0 u
            残害动物,殃及子孙6 K$ z4 x) F7 h4 ]/ Q0 B7 {# }
  ; L& p! ?. `( z) S  d#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5: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高祖武德年间,隰州大宁这地方,有一位农夫名叫贺永兴。他田里的农作物被邻居的牛所践踏,他一气之下,便用绳索将牛的舌头拉断。後来他生了三个儿子都是哑巴。(法苑珠林或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第六十六页)
  u7 f( ?! ]$ G& i  宋朝的朱沛,喜欢养鸽子。有一天,鸽子被猫咬死了,他就抓住猫,把猫的四只脚砍断。猫号叫数日而後死亡。後来,他生了儿子,也没有手脚。
9 f' g5 J6 S# Y2 ^3 ^  周昂曾经在白天睡觉,梁上有燕子的巢,巢里三只刚生下不久的雏燕肚子饿,期望母燕来喂食,所以叫个不停。周昂大怒,用蒺藜喂食雏燕,三只雏燕都裂胸而死。後来他生了三个孩子都是哑巴。(《感应篇汇编》第三卷第六十七页)4 w1 D( @+ ]/ p5 ~% e* U

7 U2 L/ J- U  Z, x- `            常行杀戮,子孙不祥$ Z1 }6 v/ c! }7 h
  + b7 B2 x$ p& E( g% p
  陈涉反叛,秦王派遣王翦的孙子王离围攻赵国。: i  X" \5 ?3 J# h
  有人预言:「王离是秦国的名将,现在率领强盛的秦兵,攻打新建立的赵国,一定会攻下赵都!」
+ ?& b) d$ E1 L, O+ S( o/ `5 N/ u  客人说:「不见得!当将领的人三代以後大部份会衰败没落,为什麽呢?因为他们杀了许多人,後代子孙会有不祥的果报!」
+ R9 z/ W0 x( V" o+ c  不久,王离果然被项羽所虏。(《史记》王翦列传、《历史感应统纪》第一卷第六十页)
# H% y7 r# a* d# H# b6 I: z
, A. u- T( ^/ S- w/ M/ T            若再杀生,即杀我儿, V1 Y  f7 B+ `4 l8 R: q/ x
  * ^& p# v. z: Y1 L
  杭州有一位民妇喜欢杀生,尤其特别厌恶蚂蚁。0 p- }/ L$ R3 |& B% E
  每当蚂蚁污损饭菜或其他食物,她便用火烧死蚂蚁,寻找蚂蚁的洞穴,不是把穴堵塞,就是将热汤倒到洞里,杀死的蚂蚁不可计数。
, [" u4 }3 P' N; }: W  後来,她生了一孩子,在襁褓时期被一大群蚂蚁咬得全身肿烂而死。: ], h2 S: c5 |
  朱玑说:「妇人以孩子为命,劝她们戒杀,应当告诉她们这则案例,她们自然会有所戒惧。所以我戒杀的誓言是:如果再拿著刀子(杀害动物),便是杀害我的儿女。这两句话,一句是自我警惕,一句是警惕我太太。」(《感应篇汇编》第三卷第三十三页)( Z1 _1 i+ D# D
* t+ M9 x( G5 M9 b' _& V2 T
            赖债不还,生子多病4 T" s* _8 f3 E- e
  
- X+ D4 s0 s4 \. `  永嘉的徐辉因为家境贫穷,而做生意,他向丹阳一位商场的大经纪人借了一千贯钱。% d# |! C. ]. P: u
  他告诉自己的家人说:「假如那位大经纪人死了,不向我索赔,我就变成了一位小富翁!」
& }6 K) ]" p4 q) e  不久,那位经纪人果然逝世,他家人不晓得借钱这一桩事,徐辉也不透露。, X9 ~$ ^+ I8 v) i3 T4 [8 G! f
  後来,徐辉生了一个孩子,非常英俊而且聪明。徐辉很喜欢他。那位孩子八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徐辉四处求医,而且买了许多药,家产花得快光了,孩子的疾病仍然没有好转。) b  J8 B3 L) T1 I# a
  有一天,一位尼师来到徐家。徐家的孩子告诉尼师:「我要回去!」
' m: Y$ J% N# k$ T: x3 c1 Y  尼师说:「这是你家!你父母这麽爱你,你要去那里呢?」
! r' i* p7 V; T, U  S% j* M& ^" f  孩子回答:「我是丹阳人!徐某人过去向我借了一千贯钱,庆幸我死了,他就不必偿还,所以我自己特地来取!」5 p! x3 I* [( ]0 T$ f
  说完,便逝世了。(《感应篇注训证》第一六九页). t( l9 L$ c( V. l! W

/ u8 S7 c0 J+ C7 W& G, C4 T. w            广积善德,子疾痊愈% x" h! z- ?* Z2 U( R
  3 ?/ m4 N0 n& f3 v
  焦公是东京人。他三世都没有嫡传的子嗣,於是他就一边做生意,一边旅行,遍访高明的人指点迷津。: |! {' Q& b0 k, R! c  w; E: G9 H
  有一天,他遇到一位老僧,告诉他说:「没有子嗣有三种原因。第一是祖宗没有积德,自己又没有德行。第二是夫妻的时辰和命运,恐怕犯了禁忌。第三是不守精神,妻妾身体虚弱和体质过寒。」
; a# P5 y% D6 K' M# o  焦公说:「德行和年命都可以受持,体质过寒有什麽法子治呢?」
! y$ S0 j! A2 r; d1 ?  老僧回:「不难!只要先积德累功,然後调养身体三年後,你来五台山,我应授你奇方!」
, ^7 }/ q" l) q& p  焦公从此以後,时常行种种方便,做种种阴功,布施恩德,利益众生。
6 d  X; P, N! R* d+ y3 e  三年後,他到五台山,拜访老僧,没有遇见。有一天,他忽然看见一位童子拿著一张药单,告诉他:「师父要我转告大夫,你的阴功和德行已经圆满了,你回家合药,必定会有富贵子孙,随念降生。」
) ]: O) r3 c/ f9 C7 j4 ^5 v- T  後来,他果然生了焦员外。但员外却又生了一个不肖的儿子。
+ l9 ?/ p0 P( a  焦员外悔恨自己的德行差劲,也朝礼五台山。那一位童子告诉他:「老师父说:『你何必来问呢?只要依照令尊的行为去做,则愚笨的人自然贤慧,贫穷的人自然富贵。』」
0 P5 F5 G; T5 d3 J8 @5 }- u  员外问:「贫穷的人得到财富,命中注定。愚痴的人也是本性使然,怎麽能够变得贤慧呢?」8 o; N) L% a+ F7 k6 A& h
  童子回答:「从前燕山的窦禹钧生了五个儿子,初生时,也都身体不健全,後来他广积阴德以後,不但儿子一个一个平安痊愈,而且都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 s: l$ d/ _0 ~* I0 n0 e5 U
  焦员外拜谢童子,而後回家。他信受童子的话,二十年後,果然生了许多贤贵的子嗣。
# |" H2 V1 G- x  Z! \" i  现代人都知道窦禹钧的五个儿子相继显赫荣贵,那里知道他们诞生时,也都有毛病呢?起初因为累积善行而平安痊愈,後来又因为功德而有更好的际遇,天理和人心这麽容易感应,所以我特别把它记载下来,激励大家积功累德,希望有志为善的人,坚固心念而不要懈怠。(《感应篇汇编》第一卷第五十二页)5 N8 x9 u1 R+ K$ a3 o0 O
/ b% m$ p. N: [. t
            施棺济贫,庆延子孙
5 ~; @, H7 `* c# y" g/ @, X% j  2 L) n3 q2 ^2 A3 E: A/ U: [3 C
  宁崇礼,生性爱好行善,时常造棺布施他人。遇到贫穷又没钱埋葬的人,他就助以金钱米粮,终身乐此不疲而没有改变。; Y: R9 d3 v& j5 w
  他一直活到八十多岁。他逝世後,家里的小奴丁贵童梦到宁崇礼说:「我平生建造房屋给人居住,累积阴德,庆延子孙。你告诉十四郎:他明年秋试一定会被录取,以後,登科的人常不断绝。」$ i8 I  K+ o9 W* M, [5 x7 n
  十四郎就是宁崇礼的儿子宁谦光。
2 Q- p3 a1 G/ d1 v  次年,梦中的预言果然应验了。从此以後,宁家几乎没有落榜过。(《德育古监》第九十四页): F) U& q! z& Q  @" A% F

# R: p+ X  q8 g, l+ ?& n* T            成人之美,生子及第
* v0 O4 q) D9 `' U- z& t; [* c. z  
; p" r$ l, X% m6 G0 i' a& }& j+ t  冯商是鄂州江夏人。& k9 {$ @# Y/ |* K: z% n
  他壮年无子,将去京师时,妻子给他数锭银子,并且告诉他:「你没有儿子,请你拿这些银子去买妾!」
5 F5 T0 _: o: x' Z  冯商到了京城,买了一位小姐,订好契约,而且付完银子。冯商问小姐:「你可以将身世告诉我吗?」( u3 i$ U9 h4 _( n$ S# D3 I! o
  那位小姐哭泣不说,冯商一直问。最後她才回答:「家父当官,因为时运不济,所以卖我赔偿!」
% h$ q  K+ u4 ^" t! e& `, w/ C  冯商很同情她的境遇,不忍心侵犯她。将她送回家,而且不向她父亲要钱,也不期望回报。
  \7 T& |* _3 K" r! p7 }  冯商返乡後,妻子问:「你买的妾在那里呢?」
- V! D5 S/ A1 f2 P- o, N  冯商具实以告。( C8 E) r: ]; B/ J7 h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5: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妻子说:「你有如此的心地,何患无子呢?」$ [( T# S; G8 L/ }5 l. [
  过了数个月,妻子果然怀孕了。乡里的人都梦到:吹奏乐器,迎接状元到冯家。
5 m! R; W$ ]) `9 v3 q  当天夜晚,冯家生了一个儿子,给他取名叫做「京」。冯京年轻时,就三元及第。(《德育古监》第一百页)
* w% ?( l* i0 ]% _& Q/ u+ O' r9 Y( E2 R* S) f
            护人名节,子孙显贵
$ ?; }( f' t+ A  k) r: f+ O  / {$ h, E* `& X! S, [! o
  姚三韭博学而且善於作诗、写文章。他在怀氏家中担任家教,有一位女子时常窥望他。姚先生一直没有动心。
9 ]6 s& E7 m! {3 G/ Y  有一天,他在庭院晒鞋子,那位女子写信放在他的鞋子里。姚三韭看了,便藉口有事而辞归。5 z1 I$ [. e* h) x8 ?8 A, R8 a  Y
  袁怡杏写了一首诗来赞叹他,诗中有「一点贞心坚匪石,春风桃李莫相猜」的句子。4 E7 J# }9 a- d  W& x5 P* R
  姚三韭不接受这首诗,而且答信自我辩解说绝无此事。
7 f2 T" X1 q/ Z6 J  袁怡杏把书信藏起来,而且题字说:「他的品德非常宽厚!」
; r; q& g  V5 f- W& g% M  後来,姚三非生了儿子姚谌,以及孙子姚锡,都考上进士。(《德育古监》第一四○页)1 v8 a) [$ D3 Z8 A7 u4 {. I

, i7 ~) Q- k% J0 D            非法致富,生败家子3 n" @* ~3 i! G. d' O# q2 H
  $ ^+ T/ s8 M! [: \
  杨槐亭前辈说:他们乡里有一位做官返回故居的人,整天闭著门户,安享天年而不干预外事。他在园林中散步虽是一件乐事,可是却因为没有後嗣而忧愁。
  }& w* e) q; S" @- {# Q& @/ T  晚年,他生了一个儿子,所以特别珍惜疼爱。有一天,孩子身上长水痘,病况颇危急。他听说劳山有位道士能知道过去的事情,所以就去叩门请教。
$ `; q2 |5 g0 ?2 ^9 h2 w5 Y  道士皱著眉头说:「贤令郎还没有了结,那里会这样死去!」8 o& t8 ^# K& M
  他孩子的病果然因为遇到良医而痊愈。後来,那儿子由於娇生惯养而整天放荡不拘,吃喝玩乐,竟然把整个家产花得精光。/ ~* N& {$ v" q+ J
  同乡的人说:「那老先生没有罪过,也没有不好的声誉,照理不应该会生出这个儿子。但他原本只是一位穷书生,做了县令不过才十年,便拥有那麽多钱财,难道他有不可告人的致富途径吗?」(译自《阅微草堂笔记》第二十卷)4 Q0 a) }  {# e3 J, Z

( r7 A/ w( p& n- q            贪官污吏,生败家子& q: S- J2 m- w4 V
  6 o) l5 _% k% F  H2 i- D. c
  绍兴府有一位布政(掌管民政与财政的高级行政首长),善於贪污,积蓄了数十万财产。3 p, Y/ r+ \0 }" K. u: g- i! I
  後来,他做官失败以後,回到家乡,买了一千公顷良田,富甲一方。6 a! C8 N: N: \3 U& ~. c2 X2 a5 f
  他的祖父屡次作梦,并且告诉他:「冥府的谴罚将要来了!」% n: ~6 |9 ]% n$ A
  他一直不相信。0 ]4 D' v  }( N" ]' J& F/ C! H4 y
  他一个儿子和一个孙子,放纵情欲,吃喝嫖赌,夭折而死。不久,他自己也因中风而全身瘫痪。他的儿媳妇和孙媳妇也有许多丑闻。& m- [0 A) k8 W6 c) }2 s4 Y
  当他富有时,他看见许多利用他的人趋之若骛。可是等到他垂死时,家产已经花得精光了。
0 @( R( p8 U- H% `! T- N  他临命终时,忽然张开眼睛,大声呼叫说:「我做到布政使的官职不小了,十万亩良田也不少,我亲手建立的这些家业,也在我手里泡汤了!」
! G5 f  v: E) P; G1 R% f3 {3 j  说完,他便逝世了。(《德育古监》第一一三页)# T0 B6 N4 i; W6 I; c! {
  r9 t5 y' W( F
            广买田产,子孙不肖+ k, }: }0 {/ d
  & t" `# O- X+ ?8 u& i- G' d' F
  唐朝的张嘉贞,历任秦州和梁州的都督。有人诬告他谋反,因为没有罪证而不被起诉。皇帝下令查办诬告者,张嘉贞禀告说:「这样做恐怕会阻塞一般百姓发言,成为未来的忧患!」
1 @, ]$ S, `4 [. z. B  天子认为他很忠於职守,将他升为「中书令」。张嘉贞虽然出任高官,从不买田园。
2 n  x; {( L- y0 S* t8 k% X5 Y  有人劝张嘉贞买田园,他回答:「近年来许多士大夫都争相购置广大的土地和房宅,准备将来做为不肖子孙的酒色费用,我不会这麽做的!」
  P, t% Z6 h( s% m  他的儿子张延赏和孙子张宏靖也都相继做到宰相的高官,当时人尊称他们为「张家三相」。(《唐书》张嘉贞传)
. o0 E7 H0 D) _2 v) I! z- ]# _- @2 c  (评)苏季子说:「如果我拥有数百亩田地,怎麽能佩戴六国的相印呢?」然则,张嘉贞不为子孙购置田产,而子孙相继做宰相,正可以说是善於建立田产!(《历史感应统纪》第三卷第九十六页)
' ]' a. v, Q1 t. Q; ^/ f  M+ H4 G+ t+ f6 t: k5 f% X& V
            黄金珍宝,不可传家; d$ W  y6 n$ L* H
  
6 G; t1 M* j0 P0 T: c8 Y  明朝的江彬做游击手时,经过蓟州,杀死一家人二十余口,事後又诬告他们是盗贼,以领取奖赏。- i  F1 e' S5 u
  江彬身材魁梧,孔武有力,善於骑射。他曾在明武宗面前谈论用兵,武宗龙心大悦,甚至还允许江彬住在皇宫。  V# S9 i, U- ?; s& j; `
  他向皇上提议微服出游,盖了一百六十二座行宫,并且到宣府、密云、太原等地掠夺了许许多多良家妇女。
" U( R6 ~/ h2 f- f  当他们又要南游时,一百多位大臣伏跪在宫门谏止,江彬激起皇上的怒气,多数的人都被活活用木杖打死。
* _  A, e# s5 m# N6 U; k) b  恰巧宸濠也在这个时候造反。江彬耸恿皇上亲自带兵出征,到了扬州,又四处搜刮貌美的处女和寡妇。而後江彬又带皇上去捕渔打猎。. W  A, G$ F0 P  i
  世宗即位後,下令在街上将江彬五车分尸,他的四个儿子,也同时被斩。当时,久旱的京城,便下了一场大雨。/ s* P) `" ]) ?4 I! c
  江彬被抄家时,起出了七十柜黄金、二千二百柜白金,其他的珠宝珍玩不计其数。(《明史》江彬传)  G7 @; X1 h" E  ]. O' _
  (评)历史上记载:严世蕃被抄家时,起出了三万余两黄金、二百余万两白金。王振被抄家时,金银多达六十余库。江彬被抄家时,起出七十柜黄金、二千二百柜白金。
# v: o; w/ Y+ A  那些贪财的人,正当他们自以为可传给子孙、吃用不尽时,岂知不久自己即将被杀,或者灭族。所辛苦积蓄的黄金、白金及其他珍宝,凭白提供他人计数、分括的机会,而自己背负著像山那麽高大的业债,却历劫难以酬报,这又是何苦来哉呢?
: s: w9 o/ H8 o3 X1 b" W- L- A5 ~; ~( S  贪心的人为钱财舍命,其愚痴颇值得同情,可是古今以来大家都重蹈覆辙,执迷不悟。佛祖说:「黄金是毒蛇!」实在一点都不错!(《历史感应统纪》第四卷第一百九十六页)
- o, H1 W' S/ U! L& @( E% l) H- g" H- u: q7 v) H' i+ U- x5 H1 o
            忠厚之人,子孙昌盛
/ s9 C- |* _& u& M) B  ; v, s/ l0 J; {( ?& G% P
  尉迟敬德由於打仗有功而被唐太宗封为「鄂国公」。0 k- ?  b6 M' @
  有一天,唐太宗告诉尉迟敬德说:「朕想把女儿许配给你,好吗?」
7 j  ^9 |$ B8 ?$ N  尉迟敬德叩头道谢,并且说:「虽然臣的妻子长相鄙陋,可是一齐共度贫贱的岁月已经很久了。我的学识不好,但我听说古人在富贵时不换掉原来的妻子,所以这不是臣所愿意的。」(《唐书》通监太宗纪)3 y3 h2 V9 U+ w9 s
  (评)这件事与汉朝的宋弘相同,可以想见古人操守的严格与情谊的敦厚。
5 }4 R% _$ n$ h/ f9 a  按照《资治通监》的记载:尉迟敬德担任太宗的护车时,李建成与李元吉想要利诱他,让尉迟敬德成为他们的党羽,赠送一整车的金银宝物,并以书信招示他。3 ]7 L4 P,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5: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尉迟敬德辞谢说:「我只是一个村野小民,遭逢隋朝末年的战乱和颠沛流离。我久沦逆地,罪当及诛,秦王(李世民)赐我再生的机会,如今又幸而担任臣属,只当杀身以报。我在殿下面前并没有功绩可言,不敢私受重赏。如果我心存二心,徇利忘忠,又怎麽值得殿下重用呢?」(《资治通监》唐高祖武德九年)
5 {/ {3 z0 t' H# z+ J* V( v  这封信情词悱恻,忠义奋发。当初他不会因为金银而更换主人,所以後来也不因富贵而变更妻室,忠义这两个字本来就是一贯的,没有厚此薄彼的现象!
: {( E3 l1 v9 _/ {- X2 N3 U  杨际春先生说:「我在京师,听许多山西人说:尉迟敬德的家族,从唐朝到现在,已经过了一千多年,子孙富厚昌盛。由此可见上天对於忠厚者的美报,实在信而不爽啊!」(《历史感应统纪》第三卷第八十二页)0 V) h  O' b! ?3 L+ @5 X

; n+ l0 b7 _$ T7 X            仁厚德行,化及子孙
, Z9 q; c. n. E  g! A  
! h0 N) p4 I$ M1 `  宋朝的李崇矩信奉佛教十分虔诚,他供养的僧人多达七十万人次,所雕塑的佛像和所建造的佛寺更多。他又曾经劝宋太祖释放叛党的妻子一万多人。
6 q, X; U, \" z* o8 d$ W! r( }  有一位姓郑名伸的人,在李崇矩的门下做客长达十年之久。他上书把李崇矩的隐私禀告皇上,宋太祖没有加以追问。9 Z% _* Z5 q# w# ~  l9 L' V& U
  不久,李崇矩升任大将军,儿子李继昌,也一直做到左神武大将军。* ~! V) x7 y9 F5 ^$ b
  郑伸很早逝世,他的母亲做了乞丐,到李继昌家中要东西。李府家人责骂郑伸的母亲,并且把她赶走。李继昌阻止家人,而且赠送了一百两白金给郑母,当时的人对这件事非常赞赏。(《宋史》「李崇矩及继昌传」)
. K& h% T7 `( y- A! d2 `  (评)李崇矩仁厚的德行,教化了子孙。郑伸阴险的凶祸却连累了他的老母。我们能不相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吗?李崇矩除了儒学以外,更能信奉佛教,供养出家师父又雕塑佛像,种了无量的福德。(译自《历史感应统纪》第四卷第六页)9 N) Z5 m6 Q; \
; S9 H. g; ?) b
            第八章 心念与前程
( K; O' e2 u" b1 x7 Z' _
. m& i0 \2 ]- `+ v$ i# d8 |9 w            奢侈享受,没有後福
  Z( p$ U$ ^6 Y! l2 D  
: A4 d; `7 a, }  何曾的生活非常奢侈,他的衣著和饮食特别考究华丽。他每天吃掉了一万文钱,却还说:「不知些什麽东西才好!」
8 M, P0 q! @; q3 H, N! z; d$ Y  他的儿子何邵不但继承了父亲的作风,而且变本加厉。三餐都一定要吃遍各地的山珍海味,每天限制要花掉两万文钱。他的子孙多半以骄傲奢侈,欺凌他人。永嘉末年,何氏整个家族完全灭亡。(译自《晋书》何曾传)
2 b$ w* C- J! b' B. d8 y& p  (评)大禹饮食淡薄,他的德行不但比美圣人,而且享年一百岁之久。纣王建造酒池肉林,而却不得好死。释迦牟尼佛告诫比丘弟子:「接受各种饮食,应当感觉好像服药一般,对於味道的好坏,保持平静心而不要产生贪恋和排斥,因为修行人假藉饮食来维持体力和消除饥渴!」# k+ a/ y8 n. \9 D" g8 S" e3 Z! C
  墨子说:「圣人制定饮食,足以增健身体,充实力气,使人耳聪目明,不极力考究味道的调配和充满芬芳!」
% _9 y; ?/ w0 D  @! Z  所以,古代的禅师也写了一首诗说:「饮食於人日月长,精粗随分塞饥疮,才过三寸成何物?不用将心细校量。」像何曾那样愚昧无知,造了许多口业,戕害自身,又祸及子孙,是多麽悲哀啊!6 P2 H$ e, D' e8 L( t9 t
  苏东坡有一首诗说:「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D) S6 |# l' d7 ~5 S# i0 d
  大智度论也记载:「贪著美味,死後会受许多苦,以熔化的铜液灌入口中,啖食烧红的铁丸……堕落不清净的昆虫类。从前有一位沙弥很爱吃酥酪,死後出生在残余的酪屑中做虫。」以山珍美味自豪的人,死後实在相当恐怖啊!(《历史感应统纪》第二卷第二十页). ?# k6 }; _  x+ U3 V  X
8 z+ v7 [, [& m, U* s
            口孽淫孽,断送前程
- h) T) N9 l' ?3 S  
! }. o4 s; q  B. u7 F; C9 r  有一位书生是浙江杭州的秀才,跟随蒋一亭先生学习申商和韩非子的刑名学,小有才气而放诞不羁。4 [' L' o0 W' M  Z& G7 h$ n
  道光二十六年(西元一八四六年),蒋先生就任於上海咸云崖的观察幕。那位书生秋天考试後,在道署中拜谒他的老师,并对同事炫耀文艺,显出非常得意的样子。( ^$ X9 X! l" [$ q- N
  刚好署里有人能请神仙降坛,降乩为夏●如先生。书生叩问功名,扶乩显示:「你的前程本来相当远大,可惜因为口孽和淫孽而断送了,如果很快改过,尚可以延年。否则等冤鬼找上门,那里还能希望什麽功名呢?」+ B, O8 x& ^: d- l5 P# M$ x
  书生笑著说:「没想到仙人尽说一些老头子教训人的话!既然你说冤鬼,请问是什麽因缘呢?」
3 u+ K+ p2 X% @5 U: |1 x$ b  仙人又降乩写说:「一定要说明白吗?十年前在荷花池洗砚台的事情,你还记得吗?」
. u. q) t: p! q# _! m  书生脸色突然变了,叩头默祷。9 u) _! n( a" Y; n/ N' U
  扶乩的人继续写:「阴间已申报免除你的功名,减少你的寿命,所以我知道。如果你从此力改前非,尚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可以挽救,只有祈祷无济於事!」  O' \. c7 `) H: J4 Y9 P4 C  `
  大家看见书生吓得脸色发白,所以停乩後,有人就问书生:「刚才神仙所说的是指什麽呢?」" ]+ ^# h, m; _4 D+ \9 |
  书生很惆怅地回答:「我曾经做出轻薄的事,因为辜负别人而感到羞愧。我坦白告诉你们,希望有志向的人能以我为前车之监!」3 S2 E$ |, c6 q! }/ k
  事情原来是这样:那位书生曾经在姑妈家读书;姑妈家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婢女,书生想要调戏她,却没有机会。
1 f1 o: x% x( }9 T  有一年的夏天,书生拿砚台到荷花池去洗,恰巧那位婢女要采荷花也随後而至。书生看四处无人,於是就与婢女调戏、嬉笑,婢女也不坚持拒绝,俩人进入小凉亭而发生暧的行为。从此以後,他们俩人有空就幽会,婢女因此怀孕了。
' Y. D  M; r6 R1 h  到了年底,先生解馆,书生也回家。过新年时,书生去拜年,姑妈留他住宿。夜深人静後,婢女忽然来了。婢女告诉书生:「承蒙君的厚爱,我的月经已经三个月不来了。如果我俩始终眷恋,我就能做为你的妻妾,这是你的惠赐,如果你不要我,我也不敢有怨言,只求赶快找好的堕胎药给我,以免事迹败露,那我就永远感激你了!」
1 E4 f7 l- N' H8 L4 _  书生回答:「我已将这件事禀告家母了,将来会来姑妈这里要你。我一定不会做出负心的事情,你不要过度忧虑!」. m* {: s! ~; A
  婢女哭泣地致谢,那天夜里,她又被书生蹂躏了,而自己却不知道书生无意娶她。+ a6 k+ q: P1 c1 _9 {/ M5 X  G) |
  书生回家後,竟然放弃她,也不再至姑妈家。婢女早晚盼望书生的音讯,没有消息,不久肚子逐渐大了起来,被姑妈发觉,经不起女主人拷打而吐露实情。
- t* ]8 C5 `' 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5: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姑妈一向很喜欢书生,马上叫人找他来,准备把婢女送给他。可是书生死不承认,并且说:「我不知道邪淫的婢女跟谁乱来,竟然敢诬赖我,损毁我的名誉!」
$ `8 u7 }0 j/ U6 |/ U9 S. R  姑妈相信书生的话,又用严刑讯问,婢女无法表明自己,当天夜晚,她就上吊自杀了。' L  Q5 a# K7 o
  书生不在乎这件事情,也没想到仙人会揭发这件秘密。现在已经把真相告诉询问的人,想忏悔自己的恶行,大家劝他改过行善,聘请高僧为婢女诵经咒超度,书生点点头。从此以後,他的豪气逐渐收,然而不到一个月,他故态复萌,信口雌黄,又开始寻花问柳,把神仙的话置之度外了。
' P( Q* M5 f$ Q, T7 r& T. a2 X  C  翌年,他竟然口吐鲜血而死。死时,看守疾病的人都看见一个女子披发站立在床前,可能是从前那位婢女来索命啊!(译自《坐花志果》上卷第六十七页)  c( [8 d; q) e" y6 m: ]

( p& d, G$ S% R            恃才傲物,成就有限
( S4 |& m% p( t& I  ! d8 S" c7 V) b& u
  萧颖士恃才傲物,曾经携带酒壶旅游名胜,在旅馆中休憩。
; g* Y3 ~0 y7 y+ q! }  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大雨。有一位身穿紫衣的老翁带领两位童子,也在这里避雨。颖士颇轻侮他们。下雨停止後,有位骑士驾著马车进来,老翁上马,呵叫後面的部属而离去。颖士才知道那位老翁是吏部侍郎王丘。
/ f+ H9 h# D; X* r$ p/ T  m  翌日,颖士登门谢罪,王侍郎带著颖士走到庑下,坐下来才责备他:「你恃才傲物,难道只要有限的成就吗?」
9 `" n9 [! w: d( K, s3 v  H$ q/ e( c  後来,萧颖士果然只做到杨州的工曹。(《德育古监》第一三五页)
" |. U. g3 `; t) n3 m
' Y, x  W: s: |            狂傲谩骂,作茧自缚' Q+ B7 ~; j. h3 |4 H& |; \! J. _
  
* [0 q  o  T: G' @  从前杭州西湖有一座白云庵,庵里供奉月下老人,签诗多半集辑经史的成语,还有一些词曲的佳句。& Z  s3 {4 z! X+ N
  由於灵验异常,所以每次到了省里举行考试的前後,许多读书人便纷纷来抽签,祈求和占卜功名或婚姻。
3 ?! |+ {# c# P, b  钱庠有一位书生,恃才放诞,在清宣宗道光十一年(西元一八三一年)考前跟朋友来游西湖,喝醉酒後,又乘兴来月下老人祠求签,结果签句不佳。
4 }4 k4 N2 c1 P( P$ G" ~; n) p# m+ U  书生笑著说:「我那有考不中的道理!」他再度求签,仍然一样。书生发脾气说:「答非所问,怎麽能说是灵验呢?」
! Q0 c  A6 ?0 E  \0 j  因此,他指著神祠谩骂,所说的话非常难听,而且有亵渎的成份。不久,他又说:「我再抽一支签看看,如果仍然不合,我就要把神像毁坏!」" Y2 j% O; _! O" `
  於是,他又抽出一支签,其中的词句是:「休!休!休!似春蚕作茧,到死把丝抽。」
% r0 w! |4 c. ^% u  与他同行的朋友看了大吃一惊,知道书生已经触怒神明,大家都劝他回去。
$ U% f9 x" w6 M; N. |7 C. e  那一年的秋天,书生考到第三场,因为急著如厕(大便),大声号叫而出。等他回座位坐好,监考人员听他静悄悄的,掀起布帘,发现他已经死了。9 m/ E4 j  ?3 b0 {: b
  虽然不知道是什麽因果,然而见他敢侮辱神明,平常也一定相当狂傲放荡,而月下老人的灵异,也是可怕的!(译自《坐花志果》下卷第二○页)
( A% e! Q4 f; M% m
) L. m: Y5 b* @. i$ i+ @            言多轻薄,潦倒绝後# }. d" R2 v3 k) J$ b. G
  1 B+ q- _3 e' |
  姚康明是我外祖的族弟,才学丰硕,平生没有其他恶孽,只有语言轻薄,时常以笔墨讽刺别人。凡是涉及别人的黄色或桃色新闻,虽然不一定真实,就巧妙地加以牵强附会,用歌唱来表现,词句的意思颇有创新,所以许多人传播他的艳词。
9 u2 W3 E7 c; s& [+ L* j/ `2 C( y8 c  由於他屡试不中,又因为轻薄的缘故,不敢收子弟教学,最後竟然贫穷饥饿而死。他死的时候,没有衣被,卧在长了许多虱子的破棉絮中,我的外祖父为他安葬。他遗留下一个孩子没有地方去,养育在我外祖家,本来希望他长大成人後,给他娶妻生子,没想到却忽然暴毙,因此绝後。这难道不是轻薄的报应吗?(《坐花志果》上卷第五十三页)
, s( x7 d9 j2 n& C$ O
- @  f: H% g. c            只顾眼前,後患无穷0 }5 w+ |' ]; ~. v. ^! z8 D' x2 |
  
# @$ F- \  D1 G7 a  i) I* i  汉朝的王恢,想要在边疆立得大功,上书朝廷说:「我们刚跟匈奴和亲,可用利益来引诱他们,然後埋伏兵马,加以袭击,必定能破匈奴!」1 \: L: u' X. h( s: p, I& D2 F* Z  b
  朝延的大臣都进谏:「千万不可这麽做!」
# F5 A' e! }: {  王恢坚持自己的主张,建议派三十万大兵,藏匿在山谷中,并且派遣间谍引诱单于进入塞内。正要偷击时,事情泄露,单于领兵回塞外,汉军追不到。死在塞外的汉朝兵马多达数万,消耗的钱财和粮食多得不可计数,百姓和军队都在抱怨。/ X/ R+ g: b1 [
  皇上大怒,下令王恢自我了断。从此以後,卫青和霍去病出使塞外,喋血不休。王恢真是死有余辜,他应为边疆的动乱负责啊!(《感应篇汇编》第三卷第六十八页)# U& \1 @7 F4 k  I, L9 b4 U

# x- G/ s0 U9 R7 c            诬告他人,亲属受害
' q* c% N- T/ G& E# j  
; x( H5 T) ^+ Z- g  u# L* |1 A1 o0 o  清朝顺治四年,许某人引导清兵进入广东。清廷授给他邑令的官职,他妄想再立大功,在乡下找到十四名长发的愚民,随便扣上山贼和明室余孽的帽子,申报上司,把这十四名老百姓全都杀死了,行刑的时间在中午。5 K/ l6 x: r, [; }# B* |
  当天,许某人的家属赴任,中途遇到强盗,被劫杀的家属恰巧也是十四人,而且时间也在正午。(《感应篇注训证》第三十一页)
: k7 L5 \6 z' Y; B$ ]2 b2 x9 h, R/ u* w6 k8 p% b9 d  R! J9 F/ m
            每次为恶,前程转暗; J6 _# z9 X+ O, Q9 f& s  e
  3 z+ |1 D1 t7 t6 {3 K
  李登十八岁时考取乡试的第一名,後来他到五十岁时一直没有登第。
$ e- p- i4 A5 ~! F  他拜访叶靖法师,乞求法师到阴府去查看究竟。叶靖法师请教梓潼帝君,恍恍惚惚看见一位阴吏手里拿著档案说:8 B* i  _4 k5 Y# F5 Z+ q/ f! P% }4 M
  「李登初生时,上帝赐他一颗玉印,十八岁考取乡贡的榜首,十九岁当状元,五十三岁做到右宰相的官位。後来因为考取乡试後,暗中爱恋邻居的女儿张燕娘,使她父亲坐牢,这罪过使他功名延後十年,而且降到第二甲。後来,他侵占胞兄李丰的房屋基地,以至打起官司,功名又延後十年,降到第三甲。他在长安奸淫良家妇女郑氏,又陷害她丈夫白元入罪,功名又延後十年,降到第四甲。最後他又淫邻居的闺女王庆娘,恶行不改,功名已经全被删除了!」
8 I1 ]5 `' r2 M1 g/ d% r: p  叶靖法师把事实告诉李登,李登羞愧含恨而死。: z  g% W1 J9 G- _8 |/ d) W0 H
  颜光衷说:「假如李登不请法师到阴府去查个究竟,则年轻时就考取乡试,淫逸放荡的人,必自以为福分只限於如此。而且,旁观的人或许会说:『这麽淫逸放荡的人,尚且能少年得志,年轻就考取乡试!』这麽一来,岂不反而说没有天理报应吗?」(《德育古监》第一三八页), _8 B- e: D4 e6 u! B

! ]0 j+ S/ i0 s2 m! Z  E            心存天理,前程远大
( _4 P* F  x! X  8 K. l! }9 a$ j2 k4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5: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曾经在一位富翁家担任家教。那位富翁有许多婢女和妻妾,但却没有子女。
! J2 v' Z: J0 M, Z4 D, ?  有一天夜晚,有一位长得如花似玉的妾女来到王华的寝室。王华拒绝她,那位女子拿出一张纸,说:「这是主人的意思!」% _0 K+ [$ }3 l) @5 ?
  王华看见纸上写著「欲求人间子」,立即提起笔,在旁边写上「恐惊天上神」。最後还是没有接受那位女子。4 e2 }. E( z$ M# ]- Z
  後来,那位富翁请道士修醮祈福。道士跪拜时,伏在地面上很久没有起来。富翁询问原因,道士回答:「刚才我遇到天上正在迎接状元榜,所以过了很久才能通过!」5 M9 {* P& y5 \4 ^' y- @+ d
  富翁问:「状元是谁呢?」
2 S0 i2 [+ A  U5 e: U9 j4 c  道士答道:「我不敢说出他的姓名,但是状元郎的马前写了一副『欲求人间子,恐惊天上神』的对联。」' \) |1 p  y+ ^) g3 a
  富翁怀疑王华道德浅薄,所以才泄露前面那句话。+ k# Q+ s" {% _; ~8 O
  後来,王华果然状元及第。(《德育古监》第一四○页)" H5 ]4 b* W+ `. ~5 J; V  }

3 q* h4 e, x: _& y            第九章 心念与手足(友爱)
2 Q+ y( v! C( G8 m% {
$ n7 `, m' j! e: j# q, q- f0 H1 |            尽已本分,切勿苛责* O3 ^3 L" }2 u3 M7 E# `( `/ ^
  : o& e4 N$ d; ~- L
  袁氏世范记载:「父兄爱子弟,不必苛责子弟一定要顺从。子弟爱父兄,不必苛责父兄一定要慈祥。只要各个尽自己本分,苛责的弊病自然会消除。
0 d! _. s/ Q2 |8 E+ I8 z1 P  骨肉失欢,有时由於很微小的事情,而终於演变到不可化解地步。只因为失欢之後,双方各自负气,不肯低声下气,采取低姿态。如果其中有个贤明的人,甘愿自己吃亏,能先低声下气,去跟兄弟商量和沟通,则彼此的情谊便能恢复,而和好如初了。」
0 x; ?/ C- ]7 ?9 |  王阳明说:「舜能够感化顽劣的弟弟象,主要是因为他没有看见弟弟的不是。我以为:骨肉之间,只该讲情,而不该讲理。执著理便会伤到情,伤害到情即是无理。」(《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二页)
' I1 W1 V5 D& x' w! {  郑大郁说:「兄弟之间,如果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应该立即说破,随时消释化解,才不会伤及手足情谊。我们观看大舜对待傲象,只是不藏怒,不记旧怨,所以大舜成为圣人。现在的人在外表时常借假和乐的名义,而内心却怀著嫌恶和怨隙,甚至暗中妒忌,表面结合,所以难以化解,这是自己违背天性。」(《德育古监》第二十二页)! D1 c8 n6 R1 {  ~' V/ V
& R% \$ @0 D( y6 L  J/ [
            两牛情深,愧煞兄弟
/ X, @4 T. r9 K' J  6 @. W& O$ Y/ K" P, J) i
  宣城有两位姓王的兄弟,因为情感不和而分炉烧饭,可是仍然时常发生口角。
$ g; B8 F' ~' v  哥哥所养的母牛生下了一头小牛,并将小牛卖给某一位亲戚。接著又生另一头小牛後,母牛却死了。
' q- m% z+ L' {  亲戚又将小牛卖给弟弟。与哥哥的小牛一齐放在同一个牧场。到了晚上,那两头小牛同宿在哥哥的牛栏里。弟弟用力拉,却无法将牛拉出哥哥的牛栏。於是,只好让两头小牛轮流住宿在哥哥及弟弟的牛栏。. q: {: J; A# Y# R; t4 o( J
  哥哥看见那两头小牛好像认识彼此是同母所生,便告诉弟弟说:「小牛尚且如此亲爱,我们人怎麽能不如禽兽呢?」
2 ]! P% L! o3 q  弟弟感动得哭出来,与哥哥友爱如初。(《异谭可信录》《物犹如此》第二十六页)
7 _; S' y( b5 x3 Y. e' T5 ~+ s/ p) f- J  ?3 x# o% G" \6 Q
            一蟹断足,二蟹扶持4 w! i% y' |5 i
  
& f5 C. {1 v. ?, ~* F8 y" O2 ^9 i  沈宗正是松江干山人。每到了深秋时分,他就在池塘里设置竹簖(用竹片编成的方形或圆形笼子,用来诱捕鱼虾螃蟹),以便捉螃蟹来配菜。
5 n$ V0 q  T6 w) j  h  有一天,他看见三只螃蟹相靠在一起,很快地行走。他详细一看,发现:有一只螃蟹八只手腕都断了,不能行走。另外两只螃蟹扛它走过竹簖。
/ y6 @# R( H% b, V7 C* a  沈宗正感叹地说:「人是万物之灵,有些兄弟朋友相互争讼,甚至还趁人之危,陷害对方。像螃蟹这麽微小卑贱的水族,尚且如此讲义气,我们能不感到惭愧吗?」
4 T! [6 R* b4 ?9 D5 o$ A1 Z' b  於是,他便叫人把竹簖拆除,从此以後,不再吃螃蟹了。! Q; R8 n# J& H; Z! O$ d
  吴长卿说:「古人以为手足麻痹叫做不仁,这是错误的!兄弟才是手足,兄弟不仁才是真正的麻痹。螃蟹没有脚不能行走,两只螃蟹背著它移动,我不知道它们是兄弟或朋友,然而,这才是真正的手足!一头象受伤,则群象便会护持它;一头象生病,其他象就会守著它;死了以後,其他象就会向南跪拜,悲哀鸣叫地走了三●,然後再用树木覆盖它,我不知道它们是兄弟或朋友,但它们却是真正的手足!」
" ?9 l" d' n$ c% z  徐谦说:「动物的真性到了十分,可以感动人。人的真性到了十分,可以感动天。」(《友监》、《物犹如此》第二十八页)
0 [: ?+ L3 M: |  ~, d/ ^, ?9 g' R* Z' `) a( ?7 J
            兄弟至孝,化母成慈1 v) |6 H9 \6 |" _
  
( h& ~: @9 y: n9 J# L  王览是王祥(注)的後母朱氏所生的儿子。
4 Y3 P" S, {9 b' z$ F$ F  王祥事奉後母非常孝顺,而後母却三番两次要害死他。王览尽心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s2 m9 r; B. n- \, ]3 M0 p
  每当朱氏鞭打王祥时,王览就哭泣抱著王祥。朱氏放毒酒要害死王祥,王览知道母亲的心意,便拿著毒酒假装要喝的样子。母亲大吃一惊,急忙将毒酒收起来。
$ x7 T1 W( u- G/ }$ L6 y9 F3 H  朱氏不合理地使唤王祥,王览则与王祥一齐行动。朱氏虐待王祥的妻子,王览的妻子也赶紧跟她在一起被虐待。
' m' G% m3 \6 K) B  王览和王祥终於感动母亲朱氏,使她变得非常和霭可亲。
& q( l* }6 O/ `6 p  王祥後来做到太保(太子的老师),而九代公卿都是王览的後代。9 y0 c7 Y/ o8 u3 \$ ?! s: w
  (评)王祥孝顺,王览感动母亲更孝。王览的行为非常难得,而王览的妻子与丈夫同心,尤其难得。後母弟表现得这样好,可以说达到极点了。(《德育古监》第十七页)
1 W' O/ I! V! {* f& r3 N+ \  注:王祥是汉朝末年临沂人,生於西元一八五年,卒於西元二六九年。他最著名的事迹卧冰求鲤奉养双亲,被列入二十四孝。(详见《晋书》「王祥传」)
: D8 W  J$ ^; K+ F( S
: S8 @9 k; E' E3 |/ ?  L; {- x+ o+ W            恻怛至诚,长伸援手( T* T3 f6 l  @) b8 h. b4 h& p2 C
  + e' B. ?8 u+ x; E& v
  赵彦云与赵彦霄是两兄弟。父母过世後,他俩兄弟住在一起长达二十年之久。  @- O# p8 @9 C! l' g7 Y
  哥哥赵彦云放荡游乐,荒废事业。弟弟赵彦霄屡次劝谏,他都不听,於是就要求分财产。
' e* O8 l, g& O1 W$ _' \' n  分财产後的第五年,哥哥的钱财全都花光了。债主盈门追讨,哥哥想要逃亡。
( Z; n( f9 Q  r5 I  弟弟在除夕摆设酒菜,迎接哥哥和嫂嫂来聚餐,并且告诉他们说:「起初,我并没有分财产的心。因为哥哥用钱没有节制,我恐怕财产花光,所以不得已才分财产。现在我幸好能守住一半的产业,尚足以应付你除夕夜的需要(除夕时许多债主会来催讨)。现在我想请你们来住在这里,主持家务!」, y" O) Q0 M. q5 J5 I- d9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5: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完,赵彦霄立即拿出分财产的书状,当场焚烧。不但把所有的仓库钥匙全部交给哥哥和嫂嫂掌管,而且拿出所有的积蓄偿还哥哥的负债。
8 {' K8 U" ]) B- e9 e; z/ D  哥哥和嫂嫂惭愧而且感谢不已。从此以後,他们谨慎处事,勤俭治家。弟弟赵彦霄与儿子当年一齐登第。# f: V! M2 L) A% h( K* G9 z; W7 c% c
  (评)在这种情形下,全要纯是一片恻怛至诚,才能达到泯然无迹、兄弟二人两两相忘的境界。如果有丝毫的尴尬,便会触人心目,使人觉得不自在。那麽,纵使哥哥和嫂嫂接受,也绝对不能安心了。(《德育古监》第十八页)1 Z3 m' e) Z, A5 K% S- u
6 \7 o2 M3 ~# I: x2 ^
           兄弟分财,自取贱物, C5 h8 x+ S( j, N  B  d
  5 M. _6 _3 F( X5 f+ V* e4 U
  汉朝的薛包,爱好学问,切实履行(行径淳厚),可是被继母所憎恨和驱逐。! r6 X9 h, G7 X* b
  薛包每天日夜都在房子外面哭泣。天亮後,他就进入屋内洒水、扫地。继母又把他赶出去,他便暂时居住在邻里的门坊,每天早晚向继母问安。. v- J$ k2 ^+ p+ Y
  经过了一年多,继母有所感悟,而命令他回家。
+ a0 ]$ o2 j% g) p( }+ N, S  双亲过世时,他哀痛成疾。弟弟们要求分财产和分居,薛包无法阻止。
& E# @( ~/ p" _8 o; W/ K  分奴婢时,薛包就选年纪老迈的奴婢,并且说:「他们跟我共事很久了,吩咐事情比较熟悉!」
/ D- q+ h. B( x2 ^9 U2 l" M! b  分器物时,薛包就选择老旧败坏的器物。他说:「这些器物都是我平常所用过的,用起来比较顺手!」
% L% D+ O8 I6 D* w( `9 f8 R6 Y  分田地时,薛包就选择荒芜的土地。他说:「这是我年轻时管理和耕种过的土地;我心里特别怀念!」8 z4 F2 A3 z, B4 |" v- u1 Z
  他随便弟弟们分取自己所愿的财物。
9 v+ z0 h. P6 o6 E  後来,弟弟们曾经数次破产,他则又再捐送钱财帮助他们。(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四页)
8 A. j* H3 a( f/ H, e  (评)妙在分财产时,让诸立弟弟名正言顺地。分到好东西,绝不假借清廉以求名。(《德育古监》第十八页)
) w7 a  S5 r8 E+ e9 S9 {5 h. N8 w, T+ ~, ?: {3 j
            兄弟分产,树木顿枯
9 W8 j: K4 G3 C  S# k; O  
4 u# j, f* \. w) H) T2 w  r, |- e  汉朝有一个人姓田名真,他们兄弟三人争论要分财产。财产都平均分配了,只剩下厅堂前的一棵紫荆没分到。) ]5 O* F, u$ b
  他们计划明天要把那棵紫荆锯成三等分,没想到树却枯萎了。田真大吃一惊,告诉两位弟弟说:「同一株树木,听说要被分割,便憔悴了。我们实在连树都不如!」& n! h6 Y' P3 N
  他们三兄弟因此非常悲伤,决定不想再砍伐这一棵树。这一棵紫荆却应声立即又活过来。; w3 k2 ?; H- D! D) B0 s
  兄弟三人深受感动,於是又合著钱财,居住在一起。後来,他们家被称为「孝门」。(《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三页)
" u8 \/ s3 P7 _) Y
' W( Z% z* `9 S0 h. W/ n1 O' e            难得兄弟,易得田地
# Q% q1 f( H( {! y  # W& h5 S0 Z* V+ p
  北齐时,有一个人名叫普明,兄弟争夺财产,诉讼长达一年,他们两个人都各自找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控告到清何河郡衙门。
4 @' G# F# k+ z" L  清河郡的太守苏琼召请他们来,并且告谕他们:「就天下的事物来说,兄弟是难得的,田地是易得的。假使你们得到田地,而失去兄弟,心情会变成怎样呢?」( d$ C9 C" X( W0 J; s
  普明两兄弟听了,流下眼泪。在场的证人无不被感动得哭出声音。兄弟相互叩首让步。(《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四页)
7 R9 s  [- _  ]- F
  d5 ~7 j' g3 X% {) ?! @            善言劝解,彼此受福
8 z1 E! P4 z8 u& j& N8 V  7 [5 U; }7 y7 j( Q
  休宁有一位启蒙的教师,家境虽然贫穷,可是仍然努力学习,尤其喜欢研读佛教的戒律。) @  K. b8 x- @3 n
  有一天,村子里某一位富人死了,两个儿子争财产,哥哥想要控告弟弟,拿著厚礼请那位启蒙的教师写诉讼状。
# u0 q5 Q1 m+ r) i  启蒙的教师说:「我那肯为你写控告的书状呢?」接著,他讲了许多手足至情相争共败的事例来警惕哥哥,哥哥有所感悟。
; Q; n4 F; I4 O* }8 x& A2 J! d- Q  不久,弟弟来了,启蒙教师也劝导他,弟弟被感化得心服口服。於是他们便和好如初,同心协力,做大事业而致富。; |( R1 w  S5 Z2 W/ a* ^
  有一天,当他们贩卖沙板时,忽然看见沙板上写了启蒙师的姓名,两兄弟恍然大悟说:「由於某位启蒙师劝我们平息争讼,我兄弟俩才能协力成家立业,他的大恩我们尚未报答,所以老天爷写他的姓名,提醒我们!」* j  U0 G4 v. G) Y
  他们相约卖出那批沙板後,所得的三百两银子全部赠送启蒙师。当时启蒙师,年纪老迈又没有教学场所,父子两人相对而坐吃著麦粥,忽然看见有两个人捧银子去拜访他,并详细说明原因。起初启蒙师也辞谢,可是那俩位兄弟说:「这是上天所赐!」结果还是坚持送给他。(《感应篇汇编》第四卷第十一页): g  _6 R: I6 r7 `8 a9 t; ?8 c$ W4 @+ `

  ]8 P& u  y; t# Z! q8 N            相聚最久,不合最苦
- \8 J7 F, k& k5 c0 y5 w  \  
2 @* g& O7 H- P) t6 |  于铁樵说:「淮阴某位官人家的两位儿子,从小经营商业,有时一年难得碰一次面。後来,哥哥病危时,呼唤弟弟到床榻前,牵著弟弟的手说:「我十九岁才结婚,所以年幼时没有妻子的爱。我三十八岁时丧失父母,所以晚年没有父母的爱。相处最久的只有你我二人。我俩却又一生不合。现在我才後悔感悟,可是我这一生已经结束了,真是令我痛心!』$ U  W$ g6 B. W' D6 b3 M' J
  听到这件事的人,或许会因此动心。」(《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五页)8 `% q) j) C) [/ [+ d6 c% Q/ b
  法昭禅师说:「同气连枝各自荣,些须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做样看。」(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一页)
3 r& P  M( e, |3 h  p% F- v2 q  ?/ u7 J" F. b& g
            低声下气,和好如初
  e# K8 F# G. n5 ?7 }  * G4 y; B! Q- f
  施佐和施佑都是当了知州(州长)。
; C4 ~+ y# x  L/ ~4 a$ _/ Q  他们两个人因为分财产有一点不公平,而双方闹得不愉快。许多亲朋好友为他们调解,却仍然不能圆满。
) K' F( C" Z( m; v5 _- p/ j) e  同乡里有一位姓严名凤的先生,一向以孝顺父母和兄友弟恭而闻名。严凤尊敬自己的兄长宛如父亲,周恤保爱,无所不至。! e1 o$ W( j. `7 v6 {. @$ D% c6 I( n
  有一天,严凤在船上遇到施佑。施佑谈到分财产的事。) V8 w* l. l  D; b- i$ [3 N+ B
  严凤说:「我正因为自己的兄长太懦弱所苦。假如我的哥哥能像令兄那麽有魄力,纵使把我的田产全部夺去,我又有什麽忧愁呢?」
3 e5 Z9 l, ?7 C2 t; {- {9 k2 `  说到这里,严凤挥泪不已。7 h1 \: w7 `3 L' ^& I: v3 o
  施佑被严凤的言语和行为所感动,而有所省悟。7 g  A; ?" q& {5 u* u/ o( y
  於是,他就拉著严凤到哥哥家里,一边跪拜,一边哭泣,非常後悔和自责。3 k* L6 B$ L& k) ~* J" y
  他哥哥施佐也感动得痛哭流涕,相互安慰,握手言欢。他们都以自己的田产相让,从此以後,两兄弟友爱终身。(《德育古监》第二十二页)
. K  r/ {2 O) w# `9 Y& F4 G! p) Z7 A
( c, O/ h/ Y/ E/ N            虔敬兄长,友爱胞弟  I: T8 q# d5 C  h
  
5 T1 y4 _; u0 {( e, X, _: k% h  有人问程子:「事奉兄长已经尽理,仍然得不到兄长的欢心,怎麽办呢?」
  O2 j' _$ R) w$ n  程子答道:「只要生起孝敬的心,竭尽虔诚,不求强调自己,就行了!」
0 C) d- s9 e+ Y% B* `. A$ v  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5: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方又问:「怎样对待胞弟呢?」
) h- c& S" ]0 ^4 I  程子回答:「尽友爱之道而已!」(《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二页)6 W& }7 t  Y& |, g( f
* @9 m& j2 q4 m' P" r
            感化兄长,成为廉官( R2 Q5 X, e2 ~4 x
  
8 Z2 ^$ L; f3 E/ g) b0 X  郑均,字仲虞。他的哥哥在县衙里当官吏,时常接受别人的贿赂。他屡次劝谏,哥哥都没有听。
% k2 t; G) ]. N/ q' A# \0 f  於是,他便出去做佣工,把赚到的钱帛,拿回家交给哥哥,并且说:「东西用完了,可以再获得。当官收受贿赂,终身寝食难安!」
* v2 Y1 D' G  Z+ z, z4 `) l  哥哥被他的话所感动,便成为清廉公正的官吏。
8 F+ f# @5 I, r( f  後来,郑均做了尚书,朝廷推崇他的义气,赐他终身享用尚书的薪禄。
! B: y+ P# Z0 o# l0 Y  (评)感化哥哥向善,比给哥哥钱财还难做到。(《德育古监》第十九页)
. X( v5 J, W9 M% W' F4 K: ^
% S. Y$ O! Y. f% q6 R+ u5 s: L) h            教育胞弟,终成大器$ |" c2 f  p7 o6 [- J7 ^0 d
  
. ?3 U. K5 O( N+ L* \& A2 b  汉朝的许武,年轻时就丧失父母,留下两个年幼的弟弟。
- m% P" l) o: H1 e3 M4 N  许武白天耕种,晚上读书。他两个弟弟虽然不会使用锄具,他一定叫他们在旁边观看。当他读书时,叫弟弟坐在两旁,亲自教他们句读,并且详加解说。他教他们礼节和义行,并且启发他们做人的道理。如果弟弟不听从教诲,他便跪在家庙前,自言自语地说:「我没有才德,不善於教诲!希望父母在天之灵,能启发两位弟弟!」8 ?; v. z% K) i, o5 n2 @: l
  直到两位弟弟号泣来请罪,许武才起立。他始终不疾言厉色对待弟弟。+ t' Y5 d2 S! i6 B$ N( v" _% H
  许武到了壮年还没有娶妻。有人劝他,他回答:「我恐怕娶到不适当的人选,反而使兄弟的情感发生嫌隙!」( c) i* x; w9 k% `
  从此以後,乡里的人都称他「孝弟许武」。
5 X7 X6 ^. ~$ W2 H1 o6 i  郡守和州刺史推荐许武出来为民服务,并且请他担任「议郎」的官职。: [$ V- x  P) f# k0 B% W
  许武的声望非常显赫,不久,他却辞去官职而返回故乡,先为两位弟弟谈论婚事,而後自己才娶妻。他跟弟弟他们住在一起,非常融洽。後来,他两位弟弟也颇出名。(《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四页)* `8 l) g" I  l3 {: K5 C* }: y/ E
1 K; F1 i3 \# f8 T7 s+ _/ A
            不畏瘟疫,尽心照料
; E. p- H8 l& Q4 k0 g& ~  
7 n/ L3 f, ^8 T! S" r8 ?* K  庾衮是晋朝武帝咸宁年间(西元二七五年至二七九年)人。
! d3 @$ _& z2 M6 X' ]  当时发生大瘟疫,他两个哥哥都已经病死了。他二哥瘐毗也病危,父母和家人也都逃到外地去避难,只有庾衮留下来,不肯离去。" v- A7 M6 k* }& f# p1 q. Z
  他亲自照料二哥,调理汤药,昼夜不眠不休,而且抚著棺木,悲伤感叹。# z9 L/ H$ Z  L+ ~6 m
  经过了一百多天,瘟疫平息,家人才回来。不但庾毗的病痊愈,连庾衮也安然无恙。(《德育古监》第二○页)
& G6 L8 e1 ], N8 q, Q) v1 T
8 ?) \+ `- i/ k3 [; q/ N9 U            重手足情,而轻功名
& Y7 G4 i, r& U* c% ^( S+ E! r  
9 P) P; V8 [8 n& ^' N  黄士俊是广东顺德人。$ ~- N1 |& O- o$ \8 C: q
  他赴京赶考的途中,听说哥哥病危,感叹地说:「那有急著求功名而忽略兄弟的手足情谊呢?」; Q; e! Y9 M" ~) n) @
  於是,他便立即赶回家里,亲自事奉汤药,有十几个昼夜没有合眼休息。不久,他哥哥的病痊愈了。" k" O# P) J- O* k  y9 X6 s
  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西元一六○六年)冬季,他北上京师,梦到自己进入宫殿和朝廷礼拜高皇帝,皇上说:「你现在来了,我优先任用你!」
% ^  O' W6 c4 C( X0 Z  翌年(万历三十五年),他果然状元及第。(《感应篇注训证》第六十三页). _& c  _/ e  A( @0 |; r' L! ~! C

+ ^1 u+ R& J+ S* {! X: ^1 l; J            心平气和,神色自若
4 e3 u2 D+ d3 Q* v+ C  
# k  S) I& v0 D. b7 ]  随朝的牛弘,担任吏部尚书时,他弟弟牛弼曾经因为喝醉酒,射箭杀死牛弘驾车的牛只。4 @$ C3 O! @' L. B1 t. b7 G" G$ R6 N
  牛弘回家後,妻子一见面,便告诉他:「小叔射杀你的牛!」! `- U5 e' T: L/ o7 S/ Y5 t
  牛弘没有大惊小怪,慢慢才回答:「作肉乾!」
& l/ \9 d0 a4 g8 Y  等牛弘坐定後,妻子又说:「小叔射杀你的牛,这不是一件大事吗?」" j8 t- z# g# W! W/ W7 i
  牛弘答道:「我已经知道了,这有什麽大惊小怪的呢?」( P6 }- o" |( F. _. @2 J( J2 C. m% {
  牛弘答话时,神色自若,而且读书并没有停下来。後来,他终於成为一位著名的宰相。
( j2 F! P' J9 Q8 s  J  (评)盲目听从太太的话,而没顾及兄弟情义的人,看了这一则故事,仍然没有醒悟,难道不是禽兽吗?(《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四页)
6 F6 M8 D/ H: |6 B( i$ l- V8 y# s- h& @# o: Q! z% M+ F! g
            代弟出征,敦睦笃孝! q+ ]4 f, ?0 G" ^4 z% V
    L& W! o/ P- I- t$ ?- A% z
  孙棘是南北朝时宋武帝大明年间(西元四五七年至四六四年)人。% m5 z0 }- K" m$ y6 R5 Y( o" Q$ u! @' [6 X  W
  当时,朝廷徵召壮丁去防卫边疆。孙棘的弟弟孙萨应徵去充军。4 M% d; G6 P7 [! O
  孙棘的妻子许氏,告诉丈夫说:「你身为一家之主,怎麽可以把罪过推给小叔呢?姑姑临命终时,吩咐你要照料小叔呢?姑姑临命终时,吩咐你要照料小叔。他迄今尚未娶妻成家,而你已经有两个儿子,死又有什麽好怨恨的呢?」
) ]5 I) b9 t* H/ Y; v( K' `  ]  於是,孙棘便来到郡里,愿意代替孙萨远征。而孙萨自己却拒绝,不愿意被哥哥代替。* r- M! }( j: K: Y, T
  太守张岱,怀疑他们两兄弟不诚实,便将孙棘和孙萨分别安置在不同地方,命令官吏暗中观察。官吏回报说:「如果准许他们的请求,他们都表现欣悦的表情,他们都甘心赴死!」
8 ^# c& b& Z( }* W; m  太守张岱写表章禀告朝廷,皇上下诏特别恩准免役。# u  _4 j6 v" G
  (评)哥哥代替弟弟是很难得的,而这个主意出自嫂嫂的口中,尤其奇特。妙在从已经逝世的姑姑身上发挥敦睦的情谊,更可以说是笃孝了。(《德育古监》第二十页)
( U5 n% U5 s; U+ Y7 w% x- X& ~0 J) U) x3 L
            兄弟两人,争相入狱
) h" e# }6 E, s+ E: K  
6 i( ]8 P1 C9 m' ^4 a  郑是明太祖洪武年间的人。
! n5 l3 P( p% L  洪武十三年(西元一三八○年),宰相胡惟庸叛变失败。人们告发冤家仇敌大多指名对方为「胡党」。有人控告郑氏兄弟也曾跟胡惟庸互通消息。因此,官兵拘捕郑兄弟六人,非常紧急。( V. R8 k" \4 `: Y7 ?- C6 G
  当郑的哥哥要去官府认罪时,郑说:「有小弟在,怎忍心让诸位兄长罹难受刑呢?」
6 v, h- _, e3 l% t5 p; I  於是,郑便单独到官府,请求官吏把自己关起来。: r8 C; X9 h7 r! S, l9 u1 ^" B1 R. a
  二哥郑濂因为有事预先到京城,看见郑来了,就告诉官员说:「我是家中的老大,应当伏首认罪,跟我弟弟无关!」
! Q3 w/ y. G4 U2 r8 R5 N  郑也说:「哥哥年纪大了,我去辩白,万一不行,弟甘受冤曲!」! V! `: L  x) z  K5 t
  他们两兄弟争著要进入监狱。( w* I+ _! t$ o; ~
  明太祖听了,把他们召到朝廷,加以慰问,并且告诉左右的大臣说:「像他们这样的人,怎麽会跟从别人做坏事呢?」1 i7 c! Y$ n) S' E, y4 L, F
  说完,便将郑濂和郑两兄弟升任参议的官职。(《德育古监》第二十一页)
0 y$ b6 j% I. ?* s0 y) \
, v! v! m. S! X, H            手足情深,争相赴死1 r2 W. d" J$ d; m' T, X! W- x2 C4 ^
  
2 K6 n# L1 M! `# g6 i$ i  宋朝时,郑德和郑德璋两兄弟,生性孝顺友爱。他们不但读书写字时,桌子连在一起,晚上也盖同一件棉被。
6 \4 A6 D. a& c7 R  因为弟弟做事一向比较刚强正直,所以常会跟人意见不合或者触怒别人。仇家陷害他被判死罪,应当被押往扬州行刑。( b& X. m% z! F+ E3 m* u% r%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6: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哥看见弟弟被诬害,表面上告诉他:「他们要害我,与你有什麽相干呢?我去则奸人的计谋不能得逞,你去岂不是白白送死吗?」) [# H, v( n7 L
  说完,哥哥就立刻起身前往扬州受刑。弟弟从後面追赶上来。兄弟两人相持不下,争著要去赴死。4 U$ C. {" H6 `# F; r9 j5 ?- X
  哥哥暗中设法阻止弟弟前进,而自己则趁著半夜逃离。弟弟追到广陵,哥哥已经死在监狱中。$ i- X" r% P- a# }4 @0 d) E
  弟弟看见哥哥逝世,伤心欲绝。他将哥哥的骨灰带回家乡安葬,并且在墓旁守了很长一段期间。每当他悲号呼叫时,许多乌鸦都飞翔聚集而且不吃食物。, y* j/ J2 `' Q& f3 {/ u+ w0 D
  哥哥的儿子年幼很胆小,弟弟照料他宛如自己的孩子那麽精心。(《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三至四页)7 D: n7 x2 g* U% e  p

, r$ y3 w3 h; n+ _9 @, U8 o            勇赴危境,代弟舍身
8 X8 a, Z  Z- \  6 H4 o, v% l2 I7 ?; m0 T
  赵孝是汉朝王莽那时候的人。
  ~% O$ Y- d( _8 q! q2 e3 L  他的弟弟赵礼,被饥饿的盗贼所抓去。赵孝跑来告诉盗贼说:「我弟弟赵礼身体瘦弱,而且又饿很久了,不如我那麽肥胖!」
- H2 p) t: k: u. j  盗贼大吃一惊,把他们两兄弟全部放了,并且吩咐说:「你们回去拿一些米来!」6 F/ ^; `1 \( J: T" w6 L
  赵孝回家,找不到米,又来报告盗贼说:「我愿意给你们来充饥!」
0 B5 \7 |' e# T  大家觉得他很不寻常,所以没有加害他。' E0 z: ]9 J* G& ~
  显宗听到他的德行,授他长安卫尉(统率宫中警卫的官职),又请他弟弟赵礼出任御史中丞(掌管监察、弹劾的大官)。(《後汉书》赵孝传、《五戒吉凶正史事证选》第三十六页)5 y" Y& L) M1 l* ~
2 B* f# b9 H+ D3 u
            欺侮幼小,反被人欺  r: }4 p4 w2 |" l+ [: x7 d
  ) P9 Y# }' S9 }5 I2 @
  宋朝的毛烈与陈祈颇为友善。陈祈有三位年幼的弟弟,他顾虑他们长大以後,会跟他平分财产,於是便私自先将大半的土地抵押给毛烈,累积欠了数千贯钱。
7 E# d  `: r' ]: `( h' l5 [  父母逝世後,陈祈只以剩下的田地与弟弟平分。过了一年多以後,陈祈拿著钱到毛烈家,要求赎回前次抵押的田地。' }- O0 Z0 H, u
  毛烈接受陈祈赎款以後,心里想耍赖,借口说:「改天我再拿赎券给你!」」陈祈自以为:「我一向与毛烈那麽友好,改天一定没有问题的!」! ?5 w; o! S7 L
  数日後,陈祈又来到毛烈家,毛烈避而不出面。陈祈到县衙控告毛烈。县官接受毛烈的贿赂,反而说:「法官只相信文字书状而已,你怎麽会给钱而没收到赎券呢?」
0 O. n, h3 r* d% ^' V) ^$ G  陈祈竟然因为诬告而被打了好几大板。後来,他又屡次到官府控告毛烈,几乎把财产都耗光了。因为缴了赎款没有凭据,田地仍然归於毛烈。
+ G+ @% n7 e! P: T7 D7 P  _; g  陈祈的三弟,不禁笑了出来。% p# s: q8 V7 O0 _
  挟仗著年长而欺侮弱小的人,难道不会遇到像毛烈这种人吗?(《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六页)
* a( h+ }4 i. |( A" k% \- T! j$ `" [( C* F
            吞没兄金,群盗为证1 x, @) w* I2 @4 @4 E
  
# Z. h  L3 x; v7 N& ~  明世宗嘉靖年间,宝坻县民杨成家境非常富裕,他临终时,拿出了一千斤金子,哭泣著交给他弟弟杨咸,并且说:「我儿子年幼,恐怕不能掌管这些钱财,请你替我看管,等我儿子长大成人以後,你再分一半给他!」
9 X4 k2 t0 |5 h  杨咸答应了,可是後来却赖皮不分给杨成的儿子。杨成的妻子投诉县令张公,由於证据不足,官方无法判决。; |$ Z) \1 _' @4 I: `6 \3 F& V; ]
  刚好县衙抓到了一群强盗,在县衙旁听。强盗看见杨咸,便呼叫说:「这个人一向贫穷,现在成了暴发富,都是跟我们一齐打劫的结果!」7 t, `# Z3 n1 R* N
  杨咸马上辩护说:「这些金子明明是亡兄寄托我的,怎麽会是抢来的呢?」& T2 u7 |* Z" P& P* u
  张县令笑著说:「老天爷派遣这些强盗为令兄做证人!」4 c5 C+ ?9 c3 i
  於是,便判决将全部金子还给杨成的儿子。(《感应篇注训证》第六十四页) * m. G0 S1 s- P$ U/ Z2 x5 _# a" N
* k' o& _( N, K1 _( h& 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7-3 17:05 , Processed in 0.10931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